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转BADH基因苜蓿T1代遗传稳定性和抗盐性研究   总被引:10,自引:6,他引:4  
采用分子生物学检测和不同浓度的NaCl对转BADH基因苜蓿T1代2个株系进行遗传稳定性和抗盐性研究。结果表明,2个株系的T1代PCR阳性植株和阴性植株分离比例都符合孟德尔遗传规律;在0.8%NaCl胁迫下,转基因植株Northern杂交表达量明显增加,BADH酶活性和甜菜碱含量分别比对照植株增加2~4和4~5倍;不同浓度NaCl胁迫下转基因株系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含量、抗氧化酶活性都显著高于对照植株,而电导率和丙二醛含量显著低于对照植株。表明转入的BADH基因可以稳定遗传,转基因苜蓿植株耐盐性明显高于对照。  相似文献   

2.
刘莹  才华  刘晶  柏锡  纪巍  朱延明 《草业学报》2013,22(2):150-157
 GsCRCK 基因是参与胁迫早期应答的钙/钙调素调控的受体类蛋白激酶基因,研究发现GsCRCK  正向调控拟 南芥对NaCl和ABA 胁迫的耐性,将耐盐蛋白激酶基因犌狊犆犚犆犓转化苜蓿,对于增强苜蓿的耐盐性具有重要的现 实意义。本研究采用农杆菌介导法将其转入农菁1号苜蓿,获得大量抗性植株。经PCR 和RT-PCR 检测证明 GsCRCK  基因已整合到农菁1号苜蓿基因组中并在转基因植株中转录表达。对获得的2 个转基因株系进行耐盐 性分析,在300mmol/LNaCl条件下进行胁迫处理,测定处理0,3,6,9,12,15d后的质膜透性、丙二醛(MDA)和叶 绿素(Chl)含量,以及胁迫15d时的SOD 活性;并统计400 mmol/L NaCl处理15d时各株系的死亡率。结果显 示,300mmol/L 高盐胁迫15d后转基因苜蓿仍能正常生长,而野生型苜蓿则遭受盐害严重;转基因苜蓿的相对电 导率极显著低于野生型,MDA 含量也显著低于野生型,而Chl含量和SOD 活性都显著高于野生型;在400 mmol/LNaCl处理下,2个转基因株系的死亡率分别为13.33%和10.00%,明显低于野生型植株(63.33%)。表明 GsCRCK 基因的导入提高了转基因苜蓿的耐盐性。  相似文献   

3.
《草业学报》2009,18(3):103-109
用农杆菌介导法将AtNHX1基因导入菊苣中,共获得42株卡那霉素(Kan)抗性再生植株。经过PCR 检测、Southern杂交和RT-PCR 检测表明,AtNHX1基因已成功整合到菊苣基因组中,并且能够正常转录。野生型和转基因植株诱发的愈伤组织进行耐盐生长试验,结果显示,相同盐胁迫条件下,转基因愈伤组织的相对生长率显著高于野生型愈伤组织。施加梯度NaCl胁迫后,植株叶片K 和Na 含量测定结果显示,转基因植株叶片比野生型积累更多的Na 和K ,维持较高的K/Na ;叶片相对电导率测定结果表明,转基因株系叶片相对电导率显著低于野生型。上述结果表明,AtNHX1基因的导入和表达在提高菊苣耐盐性的同时减轻了盐胁迫对植物细胞膜的伤害。  相似文献   

4.
冯固  杨茂秋 《草业学报》1998,7(3):21-28
盆栽条件下研究了不同NaCl水平、VAM真菌对无芒雀麦(Bromusinermis)生长和矿质元素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土壤中加入NaCl量为0、1、2、3g/kg条件下,随着NaCl水平提高,植株生物产量降低。在同一NaCl水平下,接种VAM真菌处理的生物产量显著高于对照;而且随着NaCl水平提高,无芒雀麦对VAM真菌的依赖性也呈增加趋势,说明盐胁迫下VAM真菌对无芒雀麦生长的促进作用增大。与不接种处理相比,在NaCl胁迫下接种VAM真菌根处理的植株磷含量提高,钠含量和Na/K、Na/Ca、Na/P、Cl/P元素间的含量比例降低;在NaCl水平较高时(大于2g/kg)接种VAM真菌还显著增加了植株体内N和K的含量。上述结果说明,VAM真菌提高无芒雀麦耐盐性的原因与其改善植株营养条件(如N、P等)、降低Na、Cl在植株体内的相对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5.
 在前期克隆获得Lp5CS基因的全长cDNA 序列基础上,采用PCR 扩增技术对多年生黑麦草脯氨酸合成酶基因p5CS的定点突变体系进行了探讨,并运用农杆菌转化技术对突变后的基因进行了功能验证。根据突变位点序列设计一对引物,使用Pfu高保真DNA 聚合酶和超级感受态细胞DMT,通过PCR 扩增,获得含有所要突变位点的犔狆犘5犆犛F128A,定向克隆入真核表达载体pCAMBIA1300中,转化拟南芥验证基因功能。结果表明,预期位点上发生了突变,Lp5CS编码的第128位密码子已由苯丙氨酸残基(Phenylalanine,简称Phe或F)变为丙氨酸残基(Alanine,Ala),证明用PCR 技术已成功地使Lp5CS基因发生定点突变。转基因拟南芥T1 代植株进行PCR和RT-PCR检测,获得4个转基因阳性株系。拟南芥T2代植株经100 mmol/L NaCl处理7d后,转基因株系脯氨酸含量分别为4262和5623μg/gFW,显著高于野生型株系的2581μg/gFW。说明转基因株系能积累更多地脯氨酸。  相似文献   

6.
鞑靼滨藜对Na2SO4和NaCl的耐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用室外水培的方法对鞑靼滨藜营养期植株进行耐盐性实验,以渗透势为2.3MPs的Na2SO4和NaCl分别处理,结果表明,Na2SO4胁迫下的叶相对含水量,叶绿素含量,脯氨酸含量及株高净生长量均明显低行NaCl胁迫下的结果,丙二醛含量略低于NaCl胁迫下的结果,所以Na2SO4对鞑靼滨藜的伤害程度高于NaCl的伤害程度,但引起这种差异的原因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
NaCl处理对梭梭生长及生理生态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1年生梭梭幼株为材料,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不同浓度(0,50,100,200,400 mmol/L)NaCl处理对梭梭生长状况及同化枝过氧化氢(H)、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水势、可溶性糖和脯氨酸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浓度的NaCl处理(50mmol/L)对梭梭的生长具有促进作用,梭梭株高和基茎粗在400 mmol/L NaCl处理下较对照显著减少,冠幅面积和同化枝、茎干重在NaCl浓度为≥200 mmol/L 时较对照开始显著减少,根干重在NaCl浓度为≥100mmol/L时较对照呈显著减少趋势。因此,NaCl胁迫对梭梭根生长的抑制作用大于对冠幅面积,同化枝和茎干重大于对株高和基茎粗。根冠比在NaCl浓度≥100 mmol/L 时较对照显著减少。H 和MDA 含量在高浓度NaCl处理下较对照出现积累现象。低浓度NaCl处理下(≤100mmol/L),梭梭同化枝SOD、POD、CAT 和APX 活性较对照均有所提高,它们协调一致的共同作用,有效地清除植物体内的活性氧(reactiveoxygenspecies,ROS),高浓度的NaCl处理下(≥200mmol/L),CAT 和POD 活性较对照开始降低,抗氧化酶系统对ROS的清除效率减弱。梭梭同化枝水势随NaCl处理浓度升高而降低。可溶性糖和脯氨酸含量随NaCl浓度增加较对照先上升后降低。  相似文献   

8.
徐畅  何好  李国良  金淑梅 《草业科学》2018,35(4):829-838
采用根癌农杆菌介导法将从水稻(Oryza sativa)中克隆出的一个金属硫蛋白基因(rgMT)转化到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品种"农菁1号"中,经PCR和Northern blot技术对获得的抗性植株进行了检测,证明rgMT基因已整合到苜蓿基因组中并在转基因植株中转录表达。以野生型苜蓿为对照,对获得的转基因苜蓿株系在不同浓度NaCl、NaHCO3胁迫下的表型和生理指标测定发现,NaCl、NaHCO3胁迫处理后,野生型苜蓿受胁迫严重甚至死亡,转基因苜蓿受胁迫较轻。转基因苜蓿的脯氨酸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显著高于野生型(P0.05),细胞膜透性显著低于野生型,野生型苜蓿叶片中积累的过氧化氢高于转基因苜蓿的叶片中积累的过氧化氢。研究结果表明,rgMT基因已在苜蓿中表达,并且提高了转基因苜蓿的耐盐性。  相似文献   

9.
 为了明确钴对NaCl胁迫的缓解作用,本研究就CoCl对不同浓度NaCl胁迫下大麦种子的萌发、幼苗生长及内源激素与相关生理指标的影响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随着NaCl胁迫程度的加重,大麦种子发芽势、发芽率显著降低,芽与根的生长受到显著抑制。幼苗脱落酸(ABA)与丙二醛(MDA)大量积累,抗氧化酶活性提高。加入0.1mmol/LCoCl显著提高了NaCl胁迫下大麦种子的发芽势与发芽率,促进了芽与根的生长,抑制了幼苗ABA的积累,同时提高了抗氧化酶活性,降低了MDA 的含量,且在较严重NaCl胁迫下作用更明显。CoCl提高了NaCl胁迫下幼苗(IAA+GA)/ABA 的值,减缓了活性氧(ROS)的积累与膜脂过氧化进程,对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起到了促进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大麦幼苗对NaCl胁迫的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10.
刘莹  才华  刘晶  柏锡  纪巍  朱延明 《草业学报》2013,22(2):150-157
GsCRCK基因是参与胁迫早期应答的钙/钙调素调控的受体类蛋白激酶基因,研究发现GsCRCK正向调控拟南芥对NaCl和ABA胁迫的耐性,将耐盐蛋白激酶基因GsCRCK转化苜蓿,对于增强苜蓿的耐盐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研究采用农杆菌介导法将其转入农菁1号苜蓿,获得大量抗性植株。经 PCR和RT-PCR检测证明GsCRCK基因已整合到农菁1号苜蓿基因组中并在转基因植株中转录表达。对获得的2个转基因株系进行耐盐性分析,在300 mmol/L NaCl条件下进行胁迫处理,测定处理0,3,6,9,12,15 d后的质膜透性、丙二醛(MDA)和叶绿素(Chl)含量,以及胁迫15 d时的SOD活性;并统计400 mmol/L NaCl处理15 d时各株系的死亡率。结果显示,300 mmol/L 高盐胁迫15 d后转基因苜蓿仍能正常生长,而野生型苜蓿则遭受盐害严重;转基因苜蓿的相对电导率极显著低于野生型,MDA含量也显著低于野生型,而Chl含量和SOD活性都显著高于野生型;在400 mmol/L NaCl处理下,2个转基因株系的死亡率分别为13.33%和10.00%,明显低于野生型植株(63.33%)。表明GsCRCK基因的导入提高了转基因苜蓿的耐盐性。  相似文献   

11.
盆栽条件下对碱茅在等渗的盐(NaCl)及渗透胁迫(PEG模拟)下的生长,水分含量,离子(K+、Na+)吸收与选择性以及渗透反应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在-0.01~-1.5MPa渗透势范围内,随渗透势降低植株的干重及水分含量均迅速降低,PEG胁迫比等渗的NaCl胁迫下降幅更大。NaCl及NaCl+PEG胁迫下,随溶液渗透势的降低(或NaCl浓度的增大)植株Na+浓度,Na+/K+及对K+(相对于Na+)的选择性均迅速增大,而K+浓度未显著变化。植株Na+主要是被动吸收的结果,而K+则是主动的选择性吸收的结果。植株渗透势随胁迫溶液渗透势降低而线性降低,NaCl胁迫下植株渗透势约比等渗的PEG胁迫下低-0.14~-0.20MPa。NaCl胁迫下,当渗透势高于-0.9MPa时,植株渗透势的降低(渗透反应)主要可归于由Na+积累引起的渗透调节与脱水;渗透势-0.9~-1.5MPa时,渗透调节可解释植株渗透反应的72%~78%(其中,由Na+引起的渗透调节占总渗透调节的56%~73%),脱水可解释22%~28%。PEG胁迫下,当溶液渗透势高于-0.7MPa时,植株的渗透反应主要是脱水引起的;渗透势-0.7~-1.5  相似文献   

12.
 以多年生黑麦草(品种卡特)胚性愈伤组织为转化受体,利用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方法将冰草果聚糖:果聚糖-1-果糖基转移酶基因(Ac1-FFT)导入黑麦草中,对再生植株喷洒basta溶液和PCR 法检测,共获得18个阳性株系,RT-PCR 结果表明,该基因在转基因黑麦草中正常表达。转基因黑麦草株系中的可溶性总糖含量和果聚糖含量明显高于对照植株,耐旱性提高,干旱胁迫6d时其相对含水量和叶绿素含量明显高于对照植株,且下降速度慢,但其电解质渗漏率和丙二醛含量显著低于对照植株,复水后很快复原,而对照植株无法恢复,说明转基因植株中由于干旱处理发生的损伤是可逆的,而对照植株中的损伤是非可逆的。以上结果表明,转基因黑麦草中犃Ac1-FFT的表达及果聚糖合成可能是其耐旱性提高的最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MsLEA2基因是从紫花苜蓿中克隆到的胚胎晚期富集蛋白基因,属于LEA_2家族。以转基因拟南芥T_3代植株的3个株系为材料,从表型、生理和分子生物学三个方面研究铝胁迫下转MsLEA2基因拟南芥的耐铝毒性能。结果表明:铝胁迫下转基因株系的脯氨酸含量高于对照(野生型),丙二醛含量和电导率则低于对照且差异显著(P0.05),CAT、POD和SOD活性显著高于对照。初步证明转MsLEA2基因拟南芥的耐铝毒性能明显高于对照,紫花苜蓿的MsLEA2基因具有提高植物耐铝毒胁迫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在对液培条件下4个玉米品种苗期耐盐性的基础上,研究了它们在盐胁迫条件下植株的内钾、钠和钙元素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高盐浓度时(100mmol/LNaCl以上)4个玉米品种的生物量不同程度的下降茎叶降低幅度大于根系;而在低盐浓度时(50mmol/LNaCl)。抗盐性强的品种生物量有增加的趋势,植株体内钠含量随NaCl浓度的升高而增加,抗盐性弱的品种含量高,颈叶钠含量与茎叶干重高度负相关;钾含量随Na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是将从野大豆盐碱胁迫基因表达谱中筛选得到的GsGST13 基因和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改造的高甲硫氨酸蛋白基因SCMRP 构建成双价植物表达载体,通过农杆菌介导法转化农菁1号苜蓿,获得超量表达的转基因苜蓿,并对其中2个转基因苜蓿株系进行耐盐性分析及氨基酸组分分析。结果显示,转基因苜蓿具有较强的耐盐性,表现为随着盐浓度的升高,野生型苜蓿盐害不断加重,生长发育受抑制,叶片逐渐变黄、卷曲、萎蔫,而转基因苜蓿只受到轻微影响,仍能正常生长。转基因株系的丙二醛含量和过氧化氢含量显著低于非转基因株系(P<0.05),而株高,鲜重,GST 活性和SOD 活性显著高于非转基因对照(P <0.05,P <0.01);同时株系G16和G50的含硫氨基酸含量分别比野生型植株提高了0.57% 和0.52%。说明超量表达GsGST13 /SCMRP 基因增强了苜蓿的耐盐性,并提高了含硫氨基酸含量。  相似文献   

16.
在前期获得DREB1A/Bar双价转基因马铃薯的基础上,对转基因植株进行了耐旱性和除草剂抗性分析。耐旱性分析显示,在正常浇水条件下,对照和各转基因马铃薯株系生长状态良好且大致相同,各株系的丙二醛含量、相对电导率和SOD酶活性无显著差异(P0.05)。经过控水10d后,非转基因对照植株叶片明显萎蔫卷曲,而转基因植株仍然保持良好的生长状态;转基因株系的丙二醛含量和相对电导率显著低于非转基因株系(P0.05),而SOD酶活性显著高于非转基因对照(P0.05)。控水18d时,大部分对照植株死亡,死亡率为74.33%;转基因植株只有极少数植株死亡,DR2和DR5的死亡率分别为20.43%和5.65%。用0.3%的市售草铵膦喷施各株系,10d后,对照植株全部枯死,转基因株系的个别叶片干枯,绝大多数叶片及所有茎秆生长状态良好。以上分析表明,DREB1A和Bar基因的导入,明显增强了转基因马铃薯对干旱和除草剂的抗性。  相似文献   

17.
 盐胁迫是影响植物生长、发育以至产量的重要因素,试验通过对碱地风毛菊苗期分别以NaCl和NaCO 进行胁迫,Na+ 浓度为0(CK),60,120,180,240,300,360 mmol/L,测定其丙二醛、PM-ATPase活性及5′-AMPase活性,以探讨盐胁迫对其膜系统的影响及其苗期耐盐性。结果表明,盐胁迫下,碱地风毛菊丙二醛含量增大,NaCO胁迫下,碱地风毛菊根系和叶片中MDA 含量在Na+ 浓度为360 mmol/L 时达到最大值,分别为对照的2.15 和1.94倍;在NaCl胁迫下,碱地风毛菊叶片中MDA 含量最大为对照的1.22倍。同一盐胁迫下,碱地风毛菊根系中PM-ATPase活性和5′-AMPase活性显著高于叶片(P<0.05),碱地风毛菊根系中PM-ATPase活性最大为56.29μg磷酸/(mg蛋白·h),而5′-AMPase活性最大为53.91μg磷酸/(mg蛋白·h)。2种盐胁迫下PM-ATPase和5′-AMPase活性差异显著。总之,盐胁迫下,碱地风毛菊根系比叶片受到的损害小,碱地风毛菊更耐NaCl胁迫。  相似文献   

18.
转红树总DNA紫花苜蓿T1代耐盐株系的生理生化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花粉管通道法转红树总DNA紫花苜蓿阿尔冈金T1代耐盐植株幼苗为材料,经300 mmol/L NaCl处理后,测定叶绿素、脯氨酸、丙二醛含量和抗氧化酶活性等耐盐相关生理生化指标。结果显示,转基因株系叶绿素含量下降0.09~0.29倍,而对照植株下降0.32倍;转基因株系脯氨酸含量升高1.2~4.2倍,对照植株的脯氨酸升高0.9倍;转基因株系丙二醛含量升高0.15~0.29倍,对照植株的丙二醛含量升高0.36倍;转基因株系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升高0.20~0.25倍,对照植株的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升高0.19倍;转基因株系过氧化物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分别是对照的1.6~5.6倍和1.2~1.3倍。转基因株系表现出耐盐植物的生理生化特性。  相似文献   

19.
野大麦种子萌发条件及抗逆性研究   总被引:26,自引:5,他引:21  
余玲  王彦荣 《草业学报》1999,8(1):50-57
对野大麦种子在不同温度和预处理萌发条件以及在盐(NaCl和Na2SO4)和干旱(聚乙二醇,分子量6000)胁迫下萌发能力的研究表明,野大麦种子的最适发芽温度是15/25℃变温,破除休眠的最佳方法是预先冷冻,野大麦种具有较高的耐盐性,对2种盐的耐盐顺序为NaCl〉Na2SO4;种子萌发期耐盐临界值为-1.34MPa(NaCl)和-1.13MPa(Na2SO4)高渗透性盐胁迫(≥-0.5MPa)下,胚  相似文献   

20.
光合作用影响着植物的生长发育及产量,并在盐碱胁迫响应中起到积极作用。前期研究将光合途径中野生大豆来源的GsPPCK1和GsPPCK3基因转入苜蓿,所获得转基因苜蓿耐碱性提高。从光合作用和有机酸积累角度探索转GsPPCK1和GsPPCK3基因苜蓿耐碱性增强的生理机制。结果表明,碱胁迫9 d后,叶绿素的相对含量下降,转基因株系P1-5、P3-8与未处理相比变化并不显著,分别下降了11.27%、13.30%,而非转基因株系的叶绿素含量下降了39.11%。转基因株系P1-5、P3-8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及胞间CO2浓度(Ci)在胁迫处理后也有下降趋势,但下降的幅度仅为非转基因植株下降幅度的1/2。光合途径中NADP-苹果酸脱氢酶、NADP-苹果酸酶、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丙酮酸正磷酸二激酶、核酮糖-1,5-二磷酸羧化酶等关键酶的酶活及有机酸(苹果酸、柠檬酸、草酰乙酸、磷酸烯醇式丙酮酸)含量在碱胁迫处理后均呈上升趋势,而转基因株系P1-5、P3-8 的光合酶活和4种有机酸含量与非转基因对照相比上升极显著(P<0.01)。PEPC(Medtr4g079860.1)、NADP-ME(Medtr8g014390.1)、NADP-MDH(Medtr1g043040.1)、PPDK(Medtr4g118350.1)及Rubisco(Medtr4g 021210.1)基因的表达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转基因株系中基因的表达变化较非转基因对照更为显著(P<0.01)。由此表明,在正常情况下,GsPPCK1和GsPPCK3基因的超量表达并未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但是在碱胁迫下,转基因苜蓿的光合作用受碱胁迫的抑制较小,这一过程可能与PEPC酶的激活有关。另外,光合中间产物有机酸含量的显著上升对维持细胞内pH值的稳定也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