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红壳松(又名海南粗榧)属于粗榧科的粗榧属。这一属共有八种,产亚洲东部。我国有六种,分布于秦岭以南、山东鲁山以南,直至台湾和海南。据《海南植物志》所载:海南岛有海南粗榧、粗榧和三尖杉等三种(见附表)。在《海南木材》一书中,海南粗榧和粗榧的原用名称均为“红壳松”,木材商品名统称为“粗榧”。  相似文献   

2.
珍稀濒危抗癌植物海南粗榧种群结构和资源价值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样方法研究霸王岭及尖峰岭保护区内海南粗榧种群结构特征,共取样方24个,总调查面积为10 400m2。记录海南粗榧的胸径及高度等形态指标,并将海南粗榧按高度及胸径分为5级,以研究其种群结构特征。结果表明,2~3龄海南粗榧幼苗成活率很低,从而导致海南粗榧种群结构不稳定,Ⅴ级大树数量不多。通过其生物量和生物碱含量估算,推算出海南粗榧经济价值,就霸王岭和尖峰岭保护区内海南粗榧含高三尖杉酯碱这一项的经济价值来看,就约为225 107.4万元,其经济价值是相当可观的。因此保护好海南粗榧,做好海南粗榧的就地和迁地保护工作,对恢复和维护良好的海南粗榧种群结构,保护生物多样性,并且缓解市场上对三尖杉酯碱等的急切需求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3.
《云南林业》2021,(1):F0003-F0003
《云南林业》1958年创刊,是由云南省林业和草原局主管,云南省林业和草原局宣传中心主办的公开发行的林业综合性科技期刊。半个多世纪以来,《云南林业》一直致力于云南乃至全国林草政策指导、生态建设、生态文化、林草产业发展、队伍建设、林草科技等方面的经验探索和成果的宣传。  相似文献   

4.
以种子的胚乳为材料,采用等位酶凝胶电泳技术,分析了高山三尖杉和粗榧两种三尖杉属植物的遗传多样性特征。结果表明,高山三尖杉和粗榧的遗传多样性水平较低,其多态位点比率均为0.273,平均每个位点的等位基因数分别为1.364和1.455,平均期望杂合度分别为0.092和0.101,观察杂合度分别为0.074和0.093;内繁育系数分别为0.194和0.086,均存在一定的内繁育现象。结合已报道的三尖杉属其他植物的遗传多样性研究结果,认为:三尖杉属植物低水平的遗传多样性是它们极度濒危现状的反映。建议将三尖杉属的全体植物列为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以利进一步加强对三尖杉属植物保护的力度和宽度。同时指出,三尖杉属植物的内繁育系数与其自然分布范围大小呈正相关,自然分布范围小的物种比分布范围大的物种具有更为严重的内繁育现象。  相似文献   

5.
南宁地区林业勘测设计队一九八五年在雅长林场进行二类调查时发现有一种珍贵稀有的粗榧科针叶树种——三尖杉。该树种主要分布在海拔1400米以上的中山湿润地方,在雅长发观,实为稀见。三尖杉树叶、树皮在医药上有润肺、  相似文献   

6.
最近《西南林学院学报》一九八五年第一期上报道了新近发现的又一瓢虫新种——云南长瓢虫。它是怎样被发现的呢? 云南长瓢虫属瓢虫科瓢亚科长瓢虫属。长瓢虫属的分布极为狭窄,它只分布于云南省的部份地区,是我国云南省的特有属。  相似文献   

7.
海南粗榧产于海南岛等地,当地人称之为“红亮松”。从其树皮或根皮提炼出的抗癌药叫“三尖杉酯碱”、“高三尖杉酯碱”。专治急性白血病。三尖杉在我国西南、中南、西北等地均有分布。含有“三尖杉酯碱”“高三尖杉酯碱”,经过上为和广州等地临床试验研究,可治急性白血病。美登木分布于云南、贵州及两广等地。它的根、茎、叶中含有“美登泰”,是一种疗效高、毒性小,具有抑制癌细胞活性的抗癌药物,但因含量少未能推广。它的根、茎、叶还可用于治疗跌打扭伤、腰痛和止痛利原等。喜树又名旱莲,我国特有的树种,长江以南有广泛分布。其根…  相似文献   

8.
我省林业系统修志工作,10年来取得较好成绩。①承担了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交给的《云南省志·林业志》和《云南省志·古树名木志》的编纂任务;《林业志》共搜索资料5570.98万字,其中1992年搜索资料1283.22万字;选编《云南林业志资料》、《云南人文地理》、《林业史志文集》和续集共14本,约500多万字;已完成《林业志》初稿50多万字;《古树名木志》已调查了全省古树名木3000多棵,并已完成了初稿。②抓了全省林业系统的修志工作,现已编出各级林业志或林业篇130多部,其中已出版20多部。③抓了史志研究和林业志分会和林业史志专业委员会的  相似文献   

9.
由云南省新闻出版局举办的第二届云南省“云电杯”优秀期刊评选活动于最近揭晓:《云南林业》杂志再次被评为优秀期刊。这是此次评出的6个优秀期刊中,惟一一个获综合指导类科技期刊的优秀期刊,是《云南林业》杂志近10年来获得的一个期刊大奖。在这次评选中,《云南林业》杂志的“  相似文献   

10.
中国唐代以来的多数本草著作,均认定《神农本草经》中的彼子和《名医别录》中的榧实,与《唐本草》中的榧子为同物。现代中药学论著考订其原植物为今红豆杉科榧树(榧子)Torreya grandis Fort.ex Lindl.。殊误。经全面考证后确认,彼子是今三尖杉科三尖杉属Cephalotaxus Sieb.et Zucc.植物,榧实是红豆杉科红豆杉属Taxus L.植物,后世本草中的榧子与它们并非同物。  相似文献   

11.
癌症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与生命,寻找抗癌药物具有重要意义。几年来,我国科技工作者根据周恩来同志生前指示,历尽千辛万苦,深入丛山峻岭,找到了一批具有抗癌作用的树种,现简要介绍如下: 1、海南粗榧。它生长在海南岛等地,当地人叫它“红壳松”。研究人员从它身上提取的抗癌药物叫“三尖杉脂碱”和“高三尖杉脂碱”,专治血癌即白血病,科技工作者对这种树进行了造林试验并取得成功,如今已有成片的粗榧林长起来了。 2、三尖杉。这种树含有“三尖杉脂碱”、  相似文献   

12.
正沉香是瑞香科沉香属植物含有树脂的木材。因其经济价值高,开发利用前景好,近10年来被商家和市场神秘化追捧,其来源树种沉香树也因此受到人们青睐,近些年云南各地大量引种。从现有资料来看,世界上该属植物约有23种,主要分布于东南亚国家,被人们认知的也就10来种。云南省林业技术推广总站自上世纪末跟踪沉香研究,得到云南省省级林业技术推广项目和中央财政林业科技推广示范项目的支持,基本了解云南沉香树的栽培种,现把云南种植的  相似文献   

13.
《云南林业》———我的良师益友□董光荣1980年,《云南林业》沐浴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春风复刊了,到本期为止,历时18个寒暑、整整出刊100期,这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6935天,我与《云南林业》结下了不解之缘,《云南林业》成了我的良师益友。18年...  相似文献   

14.
以1996—2005年观测数据为基础,运用灰色系统理论和方法,分析环境因子对海南粗榧种群内的海南粗榧植株各林龄存活率、幼苗高度增加比、幼苗高度增加值的影响。结果表明:年最高温度对各种群海南粗榧幼苗的存活率影响最大,年最低温度对各种群海南粗榧幼苗的植株高度年增加值影响最大,而土壤的厚度及湿度严重影响了海南粗榧幼苗的生长。因此,在保护海南粗榧野生种群的生长过程中,应注意其生长环境(主要是温度及土壤)对植株的影响,以便提高幼苗的存活率并改善植株生长状况。  相似文献   

15.
三尖杉属植物的同工酶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垂直板型不连续聚丙烯酰氨凝胶电泳和水平淀粉凝胶电泳技术对三尖杉属植物粗榧、高山三尖杉、篦子三尖杉进行了同工酶实验。结果获得天冬氨酸转酶(AAT)、谷氨酸脱氢酶(GDH)、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酯酶(EST)和苹果酸脱氢酶(MDH)等5种同工酶的酶谱。酶谱的相似性系数及聚类分析结果表明,粗榧和高山三尖杉酶谱具有较高的相似性,达81.5%,而二者与篦子三尖杉的相似性系数较低,仅为59.3%和50.0%。  相似文献   

16.
海南粗榧海南粗榧别名薄叶篦子杉、红壳松,为三尖杉科常绿乔木,是珍贵的药用植物。树高达25米,胸径80厘米。树皮暗灰褐色或红棕色,薄片状剥落。叶子为纸质或薄革质,线形,排成两列螺旋状着生。花期3~4月,球花,单性异株。果期10~11月,种子2枚着生在短柄上,熟后假种皮变红色。  相似文献   

17.
《云南林业》2011,(4):F0003-F0003
云南林业职业技术学院是经云南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具有高等学历教育资格的国家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学院前身是昆明林校,始建于1955年,选址昆明市北郊小麦溪,隶属林业部。1956年更名为云南省林业学校,隶属云南省林业厅。1966年学校搬迁至大理白族自治州漾濞县羊庄坪。1970年停办。1979年在昆明市王家营恢复建校。1982年学校搬迁到现址昆明金殿。1983年云南省林业干部学校并入我校。1993年被评为省部级重点中专。1999年被评为云南省文明学校、昆明市文明单位:2000年被评为国家级重点中专;2002年被云南省政府授予云南省文明单位,2004年经云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在云南省林业学校的基础上组建云南林业职业技术学院,隶属云南省林业厅,继续保留云南省林业干部学校。  相似文献   

18.
吴琴芬 《云南林业》2006,27(3):38-38
最近,《云南林业文化碑刻》已由德宏民族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由云南省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院原院长曹善寿任主编,云南省林业厅《云南省志·林业志》原编纂委员会副主任李荣高担任副主编。全书收录了散落荒岭长期沉睡无人问津的南宋、明、清和民国时期(1127~1949)823年内的林业碑  相似文献   

19.
对云南榧树所处的群落结构及生境进行调查,结果显示,云南榧树群落分布海拔2 160~2 970 m,在16个样方累计6 400 m2的样方面积中有维管植物90科199属258种,其中被子植物74科173属225种,裸子植物3科8属9种,蕨类植物13科18属24种。云南榧树所处群落为针-阔混交林,组成群落的乔木层物种48种,灌木层物种68种,草本层物种116种,层间植物最少,有26种;群落中乔木层重要值最大的是云南榧树,为15.58%,青冈、华山松、光叶高山栎、云南铁杉的重要值依次减小。群落种子植物属、种分布区成分都以温带地理成分为主,分别有104属、217种,占总属数的63.80%,占总种数的84.11%。群落中高位芽植物有83种,占32.17%,其中以矮高位芽为主,有48种,占18.60%,地面芽有76种,占29.46%。说明云南榧树群落与温带区系联系更为紧密;2个中国特有属,83个特有种,说明该区域特有性较低;次生物种116种,群落次生度高达43.80%,可见该区域的云南榧树群落次生性很高。  相似文献   

20.
退休后,我最爱看的书报,依然是《云南林业》杂志。是因为感情关系,还是她的吸引力?可能两者皆有。我在云南,干了一辈子林业工作,我与《云南林业》杂志断断续续也有近50年的接触。细品如今的《云南林业》,图文并茂,明快新颖,确有“漫游绿海触宇宙,潜探林深看世界”的味道。如今已年过古稀的我每每捧读这份屡屡获得全省、全国优秀期刊称号的读物时,心中就不禁感慨万分,会遥想起当年《云南林业》前身——《绿化快报》唯一的一幅插图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