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探讨了大食物观对农业科学创新的指导意义,分析了当前农业科学创新面临的困境和机遇,提出了以大食物观为引领的农业科学创新的思路和策略。论文认为,大食物观是国家粮食安全的战略方向,希望农业科学创新从更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出发,全方位多途径开发食物资源,丰富食物品种,保障各类食物有效供给。论文在大食物观的指导下,分析了当前农业科学创新所面临的困境,包括基础数据少、农业生产与科技脱节、农业人才层次不均衡、农业物流体系革新慢、学科间科研水平不一等问题,并针对存在的问题,设计了加强基因与表型研究、建立智慧农业平台、培养复合型人才、优化农产品流通渠道、促进跨学科交流合作等对策。进而根据把握粮食安全的主动权的需要,提出了鼓励农业种质原始创新、发展设施农业和智慧农业、发展生物科技和生物产业、促进农业供给体系结构优化、高质高效发展等农业科学创新的具体举措。大食物观指导下的农业科学创新,将成为未来农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为粮食安全和国民健康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2.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树立大食物观,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这一系列重大部署,一方面进一步明确了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底线要求;另一方面,指明了更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努力方向,是习近平粮食安全战略思想的新发展,是高质量高水平保障新时代粮食安全的新要求。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大食物观频频出现在中央重要文件中,特别是党的二十大报告和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均提出要“树立大食物观,加快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党中央从战略高度创造性地提出了大食物观,是对我国粮食安全理念的进一步升级,是端稳“中国饭碗”的更高要求。系统总结了大食物观的历史演进,从3个方面论述了党中央提出大食物观的历史必然性。在此背景下,提出了热带农业保障食品安全的三大优势,总结了热带农业践行大食物观的机遇与建议,以期促进热带农业在新时期更好实现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4.
大食物观是新时代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科学发展理念。树立和践行大食物观是适应我国农业发展形势、提升粮食供给质量的战略安排。在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上生成的大食物观是传统粮食观念的延伸与拓展,是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具体体现和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大食物观与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要义具有内在一致性,旨在保障人口大国的粮食安全,推动乡村产业振兴,促进物质富足和精神富有相统一,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展现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新征程上践行大食物观,要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激活内生动力,强化科技领域创新以夯实粮食安全根基,落实生态环境保护举措以完善农业生产保障。  相似文献   

5.
立足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新要求与新任务,高水平保障粮食安全是建设中国特色农业强国面临的首要课题,决定着我国农业强国建设的基础是否牢固。本文基于粮食安全与农业强国的关系,阐释农业强国视域下保障粮食安全的内涵与意义,分析中国建设农业强国的粮食安全现实基础,探讨高水平保障粮食安全面临的问题与挑战,提出农业强国视域下保障粮食安全的推进策略。研究表明,农业强国视域下对保障粮食安全的要求是多层次的,需要从总量安全、质量提升、结构优化、生态可持续、供给多元化等多方面高水平夯实粮食安全根基,为建设农业强国奠定坚实基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粮食生产能力、生产效率、经营体系、储备能力与物流体系建设等多个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然而,对标中国特色农业强国建设任务,我国粮食安全仍然面临粮食总量缺口大、自然资源约束加剧、单产提高难度大、种粮效益持续下滑、进口不确定性增加、粮食浪费等问题与挑战。因此,新时期应从保障粮食安全优先级、持续提高粮食生产能力、增强粮食供应链韧性、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等方面高水平保障粮食安全、推进农业强国建设。  相似文献   

6.
<正>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坚持人民至上,从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多元化的食物消费需求出发,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要求“树立大食物观”“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大食物观为粮食安全赋予了新的内涵,对农业食物系统(以下简称“农食系统”)转型提出了新的要求。树立大食物观已经成为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的重要组成,  相似文献   

7.
实现粮食安全战略与“双碳”目标是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关键。为助推粮食安全战略与“双碳”目标的同步实现,本研究立足粮食安全视域,阐释生态低碳农业的科学内涵,厘清粮食安全与生态低碳农业的辩证关系,剖析粮食安全战略下生态低碳农业发展面临的问题与挑战,并针对性提出发展战略与推进路径。研究发现,在“大食物观”“大产业观”“大农业观”指导下,生态低碳农业涉及全食物品类、全产业流程、全生活环节。粮食安全是发展生态低碳农业的底线要求,生态低碳农业是可持续保障粮食安全的应有之义。当前,发展生态低碳农业面临自然资源约束、科学技术瓶颈、小农生产模式、居民观念局限等现实困难,亟需探索水地资源拓展、技术创新应用、居民素质提升等有效路径,推动生态低碳农业实现“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藏粮于民”。  相似文献   

8.
3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的农业界、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界委员时提出,要树立大食物观,从更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出发,掌握人民群众食物结构变化趋势,在确保粮食供给的同时,保障肉类、蔬菜、水果、水产品等各类食物有效供给,缺了哪样也不行.这一重要论断提示我们,审视粮食安全的视角要从粮食安全向食物安...  相似文献   

9.
种业振兴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推进中国种业振兴以确保粮食安全,必须坚持大国土观与大食物观,在动态发展格局下解决种业的“卡脖子”问题,在协同发展思路下重视种业振兴的必要匹配条件,在国际竞争与合作视野下拓展种业振兴的发展空间。本文从粮食安全决定因素及其优先序的角度揭示了种业振兴的基础性、关键性与决定性作用;在此基础上,回顾中国种业发展的历程,厘清了种业振兴与粮食安全的关系;在新的粮食安全格局下,解析大食物观下种业振兴的内涵与面临的挑战,对未来中国种业振兴的健康良序发展进行展望并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正农业部近日正式发布《关于推进马铃薯产业开发的指导意见》,将马铃薯作为主粮产品进行产业化开发。意见指出,立足我国资源禀赋和粮食供求形势,顺应居民消费升级的新趋势,树立大食物观,全方位、多途径开发食物资源,积极推进马铃薯产业开发,意义十分重大。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司长曾衍德表示,推进马铃薯产业开发是打造小康社会主食文化、破解农业  相似文献   

11.
我国安全食品战略体系及其存在问题的对策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介绍了我国安全食品发展状况及其演变过程,分析了我国各类安全食品之间的相互关系,并针对我国的具体国情提出了目前发展安全食品的类型与建立我国食品安全战略体系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洪凯 《农业现代化研究》2006,27(2):96-99,103
本文从粮食的生产、流通、储备,分析广东省的粮食安全问题,对广东近期粮食安全的目标、供求进行了预测和评价;提出了广东省粮食安全的对策建议,即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适度扩大储备规模,合理调整粮食储备品种结构,完善市场调控机制。  相似文献   

13.
国内外绿色食品研究与开发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 2 0世纪初发达国家“石油农业”的弊端暴露以来 ,国外出现多种替代农业 ,安全、无污染、优质营养类食品的名称繁多 ,如有机食品、无公害食品、自然食品、生态食品等 ,但实质与绿色食品相同 .本文介绍了国外这些绿色食品的研究和开发进展以及我国绿色食品工程研发状况 ,分析了其存在的问题 ,并提出对策 ,即从政策资金扶持、市场法制建设、科技研究推广、“绿色”意识培育等 4方面入手 .  相似文献   

14.
秦彤  荆培君 《农业网络信息》2012,(7):117-118,124
食品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注意,也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从食品安全存在的问题入手,对如何加强我国食品安全的监管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15.
试验于1987~1988年进行,把健康鲜猪肉样按不同季节置于自然室温下,以国家卫生标准的感官指标为分档依据,并选择TVB-N,pH值,氨粗定量、过氧化物酶及细菌总数五项肉鲜度常规检验方法和肉抽汁中可溶性蛋白质凝固性试验,进行肉品从新鲜至变质的感官,理化及细菌学同步检验,经188份(次)的检测,对鲜猪肉在自然室温下的变化规律及现行鲜猪肉国家卫生标准作了探讨,并把检验过程所获得的数据和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从而验证了上述各种检验方法在检验鲜猪肉时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过敏原问题食品是对公众生命健康造成严重危害的潜在威胁之一。澳大利亚作为食物过敏率较高的国家,早已对过敏原问题食品实施召回,分析澳大利亚过敏原问题食品召回管理和现状,对我国建立过敏原问题食品召回体系具有一定借鉴意义。通过梳理澳大利亚过敏原问题食品召回的相关法规、指南和通告,总结了过敏原问题食品召回管理系统;整理了澳大利亚1998—2020年4月间的过敏原问题食品召回数据,并分析了过敏原问题食品召回现状。虽然澳大利亚过敏原问题食品召回管理系统将“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形成了闭环循环系统,但过敏原标签问题仍是过敏原问题食品召回的主要原因,企业过敏原标签管理仍需完善。最后从我国需建立相对独立的食品过敏原管理体系、确定适用我国国民体质的食品过敏原范围、完善过敏原问题食品召回计划及指南规范、完善过敏原问题食品召回信息反馈机制等方面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纳米技术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纳米科技是在纳米尺度理解、控制和操纵物质世界的一项科学技术,已在材料、化工、医药、食品、能源等领域得到应用.对纳米技术在食品加工、食品包装和食品分析检测上的应用研究以及纳米食品的安全性问题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8.
绿色食品标准体系与我省绿色食品产业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着重论述了绿色食品的产生背景、发展概况及其标准体系中各类别标准的特点及在保证绿色食品产品质量方面所起的作用,同时指出了我国目前绿色食品标准体系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最后,概略介绍了黑龙江省绿色食品产业的发展情况,并对黑龙江省绿色食品产业今后的发展进行了展望.本文对读者了解绿色食品、无公害食品和有机食品的联系与差别,了解绿色食品的本质特征,把握黑龙江省绿色食品产业的发展思路,都会起到积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9.
食品工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不仅事关全民福祉,也有利于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和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本文以江西省为例,采用质性研究方法,分析当前食品产业的现实基础和存在问题,探索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路径和支持政策。研究表明,近年来食品产业的发展规模得到显著提升,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体系和监管制度在逐渐完善,市场监管力度和技术创新实力在不断加强,绿色产业链条在不断健全。但仍存在食品产业链条不强、食品出口竞争力不强、食品安全监管有待提升等问题。为促进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提出了优化食品产业结构布局、加强食品产业科技创新、提升食品产业品牌价值、推动食品产业的绿色可持续、加强食品产业人才培养与引进的实施路径。同时,需要给予更多政策去引导食品企业明确品牌定位,鼓励开拓国内外市场;完善市场投融资机制,助力食品企业提质发展;完善食品监管体系建设,建立食品安全全过程追溯机制;制定和推行绿色生产标准体系,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和消费者认可度。  相似文献   

20.
论述了绿色食品的概念、发展前景、研究概况、存在问题及解决措施 ,并辨析了绿色食品与有机食品、天然食品的区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