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铃薯纺锤块茎病吕文河(东北农业大学作物遗传育种系哈尔滨150030马铃薯纺锤块茎病也叫马铃薯纤块茎病,它是由马铃薯纺锤块茎类病毒(Poatospindletuberviroid,简称PSTV)引起的一种传染性病害。该病害发现于1922年,人们一直认...  相似文献   

2.
准确、简易的检测马铃薯纺锤块茎类病毒的双向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姜成模,金顺福,崔哲官,崔永一(延边州农业科学研究所龙井市133400)马铃薯纺锤块茎类病毒(PotatoSpin-dleTuberViroid.PSTV-d)是危害我国马铃薯生产的重要...  相似文献   

3.
马铃薯类病毒病是威胁世界马铃薯生产的主要病害之一,更影响着发展中国家马铃薯产业的发展。2008~2010年,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植物脱毒苗木研究所连续3年举办了马铃薯病害检测技术国际培训班,对部分发展中国家从事马铃薯工作的人员进行培训,在培训过程中进行了马铃薯类病毒方面的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这些发展中国家对马铃薯纺锤块茎类病毒比较了解,发病较重的国家不多,但总体检测水平不高,甚至不进行马铃薯类病毒的检测,多数国家不重视马铃薯纺锤块茎类病毒病的防治工作。因此,马铃薯纺锤块茎类病毒病是发展中国家的隐患。  相似文献   

4.
赵宁  王人元 《中国马铃薯》1989,3(4):229-233
<正> 马铃薯纺锤块茎病于1922年已被发现,但其病原鉴定的研究进展十分缓慢,直到1967年 Diener 等首次发现该病由是马铃薯纺锤块茎类病毒(Potato Spindle Tuber Viroid简称 PSTV)所致。PSTV 的寄主范围很广,但绝大多数属于无症侵染。早期 PSTV 的诊断主要靠生物鉴定的方法进行,后来很多学者试图利用血清学方法进行检测,但由于 PSTV是1个没有蛋白质衣壳的小分子量核酸,不具抗原性,故不能制备其抗血清。Morris 等1975年首次报道了用单向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olyacrylamide Gel Electrophoresis 简称PAGE)法检测 PSTV;Owens 等1981年报道  相似文献   

5.
马铃薯纺锤块径类病毒(Potato spindle tuber viroid)是危害黑龙江省马铃薯生产的一种重要病害。为了查明不同类病毒变株对主栽品种克新1号和4号所引起的产量损失和症状反应,应用往复聚丙烯胺凝胶电泳法(Peturn-Polyacmdegel electophoresis)鉴定类病毒。试验结果表明,接种当年,接种类病毒的处理平均减产37%,按商品产量计算减产达47%。当年表现症状的植株平均为59.6%,块茎产生症状的植株平均为57.4%。用于接种的3个马铃薯纺锤块茎类病毒变株的致病力,以当地的类病毒弱系为最强,其次为北美的类病毒强系,北美的类病毒弱系的致病力较弱。类病毒对产量的影响与马铃薯品种和类病毒变株的组合有极为密切的关系。克新1号接种当地的类病毒弱系时薯块严重畸变,商品产量只为不接种对照的21%。用往复电泳法检测各个试验处理被类病毒侵柴的情况,芽接种处理,于出苗后1周即可检测到类病毒,叶接种处理,于接种后2周即能检测到类病毒。出苗后7周,植株中类病毒浓度达到高峰,随即急剧下降,到出苗后10周,大部分接种植株已检测不到类病毒。块茎直径达1厘米时,即能检测到类病毒,随着块茎膨大,类病毒浓度也相应增高,到收获前,块茎中的类病毒含量只略低于植株含类病毒高峰期的浓度。用于本试验的克新1号、4号无类病毒和主要马铃薯病毒的核心材料,在1988年已交付给省内外的良种场繁殖使用。于当年秋季抽样检测克山第二良种场连续种植二年的种薯,当年种植试管苗生产的种薯,以及试管苗等,均未检测到类病毒。  相似文献   

6.
五十多年前,就已经发现了马铃薯纺锤块茎病。半个世纪以来,由于缺少适宜的指示植物和鉴定方法,与同一时期发现的其它马铃薯病毒病相比,研究进展得相当缓慢。1964年,Raymer等人发现番茄(Lycopersicum esculentum Mill.)可以作为马铃薯纺锤块茎类病毒(PSTV)的指示植物,但后来Fernow发现,由于存在一个在番茄上不表症状的PSTV  相似文献   

7.
1 前言马铃薯纺锤块茎类病毒(PSTV)在马铃薯上广泛存在,目前几乎遍及世界各地,对马铃薯生产威胁极大。  相似文献   

8.
我国北方一季作区马铃薯纺锤块茎类病毒病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希近 《杂粮作物》2004,24(4):249-249
2003年的马铃薯生育期间,农业部薯类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张家口)的全体工作人员在农业部的统一安排布置下,对我国华北地区的内蒙古、山西和河北省的脱毒马铃薯主栽区域进行了田间实地抽样调查.从调查的结果看,华北地区马铃薯罹感病毒病的类型主要有普通花叶病毒病(PVX)、重花叶病毒病又称条斑坏死(PVY)、卷叶病毒病(PLRV)和纺锤块茎类病毒病(PSTVd).但对马铃薯产量影响较大,世代传递力强,茎尖分生组织培养难以脱除的是马铃薯纺锤块茎类病毒.这对我国马铃薯病毒病研究提出了新的课题.  相似文献   

9.
湖南省马铃薯主产区马铃薯病毒种类及流行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铃薯是世界第四大粮食作物,其病毒病危害严重。2010年对湖南马铃薯主产区采集的66个病毒标样进行了RT-PCR检测,结果表明,检测出的马铃薯病毒有马铃薯Y病毒(PVY)、马铃薯卷叶病毒(PLRV)、马铃薯X病毒(PVX)、马铃薯S病毒(PVS)、马铃薯A病毒(PVA)和马铃薯纺锤块茎类病毒(PSTVd)。其中PVS的检出率最高,为54.5%,其次是PVX,检出率为45.5%,PVY的检出率为39.4%,PSTVd和PVA的检出率均为21.2%,PLRV的检出率为18.2%。2~4种病毒的复合侵染现象较为普遍。PVY中重组型PVY占85.7%。  相似文献   

10.
马铃薯纺锤块茎类病毒检测技术比较与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铃薯纺锤块茎类病毒(PSTVd)是威胁我国马铃薯生产的重要病害之一,目前有多种技术可应用于PSTVd的检测,如生物学方法、电子显微镜技术、往返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R-PAGE)、核酸斑点杂交(NASH)、RT-PCR和FQ RT-PCR。这些方法各有利弊,互相补充,构成了PSTVd的检测技术体系。日常工作中,应根据自身条件及目的等科学地选择适宜的检测技术,确保脱毒种薯/种苗的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