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前,构建和谐社会,建设和谐社会主义新农村已成为社会共识。石家庄市在生态县建设和生态文明村建设中都取得了可喜的成果,逐步改善了农村人居环境。如何从思想认识、生活理念、道德水平等意识层面巩固和发展现有成果成为当务之急。从对石家庄市农村生态文化建设的发展状况调查入手,发现存在的问题,并探索了其解决策略,为石家庄市农村生态文化建设提供思路和借鉴。  相似文献   

2.
农民生态文明意识水平直接关系着地区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与完善,对农村地区的生产发展、农业结构转变具有重要影响,要想贯彻落实振兴乡村发展战略、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改善农村的生活环境、推动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就要培育农民形成良好的生态文明意识,提升农民的综合素养,建立生态法制体系,让农民认识到生态文明的重要性。该文简要分析了影响新时代农民生态文明意识的关键因素,并提出提高农民生态意识、转变思想观念、重视生态环境、开展法制教育、成立专门的技术指导部门等对策,以进一步提升农民的生态文明意识,引导农民自觉做出生态文明维护行为。  相似文献   

3.
生态意识是把环境保护化为每个人自觉行动的前提。新农村建设中的生态文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都需农民作为生态主体参与。作为一种社会意识,生态意识受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影响。当前,农民总体生态主体意识淡薄,参与度不高,这既与农村生产力发展水平有关,也与环保基础设施不完善、土地产权制度不健全有关。要在发展生态经济的同时创新、完善相关制度,为农民生态意识培养创造良好制度环境。  相似文献   

4.
宋凯 《乡村科技》2022,(3):121-123
建设生态宜居的农村是乡村振兴的内在要求,也是提升农民幸福感的现实需要.当前,农村的生活污水治理、厕所环境改善和各种垃圾处理等是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重点和难点问题.生态污染严重、村民环保意识淡薄、规划布局不科学是造成农村人居环境脏乱差的重要原因.面对这些问题,要加强思想教育,推进乡风文明建设;科学布局,合理规划;多方筹资,...  相似文献   

5.
农民生态道德意识水平的高低对建设低碳农村具有决定性作用。当前农民生态道德意识的提升受到了主、客观多种因素的制约,须从加强生态道德教育、实施生态道德的规范约束、重构农民的生态权利、培养农民生态消费观念、推广生态农业模式等方面培育农民适应低碳农村需要的生态道德意识。  相似文献   

6.
连福镇赵家庄村位于介休市城区东约25公里处,全村现有人口248人,属于典型的山区农村。近几年来,在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主任赵建忠的带领下,以“创建生态文明村,建设和谐新农村”为工作目标,以开展生态文明村建设,改善人届环境、创建绿色家园、构建自然生态旅游景区等方面为工作重点,  相似文献   

7.
发展农村沼气,建设生态家园,提高农民生活质量,改善农村环境面貌,发展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是助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措施,是惠及广大农民的民心工程、德政工程。同时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广大农民对改善传统能源利用方式,降低生产及生活成本,改善农村生态环境的需要日益迫切,因此农村沼气建设,在农村具有广阔的前景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发展农村沼气,建设生态家园,提高农民生活质量,改善农村环境面貌,发展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是助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措施,是惠及广大农民的民心工程、德政工程.同时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广大农民对改善传统能源利用方式,降低生产及生活成本,改善农村生态环境的需要日益迫切,因此农村沼气建设,在农村具有广阔的前景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为科学评价水生态文明村建设水平,为建设管理、设计实施部门提供科学依据,在借鉴相关资料并广泛听取专家和基层建议的基础上,依据专家咨询和层次分析方法构建江西省水生态文明村建设评价体系,包括八大评价体系、20项评价指标,并对33个水生态文明村建设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水生态文明村建设整体效果较好,村民生态防护意识明显提高,但在污水处理、面源污染、水土保持等方面还须加强。因此,今后还须强化村级整体发展规划,明确乡村振兴对水生态文明村的要求和定位,加强科技推广和成果转化的合作,采用新机制、新方法、新技术不断完善水生态文明村建设。  相似文献   

10.
培育农民生态伦理素质是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农民生态伦理素质教育需要了解农民的素质状况,掌握好着力点和切入点。从分析结果看,要基于农民的素质结构,通过提高农民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水平、生态保护意识、主体角色意识等方面的素质,促进其生态保护主动性、对政策的支持度、对环境的关注度、参与生态保护意愿等素质的提升。  相似文献   

11.
陈茂铨  陈兵红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4):19780-19782
生态文明村建设是丽水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丽水生态农村的必然要求,是构建和谐丽水的现实需要。丽水生态文明村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通过对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了深入开展丽水生态文明村建设的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12.
陈晓雅  黄斌  贾敬禹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5):12202-12204
以访谈的形式对陕北靖边白于山区产油区的黑敦梁村与非产油区的张天赐村进行调研,从村民生活质量、思想意识、就业结构、人居环境4方面详细比较了能源开发对农村发展的影响,并探讨了能源开发对乡村政府的影响最后对协调油田与村民关系、调整政府行为提出了建议,以便当地持续发展,并为类似地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从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的基本理论出发,设计相关调查问卷,对全国最大的侗族村寨之一——肇兴侗寨进行实地调查,从参与旅游决策与管理、民居接待与餐饮服务、集体接待表演、民族工艺品的制作与销售、村寨旅游资源与环境保护等方面探讨了肇兴侗寨社区参与乡村旅游开发的现状,分析了其中存在的问题,即旅游发展处于开发的初级阶段、群众参与旅游发展的机会较少、资源保护与旅游利益无法挂钩等,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强调应扩大参与面,提高参与层次,增加群众受益;把握"不参与就是最大参与"的原则,对农民进行经济补偿;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建立民俗实物博物馆;营造浓重的民族文化氛围;加强与周边村寨的旅游合作,尽量做到"产业链本地化";创建肇兴侗族文化旅游发展研究中心。  相似文献   

14.
在分析新农村绿化景观建设存在问题的基础上,结合湖北省应城市东西村的景观规划建设,对村庄绿化的原则、具体的景观规划的内容和方法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5.
南方自然村生产生活废弃物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3个典型南方自然村生产生活废弃物的数据调研及实地调查取样,发现南方自然村生产生活废弃物主要包括:农作物生产废弃物、粪便和生活垃圾3种固体废弃物。农村生产生活废弃物乱丢弃,污水乱排放,废弃物利用率较低,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是农村可持续发展亟需解决的问题。但是,由于南方传统村落的分散性,地型气候的复杂性,居民文化意识的薄弱性,从某种程度上,对治理设施、方式以及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
张世阳  徐铭泽 《安徽农业科学》2011,(5):3135-3138,3146
通过对邢台市前南峪村、清河县、恒利庄园3地的实地调研,深入了解当地因地制宜地发展农村特色经济的工业化进程,以及邢台市新农村政策的贯彻与落实情况,以期为广大山区农村工业化建设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7.
根据对全国东中西部26个省份、202个村庄、2411份调研问卷的结果,重点从农村家庭燃料结构、农村道路、农村家庭饮水、厕所、秸秆处理、生活垃圾、植被绿化等方面对中国不同区域新农村建设的农村村容现状与问题进行详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村容整洁"的新农村建设对策。  相似文献   

18.
不同功能区域乡村河道岸线植物景观设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新农村建设的稳步推进,乡村面貌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居民旅游的重心也逐渐向乡村倾斜,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到农村观光、采摘、品农家菜等。然而如此对乡村河道毫无节制地开发、利用和改造已经给乡村河道带来严重的生命危机,基于乡村河道岸线的不同功能对乡村河岸线划分不同的区段,并针对不同区段的特点融合生态理念,对植物景观设计进行研究,只为减轻河道污染状况保护河道生态环境,同时营造出宜人的乡村河道景观。  相似文献   

19.
路培  王勇  吴荣荣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9):3629-3632
以河北武强县西辛庄新农村建设为例,针对规划地区的经济状况和现有条件,认为"迁村并点"应是政府远期引导的方向,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应在原有基址上,重点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村庄经济产业的发展构想、村庄物质空间的合理组织、基础设施改造、村庄景观环境的塑造等方面进行规划,最终实现符合该地区特征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20.
王树芳 《安徽农业科学》2012,(30):14895-14896,14936
河北省雄县胡家台村于2008年被河北省确定为新农村建设的试点单位,为将胡家台村建设成为生态和环境友好型的新农村典型,必须以当地的能源条件为基础。胡家台村充分利用当地丰富的地热能源,与地热开发实体合作,采用"开采-换热-供暖-回灌"的循环模式进行居民住宅集中供暖,避免了化石能源的使用,减少了温室气体排放和固体煤渣的产生,保护了大气环境和土地环境,提高了人民的生活质量,形成了清洁、经济和自给自足的新农村能源体系,在全省和全国范围内都具有非常典型的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