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松、杉、柏在历次冷冬中,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冻害。本文探索研究了26种松、杉、柏的抗冻性,并计算出了各树种的半致死温度,可为云南松、杉、柏树的合理布局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一叶兰抗冻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一叶兰叶片进行不同低温处理,测定其电导度并求得细胞膜伤害率(MIP),用Logistic方程对MIP进行拟合.结果表明,一叶兰细胞膜伤害率(y)与低温(x,℃)胁迫呈y=0.8128/(1+14.116 3e<'0.416x>曲线关系,并求得一叶兰的半致死温度(LT<,50>)为-6.36℃.  相似文献   

3.
4/2℃(昼/夜)诱导10d,高羊茅叶片、根颈中以蔗糖、果糖为主的可溶性糖类和脯氨酸含量逐渐升高,淀粉含量缓慢降低,总可溶性糖与淀粉的比值明显增加,相应部位的抗冻性显增强;根系中可溶性糖类含量和LT50都无显变化。结果表明,可溶性糖类含量的增加是造成高羊茅抗冻性增强的重要因素,叶片、根颈和根系中可溶性糖类含量及积累动态的不同可能是构成其对冷锻炼响应不同的重要生理基础。  相似文献   

4.
本实验采用电导法对早熟甘熟甘兰不同苗龄的幼苗抗冻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子苗,四叶龄苗,成龄苗的抗冻性是有差异的,其抗冻性的强弱表现是:四叶龄苗>成龄苗>子苗;四叶龄的甘兰幼苗经1h的冷冻,其致死温度为-7.8℃,同时确定了不同苗龄的甘兰幼苗受冻致死的温度范围和持续时间。对早熟甘兰在育苗期和早春一植露地后的预防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植物抗冻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贾慧娟 《安徽农学通报》2010,16(6):33-34,138
低温是限制植物地域分布的的一种非生物胁迫因素。因此,研究提高植物的抗寒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综述了植物抗寒基因,植物抗寒的分子机理研究,并在此基础上讨论了植物抗冻性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将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
黑穗醋栗主要栽培品种的半致死低温与抗冻性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对休眠期间黑穗醋栗枝条的冷冻处理,发现冷冻温度与细胞伤害率呈“S”型曲线相关,符合Logistic方程,通过Logistic方程拐点确定的半致死低温可以代表黑穗醋栗的抗冻性,并可比较品种之间的抗冻性差别,这与田间调查结果相吻合,但半致死低温在不同时期是变化的,所以只能代表取样当时的抗冻能力。  相似文献   

7.
从3个方面探讨冬小麦的抗冻性;(1)生育期比后期更具有较中的抗冻性;(2)植物激素能改变其抗冻性,适宜浓度的脱落酸、短壮素的施用,有利于提高冬小麦的抗冻性;(3)经抗冻微锻炼后,冬小麦细胞内部一系列的物质和酶的活性发生于适应性变化,因而具有较强的抗冻性。  相似文献   

8.
本实验采用电导法对早熟甘兰不同苗龄的幼苗抗冻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子苗、四叶龄苗、成龄苗的抗冻性是有差异的,其抗冻性的强弱表现是:四叶龄苗>成龄苗>子苗;四叶龄的甘兰幼苗经1h的冷冻,其致死温度为-7.8℃;同时确定了不同苗龄的甘兰幼苗受冻致死的温度范围和持续时间。对早熟甘兰在育苗期和早春定植于露地后的预防霜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青花菜抗冻性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不同低温条件下,测定青花菜5个亲本及20个组合离体幼叶的细胞膜伤害率,并配以改进后的logistic方程,求得它们的低温致死温度。以低温致死温度为抗冻指标,运用(Vr,Wr)图表、双列方差分析、配合力分析等方法,研究其抗冻遗传规律。结果表明:在参试的5个亲本中,低温致死温度范围在-7.0~11.5℃之间;h2(B)为95.96%;H/D0.633。青花菜的抗冻性呈数量性状遗传方式,经检验,符合加性-显性遗传模型,以加性效应为主,显性效应也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0.
波尔山羊个体精子抗冻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为了加速贵州省地方山羊品种改良,2000年9月试验采用常规的精液冷冻解冻方法,通过鲜精活力、畸形率、冻精活力、解冻后4 h存活指数、顶体完整率、谷草转氨酶(GOT)释放量等指标研究了3只波尔山羊精子的抗冻性,结果3只试验公羊精子抗冻性存在明显差异,968号公羊生存指数显著高于2022和098号(P<0.05),098号公羊谷草转氨酶释放量显著低于2022和968号(P<0.05),但其鲜精品质全部达到常规制作冻精的要求,配种试验,65.77 %(146/222)的受胎率也验证了3只公羊适宜制作冻精。  相似文献   

11.
对猕猴桃枝条在不同加热时间、不同振荡时间、不同回温时间处理下,测定其电导率值,从而评价其抗冻性。结果表明,0.5 cm直径枝条加热最佳时间为5 min;1 cm加热最佳时间为10 min;1.5 cm直径枝条加热最佳时间为12.5 min。0.5、1.0、1.5 cm直径枝条最佳振荡时间为3 h。0.5 cm最佳回温时间为1 h,1.0、1.5 cm最佳回温时间均为2 h。  相似文献   

12.
冷季苜蓿和红豆草的抗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3.
为明确外源喷洒海藻糖对黄瓜幼苗抗冻性能的影响,研究通过对黄瓜幼苗外源喷洒一种海藻糖产品海爱佳,然后放入4℃保鲜柜进行冷冻处理, 5 d后测定黄瓜幼苗叶片中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三种保护性酶的活性,并在第7天评估叶片的冻害级别,从而分析海藻糖对黄瓜抗冻性的影响及内在调控机理。结果表明,在研究实验条件下海爱佳可以提高黄瓜幼苗叶片的POD和CAT酶的活性,从而增强其抗冻性能。  相似文献   

14.
混凝土抗冻性试验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研究混凝土的抗冻耐久性,采用慢冻法对普通混凝土试件、掺2%防冻剂的混凝土试件和掺4%防冻剂的混凝土试件进行了冻融循环试验。每个试件共进行20次冻融循环试验,每次冻融循环后均测定每个试块的质量,全部冻融循环结束后对每一试块的抗压强度都进行了测定。在此基础上对3种试件质量随冻融时间变化的规律及防冻剂的掺量对混凝土抗冻耐久性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3种试件的质量随冻融时间的延长均呈下降趋势,掺4%防冻剂的混凝土试件的抗冻耐久性最好。  相似文献   

15.
冻害是威胁油菜生产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抗冻性影响油菜品种区域布局。目前对油菜的抗冻性遗传研究相对较少,抗冻性分子机理研究虽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与近缘模式生物拟南芥相比,研究还相对滞后。介绍了油菜抗冻性分子遗传的研究概况,并针对前人研究的部分结果阐述了一些观点。  相似文献   

16.
ABA对木樨科植物抗冻性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电导法测定经不同浓度脱落酸(ABA)水培的3种木樨科植物在3种低温条件下受伤害的程度,研究脱落酸对植物抗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其他条件相同时,冰冻时间越长,植物受伤害程度越大;在适合范围内,脱落酸浓度越大,植物受伤害程度越小,抗逆性越强;水培时间越长,伤害度越大。  相似文献   

17.
冰冻处理结合活力测定是鉴定植物抗冻性的可靠方法。用电导法和TTC法测定组织活力已被广泛运用~[2]。然而,当植物材料在冰冻处理时,是否有必要在温度下降到组织的冰点时接种冰晶,以避免组织过冷,目前尚缺乏一致的看法~[2,3]。本试验以三种不同植物为试材,比较接种冰晶对抗冻性测定的影响,为电导法测定技术的规范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将同一批种子播种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生长,测定不同温度生境下经过低温处理后电解质渗出率及扦插成活率,通过对比后发现低温生境下紫茎泽兰抗冻能力得到了增强低温半致死温度在-3~-6℃,比温暖生境高3~6℃,抗冻性、可塑性强。基于此,通过测定同一批种子播种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生长的紫茎泽兰植株经过不同梯度低温胁迫后电解质渗出率及恢复生长成活率,对比分析看紫茎泽兰在低温条件下抗冻性是否发生了增强性变异,对研究紫茎泽兰的入侵性提重要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1984至1988年,研究了冷季苜蓿和红豆草抗冻性及体内某些营养物质变化。发现温度对牧草抗冻性发展有决定性的效应。秋季抗冻锻炼开始后,一定范围内,锻炼温度越低,抗冻性越强。可溶性糖、淀粉的含量与抗冻性有一定关系,但并不都是直接相关。抗冻锻炼期间可溶性蛋白增加量与抗冻性增强有关。从冬季一直延续到春季,红豆草均可能发生冻害,但腐烂和死亡则主要在春季才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20.
梁宏玲  胡小严 《安徽农业科学》2013,(14):6222-6222,6293
[目的]为了探讨不同磷肥施用量对冬小麦抗冻性的影响。[方法]以弱春性小麦品种浙丰2号为材料,设置盆栽试验,研究施用磷肥与不施磷肥2个水平对小麦形态、抗冻指标的影响。[结果]施用磷肥能促进小麦的生长和叶片蛋白质的含量,并降低叶片细胞膜透性(相对电导率),从而降低细胞的冰点。[结论]施磷可以增强小麦抗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