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1993~1996年作者对荸荠白禾螟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荸荠白禾螟有2种,即白尾白螟和黄尾白螟。两种白螟很相似,均属鳞翅目螟蛾科,只是黄尾白螟腹部末端的毛曾黄色,幼虫为害荸荠,又名荸荠螟。白螟在湖北荸荠产区一年发生4代,世代重叠,以8月下旬至10月下旬的2~3代为害最重,常造成荸荠茎杆枯死或分株减少,苗数不足,导致球茎小而轻,品质变劣,10月后以幼虫在荸荠茎杆内越冬。防以农业防治为主,辅以药剂  相似文献   

2.
荸荠蔓枯病和荸荠螟张运胜(湖南省安乡县农技推广中心415600)荸荠,别名马蹄、地粟等。为莎草科荸荠属多年生浅水草本植物,以地下球茎供食,既是蔬菜,又是水果。荸荠病害有蔓枯病、矮黄病等;害虫有荸荠螟、蚜虫等。下面就蔓枯病和荸荠螟这两种主要病虫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荸荠白禾螟发生特点及综合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荸荠是福建省北部山区的主要经济作物之一,光泽县传统的种植方式是稻——荸荠轮作制,近年来,荸荠白禾螟(又名纯白螟)大面积发生为害,已成为荸荠生产中的一种毁灭性害虫,特别是较为集中连片种植的生产基地为害尤其严  相似文献   

4.
螟卵啮小蜂是水稻三化螟重要的卵寄生蜂,其幼虫还能取食三化螟的卵粒。为了充分利用这种有效天敌控制三化螟,我们在水稻生态系统中试验种植荸荠,用以繁殖荸荠白螟,荸荠白螟的卵作为螟卵啮小蜂的桥梁寄主。本文研究了新生态系统中荸荠白螟的年消长动态和“桥梁作用”以及它的生物学特性。  相似文献   

5.
荸荠白禾螟的生物学特性及防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荸荠白禾螟的生物学特性及防治钟慧敏(浙江省植保总站杭州310004)陆关全,姚全甫(浙江省嘉兴市郊区农林局)荸荠白禾螟[Scirpophagapraelata(Scopoli)]是为害荸荠的主要害虫。受其为害一般减产20%~30%,个别严重田块减产7...  相似文献   

6.
荸荠枯萎病在我国各个荸荠Eleocharis dulcis产区普遍发生,是影响荸荠产量的重要病害。为有效防治该病害,于2010—2012年调查了湖北省荸荠枯萎病的田间发生动态,并进行了荸荠品种抗病性评价、室内药剂筛选及药剂处理球茎盆栽和田间试验。3年田间病情调查结果表明,荸荠枯萎病于8月中旬开始发生,8下旬—9月上旬温度适宜,病害开始缓慢增长;9月下旬—10月中旬为该病发生的高峰期;病情指数均与温度呈显著负相关,但各年份的病情指数与相对湿度和降雨量均无显著相关性。沙洋荠、肇庆荠、韶关马坝荠、桂林荠-1品种对荸荠枯萎病有较强的抗性。10%苯醚甲环唑、25%多菌灵、40%氟硅唑和25%嘧菌酯4种药剂处理球茎均有利于荸荠出苗。经多菌灵和氟硅唑处理的球茎假植到大田2个月后对荸荠枯萎病仍有一定的防治效果,防治效果分别为22.3%和27.0%,而嘧菌酯和苯醚甲环唑对该病基本无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7.
荸荠秆枯病的发生及其防治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荸荠秆枯病的发生及其防治技术浙江省慈溪市逍林镇果蔬技术站(315321)王勤海荸荠是我区的主要水生蔬菜之一,一般在立秋前移栽,前茬为早稻,属“晚水荸荠”。90年代初以来,荸荠秆枯病(Cylindrosporiumeleo-choridisLentz)...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随着种植结构调整,水稻栽培方式以及气候改变,水稻病虫害发生模式相应变化。褐飞虱、稻纵卷叶螟类"两迁"害虫为害下降,而水稻大螟的发生、为害明显上升,在部分地区其发生程度甚至超过二化螟,从次要害虫上升为主要害虫。为此,笔者开展了安徽省大螟为害情况初步调查,现将其发生概况、产生原因进行概述。  相似文献   

9.
仙居县春玉米大螟为害严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米大螟在仙居县历史上仅零星发生,从未造成过严重危害。但自从80年代末面积推广小麦套种春玉米以来,大螟危害逐渐上升,近年来发生普遍,为害十分严重,一般田块被害率为10%-30%,严重田块株被害率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10.
豇豆是人们喜食的蔬菜,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种植面积发展迅猛。目前景宁县豇豆、四季豆、大红袍赤豆和绿皮赤豆等豆科蔬菜种植面积超过1500hm^2,年总产达50625t以上,是当地农民致富奔小康的一条重要途径。但与此同时豇豆荚螟在我县呈现加重危害的趋势,影响豆类生产的发展。为此,对此虫的发生规律及防治对策进行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11.
大蜡螟的发生规律及其危害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大蜡螟Galleria mellonella L.的发生规律及其对中蜂Apis cerdna F.的危害,对研究大蜡螟的防治对策,发展养蜂生产是很有益的。本文报道的是1987~1988年的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12.
竹螟的初步观察及防治中科院武汉植物研究所王光泉竹螟AlgedoniacoclesalisWatker,又称竹苞虫。据资料记载,竹螟在浙江、江苏、湖南、广东等地均有发生,是危害竹类叶片的重要害虫。中科院武汉植物研究所植物园内近年来发生量较大,且逐年加重...  相似文献   

13.
豆野螟发生为害及综合防治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从豆野螟分布、发生为害及综合防治等几方面综述了该虫的研究进展。气候因子、豆类品种、栽培耕作制度及天敌是影响豆野螟发生的主要因素。在防治方面,主要是化学防治,生物防治开始受到重视。在综述基础上,探讨了豆野螟今后研究的内容和重点。  相似文献   

14.
豇豆荚螟又叫豆野螟 ,豆荚野螟 ,属鳞翅目、螟蛾科 ,是豆科作物的重要害虫 ,以前是我区蔬菜上的次要害虫 ,但近 2、3a ,随着我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及“菜篮子”工程的实施 ,豇豆荚螟的发生也极著上升成为我区现在的主要害虫 ,并且一直高居不下 ,造成我区豆类作物常年减产 30 %~4 0 % ,严重田块高达 80 % ,在我区蔬菜生产中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同时 ,对我区“菜篮子”工程的进一步深入构成了严重威胁。加上今年气候异常 ,我区豇豆荚螟仍然是一个大发生年。1 发生规律(1)豇豇荚螟在我区 1a发生 5代 ,以幼虫蛀食花、蕾和嫩荚 ,以老熟幼虫或…  相似文献   

15.
番荔枝斑螟是近几年在海南新发现为害番荔枝的蛀果害虫,受该虫侵染的番荔枝被害率高达85%以上。本文报道了该虫的危害特点和发生规律,并总结出一套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6.
赤峰地区近几年粟灰螟为害加重。1999~2001年连续3a大面积采取综防统治措施,突出应用农业防治方法,严把消灭越冬幼虫、控制幼虫钻蛀、把住幼虫转株为害三关,取得了比较好的成效。  相似文献   

17.
红尾白禾螟Scirpophaga excerptalis(Walker)近年来在广西甘蔗产区为害严重,扩展迅速,造成枯心苗和死尾株,死尾率高达70%以上,为此本文通过室内饲养结合田间调查对甘蔗红尾白禾螟主要生物学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红尾白禾螟在南宁1年发生4~5代,世代明显,绘制了年生活史图。各虫态发育历期:卵期(11.58±0.27)d,幼虫期(36.54±0.28)d,蛹期♀(23.54±0.86)d,♂(24.20±1.27)d,成虫寿命♀(6.10±0.22)d,♂(7.13±0.45)d,全世代(64.92±0.31)d。蛹的形态发育可分为5个级别,列出了分级表,可用于预测预报。此虫为单食性,仅取食甘蔗而不取食荸荠,可与荸荠白禾螟Scirpophagapraelata(Scopoli)明显区别,澄清了文献上的混淆。  相似文献   

18.
玉米螟、高梁条螟是当地重叠发生、交替危害的玉米重要钻蛀性害虫。2000年的发生特点是:玉米螟1代发生期正常,2,3代发生期略早,1,2代发生量轻,3代中等偏重;高梁条螟是该站有记载以来最重之年,1代重于2代,半夏玉米受害重于其他玉米。  相似文献   

19.
2016年,在江苏张家港对水稻大螟发生动态进行监测。结果表明,性诱及灯诱对越冬代大螟成虫均有较好的监测效果,但对1、2、3代成虫的诱集效果则不理想。在田间开展性诱剂诱杀、稻鸭共作等水稻大螟农药减量控制方案示范,使用性诱剂辅助防控可减少1次水稻中期的化学防治,实现增效1 726.5元/hm~2;稻鸭共育减少田间大螟防治用药3次,在降低水稻白穗率的同时,实现增效5 925元/hm~2。  相似文献   

20.
甘蔗螟虫是我国甘蔗害虫中分布最广、发生最普遍的一类害虫。在广西发生的主要种类有二点螟、条螟、黄螟、大螟、沿海蔗区还有白螟发生为害,宿根蔗、高旱地、沙质地发生较重,近年来有逐年加重的趋势。甘蔗整个生长期间,从下种到收获,均受到各种蔗螟不同程度的为害。苗期受蔗螟幼虫入侵造成枯心;中后期为害造成虫蛀节,甘蔗梢部枯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