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基于DEA模型的城市土地利用结构效应分析--以江苏省为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土地供求越来越紧张,迫切需要实现城市土地的高效利用.优化城市土地利用结构。利用数据包络分析模型,分析江苏省13个地级城市土地利用结构效应,研究结果表明:(1)江苏省整体城市结构有效率低,结构效益挖掘潜力空间较大;(2)江苏城市用地结构调整方向具有区域趋同性;(3)苏南城市用地结构有效率高于苏中,苏中高于苏北;(4)江苏省城市用地结构逐步趋于有效。最后,提出比较适合目前阶段江苏省经济发展情况的江苏省城市用地结构控制建议。  相似文献   

2.
根据三阶段数据包络分析模型,对江苏省部分城市物流行业效率进行衡量和评价,修正了环境变量与随机干扰等因素的影响,对2013~2014年间江苏省部分城市物流效率的实证分析。研究发现,物流发展的外部环境对江苏省各个市的物流效率产生较大影响,如不剔除,测算出来的大部分城市物流效率将会高于实际的物流效率。江苏省各个城市之间物流发展水平不均衡。苏南的物流效率明显高于苏中城市和苏北城市,而苏中,苏北城市的技术效率低下是造成苏中,苏北区域物流效率较低的主要原因。苏中,苏北的物流发展需要继续合理扩大物流规模。大力推动信息化技术化在物流行业中的运用,合理科学地规划管理物流园区建设,引进和培养促进物流发展的高端物流人才,扩大对物流基础设施的投资建设,政府对物流业的发展要起着良好的扶持和导向作用,推动江苏省三大区域间协同互动发展,提高整个江苏省的物流效率。  相似文献   

3.
利用全排列多边形综合图示法(FPPSI),对河南省焦作市土地利用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环境质量、总体土地集约利用情况进行量化评价和分析。结果表明:焦作市土地集约利用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0.56,土地集约利用生态环境质量综合指数为0.53,都处于分级标准中的较好等级;土地集约利用社会效益综合指数为0.84,处于分级标准中的优良等级;土地集约利用总体水平综合指数为0.69,处于分级标准中的较好等级;2005—2013年焦作市土地集约利用以2009年为折点呈折线上升趋势,2013年没有表现出"S"形曲线增长。焦作市土地利用结构和产业布局正逐步改善,土地集约利用增幅明显。  相似文献   

4.
江苏省城市用地效益水平综合测度及障碍诊断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多指标综合评价法,对江苏省13个市2004年城市土地利用效益水平进行了综合评价和障碍度诊断。结果表明,江苏省城市土地利用效益整体水平较低,区域差异显著,经济因素是影响城市土地利用效益水平的主导障碍,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亟待提高,区域经济障碍因子各具特色。因此,在大力发展城市经济的基础上提出了统筹区域经济发展、科学规划与管理、提高城市土地的利用率和产出率、重视城市环境建设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罗新茂  何宏伟  柯新利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6):18114-18116
以湖北省钟祥市为例,从土地经济效益、土地利用程度、投入强度、可持续利用度4个层次构建了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研究区域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的权重。以湖北省各指标的数值为标准值,对研究区域各指标值进行评分,结合层次分析法得到的指标权重,采用加权平均的方法对研究区域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情况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钟祥市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远低于湖北省城市土地利用集约度的平均水平,钟祥市城市土地还有很大的潜力可以挖掘;投入强度不够是钟祥市城市土地利用集约度的主要制约因素之一,应加强对钟祥市城市土地的投入;钟祥市城市土地利用程度较低,有待进一步提高;钟祥市城市土地利用产出水平较低,尤其是城市工业用地效益远低于湖北省平均水平;钟祥市城市土地利用持续性较高,但与湖北省平均水平相比仍有一定的差距。  相似文献   

6.
夏兰娣  曾乙洪  黎奇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6):7332-7334
从城市土地利用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3个层面构建了土地利用现状评价指标体系,对海口市2011年城市土地利用情况进行了综合评价。评价结果表明,海口市土地利用经济效益分值为96.18,生态效益分值为90.89,社会效益分值为104.21,综合得分为95.39,总体水平处于海南省前列。  相似文献   

7.
基于对江苏省13 个地级市的农地依存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发现:(1)农地依存度的重心由苏南苏中地区逐渐向 苏北地区移动,印证了苏南苏中地区的产业结构不断趋向于二三产业,第一产业发展逐步变缓,而苏北地区虽然在依 靠第一产业同时,不断发展二三产业,但发展速度较为缓慢。(2)2008 年以后江苏省农地依存度空间变化基本稳定,苏 北地区为农地依存度重心,苏南苏中地区农地依存度较低。  相似文献   

8.
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GeoDA方法对江苏省土地利用投入产出耦合协调度进行空间分析,结果表明,江苏省土地利用投入产出耦合协调度空间差异显著,苏南为热点区,苏中、苏北为冷点区,且苏中、苏北地区的城市间差异也较显著,为全省践行节约集约用地"双提升"行动计划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9.
江苏省县域单元土地集约利用空间格局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吉婷婷  葛兆帅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5):22106-22108
分别从土地利用强度、土地投入强度、土地利用经济产出等3个方面构建了3级15个因子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和熵值法对江苏省区域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进行了定量评估,并分析了区域土地利用集约度的空间格局。从江苏省区域土地利用集约度来看,可将江苏省分为高集约地区、中集约地区和低集约地区3类。其中高集约地区主要分布在苏南地区;中集约地区主要分布在苏中和苏北部分地区;低集约地区主要分布在苏北地区。从区域差异来看,以南北差异为主,东西差异为辅,长江成为江苏省土地利用集约差异的南北分界线。  相似文献   

10.
以江苏省65个县(市)为单元,运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ESDA)方法,分析1996—2012年江苏省工业化发展和城镇工矿用地变化系数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工业化呈现"苏南—苏中—苏北"梯次推进的格局过程;城镇工矿用地增长率工业化中期最高,工业化后期次之,工业化初期最小;城镇工矿用地增长与经济增长存在较强的相关性,城镇工矿用地变化对第二、三产业产值的贡献存在4~6年滞后期,同时由于劳动力和资本存量较大,苏南地区的南京、苏州、无锡等地区的城镇工矿用地与第二、三产业产值变化的相关性相对较低。根据发展阶段及土地利用水平的不同,分别针对苏北、苏中、苏南提出了差异化的低碳土地策略,从而推动土地资源低碳化利用,提升集约化、高效化水平。  相似文献   

11.
城市土地利用综合效益体现一个城市的综合发展水平。该研究从土地经济效益、土地社会效益、土地生态环境效益3个方面构建株洲市土地利用效益的指标体系,以株洲市2006~2013年的数据为基础,采用变异系数法确定指标权重,再利用加权函数法求得土地利用效益的综合分值,运用协调度模型分析土地利用系统协调性。结果表明:株洲市土地利用效益综合得分逐年递增,土地利用的协调度较低,分为基本协调和不协调两类。据此提出了提高株洲市土地利用效益的建议:继续稳步提升土地利用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注重提高土地利用生态环境效益,实现土地利用三效益的综合统一。  相似文献   

12.
魏菁华  许皞  邓红蒂  左玉强  苏航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3):11848-11851
将"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引入到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中,采用主成份分析方法,对江苏省20个国家级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进行评价分析。研究结果表明,PSR模型评价指标体系及主成份分析方法,能较好地适应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的需要;江苏省国家级开发区主要受土地资源条件、土地利用程度、用地结构状况及经济效益影响,开发区所在母城经济状况及区位条件也是影响土地集约利用的因素;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不仅要注重提高土地利用的产出效益,还要特别重视土地使用面临的压力和反馈能力的建设。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西北内陆干旱地区土地利用结构变化特征,以塔里木河流域为例,选取2009—2015年的土地利用数据,分析了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土地利用程度变化及土地利用结构时空变化。结果表明,2009—2015年塔里木河流域建设用地、耕地和其他农用地面积呈增长趋势,园地、林地、草地、水域、未利用地面积持续下降;土地利用综合指数呈增长趋势,土地利用的集约化程度逐渐提高,但总体水平较低;土地利用结构有序性和结构性稳步增长,其中阿克苏地区、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喀什地区土地利用结构有序性和优势度较低,而和田地区和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土地利用程度较低,保持有序状态。  相似文献   

14.
随着城市化的加快,对城市土地的需求不断增加,城市土地的高效利用是必然趋势.该研究以芜湖市为例,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法对2004~2013年芜湖市的土地利用经济效益进行定量评价.结果表明:2004 ~ 2013年芜湖市土地利用效益总体较高;但在某些年份存在土地利用效益低下的状况,主要原因是各土地投入要素组合不合理.根据评价结果,并结合芜湖实际发展情况,提出要调整各类产业结构,增加第三产业用地比重,充分利用城市土地,整合闲置土地资源等建议,以提高城市土地利用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5.
陈慧 《安徽农学通报》2009,15(19):6-9,78
建立了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对江苏省13个地级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情况进行评价,并进行系统聚类,把这13个地级城市分为相对集约型和相对粗放型两大类。就影响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因素构建了“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并据此提出了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3种模式:新增用地门槛约束模式、旧城改造和土地置换模式及已有用地约束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16.
我国特大城市建成区土地集约利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何象章 《安徽农业科学》2014,(33):11918-11920
运用因子分析法对我国16个特大城市建成区的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和排序.结果表明:我国特大城市建成区土地集约利用效率呈现总体水平偏低、地区差异明显及各大城市影响因素侧重点不同等3大特征.因此,需合理调整各大城市产业结构,以促进城市经济可持续发展;积极开展城市土地整理,以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加大城市生态环境保护力度,以优化土地利用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7.
基于投入产出分析的贵州省土地经济效益时空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实现土地的高效利用,给贵州省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参考,从投入产出角度构建贵州省土地经济效益评价体系,运用熵值法和综合指数法分析评价2007—2012年贵州省土地经济效益的时空演变规律。结果表明:1)2007—2010年贵州省土地经济效益变化呈快速增长期,期间年增长量为0.32,年均增长率为83.77%;2010—2012年则呈回落阶段,期间年均减少量为0.06,年均减少率为4.41%。2)2012年贵州省内各市州土地经济效益的空间变化差异明显,呈中西高、两翼低、两端中的趋势。3)2012年贵州省土地经济效益在毗邻6个省市(区)中排名最低,为0.33,与其他省市(区)相比差距较大。其成因主要包括:土地自然条件较差,节约集约利用程度低,产业结构不合理等。结论:相应地改善土地生产条件与交通条件、提高土地利用的集约节约水平以及优化产业布局都将有利于提高土地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8.
基于DEA模型的长沙市城市用地经济效益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章采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的C2R模型,借助MatLab软件的数学计算,对长沙市2000~2010年城市用地经济效益进行时间上的纵向评价,并对长沙市2010年的土地利用经济效益与其他10个国内城市进行横向比较。结果表明,近年来长沙市土地利用经济效益总体水平比较高,但是与国内发达城市相比尚有较大差距。  相似文献   

19.
农地利用经济效益评价是实现农地保护与农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基础性工作。基于改进的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对2005-2012年期间江苏省农地利用经济效益变化特征及区域差异进行评价。结果表明:2005-2007年期间,江苏省农地效益平均值为0.683,总体水平偏低,且有波动、不稳定,投入要素存在冗余;2005-2012年期间,平均每公顷农地分别减少0.196单位的机械总动力、0.299单位的劳动力和1 354.906单位的资本,地均产出仍可提高18 619.62元·hm-2;农地利用经济效益区域差异较明显。根据农地利用经济效益水平和人均GDP水平,可将江苏省农地利用划分成4种空间组合,引入基于满意度原则的次优决策单元,改进传统DEA效益计算方法,其结果较好地应用于江苏省农地利用效益分析。  相似文献   

20.
宁夏开发区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单林春 《农学学报》2013,3(10):59-62
为了规范宁夏开发区土地利用,加强用地管理,提高开发区整体土地集约利用程度。通过对宁夏16家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工作成果的汇总分析,提出开发区在土地利用方面普遍存在的问题:(1)发展存在不均衡性;(2)土地利用结构不够合理;(3)缺乏有效监管;(4)用地效益较低。为此提出合理化建议:(1)建立差别化的土地供应和退出机制;(2)出台用地置换扶持政策;(3)执行和制定相关标准和办法;(4)强化对土地使用的监督检查和处置力度;(5)优先使用国有未利用地,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宁夏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程度虽然取得了进步,但与中、东部地区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政府应加强用地管理、加快提升用地效益,不断促进开发区土地的集约、高效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