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为明确不同小麦品种对小麦纹枯病、叶锈病的田间抗性,特开展了田间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扬麦18、扬麦19、镇麦5号、扬麦158、镇麦8号、扬麦13、扬麦12等品种的小麦纹枯病发病较轻,对小麦纹枯病田间抗性表现较好;镇麦8号、扬麦12、扬麦158、镇麦5号、扬麦19等品种的小麦叶锈病发病较轻,对小麦叶锈病田间抗性表现较好。建议在小麦纹枯病、叶锈病重发区,推广种植扬麦19、镇麦8号、镇麦5号、扬麦12等品种。  相似文献   

2.
为鉴定不同小麦品种的综合性状,筛选出适合溧阳地区大面积生产上推广种植的优良品种,于2015年在溧阳市开展了8个小麦新品种的品比试验.结果表明,扬辐麦4号、扬麦20可作为溧阳市的主导品种,宁麦14、扬麦23、扬麦16、苏麦188、镇麦9号、宁麦21和扬麦22可扩大试验示范.  相似文献   

3.
筛选高产高效抗逆的绿色品种是实现农业绿色发展的重要保障。本研究以24个小麦品种为供试材料,在不同施氮量处理下调查品种的产量、氮肥农学效率、赤霉病及白粉病抗性等指标,并进行综合评价,筛选适宜江苏省种植的绿色小麦品种。结果表明,同一品种在不同施氮水平下的产量优势表现不一致,扬麦25、淮麦33、洛麦24等品种的平均产量较高;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品种的氮肥农学效率整体上呈降低趋势,扬麦29、淮麦33、扬麦25等品种的平均氮肥利用效率较高;各品种赤霉病抗性和白粉病抗性间存在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扬麦15、宁麦13、扬麦20等品种具有较高的赤霉病抗性,而扬麦29、镇麦9号、镇麦10等品种具有较强的白粉病抗性;增加施氮量降低了小麦植株的抗倒伏能力,扬麦25、宁麦资126、国红6号等品种的抗倒性较好;半冬性和弱春性品种的越冬期抗寒性整体上优于春性品种,但部分春性品种如宁麦13、宁麦26和扬麦29同样具有较强的越冬期抗寒性。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和熵值法对各品种的综合性状进行评价,提出扬麦25、扬麦29、宁麦13、镇麦18为适宜在江苏淮南推广种植的绿色小麦品种;淮麦33和洛麦24为适宜在江苏淮北种植的绿色小麦品种...  相似文献   

4.
科学选择高产抗逆品种,是提高单产的最有效、最直接途径.经过1年小麦品种筛选试验,1年多点示范,2006年经专家考察论证,把扬麦16号品种确定为如东县主推品种之一,2007年秋播开始大面积推广种植扬麦16号,2008年夏收全县小麦单产取得跨越性提高,直至2012年推广面积占应推广面积的86.7%,实现全县小麦高产稳产目标,为如东县粮食增产做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5.
小麦成熟胚培养再生率比较低,尤其对优良小麦品种成熟胚再生性和农杆菌侵染敏感性还缺乏研究,一定程度阻碍了转基因小麦有效开展和产业化进程。以扬麦18、扬麦15、扬麦16、新冬18、小偃166和周麦22等12个优良小麦新品种为材料,研究了其成熟胚再生率及其对农杆菌侵染的敏感性。结果表明,12个小麦新品种成熟胚再生率0~35.3%,周麦27最高,扬麦19次之(27.9%),新冬18、石麦B07-4056分别为211%和20.0%,其余品种再生率均低于20.0%;12个小麦品种成熟胚愈伤组织农杆菌侵染后GUS基因瞬间表达率0~33.3%,周麦18最高,扬麦15次之(23.8%),扬麦18、周麦22、周麦27和石麦B07-4056虽有表达但频率较低(6.7%~9.1%),其余品种没有观察到GUS基因瞬间表达。认为周麦27、扬麦19等品种适合进行成熟胚培养,周麦18、扬麦15等品种成熟胚适合进行农杆菌转化。优良小麦品种成熟胚再生性能和农杆菌敏感性评价为进一步利用细胞工程和基因工程途径改良小麦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比较不同品种小麦对小麦赤霉病的田间抗性,结果表明,镇麦8号、扬麦19、扬麦12等小麦赤霉病发生较轻,田间抗性表现较好;镇麦8号、扬麦19、扬麦158、皖麦32、宁麦16、扬麦12等小麦产量较高。建议在小麦赤霉病重发区,推广种植镇麦8号、扬麦19、扬麦12。  相似文献   

7.
灌浆期涝害对弱筋小麦相对叶绿素含量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长江中下游弱筋小麦产区中后期涝渍害严重,研究涝害对弱筋小麦生长生理与产量的影响,为弱筋小麦生产提供依据。【方法】以扬麦13、扬麦15、扬麦22和糯小麦4个弱筋小麦品种为试验材料,采用盆钵栽培方法,研究灌浆期人工模拟涝害对小麦株高、顶三叶SPAD值及产量的影响。【结果】(1)灌浆期涝害对小麦株高无显著影响;(2)涝害后,小麦顶三叶SPAD值较对照下降,涝害时间越长,下降程度越大;不同叶位叶片涝害后下降差值差异显著,下叶位下降值大,涝害后恢复7 d,上叶位SPAD值较对照差值明显增加,涝害后下叶位叶片先受害,而后向上叶位叶片扩展;(3)小麦灌浆期涝害旗叶、倒二叶及倒三叶间较对照差值有显著差异,倒三叶SPAD值涝害指数与产量涝害指数极显著相关,且相关性最大(r=0.989 5),倒三叶叶片SPAD值为灌浆期涝害程度的指示叶位;(4)在涝害7 d胁迫下,4个弱筋小麦品种的产量均显著降低,扬麦22对涝害最敏感,涝害7 d产量较对照减少3.6 g·株~(-1),降幅最大,达39.4%。扬麦22和扬麦15涝害敏感期在涝害5 d以下,扬麦13和糯小麦涝害敏感期为涝害7 d;(5)不同品种灌浆期涝害对产量因子的影响不同,扬麦13属于千粒重降低型品种,糯小麦是穗粒数降低型品种,扬麦15是穗粒数和千粒重双因子降低型品种,扬麦22是有效穗、穗粒数和千粒重三因子降低型品种。【结论】灌浆期涝害对小麦株高无显著影响;用SPAD值涝害指数可以衡量灌浆期小麦涝害程度,指示叶位为倒三叶;扬麦22对涝害最敏感,涝害7 d产量降幅最大,扬麦22和扬麦15涝害敏感期在涝害5 d以下,扬麦13和糯小麦涝害敏感期为涝害7 d。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江苏省弱筋小麦生产发展较快,选育的扬麦9号、扬麦13号、扬辐麦2号、扬麦15号、宁麦13号、宁麦9号等6个弱筋小麦品种在大面积生产上均种植一定的面积,根据本试验结果并结合我省大面积生产情况,参试的6个弱筋小麦品种在我省不同地区种植表现各有千秋,但以宁麦13号、扬麦13号综合表现相对较好.因此,各地要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农民的栽培管理水平及市场需求状况,综合考虑主推弱筋小麦品种,这样才能使农民获得最大收益.  相似文献   

9.
小麦新品种比较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廖先梅  王熙晴  郭永生 《安徽农学通报》2007,13(13):131-131,217
进行8个小麦新品种与对照品种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扬麦13、扬麦12、扬麦17、皖麦47、扬辐麦2号等品种丰产性较好,综合抗逆性较强,可以在淮南地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0.
吉剑  唐进  陈惠 《现代农业科技》2006,(19):102-103
为进一步培育弱筋小麦新品种,对弱筋小麦主导品种进行了种植比较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除扬辐麦2号表现略差外,其他宁夏13号、扬麦13号和扬麦15号在本地表现均较好,适合本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11.
沿江地区小麦品种适应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筛选出适宜在白湖地区种植的产量高、性状优、抗性好的小麦品种,在沿江地区进行了小麦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实际产量最高的品种是扬麦19,其次是宁麦13和宁麦518,实际产量最低的品种是南农0686,再次是扬麦13和宁麦17;有效穗数最多的品种是生选6号,其次是扬麦19、宁麦518和白农0902;千粒重最重的品种是宁麦17,其次是宁麦16和宁麦518;平均每穗总粒数最多的品种是宁麦17,其次是南农0686和扬麦19。因此,适宜在白湖地区生产的小麦品种主要是扬麦19、宁麦13和宁麦518。  相似文献   

12.
高邮市不同小麦品种比较试验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为选择适合高邮市稻麦周年高产的早熟、综合抗性好的小麦品种,选择近几年生产试验中表现较好的9个小麦品种,开展品种比较示范试验,结果表明:中筋小麦扬辐麦4号、扬麦16、华麦6号以及弱筋小麦宁麦13、扬麦22综合表现较好,适宜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3.
为筛选出适合东台市种植的高产优质、抗逆性好的小麦新品种,加快当地小麦优良品种的推广步伐,于2021-2022年在江苏现代农业(稻麦)产业技术体系东台推广示范基地开展了小麦新品种比较试验,对其产量、茎蘖动态、田间表现等性状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扬辐麦13、扬麦34、盐麦1号、扬麦33、扬麦28等5个品种增产优势明显,且综合表现较优,可以在东台地区进一步扩大示范种植,扬麦23、扬麦25、镇麦12号作为东台市主推小麦品种,稳产性丰产性好,可继续作为主推品种进行种植,其余品种要进一步加强试验示范。  相似文献   

14.
为筛选出适合东台市种植的小麦新品种,以镇麦12、明麦133、农麦88、盐麦1号、扬辐麦13、扬麦23、扬麦25、扬麦28、扬麦33、扬麦34等10个小麦新品种为试验材料,开展2021-2022年度新品种比较试验,鉴定这些品种在当地的丰产性、适应性、抗逆性和品质,为这些品种大面积推广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镇麦12、扬麦33、明麦133、扬麦25、盐麦1号较当地大面积种植的扬麦23产量增加明显,农艺性状表现较好,可进一步示范种植。  相似文献   

15.
“扬麦13”是江苏里下河地区农科所、国家小麦改良中心扬州分中心选育而成的高产、抗病、优质弱筋小麦新品种,是2005年我县我镇优质专用小麦良种补贴项目主推品种。2005年全镇推广该品种3万亩,建立了一个百亩丰产方,经测产,每亩有效穗29.8万,每穗实粒数37.6粒,千粒重38.5g,亩实  相似文献   

16.
小麦抗赤霉病品种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小麦生产水平及抗赤霉病特性,连续3年采用病麦粒表土接种法对不同小麦品种(系)赤霉病抗性、丰产性以及DON毒素含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小麦抽穗至扬花期是赤霉病发生的关键时期,尤其是小麦齐穗后第1个扬花到扬花结束历时天数以及期间的天气情况为赤霉病流行提供了环境条件。华麦7号、扬麦21、宁麦13、农丰88、宁麦资126等品种对赤霉病抗性较高,扬麦15抗性较差。华麦7号、宁麦13、宁麦26等籽粒中DON毒素含量较低。宁麦13、扬麦21、华麦7号、华麦8号、扬麦22、扬麦28丰产性较高。综合而言,华麦7号、宁麦13、扬麦21等是赤霉病抗性较高、产量较高的小麦品种。随着赤霉病流行年份增多,筛选出适宜苏中地区种植的高产、抗赤霉病小麦品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为确定平湖市主导品种,进行小麦新品种品比试验,结果表明:扬麦10、扬麦11等品种的抗性、稳定性和丰产性较其他品种好,可作为主推品种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8.
小麦多品种播期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解决扬中市小麦生产上由于生育期偏迟品种的大面积应用,影响小麦高产稳产的现状,进行了小麦多品种播期试验,旨在探索出扬中市小麦生产中的最适品种、最适播期,保障全市稻麦生产周年安全。结果表明:大面积生产中应使用扬麦16、宁麦14品种,播期选择11月8日、11月15日,早播使用扬麦16、宁麦14均可,迟于11月15日的,品种应选择扬麦16。  相似文献   

19.
弱筋小麦引种比较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进一步筛选适合海安县的优质弱筋小麦新品系,2004年秋播,我县在省农科院、里下河地区农科所等有关科研院所的指导下,对引进的弱筋小麦新品种(系)进行种植对比试验,比较其综合性状及在我县的适应性情况。1材料与方法1.1处理(10个)①扬麦13;②扬辐麦2号;③宁0078;④扬麦15;⑤徐  相似文献   

20.
扬麦系列品种品质性状分析及育种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研究扬麦系列品种的品质特性并进行品质聚类,明确扬麦各品种品质类型,为小麦品种区域化种植和品质育种亲本选用提供依据;通过对不同类型品种品质性状和系谱分析提出简单实用的品质选择指标和亲本选配原则。【方法】以扬麦24个品种为材料,于2015—2017年连续2年在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试验基地进行种植,采用随机区组设计,2次重复,统一田间种植管理。成熟后收获晒干,测定籽粒硬度、蛋白质含量、面粉湿面筋含量、SDS沉淀值、溶剂保持力(solvent retention capacity,SRC)、粉质仪参数和快速黏度仪参数等品质指标。【结果】扬麦品种硬度变幅为13.48—62.12,可以明显地分成硬麦和软麦2种类型,硬麦大于54,软麦小于32;沉淀值为6.33—13.75 mL;蛋白质含量为12.60%—14.61%,湿面筋含量为29.74%—38.13%,面筋指数为38.86%—82.83%;水溶剂保持力为54.69%—78.56%,碳酸钠溶剂保持力为71.40%—107.73%,蔗糖溶剂保持力为95.66%—127.27%;粉质仪吸水率为54.77%—67.40%,形成时间1.23—8.83 min,稳定时间2.20—13.17 min;峰值黏度高,多数品种峰值黏度3 000 cP左右,糊化温度61.57—64.75℃。扬麦4号、扬麦10号、扬麦158、扬麦16、扬麦17和扬麦23品种籽粒硬度、沉淀值、水溶剂保持力、碳酸钠溶剂保持力、蔗糖溶剂保持力和面团吸水率显著高于其他品种,其他品种多数无显著差异;多数品种蛋白质含量和湿面筋含量无显著差异,扬麦1号、扬麦6号和扬麦17相对较高;形成时间和稳定时间以扬麦2号最长,其他品种多数无显著差异。聚类分析表明扬麦系列品种品质可分成2种类型,与系谱分析结果基本一致。【结论】扬麦系列品种多数为弱筋小麦,籽粒硬度、面筋指数、水溶剂保持力、碳酸钠溶剂保持力、蔗糖溶剂保持力、吸水率较低;扬麦4号、扬麦10号、扬麦158、扬麦16、扬麦17和扬麦23为中强筋小麦,籽粒硬度、面筋指数、水溶剂保持力、碳酸钠溶剂保持力、蔗糖溶剂保持力、吸水率高;扬麦品种峰值黏度高,糊化温度低。硬度可以作为品质育种简单实用的选择指标,弱筋小麦和中强筋小麦品质育种亲本中必须有相应品质类型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