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清代乾隆时期,景德镇御窑厂荟萃了一代名师巧匠,在总结、发扬前朝陶瓷盆器艺术的基础上,把清代陶瓷盆器推到了历史的最高峰。乾隆时的陶瓷盆器,器型繁多,大小不等,有方、长方、六方、八方、圆、椭圆、菊瓣、梅花、葵花,菱花、海棠以及奁式花盆等;品种有青花、粉彩、单色釉、青花与仿珐玛的粉彩器,花纹规矩,有青、黄、绿、紫、蓝、红、灰、金、  相似文献   

2.
道光在位30年,清王朝的腐败之风波及到社会各个阶层,中国社会进入半殖民地的历史时期。景德镇御窑厂官窑器仍在烧造,但生产规模骤减,专业技术人才匮乏,产量和质量明显下降。盆器的造型, 早期仍然具有前朝的风格,之后渐由规整趋向笨拙。从整体来看,  相似文献   

3.
天启一朝,在位仅有七年,正处晚明的多事之秋。此时的景德镇御窑厂,产量已经缩减到最低水平,逐渐冷落、停产歇业。天启时期盆器品种虽然极少,但也有一些细致工丽的,主要是青花与五彩盆器,器型规整,釉面肥润,色调鲜艳明快,具有前朝万历制瓷的传统。崇祯一朝,在位十七年,朝政风雨飘摇,处于明、清两代交替之际。此时的盆器,除具有明代风格外,也萌发出清代盆器的某些特征。  相似文献   

4.
同治皇帝六岁登基,十九岁去世,在位十三年,慈禧垂帘听政独揽国家大权。同治七年,景德镇御窑厂烧制瓷器126桶,7294件,作为同治皇帝大婚礼时的用品,其中有花盆、水仙盆、渣斗等盆器。同治九年,景德镇御窑厂专为“体和殿”烧制了百只大鱼缸、各式花盆等约万件瓷器。“体和殿”是慈禧居  相似文献   

5.
正德时期,处于明瓷由细致轻薄向粗糙厚重过渡的阶段。盆器风格错综交替,粗细兼有,上承成化、弘治旧制,下启嘉靖新貌,还有许多创新突出之作,形成本朝独有风格。因受伊斯兰教和道教等的影响,多装饰阿拉伯文、藏文和吉祥图案;大型盆器日渐增多,胎体渐近厚重,风格较前朝凝重,琢器多带器座,接痕日渐明显,大器足底远不及前朝细腻光滑,圈足较浅向内收拢;孔雀绿釉、三彩等品种成就卓著,成为名扬一时的名贵盆器。  相似文献   

6.
景盆博 《花木盆景》2005,(11):46-47
清代雍正一朝,为时十三年,景德镇御窑厂陶瓷盆器,较康熙朝有很大发展提高。此时制瓷风气,更加严肃认真,注重质量,博采众长,精益求精,善于总结,花样翻新,把清代陶瓷盆器生产工艺推向精致阶段,达到历史上的最好水平,  相似文献   

7.
咸丰在位十一年,政治腐败,经济衰退,生产凋萎,民不聊生。太平天国起义沉重地打击和动摇了清王朝的统治。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清王朝日趋衰落,国力虚弱已极。咸丰初年,景德镇御窑厂烧制过有限的御瓷,咸丰三年至四年,景德镇御窑厂恢复烧制传统品种两千  相似文献   

8.
景盆博 《花木盆景》2006,(11):48-49
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但革命成果被袁世凯窃取。民国五年,袁世凯命郭葆昌为陶务署监督,这是景德镇御窑厂历史上最后一任督陶官。郭葆昌督理景德镇御窑厂,开始先烧“居仁堂制”款瓷,未待“洪宪年制”款御瓷烧成,作了83天皇帝的袁世凯便已倒台。居仁堂为袁世凯称帝后在中南海的寓所。“居仁堂制”款瓷,是郭葆昌邀请了御窑厂的各路制瓷高手,由陶瓷家  相似文献   

9.
嘉靖时期,朝政腐朽衰败,明代统治至此每况愈下。制瓷仍以景德镇为中心,但风格与前朝相比有所不同。大型盆器如大龙缸、大花盆、大盆大盘等的制作,日渐增多,一般多粗糙少修胎。但小件盆器却很精细,只是色调、风格略有不同。嘉靖五彩,质量数量都蔚然可观,开创了一代彩瓷制作新风气。青花色料改用回青料,  相似文献   

10.
景盆博 《花木盆景》2005,(12):44-45
清雍正粉彩河燕花盆雍正瓷盆的装饰,多用绘画为主,兼用刻、印、划、堆塑和镂雕等工艺。绘画上承康熙晚期的清秀典雅风格,笔法更为精细纤柔,构图疏朗,简洁清晰。花鸟画是内容最为丰富而又常见纹饰之一,此时的画风多受恽寿平“没骨”绘法影响,只是设色比前朝略显浅淡,画笔更为细腻。雍正时粉彩盆器,多数都以白釉为地绘画,当时白瓷工艺质量极高,胎薄体轻,胎釉似玉般地湿润细腻,更能突出绘画线条纤细、色泽柔和的没骨画纹饰。清雍正粉彩人物图笔筒本件盆器高13.4cm,直径9.8cm,直体平底,底足呈玉壁状,底心内凹,白釉泛青,白釉直包到盆体底足边,盆…  相似文献   

11.
清雍正仿钧釉菱花式花盆托本件盆器高6.6cm,口径24.3cm,足径10.2cm。盆体折沿,六瓣菱花式,下承以三个云头形足。里外施仿钧釉,造型皆仿宋代钧窑式样,形体端庄古朴,釉层晶莹肥厚,釉面色泽雅致。仿钧釉始于明代宣德,雍正七年,唐英主持景德镇御窑厂时复烧。该工艺以天蓝釉为基调,而作出像钧窑一样带红斑的釉色。釉面晶润坚沽,红蓝相混,自然垂流晕散,似彩  相似文献   

12.
清朝宜兴均釉盆景盆,正如《江苏陶瓷志》所载:“乾隆、嘉庆时期宜兴丁山葛明祥、葛源祥兄弟烧造的宜均陶器,蜚声中外,时人称为‘葛窑”’。从收集部分遗存清朝宜兴均釉盆景盆实物分析,泥料“皆宜兴砂土为骨”,其釉色,尤其是“葛窑”,继承明“欧窑”釉色,仍以天青、天蓝、云豆居多,间有葡萄紫,也有淡青、淡黄、甜白三色的基本釉色。而“蓝晕比欧窑有进步”,  相似文献   

13.
金彩是乾隆时期官、民窑盆器中广为应用的工艺,其以金彩描绘山水人物、翎毛虫鱼、花卉竹木,或用金彩书写整篇词赋文章;或勾描廓线及施于口足,或用于题书款识。金色醒目辉煌,成色远胜过清代后期的乾隆官窑盆器。这种不惜费财,动辄加饰金彩的工艺,充分体现了当时乾隆盛世崇尚华贵艳丽的典型时代风尚。  相似文献   

14.
一兰 《花木盆景》2005,(10):38-39
清康熙景德镇窑五彩东坡赏砚图笔筒 盆高14.5cm、口径17cm、底径17.2cm。康熙笔筒最为多见.有直筒形,撇口束腰式、竹节式、四方形等,大小高矮不一。有青花、五彩、斗彩、三彩,洒蓝釉,豆青釉、乌金釉描金等品种。笔筒形制规整.胎釉坚固缜密.器型端庄稳重,釉面细润纯净。盆面绘两组图案.一为苏尔坡赏砚图,另一为进士高中折挂图。构图紧密,  相似文献   

15.
<正>本次清雍正、乾隆时期大名家"杨季初"作彩色泥绘通景山水图长方盆。此盆器型设计简洁、盆壁平坦开阔,这样能最大限度发挥彩绘装饰艺术。盆脚设计奇巧,有别于其它盆器。流水孔为清早期通常所采用的偏中间位置的两个笔杆孔。盆的胎骨泥料为桃花泥,表面用本山绿泥作为化妆土,呈古雅的米黄色,并现细小冰裂纹,有宣纸的韵味。盆的一面刻有唐杜甫  相似文献   

16.
2010年9月对目前国内生产中应用较多的3种甜菜夜蛾诱捕器进行了田间诱捕效果的比较。试验结果表明,盆式诱捕器与干式诱捕器在9月上中旬平均诱蛾量差异不明显,但前者在试验后期的诱捕效果显著优于后者;船式诱捕器的诱捕效果最差。针对盆式诱捕器诱捕效率受液面与诱芯距离影响大、部分溺水死虫不易收集、支撑式安装不适宜高架作物等缺点,研制出一种浮萍盆式昆虫诱捕器,并申请了国家实用新型发明专利。  相似文献   

17.
1枣树盆景的制作1.1盆器和土壤的选择枣树盆景盆器以圆形为主,可选择陶盆、瓦盆、木箱或者瓷盆,盆底有排水孔,前三种透气性好,为最佳选择,瓷盆透气性较差,但更为美观,盆的大小要根据枣树的大小选择,一般内径要大于25 cm,盆高25 cm左右,后期根据枣树的生长情况换盆。土壤要求质地疏松、肥沃,通透性好,一般采用园土,腐殖土和沙土按2:1:1的比例混合,筛掉其中的大颗粒,杀菌晾晒后即可使用。  相似文献   

18.
<正>植物盆景名称考略到了清代,盆景成为庭园中必不可少的装饰物。特别是乾隆(1736-1795)和嘉庆(1796—1820)年间,盆景技术得到发展,盆景树种、盆景形式更加多样。清代在继承盆景称谓的基础上,出现了多种新的盆景名称,盆景的含义进入了细分化阶段。1.盆景一词的多义(1)包含树木盆景与山水盆景含义的盆景一词清代刘銮在其《五石瓠》中对“盆景”一词定义如下:今人以盆盎间树石为玩,长者屈而短之,大者削而约之,或肤寸而结果实,或咫尺而蓄虫鱼,概称盆景。  相似文献   

19.
由于盆栽葡萄容易栽培管理 ,生长快 ,结果早 ,易于造形 ,而且果实色彩艳丽 ,晶莹剔透如珠似玉 ,观之可爱 ,食之味美 ,因此成为美化环境 ,净化空气 ,调节和丰富人们精神生活的必备品之一。兹将盆栽葡萄的栽培技术介绍如下。1 品种与苗木 选择鲜食和观赏兼用的品种 ,如早生高墨、乍娜、葡萄园皇后、森田尼、美人指、红意大利、晚红等。在冬季温暖的南方地区 ,可直接扦插育苗 ;北方冬季寒冷需下架防寒的地区 ,要选用抗寒砧木枝条进行扦插 ,然后绿枝劈接品种育苗 ,也可在露地育苗 ,直接栽于盆内。2 盆与盆土 可选瓦盆、瓷盆、缸、木桶、塑料…  相似文献   

20.
1裂果原因 一是早期日烧引起裂果。大部分在8月中旬出现,裂果部位在枣果向阳面。这类裂果虽然数量不太多,但裂果程度严重。二是后期裂果。这类裂果多出现在红枣白熟至变色期间。如果后期遇雨,这类裂果的数量非常大。不抗裂品种,由日烧引起的裂果不但裂果程度重,而且后期浆烂果也非常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