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5 毫秒
1.
2.
3.
以早熟玉米新品种绥玉29号为试验材料,在6种不同种植密度条件下,研究了种植密度对绥玉29号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绥玉29号的产量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是先增后减,产量在6.75万株/hm2密度时达到最高,为7378.2kg/hm2;株高、穗位高随着密度的增加而升高,百粒重、单穗粒重随着密度的增加而减少,单株产量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4.
《作物杂志》2017,(3)
为了探讨不同种植密度对大豆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确定晋北区大豆的适宜种植密度,以晋豆43号为试验材料,设置了6个不同密度处理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密度的加大,株高呈先升后降趋势,茎粗、主茎节数、分枝数、单株粒数、单株荚数、单株粒重均下降,百粒重先降后升,产量呈先增后降的趋势,适宜种植密度为21万~27万株/hm~2。相关性分析和通径分析表明:密度是优化大豆群体结构的重要措施,维持合理的种植密度,同时适当地提高单株粒重和分枝数,有利于提高大豆产量。通过SPSS曲线估计,得出种植密度与大豆产量关系的最佳预测模型是二次曲线模型y=b_0+b_1x+b_2x~2,晋北区大豆种植密度与产量关系最佳数学预测模型是y=-5762.478+791.819x-16.147x2,理论最适密度为24.5191万株/hm~2,产量为4 046.61kg/hm~2。该研究为晋北早熟区大豆高产栽培技术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微肥与化学调控剂处理对春大豆农艺性状及产量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了探索化学调控剂在大豆生产中最佳的使用方式及对大豆的增产潜力,实验设立D1、D2、D3、D4(对照)4种化控模式,不同生育期分析不同模式对春大豆单株叶面积、株高、茎粗及产量性状的影响.D1、D2、D3三种模式与对照D4处理间大豆单株叶面积、株高、茎粗和产量构成因素相比差异达显著水平,其中D3处理达到极显著水平,2010年在大豆始荚期和始粒期大豆叶面积分别提高36.3%和54.2%,鼓粒期株高分别降低7.4crm,茎粗增加0.19cm,产量高于对照15.2%. 相似文献
6.
为评价新选育出的芥蓝F1组合‘#25’的应用价值,对该组合及广东生产上使用的5个杂交种和3个常规种的农艺性状及菜薹品质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参试的9个品种除菜薹的维生素C含量无显著差异外,在产量、植株性状、菜薹性状及菜薹的总糖、蛋白质和粗纤维含量等方面均存在显著差异。参试的6个F1杂交种比3个常规种表现生长较为整齐一致,菜薹收获期相对集中,其中‘#25’、‘顺宝’和‘芊翠’3个F1杂交种的主侧薹产量居前3位,表现出明显的产量优势;‘绿宝’和‘夏翠’菜薹产量较低,但早熟,薹茎叶比较高,菜薹外观商品性好。经综合比较,F1新组合‘#25’具有植株生长势强、株型紧凑、菜薹产量高、商品性及品质较佳等特点,值得在南方芥蓝生产区域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以鲜食秋大豆品种‘萧农秋艳’为试验材料,采用播种期为主区、种植密度为副区的裂区设计,以研究不同播种期和播种密度对鲜食秋大豆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播种期和播种密度对鲜食秋大豆的产量有极显著的影响,不同播种期对株高、分枝数、单株有效荚数、百荚重和产量等性状的差异显著,不同种植密度对单株有效荚数、百荚重和产量等性状的差异极显著;不同播种期和播种密度通过影响单株有效荚数、百荚重进而影响产量。播种密度低虽然能够提高单株生产力,但会降低群体产量。因此,从经济等效益综合考虑,在衢州地区,鲜食秋大豆‘萧农秋艳’的播种期以8月10日左右,密度以10 000株/667 m2为宜。 相似文献
8.
10.
镉胁迫对烤烟农艺性状及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作物杂志》2017,(5)
为明确重金属镉(Cd)胁迫对烤烟农艺性状和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以吉烟9号为供试品种,采用盆栽方法,模拟土壤不同浓度Cd胁迫对烤烟农艺性状及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Cd胁迫下,烤烟叶长、叶宽、株高、茎围在Cd>3mg/kg时随Cd浓度增加而下降(Cd20处理叶宽除外)。CAT、SOD活性随Cd浓度增加先升后降;Pro含量变化趋势则相反;POD活性和MDA含量持续升高,而Chl含量则持续下降。总氮、蛋白质、总糖、还原糖含量均随Cd浓度的升高呈先升后降再升的趋势;烟碱含量随Cd浓度升高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11.
12.
低温胁迫下磷肥对日光温室番茄苗期生长及生理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盆栽方法,研究了常温和低温条件下磷肥对番茄苗期生长和生理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常温条件下,磷肥用量(P2O5)在0.20~0.85 g/kg范围,番茄株高、茎粗、叶片数均表现增加趋势,超过0.85 g/kg时,开始下降;低温条件下,磷肥用量(P2O5)为3.14 g/kg时,番茄株高、茎粗、叶片数达到最高值。适宜磷肥用量可提高番茄苗期光合能力,叶片叶绿素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增加,MDA含量下降,其抗性能力提高;磷肥施用过量,番茄叶片生理活性降低,抗逆能力下降。 相似文献
13.
低温胁迫对不同萌发状态的裸燕麦种子某些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裸燕麦不同萌发状态下的种子进行了0℃、5℃、10℃的低温胁迫。结果表明:随温度的降低,丙二醛含量急剧增加,而脯氨酸和可溶性蛋白含量也表现出明显增加的趋势。在适宜温度下,各处理种子又恢复了生活力,这些保护性物质的增多提高了裸燕麦的抗寒性。 相似文献
14.
为揭示外源水杨酸对提高烤烟幼苗抗低温能力的生理效应,以云烟87为供试品种,运用人工气候培养箱模拟4℃低温,设置不同浓度(0、0.6、0.8、1.0和1.2mmol/L)水杨酸对烤烟幼苗连续3d进行叶面喷施预处理,随后进行连续5d的低温处理,以25℃、喷施蒸馏水作为对照,测定烤烟幼苗活性氧代谢、抗氧化酶活性、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和根系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温胁迫下烤烟幼苗活性氧增加,膜脂过氧化程度加剧,抑制幼苗的生长发育。而外源水杨酸能够明显提高低温胁迫下烤烟幼苗的抗氧化酶活性,增加渗透调节物质含量,降低O2-·产生速率和MDA积累量,缓解低温胁迫对烤烟幼苗的损伤,增强其抗低温能力。 相似文献
15.
16.
育性敏感期低温对水稻光温敏不育系生理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生产上常用的5个水稻光温敏不育系材料,在育性敏感期置于人工气候室内进行低温处理,分析低温对供试材料生理指标的影响以及耐冷性差异与生理指标变化之间的联系。低温设置为17.5℃、10 d,对照为21℃、10 d的可育温度,考察处理5,10 d以及返回大田生长5 d时的生理变化指标。结果表明,相比不耐冷的不育系,耐冷型不育系在低温处理前期SPAD值与对照相比变化不显著,SOD、POD活性略有增强,MDA含量、相对电导率有所增加;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SPAD值、Pn值、Tr值、SOD、POD活性均开始下降,但下降幅度较不耐冷的小,MDA含量、相对电导率的持续增加也要慢于不耐冷不育系。 相似文献
17.
贮藏温度和包装方式对红富士苹果贮藏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红富士苹果为试材,分别于0℃和冰温条件下,研究了不同包装材料及保鲜剂对红富士苹果采后贮藏保鲜期间品质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冰温条件下,"微孔保鲜袋+高效乙烯吸收剂"和"保鲜袋+化学吸收剂"2种贮藏方式效果最好,延缓了果肉硬度及可溶性固形物(TSS)的下降速率,贮藏8个月仍能保持良好的品质。 相似文献
18.
高温对匍匐翦股颖果岭草坪草生理特性及再生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测定粤选1号匍匐翦股颖(Agrostis stolonifera L. cv. Yuexuan No.1)和匍匐翦股颖品种Penncross 2年生果岭草坪草在38℃高温胁迫下叶片的一些生理指标和匍匐茎再生性。结果表明,高温胁迫下叶绿素和抗坏血酸含量下降,粤选1号叶绿素含量降幅低,抗坏血酸含量明显高于Penncross;丙二醛和脯氨酸含量增加,粤选1号丙二醛含量明显低于Penncross,而脯氨酸含量显著高于Penncross。高温胁迫下粤选1号匍匐翦股颖保护酶(POD、SOD和CAT)活性明显高于Penncross。高温胁迫1-6d粤选1号匍匐翦股颖匍匐茎再生能力明显高于Penncross。 相似文献
19.
为探讨外源SA对低温胁迫下养心菜生理代谢的调节作用,以养心菜为试材,在0,5℃低温胁迫下,分析叶面喷施不同浓度(0,0.5,1.0,2.0,4.0 mmol/L)的水杨酸(SA)对养心菜膜透性、MDA含量、抗氧化酶活性、可溶性蛋白、脯氨酸、叶绿素含量以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0.5,1.0,2.0 mmol/L的水杨酸处理均能抑制低温下养心菜相对电导率和MDA的升高,提高养心菜叶片SOD和POD活性,增加可溶性蛋白、脯氨酸和叶绿素含量,也使养心菜叶片Fv/Fm的下降幅度减缓,光抑制对植物的伤害也得以减缓,养心菜的抗寒指标在低温下均有不同程度的缓解。同一浓度的水杨酸处理对不同温度的作用效果不同。综合评价的结果显示,1.0 mmol/L SA处理对养心菜在5℃低温下的缓解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20.
苗期低温胁迫对扬麦16叶片抗氧化酶和渗透调节物质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以扬麦16为试验材料, 利用人工气候箱模拟低温逆境, 研究-4℃、-6℃和-8℃低温胁迫对小麦苗期生长和叶片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随着处理温度的降低、胁迫时间的延长, 小麦植株由叶尖萎蔫变黄的2、3级冻害加重至叶片全枯的4级冻害, 甚至大部分茎蘖冻死的5级冻害, –4℃和–6℃处理24 h没有发生4级及以上冻害。–8℃处理24 h和48 h后植株5级冻害比例显著增加, 植株死亡率分别为16.7%和39.6%。低温胁迫初期小麦叶片中SOD、POD和CAT活性均呈上升趋势, 随胁迫程度加重, SOD最先表现出下降趋势, POD和CAT变化稍缓, MDA含量增加。苗期低温胁迫使叶片中游离脯氨酸、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含量明显高于对照, 且随温度的降低和处理时间的延长呈上升趋势, 表现出对低温逆境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