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正> 夏季气温较高,湿度较大,传染病较多,给蛋鸡育雏工作带来了一定困难。但如果把好十二大关口,雏鸡成活率一定会得到大幅度提高。 1 消毒关。搞好消毒是预防疾病传染的有效手段。进雏前将育雏室彻底清扫,饲槽、饮水器等育雏用具先用热碱水刷净,再用清水冲洗一遍晾干备用;封闭育雏室门窗,铺好垫料,放入育雏用具,每立方米空间用14ml福尔马林、7g高锰酸钾  相似文献   

2.
麻鸡雏鸡的培育是其饲养管理中最重要的一环,育雏期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雏鸡的发育及鸡群的成活率,因此必须高度重视育雏工作,掌握育雏技术。1、温度由于麻鸡雏鸡自身调节体温的机能较弱,保温御寒能力差,因而,0~1周龄的雏鸡育雏舍内温度应在33~35℃。每隔1周减2℃,要确保温度平  相似文献   

3.
<正> 山鸡养殖业越来越火爆,但育雏一直是个关键技术,阻碍着山鸡养殖业的发展。笔者近日走访了河南新野县新甸山鸡育种基地的技术专家白学增,他就这一技术做了详细介绍。 山鸡从出壳至30日龄期间称为雏鸡,在1周内死亡率最高,许多品质低劣的种蛋所孵的幼雏多在此期死亡。育雏期是山鸡养殖中非常关键的阶段。雏鸡可采用立体式(笼式)育雏,对房舍要求高,并需要较好的供温设备,以便于清扫、防疫;平面式育雏,对房舍要求不高,管理粗放。只要懂得必要的养殖知识,育雏技术还是很好掌握的。  相似文献   

4.
初生雏鸡对外界环境变化敏感,为了提高冬季育雏的成活率,培育出健壮、发育良好的雏鸡,要做好进雏准备,选择健壮雏鸡,注意科学地饮水和开食,控制环境条件并做好卫生消毒和疫病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5.
家庭饲养肉鸡,所需雏鸡大都靠外购,而购入的雏鸡好与坏,对育雏的效果影响很大。为提高育雏成活率,购雏时必须进行严格的挑选。挑选雏鸡时,除注重品种优良外,还必须保证来自非疫区。  相似文献   

6.
养鸡的关键在育雏,育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雏鸡的生长发育、成活率、生产力及经济效益。因此,要获得理想的育雏效果,在生产中要注意掌握好“三度”、做好“三控”工作。“三度”即温度、湿度和密度;“三控”即控制光照、控制通风换气和控制疾病。降低雏鸡死亡率,从而提高养殖效益。[编者按]  相似文献   

7.
张争劲  魏永 《现代农业科技》2010,(6):324-324,333
介绍了雏鸡饲养管理技术,包括育雏前准备、雏鸡与育雏方式选择、饮水饲喂、密度控制、鸡舍调控和卫生防疫等方面内容,以为雏鸡饲养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江涛 《中国农垦》2003,(2):34-34
1、育雏期温度过高或过低。农家育雏一般采用纸箱、箩筐等作为育雏保温设备,很难掌握合适的育雏温度。温度过高,雏鸡的体热和水分散失受到影响,食欲减退,易患呼吸道疾病,生长发育缓慢,死亡率升高;温度过低,雏鸡不能维持体温平衡,相互挤堆,会导致部分雏鸡呼吸困难甚至死亡。2、疾病预防工作不力。农家育雏,很少注意育雏的保温设备、料槽、饮水器等日常用具的消毒。雏鸡进育雏舍后,往往不及时进行鸡新城疫的基础和加强免疫,法氏囊、鸡痘疫苗接种也不及时。雏鸡白痢杆菌和球虫病是育雏阶段两大疾病,农村育雏往往不能很好地把握…  相似文献   

9.
雏鸡的饲养是养鸡业中非常重要的工作,雏鸡因其自身的生理特点,对各方面的条件要求比较严格。因而稍有不慎易造成育雏失败。  相似文献   

10.
提高雏鸡成活率的技术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养鸡业的迅猛发展,养鸡技术已普及到广大农村,农户养鸡以成为家庭致富的有效途径之一。尽管如此,在养鸡的一些关键性环节上,仍存在着模糊的问题。笔者认为养鸡能否成功,其重要环节在育雏阶段。因此,提高雏鸡成活率便是问题的关键所在。有关提高雏鸡成活率的技术要点如下。  相似文献   

11.
春季是孵化育雏的黄金季节,目前农村大多数农户养鸡都没有自繁自育,而是购买专业养鸡场繁育的周龄雏鸡来喂,介由于引时气温还比较低,雏鸡抗性弱,加之饲养不当,因而农户饲养雏鸡死亡率较高。要提高雏鸡成活率,在饲养中必须做到“八适”。1、温度要适宜。温度适宜是提高雏鸡成活率的关键,在育雏室可用电炉等方法调节温度,1~2周龄28~30℃,3~4周龄26~28℃,5~6周龄24~26℃,7周龄以后可适应自然温度。温度适宜,雏鸡精神活泼、食欲旺盛、睡得安宁。然而有的农户育雏时无热源加温,达不到适宜温度。由于低温,雏鸡常密集在一块并发出尖叫声,时间一长影…  相似文献   

12.
兰望 《农村新技术》2005,(11):24-24
育雏期温度过高或过低。农户育雏很难掌握合适的育雏温度。温度过高,雏鸡的体热和水分散失受到影响,食欲减退,易患呼吸道疾病,生长发育缓慢,死亡率升高;温度过低,雏鸡不能维持体温平衡,相  相似文献   

13.
用添加0.03%痢特灵、0.1%土霉素和5%酸牛奶的雏鸡日粮,饲喂伊莎褐商品代雏鸡,育雏成活率分别为81%、90%和97.5%。雏鸡白痢死亡率为15.5%、7.0%和1.5%。结果表明,雏鸡日粮中添加酸牛奶能有效地预防雏鸡白痢,降低育雏成本。  相似文献   

14.
一、春季育雏的优点 (一)气温适宜 每年3~4月气温逐渐转暖,光照逐渐延长,有利于雏鸡的生长发育,雏鸡的成活率也高.  相似文献   

15.
1、育雏期温度过高或过低。农家育雏一般采用纸箱、箩筐等作为育雏保温设备,很难掌握合适育雏温度。温度过高,雏鸡的体热和水分散失受到影响,食欲减退,易患呼吸道疾病,生长发育缓慢,死亡率升高;温度过低,雏鸡不能维持体温平衡,相互挤堆,会导致部分雏鸡呼吸困难甚至死亡。  相似文献   

16.
柴鸡的育雏     
育雏期是柴鸡养殖中比较关键,技术要求较高的饲养阶段.了解和掌握雏鸡的育雏过程.对于提高经济效益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7.
鸡在6周龄以前的饲养阶段称为育雏期,育雏期是发病和死亡率最高的时期,要想养好鸡,获得好的效益,育雏期的饲养管理是关键,加强雏鸡的饲养管理,要注意从抓好营养、温度、湿度、通风、光照、密度和卫生等环节人手。实际养殖中要注意以下十项:  相似文献   

18.
雏雉鸡指0~60日龄的幼雉。育雏是雏鸡饲养中的关键环节。一、育雏前准备首先,做好育雏室和饲槽、饲料、药品、垫草等物质准备。其次,对育雏室和饲养用具严格消毒,育雏室按清扫、冲洗、喷洒消毒药液、熏蒸消毒等步骤进行消毒;  相似文献   

19.
早春季节正是农户购买、饲养雏鸡的黄金季节,但由于受早春自然条件变化无常的影响,农户常采用"保温靠巴斗,吃食在脚盆"的传统方式育雏,造成雏鸡大量死亡。因此,根据雏鸡的生理特点和生活习性,采用科学的饲养管理措施,创造合适的温度、湿度、换气、光照、营养和卫生条件,满足雏鸡的生理需要,防止各种疾病和事故的发生,便能获得较高的育雏成活率和健康的雏鸡。  相似文献   

20.
许正求 《安徽农学通报》2010,16(12):222-223
介绍了提高雏鸡成活率的措施,主要包括有:搞好育雏前的准备、严格雏鸡的选择标准、加强育雏的温湿度管理、雏鸡的饮水供给及饲喂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