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不同盆栽基质对净化甲醛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许桂芳 《北方园艺》2012,(16):39-41
以4种盆栽基质组合为试材,采用气体密封舱熏气法,进行甲醛熏气处理,以净吸收率来比较盆栽基质吸收甲醛能力的大小,为净化室内甲醛污染筛选出适合的植物盆栽基质。结果表明:被测盆栽基质在一定程度上均可以有效吸收甲醛,在种植前其吸收甲醛的能力从大到小依次为硅藻土、草炭、树皮、锯木屑,而在种植后其吸收甲醛的能力从大到小依次为硅藻土、树皮、草炭、锯木屑,综合分析表明,4种盆栽基质均适合室内净化甲醛空气污染植物的应用,特别是硅藻土、树皮、草炭等,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绿萝的室内盆栽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不论是从现代生活的审美情趣。还是从植物对改善和美化环境的功能看,室内植物的栽培已经成为时代的需要。尤其是室内盆栽常青的观叶植物(如绿萝),以其碧绿的叶色和幽雅的姿态,在室内装饰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由于装饰材料的原因。使装修的居室空气中充满着一些有毒物质如甲醛、苯和二甲苯等。据报道。家居植物可以吸收这些潜在的有害气体。来净化空气。为此。本文将绿萝的室内盆栽技术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室内空气污染物的种类和室内盆栽观赏植物净化空气的机理的分析,指出了观赏植物净化空气的优点,并列举出能净化室内空气的常见室内盆栽观赏植物的类型,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以河砂、泥炭土、珍珠岩、菌渣、黄壤土、树皮等常用盆栽基质为试验材料,研究6种基质在干燥、湿润条件下对自制甲醛熏气箱中甲醛气体的吸收效果,分析密封箱内甲醛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结果表明:珍珠岩、泥炭土、河砂、菌渣、黄壤土对甲醛有较好的吸收作用,基质6 h吸收甲醛能力排序为:珍珠岩>泥炭土>河砂>黄壤土>菌渣>树皮;湿润基质比干燥基质的吸收效果好,基质含水量对甲醛吸收有一定的作用;基质吸收甲醛经历“显著-有效-饱和”的变化过程  相似文献   

5.
植物对甲醛的净化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曹辉 《北方园艺》2008,(6):150-151
随着室内污染物甲醛的增多,如何利用植物对甲醛进行净化成为重要的研究方向,通过试验测试了几种植物对室内空气中甲醛净化的能力,可以看出在室内甲醛污染程度比较低情况下,使用植物来净化可以起到比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王亚慧 《中国园艺文摘》2013,(12):182-182,207
介绍盆栽蔬菜基质的种类,如草炭、珍珠岩、蛭石和煤渣等,总结盆栽蔬菜基质的配制及基质的消毒方法。  相似文献   

7.
以蛭石为基质,采用盆栽模拟法,对家榆、桃叶卫矛、旱柳、稠李、水曲柳及紫椴6种北方乔木植物净化污水中总磷(TP)、总氮(TN)、污染物净化率(COD)的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各植物对污染物均表现出较好的净化效果;总体来看,对TP的净化能力,旱柳水曲柳家榆紫椴稠李桃叶卫矛;对TN的净化能力,旱柳稠李水曲柳紫椴桃叶卫矛家榆;对COD的净化能力,稠李旱柳紫椴水曲柳家榆桃叶卫矛;随生长时间延长,各植物对污染物的净化率呈先下降后趋于稳定的变化趋势;最后,对供试植物及基质净化污水的作用进行了机理分析。  相似文献   

8.
玉山 《花木盆景》2007,(1):22-23
白鹤芋因花型酷似白鹤昂首而得名,是近年颇为流行的盆栽花卉之一,又因洁白的花序挺拔轻盈,高出叶面,犹如绿色波浪中扬起的白色风帆,而被称为"一帆风顺",寓意顺顺利利,平平安安,给人以蓬勃向上的感觉,是花、叶俱佳的室内盆栽花卉。其四季常青,长势旺盛,耐阴性好,可长期在室内摆放,宜作大、中型盆栽,用于布置居室、客厅、办公室等处;又因其根系有很好的亲水性,还可作水培。此外,白鹤芋还有净化空气的作用,能吸收、分解空气中的氨气、丙酮、甲醛、三氯乙烯等有害气体,又因叶片较大,水分蒸发较快,还可增加空气湿度,有预防鼻粘膜干燥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安欣 《花木盆景》2006,(12):57-57
知道吗?现代城市居民80%的时间都呆在像家中、办公室里或公共建筑内这种封闭的空间里,所以,身边的空气,质量是不是好,是不是含有大量甲醛,可是件非常值得我们重视的事情。如何能够使我们周遭的空气变得好起来呢?植物!植物就是我们净化空气的好帮手。  相似文献   

10.
读者信箱     
《花卉》2014,(10):48-48
问:哪些花卉可帮助新居室净化空气?答:吊兰被誉为居室中的净化器,具有吸附甲醛的能力 。芦荟也是一种美化、净化环境的天然绿色植物,不但白天放氧,夜里还可吸收房间里的二氧化碳。  相似文献   

11.
周逸龄  王威  李秉玲  刘燕 《园艺学报》2011,38(11):2149-2156
 芍药生长发育的各个时期都存在花蕾败育现象,降低了成花率。以芍药品种‘巧玲’为材料,研究温室促成盆栽、室外盆栽和大田地栽方式下的花蕾败育情况,结果表明:不同栽培方式下芍药花蕾败育率明显不同,与各生长发育阶段蕾径大小相关。蕾径2 ~ 4 mm败育蕾发生率呈现温室促成栽培(67.9% ~ 86.6%)> 室外盆栽(44.9%)> 大田地栽(16.3%)的规律,此类败育蕾是由萌芽初期芽分化速度晚于同期正常芽的芽体发育而引起,蕾径达2 mm的败育蕾的雄蕊、雌蕊原基分化已完成;蕾径4 ~ 8 mm的败育蕾发生率呈现室外盆栽(29.6%)> 温室促成栽培(9.2% ~ 25.6%)> 大田地栽(11.8%)的规律,蕾径达5 mm的败育蕾处于胚珠原基分化阶段;蕾径8 ~ 17 mm的败育蕾在温室促成栽培条件下发生率为0 ~ 4.8%,但在室外盆栽及大田地栽环境中均没有发生,蕾径达10 mm的败育蕾其胚珠的珠心和珠柄已形成;蕾径17 ~ 27 mm的败育蕾在室外盆栽环境中发生率最高,为19.9%,其次为大田地栽,为9.2%,温室促成栽培最低,为0 ~ 1.4%,蕾径达18 mm的败育蕾可见胚珠的珠心、珠被、珠孔。3种栽培方式下败蕾率最高均出现在茎伸长期,即主要发生在2 ~ 4 mm大的花蕾,温室促成栽培中控制该阶段花蕾败育是降低败蕾率的关键,可以通过肥水管理,适当延长低温处理时间及保持后期栽培温度稳定来减少其发生,提高成花率。  相似文献   

12.
八种室内观赏植物对甲醛的净化效果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选用8种常用室内观赏植物,将盆土与茎叶部分隔开,放入自行研制的甲醛熏气箱中,对植物进行熏气试验,测得熏气前后甲醛的变化量和植物叶面积,以单位叶面积甲醛减少量来比较8种植物吸收甲醛能力的大小。结果表明:甲醛质量浓度是国际标准10~15倍情况下,8种观赏植物均能吸收空气中的甲醛,但因种类不同吸收能力大小不一。吸收甲醛能力排序为:橡皮树>海芋>一叶兰>银皇后>马拉巴栗>散尾葵>红掌>孔雀竹芋。单位叶面积植物吸收甲醛量依次为:橡皮树>海芋>一叶兰>马拉巴栗>银皇后>散尾葵>红掌>孔雀竹芋。甲醛质量浓度是国际标准50~60倍情况下,8种观赏植物吸收甲醛能力排序为:一叶兰>银皇后>海芋>马拉巴栗>橡皮树>散尾葵>红掌>孔雀竹芋。单位叶面积植物吸收甲醛量依次为:一叶兰>马拉巴栗>海芋>橡皮树>银皇后>红掌>孔雀竹芋>散尾葵。根据单位叶面积吸收甲醛量的差异,将植物的吸收能力分为2类,吸收甲醛能力较强的植物有:一叶兰、马拉巴栗、海芋、橡皮树、银皇后(与空白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较低的植物有:红掌、孔雀竹芋、散尾葵(与空白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3.
以黄瓜枯萎病菌、西瓜枯萎病菌和甜瓜枯萎病菌为供试病原菌,对27种植物的乙醇提取物进行了离体抑菌活性筛选,并采用盆栽活体试验测定了狼毒大戟、藿香、肉桂、黄檗等提取物对黄瓜枯萎病菌的生物活性。离体抑菌活性测定结果表明:27种供试植物提取物对3种病原菌的菌丝生长均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狼毒大戟、白屈菜、藿香、肉桂、黄檗、龙葵等提取物对3种病原菌的抑制率均可达70%以上。盆栽活体试验结果表明:狼毒大戟提取物对黄瓜幼苗抗枯萎病菌的预防效果和治疗效果均较好,分别达70.54%和57.89%|肉桂提取物对黄瓜幼苗抗枯萎病菌的预防效果、诱导抗病效果、治疗效果均可达50%以上|藿香提取物的诱导抗病效果最高达75.60%,而预防效果和治疗效果不明显|黄檗提取物的预防效果可高达83.33%,诱导抗病效果亦达55.55%,但治疗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14.
简要介绍了室内空气污染物的分类,分析了室内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及危害,论述了观赏植物在控制居室空气污染方面的重要作用,并提出了如何选择应用室内观赏植物。  相似文献   

15.
The anti-ethylene properties of silver thiosulphate (STS) are reviewed. Because of the specificity of the silver ion in STS, ethylene sensitive and non-sensitive components can be distinguished in studies on the effects of ethylene on plant growth and development. The ability of STS to prevent wilting in cut flowers and petal drop in potted flowering plants, and to induce sex transformations in female plants, together with its relative ease of application and low cost per plant, are arguments in favour of using STS in commercial horticulture.  相似文献   

16.
孙兆法  张淑霞  李梅  李凌 《园艺学报》2011,38(6):1121-1126
 采用迁光试验研究长日照植物蒲包花‘秀丽’的限界性诱导光周期,不同发育阶段对光周期的敏感性和光周期处理对盆花品质的影响,并推测了童期长度。连续短日照和经7 d长日照后移至短日照的蒲包花,从处理到开花的天数显著长于长日照14 ~ 42 d后移至短日照的处理,而14 ~ 42 d长日照转移的处理之间差异不显著,表明14 d的长日照处理足以促进蒲包花开花,其限界性诱导光周期在7 ~ 14 d之间,长日照14 d以后蒲包花的花芽发育对光周期不敏感。长日照7 d后转到短日照,从处理到现蕾的天数减少而从现蕾到开花的天数增加,顶花芽败育,侧芽萌发开花,表明长日照7 d促进了花芽分化,但此时花芽发育对光周期仍敏感。本试验条件下,生长至3对叶片时蒲包花已结束童期。长日照促进株高和主枝长度的增加,21 d长日照后转移到短日照的处理,株高、主枝长度显著大于14 d时转移的处理,开花整齐,盆花品质显著提高。长日照转到短日照时,地上部鲜质量、根鲜质量、总质量均随着迁光天数的延迟而下降;短日照转到长日照时则相反。9月上旬播种育苗,在3对叶片时开始长日照处理21 d,蒲包花‘秀丽’可在1月上旬始花,保证春节上市。  相似文献   

17.
Research over the last three decades has shown that indoor plants can reduce most types of urban air pollutants, however there has been limited investigation of their capacity to mitigate elevated levels of CO2. This study profiled the CO2 removal potential of eight common indoor plant species, acclimatised to both indoor and glasshouse lighting levels, to develop baseline data to facilitate the development of indoor plant installations to improve indoor air quality by reducing excess CO2 concentrations.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with the appropriate choice of indoor plant species and a targeted increase in plant specific lighting, plantscape installations could be developed to remove a proportion of indoor CO2. Further horticultural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will be required to develop optimum systems for such installations, which could potentially reduce the load on ventilation system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