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冬小麦是邹平县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多年来种植面积一直稳定在3.3万公顷左右,去年受粮食直补和减免农业税等因素的影响,农民种粮的积极性高涨,播种面积大幅度增加,2004年播种面积上升到4.58万公顷,2005年平均单产426千克,较去年增产4千克,尤其是邹平县山区小麦,较上年增产3%左右,为近年来产量最高的一年。邹平县小麦的丰产丰收,除品种、管理措施较好外,有利的气象条件是小麦丰产丰收的关键。1小麦生育期间气象因素分析1.1播种至越冬前期(2004年10月至12月中旬)2004年邹平县冬小麦多在国庆节前后播种,12月下旬初受强冷空气的影响,出现大范围… 相似文献
2.
3.
4.
<正>棉花是国家重要的战备物资,也是邹平县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历史上最好年份邹平县种植面积达到47.91万亩,而近年来连续下滑,2007年实际收获面积仅20.7万亩,达到近几年来的最低点。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棉花价格低而不稳 相似文献
5.
今年1月,山东省农业厅组织有关人员对全省8个主产棉市开展了2004年棉花种植情况及今年的植棉意向调查,共调查了21个县市的66个乡镇、涵盖了205个行政村的1450户棉农。结果显示,2004年1450户棉农共植棉521公顷,平均667平方米(1亩)产皮棉69.94千克,比上年增加0.84千克,今年计划植棉416公顷,比上年减少了20.2%,植棉面积将呈较大幅度下降趋势。据此推算,预计2005年山东省植棉面积为84.6万公顷,比上年减少21.4万公顷。 相似文献
6.
小麦在中国粮食构成中占有极其重要地位。在最近几年的种植业结构调整巾,粮食作物种植比例不断下降,而小麦是下降最多的,2002年以后玉米播种面积已超过小麦播种面积。2003年的小麦种植面积为2200万公顷,每公顷平均单产3932kg,总产8649万t,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20%,是仅次于水稻和玉米的第三位重要的粮食作物。 相似文献
7.
8.
根据冬小麦生长发育的农业气候指标,分析梁山县2012-2013年度全生育期有利、不利的气象条件对冬小麦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2012-2013年冬小麦生育期间,总体气温、降水、日照充足,2013年梁山县冬小麦生育期间积温比常年同期偏低59.7℃,降水较常年同期偏少73.3 mm,日照时数比常年同期偏少141.8 h。总体来看,2013年梁山县冬小麦全生育期气象条件对其产量的影响有限,气候年景为平偏丰年。 相似文献
9.
根据冬小麦生长发育的农业气候指标,分析梁山县2012—2013年度全生育期有利、不利的气象条件对冬小麦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2012—2013年冬小麦生育期间,总体气温、降水、日照充足,2013年梁山县冬小麦生育期间积温比常年同期偏低59.7℃,降水较常年同期偏少73.3 mm,日照时数比常年同期偏少141.8 h。总体来看,2013年梁山县冬小麦全生育期气象条件对其产量的影响有限,气候年景为平偏丰年。 相似文献
10.
11.
南阳市2008年小麦苗情分析及冬前管理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阳市地处东经110°58′~113°49′,北纬32°11′~33°48′,山区、丘陵、平原面积各占总面积1/3,辖10县2区1市,土地面积2.65万km2,耕地面积94.1万hm2,人口1085万,是河南省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省辖市。年平均气温15.2℃,降雨量800~1200mm,无霜期220~240d。小麦年播种面积近千万亩,虽然全市小麦总量较大,但单产低于全省平均水平,2007年小麦亩产341.4kg,比全省平均水平低39.7kg,除自然条件、投入不足外,科技进步对农业生产的贡献率偏低。小麦产业有巨大的提升空间。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通过对河南省2001—2015年间不同时期(2001—2005、2006—2010及2011—2015年)冬小麦种植频率(winter wheat planting frequency,WWPF)时空变化及其主要影响因素定量分析,进一步明晰区域作物种植频率变化时空变化分布特征和主要影响因素顺序。【方法】以河南省为研究区,冬小麦为研究作物,在利用中低分辨率MODIS EVI时序遥感数据和CART决策树算法进行连续15年(2001—2015年)作物种植空间分布信息提取基础上,获取了研究区不同时期冬小麦种植频率空间信息。在此基础上,开展不同时期冬小麦种植频率时空变化分析,并利用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和线性回归分析等数理统计方法对不同时期研究区种植频率变化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最终确定主要影响因素的重要性排序。【结果】基于MODIS EVI时序遥感数据和CART决策树算法可获得河南省较高精度连续多年冬小麦种植空间分布信息,经验证,研究区冬小麦遥感提取平均总体精度为90.39%,Kappa系数在0.82—0.92之间,可满足区域冬小麦种植频率变化研究所需作物空间分布精度要求;通过分析河南省不... 相似文献
14.
15.
16.
宝鸡2004年小麦在冬前普遍播期偏晚、冬前积温不足、分蘖偏少、弱苗越冬的情况下,春季又出现了明显的气候干旱,气温持续偏高,收获期提前7~10天,全生育期比正常年份缩短12~20天,但产量未减反增,并且单产创出历史新高,亩产千斤以上的田快比比皆是,山区、旱塬增幅较大,实属历史罕见。通过对风翔气象站小麦固定地段1995~2004年的作物观测资料与其生长发育期间农业气象条件的统计对比分析,结合2004年农情调查,揭示气候对旱地小麦的影响,探讨提高小麦单产的途径。 相似文献
17.
2010~2011年度阳信县冬小麦增产的气象条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2010~2011年度阳信县冬小麦全生育期间的气象条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各生育期适宜的气温和充足的光照是冬小麦增产的有利气象条件,不利气候条件时能够及时采取浇灌等有力措施,是提高冬小麦产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冬小麦是陇东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近年来 ,每年种植面积 35~ 4 0万k ,占粮田总面积的 55%~ 6 0 %,平均产量 2 2 50~ 3750kg/k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作物结构的调整 ,冬小麦生产普遍存在投入大、产值低 ,在一些干旱低产区尤为突出。因此 ,分析陇东地区冬小麦产量和气象 相似文献
19.
20.
1小麦种植现状
阜平县地处山区,除西部深山区外均适宜种植冬小麦。而近年来小麦种植面积一减再减。据调查,20世纪90年代小麦种植面积6.6万亩,到2005年锐减到3万亩左右,而2011年仅种植了0.1万亩。面粉将由自给自足成为全部购买,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