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1996年菏泽地区二代粘虫严重发生菏泽地区地处鲁西南,玉米是主要粮食作物之一,面积31.7万hm2。历年来,二代粘虫在当地很少发生,1996年却在玉米田严重发生,面积达7.5万hm2,6月20日调查,百株有幼虫10~90头,严重地块百株达300~40...  相似文献   

2.
田间调查表明,2019年1月草地贪夜蛾入侵云南省后,在德宏州4县市冬季甜玉米上均有发生为害,世代重叠严重。5月份以前主要为害冬季甜玉米,平均被害株率和百株虫量分别为4.55%和5.72头。成虫喜产卵于玉米心叶上部正面,1~6龄幼虫可取食为害玉米的生长点、叶片、雄穗和果穗。其中1~3龄幼虫具有聚集为害习性和趋嫩性,常取食幼嫩的心叶叶肉,4~6龄幼虫常啃食叶片和雄穗,咬断生长点,在心叶期和抽雄期形成典型被害状。心叶期和抽雄期玉米被害株率较高,且抽雄期被害株率显著高于苗期和灌浆期。  相似文献   

3.
2002年7月下旬至8月上旬,沁阳市玉米田三代黏虫暴发成灾,发生面积达4000hm2以上。玉米有虫株率达100%,平均单株虫量一般5~6头,最高达14头,玉米叶片被吃光,并咬食花丝和雄穗。从田间调查情况看,凡是被冰雹砸过的地区,黏虫都发生很重。究其原因:①7月18~19日本市连降冰雹和大雨,并伴随有大风,出现下沉气流,有利南迁黏虫成虫落入本市冰雹灾区。②7月下旬、8月上旬平均气温分别为25.9℃和28.4℃,空气相对湿度分别为81%和70%,均非产卵和幼虫生长发育。③冰雹砸过之干枯,加之玉米田麦茬…  相似文献   

4.
1992年棉铃虫在山东省大暴发,不仅棉花严重受害,而且玉米也遭至损失。据8月27日在南古镇调查,当地夏玉米被害株率达100%,每株玉米有棉铃虫幼虫1—16头,平均6.3头。主要为害果穗花丝,并能从顶部钻入苞叶内食害籽粒。据当地估计,夏玉米被害较重田  相似文献   

5.
1990年6月底至7月初在北京郊区顺义县和延庆县调查发现,当小麦黄熟及收割后,麦田中的粘虫幼虫(当地的第一代)大量转移至玉米田。此时正值夏玉米喇叭口期,喇叭口中有粘虫幼虫1~4头不等,有虫株占32~40%。为此,9月5日在生防所试验小区内。做了在玉米喇叭口中释放中华卵索线虫感染期幼虫防治粘虫(幼)的探索性试验。9月5日下午,在玉米的小区内,选择株高45厘米左右的玉米15株,在每株喇叭口中各投入粘虫3龄幼虫(实验  相似文献   

6.
2002年黑龙江中西部草地螟发生严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富裕县地处黑龙江省中西部,属典型的半农半牧农业区。继1996~1999年草地螟大面积发生为害后,2002年再次严重发生,全县发生面积达17.3万hm2,占全县种植面积的72%,严重发生面积13.3万hm2。据6月24日调查,富海镇宏升村草地螟幼虫最高密度,大豆45头/株,葵花148头/株,甜菜48头/株,玉米32头/株,一般地块平均有虫210头/m2,草荒严重地块高达2000头/m2,是近年来发生最严重的1a。草地螟在本县1a发生2代,主要以迁入代幼虫为害。6月2日,外地虫源开始大量迁入本县,1盏黑光灯…  相似文献   

7.
2001~2002年姜堰市先后发现玉米螟为害佛手、意杨苗木。2001年秋在姜堰市白米镇曹保村发现三代玉米螟幼虫为害佛手(一种类似柑橘的果树),被害株率10%~18%,平均12.5%,被害株虫量1~4头/株,平均1.8头/株。2002年跟踪观察,发现一、二、三代幼虫对佛手均造成为害。幼虫蛀食嫩枝和果实,造成枝条枯死、落果和烂果,尤以三代对秋抽嫩枝为害较重,造成树势衰败,严重影响产量。2002年6月在本县沈高镇双杨村苗圃发现一代玉米螟幼虫为害意杨嫩苗,蛀干率5%,严重田块达10%以上。幼虫蛀入嫩苗干…  相似文献   

8.
粘虫每年4~5月份从南向北迁飞,7~8月份从北向南迁飞途经沁阳,一般为害较轻,并不在沁阳市越冬越夏,从未发生过第二代粘虫为害玉米苗事件。然而,1998年6月第二代粘虫在沁阳大发生。6月1~15日平均灯下诱蛾1233头,峰日在6月11日,诱蛾266头。...  相似文献   

9.
2002年6月中旬,斑须蝽在黑河市甜菜、玉米上大面积发生为害。甜菜平均每埯(穴)有虫6~8头,个别地块达20头以上,玉米平均每株有虫5~7头,造成甜菜死苗及玉米心叶扭曲烂心,田间被害率达20%~30%。斑须蝽在本市1a发生1代。以成虫在田间杂草、枯枝落叶、树皮或房屋缝隙中越冬。斑须蝽的为害活动具隐蔽性。白天多聚集在小杨树及作物的根部,傍晚或清晨取食为害。此虫飞行能力较强,有转株为害习性。2002年之所以造成为害,主要是2001年暖冬,越冬基数大,2002年春夏季雨水适宜,对其发生较为有利。斑须蝽…  相似文献   

10.
双斑长跗萤叶甲为害玉米花丝对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玉米吐丝初期, 通过人工接虫模拟不同密度的双斑长跗萤叶甲成虫为害玉米花丝, 研究其对产量损失的影响, 收获时进行各项产量性状指标测定。研究结果表明:玉米吐丝初期每果穗接入1~40头双斑长跗萤叶甲成虫, 玉米平均产量损失率在3.8%~28.5%; 接入1头成虫时产量与对照无显著差异, 接入5头以上成虫时显著减产, 平均产量损失率达12.3%~28.5%; 双斑长跗萤叶甲成虫数量与玉米产量损失率的关系符合一次函数y=0.64x+5.17(R2=0.65, P<0.001); 双斑长跗萤叶甲成虫取食为害玉米花丝, 影响玉米授粉和结实, 随着成虫数量增加, 果穗的穗粒数和百粒重逐渐降低, 产量损失逐渐增大。研究双斑长跗萤叶甲成虫为害玉米花丝对产量的影响对确定防治指标、防治适期及综合防控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罗秀枝 《植物医生》2001,14(5):32-32
双斑萤叶甲Monoleptahierogyphila(Motschulslsy)属鞘翅目、叶甲科。双斑萤叶甲在蔚县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危害 ,近几年由于干旱少雨 ,危害日趋加重 ,2001年是较重发生年。双斑萤叶甲在蔚县危害作物有 :玉米、高粱、谷子、豆类、向日葵、蔬菜、马铃薯等多种作物。以成虫咬食叶片 ,影响光合作用 ,咬食花丝和嫩粒 ,造成秕粒 ,发生严重时可导致绝收。一、发生规律双斑萤叶甲在蔚县1年发生1代 ,7月初始见成虫 ,一直延续危害到10月 ,成虫发生期长达3个月之久 ,成虫危害盛期在8月上中旬 ,活动盛…  相似文献   

12.
玉米铁甲虫 [Dactylispasetifera (Chapuis) ]是广西区域性的玉米大害虫。主要分布在南宁、百色、柳州、河池等 4个地 (市 )。百色地区 1 2个县市有 7个县发生。在德保、平果、田东、靖西县为害水田玉米和旱地早玉米 ;在隆林、西林、乐业县为害中玉米。玉米铁甲虫 1a发生 1~ 2代 ,第一代为主害代 ,以幼虫为害为主 ,成虫也造成为害。成虫沿玉米叶脉咬食叶肉 ,形成长短不一的白色线条 ,并将卵粒散产于嫩绿的心叶上端。幼虫孵化后在叶片内咬食叶肉 ,留下表皮 ,形成白色枯斑 ,严重地影响植株光合作用。玉米被害后 ,…  相似文献   

13.
带田玉米上棉铃虫危害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棉铃虫在青海省东部农业区,以第2代幼虫危害玉米,7月下旬中期至8月上旬中期为卵盛期,平均百株卵量达26.3粒。玉米雌穗和叶片正面是成虫产卵的主要部位,占全株着卵量82.01%。自然条件下卵历期平均为3.41d,幼虫历期平均为21.2d。一般情况下一个雌穗上只有1条幼虫,一生危害玉米籽粒2~34粒,少有转株、转穗危害现象,平均损失粒重1.9147g,损失率为1.45%左右。  相似文献   

14.
三代粘虫在诸城市主要为害玉米、谷子等作物。一旦发生,防治失误,就会将玉米、谷子的叶片吃光,啃食穗茎,对产量影响极大。1987年谷子平方米有虫有的高达240头,玉米百株有虫高达582头以上。三代粘虫的发生与否,与虫源、气候条件、作物长势等多种因素密切相关。现就不同因素构成三代粘虫大发生作一分析。一、充足的虫源  相似文献   

15.
1998年7~8月份,在南郑县忍水乡发生扁卷螺大量聚集在玉米株上为害。县植保站和忍水乡农技站7月21日调查,全乡发生扁卷螺为害玉米面积150hm2,占该乡玉米播种面积的20%,被害株率高达80%以上,百株平均有扁卷螺2380头,严重地块达3000~5000头(当时正值玉米大喇叭口期)。幼螺多集中在叶片背面为害,主要在上午10时前活动,下午5时后迁回石坎、土缝等处。防治不及时地块,玉米叶片被刮食成空皮,严重时叶片成刷状,造成产量损失40%以上。扁卷螺属萍螺的1种,俗称小螺壳。体小而扁平,外有螺旋式…  相似文献   

16.
玉米铁甲虫Dactylispa(Dactylispa) setifera setifera (Chapuis)是广西部分山区县玉米的重要害虫,成虫和幼虫均食害玉米叶片,而以幼虫潜食叶肉为害最烈,重灾区可减产30~40%,甚至失收。据1988年统计,全区发生面积近50万亩,严重阻碍当  相似文献   

17.
成都地区梨树新害虫——梨叶瘿蚊严重发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 0 3年 5月成都地区梨树上普遍发生一种本省从未发生过的害虫梨叶瘿蚊。据现场调查及各地的虫情报告 ,成都地区 10多个县 1 3万hm2 梨树不同程度遭该虫危害 ,被害株率一般为 5 0 %~ 80 % ,重者达 10 0 %。此虫主要危害梨树嫩梢、嫩叶 ,被害叶纵卷呈双筒状。被害卷叶内均能找到瘿蚊幼虫 (蛆 ) ,一般有 10头左右 ,多者 30头以上 ,最多达 80头以上。被害叶卷曲、变褐、干枯 ,甚至整个春梢嫩枝干枯死亡。严重时 ,树冠顶部 5 0 %以上叶片脱落 ,留下秃枝 ,严重影响树势和树体的生长发育。春梢被害率约达 80 % ,严重的 10 0 %被害。春梢、夏梢被…  相似文献   

18.
地处晋南的临汾地区的平川县市粮棉产区,1992年和1993年棉铃虫大发生,全区50万亩棉田全部发生,其发生范围和为害程度是建国以来最为严重的。除棉花外,玉米、豆类、瓜类等作物也同时发生严重。1 发生情况据临汾柴村病虫区域测报站调查,1992年一代麦田平均千复网次有棉铃虫幼虫13头,二代棉田百株累计卵量1800粒,幼虫347头;1993年一代麦田千复网次有棉铃虫幼虫20头,二代棉田百株累计卵量1580粒。1992年襄汾、临汾春玉米,二代期平均百株有虫57头,三代期平均51头;1993年二  相似文献   

19.
取食玉米植株不同部位对玉米螟幼虫成活和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室内饲养观察和田间接种测定,判明取食玉米心叶、雄穗和花丝,对亚洲玉米瞑低龄幼虫的成活和发育影响有明显不同。以花丝为食的幼虫成活率最高,发育最快;以雄为食的幼虫成活率次之,发育也较快;以心叶为食的幼虫成活率最低,发育最慢。据此认为:玉米螟发生期不同,对其种群数量和为害程度有较大影响。此点,可作为发生量预测的参数之一。  相似文献   

20.
韦建东 《广西植保》2002,15(4):24-25
黑毛虫 ,为灯蛾科和毒蛾科幼虫统称 ,因其体驱长着一簇簇黑毛而得名。它是我县石山地春玉米上发生的一种重要害虫 ,常年发生面积 30 0~ 40 0 hm2 ,占全县春玉米种植面积的 3.75 %~ 5 % ,个别严重年份达 60 0 hm2 。为害轻则咬食叶片造成缺刻 ,影响植株的生长 ,重则整株被咬断造成缺苗断垄 ,被害株率达 7%~ 1 0 % ,严重甚至达 40 %以上。为了明确药剂对黑毛虫防治效果和使用技术 ,作者于 2 0 0 2年 3月在东兰镇伦界村 1队进行药效试验 ,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1 材料和方法1 .1 供试玉米品种   正大华玉 4号。于 3月 6日播种 ,3月 1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