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筛选四川茶区适宜机采的茶树品种,对川茶2号等11个参试品种的新梢芽叶特征、采前芽叶组成、机采产量和机采后芽叶机械组成等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川茶2号、中茶108和马边绿1号3个品种的发芽整齐度、生长势、机采批次、再生能力、耐采性、机采产量、完整芽叶率、机采鲜叶质量等明显优于其他品种,最适宜机采。新梢的发芽密度越大则机械采摘的产量越高。采前发芽整齐度、生长势、机采芽叶最下节间长度与完整芽叶率呈正相关。机采芽叶的底叶着生角度和机采芽叶完整率密切相关,底叶着生角度越大,芽叶完整率越高。  相似文献   

2.
尹杰  范仕胜  宋勤飞 《茶叶》2012,(3):151-153
以3年生福鼎大白茶为研究对象,设置5个不同施肥量处理并将不施肥处理作为对照,探讨琨恩有机肥施肥量对茶树一芽二叶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琨恩有机肥能提高茶树一芽二叶的发芽密度、加快茶叶生长速度、显著提高其一芽二叶的产量,在设置的5个施肥量中,施肥量0.5 kg/m2处理较其他处理效果好,与对照相比,茶树一芽二叶发芽密度、长度、第二叶面积、百芽重和单位面积产量分别增加了15.94%、49.58%、19.84%、19.21%和37.28%。  相似文献   

3.
小绿叶蝉Empoasca flavescens Fabricius是茶树的一种主要害虫,在小绿叶蝉防治阈值的研究中,同时调查了不同的虫口密度和芽叶的被害程度对茶树芽叶重量损失率的影响,现将初步结果报告如下,作为小绿叶蝉对茶树为害造成芽叶重量损失预测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正九华大叶品系于1986年选自皖南佛教圣地青阳县九华山下闵园群体茶树品种,属于灌木型、大叶类、中芽种,单株选出育成,植株较高大,树姿半开展,分枝密度适中,叶片呈水平着生,叶长16cm,叶宽4.5cm,叶形椭圆,叶尖钝尖,叶色深绿,叶片厚软,叶脉平均7对,叶面隆起,叶缘平整,叶齿锐、深、整齐,春芽1叶萌发期4月上旬,芽色绿,茸毛多,芽头肥壮,芽叶持嫩性强,芽长3~4cm,百芽重5.3g,属于芽重  相似文献   

5.
" 399植物生长微电活能"由纳米级转光材料和多种氨基酸复合而成.随气温变化自动调控植物电阻,能缩短植物"休息"时间,具有抗寒、抗旱和增强光合作用的能力.笔者以清水为对照,通过对同一田块茶芽密度、百芽重和一芽一叶的测定,来探讨其对产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以茗丰等4个长沙地区主栽茶树品种为研究对象,分别调查在单行双株和双行双株两种不同种植规格下树幅、一级和二级分枝数、一级分枝直径、发芽密度、一芽二叶节间长及百芽重等产量性状,并进行差异分析。结果表明:两种种植规格下茗丰一芽二叶节间长最长,一芽二叶百芽重最大,一二级分枝数和一芽二叶百芽重无显著差异,双行双株单位面积产量大于单行双株,说明茗丰适宜双行双株栽植;福云6号在一二级分枝数、一芽二叶节间长及百芽重、发芽密度、单位面积产量等方面,双行双株均显著优于单行双株,说明福云6号适宜双行双株栽植;尖波黄13号树幅最大,发芽密度最大,在树幅和一二级分枝方面无显著差异,一芽二叶节间长和一芽二叶百芽重单行双株都显著大于双行双株,而且单行双株单位面积产量大于双行双株,说明尖波黄13号适宜单行双株栽植;福毫树幅最小,百芽重最小,发芽密度较小,一芽二叶节间长单行双株比双行双株长,单、双行的一、二级分枝数无显著差异,发芽密度无差异,单行双株单位面积产量大于双行双株,说明福毫适宜单行双株栽植。  相似文献   

7.
以福鼎大白茶和黄棪为对照种,对金茗早、凤阳种、长乐种等茶树新品系进行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金茗早为小乔木型,树姿直立,中叶类,特早生种,春梢芽叶紫红色,发芽密度密,芽叶肥壮,生长势强;凤阳种为小乔木型,树姿半开张,中叶类,中生种,春梢芽叶紫绿色,发芽密度中等,生长势一般;长乐种为小乔木型,树姿半开张,大叶类,早生种,春梢芽叶黄绿色,发芽密度较稀,芽叶肥壮,生长势较好。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适宜机械采摘的乌龙茶品种不同叶位节间长和各叶位展叶角度,2014、2015年春、夏、秋3季分别对丹桂、黄观音、白芽奇兰、金观音、悦茗香、黄棪、福建水仙、金牡丹8个较适宜机采的乌龙茶品种的节间长和展叶角度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8个适宜机采品种2年平均二、三叶节间长2.30~2.95 cm,三、四叶节间长2.99~3.87 cm,四、五叶节间长3.36~4.53 cm,从节间长看:春季黄观音、水仙适宜一芽二叶,一芽三、四叶标准的机采,黄棪、白芽奇兰适宜一芽二叶标准的机采;夏季水仙适宜一芽二叶,一芽三、四叶标准的机采;秋季金牡丹、水仙适宜一芽二叶,一芽三、四叶标准的机采,黄观音适宜一芽三、四叶标准的机采.8个适宜机采品种第三叶展叶角度32.27~40.80°,第四叶展叶角度33.65~43.65°,第五叶展叶角度37.50~47.73°;从展叶角度看:春季黄棪和白芽奇兰适宜一芽二叶,一芽三、四叶标准的机采,黄观音、茗科1号(金观音)适宜一芽三、四叶标准的机采;夏季黄棪、悦茗香、白芽奇兰适宜一芽二叶,一芽三、四叶标准的机采;秋季白芽奇兰、金观音适宜一芽二叶,一芽三、四叶标准的机采.  相似文献   

9.
朱双瑶 《茶叶》2005,31(1):50-50
在夏茶生产中,危害最大的茶树害虫要算是小绿叶蝉和螨类了.在我市当前应作为重点防治对象. 1"二虫"的为害症状 1.1小绿叶蝉 该虫是茶树芽叶重要害虫之一.属同翅目叶蝉科,俗称叶跳虫,均以成、若虫刺吸芽梢汁液,使叶片失绿,叶脉变红,叶质粗老,严重时芽梢红褐焦枯,芽叶萎缩,状如火烧.受害芽叶制成干茶,碎末增多,滋味较苦涩,严重影响茶叶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10.
英红一号又名阿萨姆长叶,是广东省茶科所从印度阿萨姆种中经单株选育而育成的无性系品种,属乔木型大叶种,树姿开展,顶端优势强。该品种具有以下特点:①萌芽期早,在广东英德地区一般3月下旬开采。②发芽密度大且育芽能力强,芽叶黄绿、粗壮少毫,一芽三叶长10.3cm,一芽三叶百芽重134g。③丰产性能好,亩产干茶可达200kg以上,比云南大叶群体增产18~43%。④芽叶内含物丰富,制红碎茶品质优异,成茶外形乌润,香气高长,滋味浓强鲜爽,汤色、叶底红亮。⑤抗病性强,扦插  相似文献   

11.
以云南珍稀茶树资源古茶树芽叶为原料,以邻近台地茶树芽叶为对照,通过品质成分分析结合感官审评,探讨了古茶树芽叶生产名优红茶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古茶树芽叶成茶品质的物质基础优于台地茶树芽叶,主要生化成分茶多酚、儿茶素、氨基酸、咖啡碱、水浸出物含量均高于台地茶树芽叶;用古茶树芽叶加工的“古茶红”其感官品质优于用台地茶树芽叶加工而成的红茶,主要表现在“古茶红”滋味协调、味厚、鲜爽回甘,而台地茶味薄、浓带苦涩、欠协调.并阐述了新产品“古茶红”的制作工艺.  相似文献   

12.
<正>闽北乌龙茶历史悠久,品质优异,文化内涵丰厚,素负盛名,蜚声中外,深受消费者喜爱。目前闽北主要的品种有水仙、肉桂、大红袍等,为适应市场产品多样化需要和多元化的消费需求,许多茶企开始利用新品种(系)研发清香型闽北乌龙茶,并获得市场认可。玉琼茶(606)从黄旦自然杂交后代中采用单株育种法育成。灌木型,小叶类,早生种。树姿半开张,发芽密度密,叶片上斜状着生,芽叶浅绿色,芽叶茸毛中,叶形椭圆,叶脉7.7对,叶色浅绿,叶面微隆,叶缘微波,叶齿锐度中,叶齿密度中,叶齿深度浅,叶身稍背卷,叶质中,叶尖渐尖,叶基楔形。制闽南乌龙茶品质优异,干  相似文献   

13.
茶树专用生物活性有机肥的施用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了茶树专用生物活性有机肥在茶园的施用效果,通过对施肥茶园茶树萌芽期、发芽密度、百芽重、鲜叶机械组成及茶叶产量等项目调查,得出了茶园施用茶树专用生物活性有机肥能较显著地提早茶树萌芽期、促进早发多发,提高萌芽密度和百芽重,增加茶叶产量,提高鲜叶正常芽叶比例,改进茶叶品质等结论。  相似文献   

14.
龙井茶机制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学文 《中国茶叶》2001,23(3):8-10
一、原料选择 选用适制龙井茶的品种,按标准采摘鲜叶.机制高档茶,采一芽一叶或一芽二叶初展的鲜叶,芽与叶的夹角小,芽长于叶,长度2.5~3.0cm;中档茶采一芽一叶和一芽二叶初展的鲜叶,芽与叶长基本相等,长3.0~3.5cm;低档茶采一芽二叶和一芽三叶初展的鲜叶,叶长于芽,长度3.0~3.9cm.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不同生物有机肥对春茶生长的影响及土壤培肥潜力,2019-2020年在湖南安化县茶园进行了田间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与茶农习惯施肥相比,施湘佳牌茶叶专用有机肥和浩博牌生物发酵饼肥均可促进春茶早生快发,增加芽头密度和百芽重,显著提高春茶产量,改善茶叶品质,提高茶树经济效益.其中春茶(一芽一叶)产量分别增产8.6%和28...  相似文献   

16.
以湖南农业大学长安教学基地的茶树群体品种芽叶为材料,运用高效液相色谱、常规理化分析与感官审评等方法,以正常芽叶为对照对紫色芽叶绿茶适制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由紫色芽叶加工而成的绿茶样的多酚类含量、水浸出物含量均高于对照,感官品质在外形及香气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综合结果显示紫色芽叶加工绿茶具有一定的适制性.  相似文献   

17.
茶树新品种“浙农12”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一选育研究简况1963年春,我们从福丁大白茶与云南大叶种的自然杂交后代中,选出48个优良单株(编号福云1~48),并定植于选种圃。此后,对各个初选单株的生育期、高幅度、发芽期、芽叶性状、发芽密度、茶多酚与水浸  相似文献   

18.
以长沙县金井茶园种植的白毫早、槠叶齐、湘波绿2号为实验材料,研究纽翠绿腐殖酸液肥对春茶产量和品质影响。结果表明:三个品种施用同一浓度纽翠绿腐殖酸液肥,春茶芽头密度、百芽鲜重和产量以及茶叶品质均有提升,且以白毫早效果最佳,春季茶芽密度、百芽鲜重和产量分别增加6.67%、11.94%和19.41%,氨基酸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分别提高18.33%和34.93%。同一品种(槠叶齐)春季喷施不同浓度纽翠绿腐殖酸液肥以稀释比例1∶400增产效果最好(32.36%);稀释比例1∶300绿茶品质提升效果最佳,氨基酸增加(28.32%),酚氨比降低(2.61)。  相似文献   

19.
茶树嫩梢上的叶片下表面和芽上披着茸毛,茸毛随着叶子成熟而脱落。茸毛是长形的,为单细胞,具有丰富的富含化合物的原生质,这些化合物可能有利于茶叶的品质。芽上茸毛密度最高,采摘的茶叶嫩梢第一叶和第二叶单位面积上茸毛数量大约要减少一半。无性系品种间茸毛密度有显着差异,而且随着季节而变化的。在适当气候条件下引起的生长活跃季节发现茸毛密度减小,萌芽期叶上茸毛接近达到十足长度。生长活跃季节茸毛长度略有增加。  相似文献   

20.
《中国茶叶》2008,(6):40-40
通过测定茶树特异性紫芽品种芽叶的茶多酚、儿茶素及其各组分、黄酮类、花青素的含量,探讨紫芽品种芽叶中多酚类物质组成上的差异。结果表明,紫芽品种茶树芽叶中的花青素含量与芽叶紫色深浅关系密切,芽叶紫色程度越深,花青素含量越高。深紫品种的花青素含量约为浅紫品种的5倍,常规品种紫色芽叶中的花青素含量为其正常黄绿色芽叶的2.46倍。紫芽品种茶树芽叶中的茶多酚总量、黄酮类、儿茶素总量及儿茶素各组分的含量与芽叶紫色深浅均无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