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时下,又到挖冬笋的时候了。一些不懂冬笋‘脾气”的生手,挖冬笋时往往伤鞭损芽(竹),特别是天寒地冻的天气,挖了冬笋后未用厚土盖没,便容易冻伤竹鞭和笋芽,直接影响到第二年竹笋的产量。 浙江宁波竹农挖冬笋的经验是:“三挖三不挖”。①从季节上讲,“九前冬笋逢春烂,九后冬笋“清明”出。说明“冬至”前形成的冬笋,只有少数能转化为春笋,只有在“冬至”后形成的冬笋,才能大部分转化为春笋,一般可挖,但出土成竹,就不应该挖了。②  相似文献   

2.
葵盾 《湖南林业》2002,(3):22-22
楠竹的冬笋,由于处在笋期的幼龄阶段,肉质鲜嫩,营养丰富,风味独特,深受消费者的欢迎。采挖冬笋成了山区农民聚财的一条门路。经科研实践证明,常有部分冬笋不能出土,在土里退化死亡而腐烂。因此,合理采挖冬笋是可行的,关键在具体操作时做到“四要四不要”。一、看林地条件,不要乱挖滥采挖掘冬笋必须选择在海拔300米以下,朝东或东南的林地,这种林地冬笋多,成熟也早。再就是林地土壤厚度30厘米以上的冬笋退化率为56.1%,而土层厚度15厘米以内的浅鞭冬笋退化率高达90.7%,浅鞭冬笋亦可以适当采挖。千万不可只顾眼前利益而乱挖滥…  相似文献   

3.
挖冬笋是毛竹产区竹农增加经济收入的门路之一。但在群众中流传着“冬笋不能成竹 ,越挖土越松 ,春笋更会长”的说法。有的地方不分时间、地点、对象和林地状况 ,乱采滥挖 ,这种掠夺式的采挖无异于杀鸡取卵。实践证明 ,多数冬笋是可以成竹的。冬笋留养的好坏 ,直接关系到来年春笋、新竹的数量和质量。冬笋和春笋没有本质上的区别 ,只是出笋时间不同 ,人们习惯地把立春以前挖出的笋叫冬笋 ,立春以后出土的笋叫春笋。冬笋和春笋都是毛竹鞭上的芽发育而成。冬笋是笋芽发育的幼年阶段 ,是春笋的前身。科学研究表明 ,冬笋不但能成竹 ,而且成竹率和…  相似文献   

4.
提早采挖鞭笋对毛竹林生产和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随机区组试验,2010年选择浙江省遂昌县养分充足、大小年明显的笋竹两用毛竹(Phyllostachys heterocycla cv.pubescens)纯林样地,进行3种处理:5月开始采挖鞭笋、7月开始采挖鞭笋和不挖鞭笋(对照),对竹笋产量、竹林结构和地下竹鞭生长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5月开始采挖比7月开始采挖的鞭笋平均产量增加了53.01%;3个处理的冬笋、春笋平均产量和毛竹林分结构均无显著差异;5月开始采挖比对照的竹鞭总长增加了15.56%,竹鞭平均节间长度增加了0.34 cm,平均鞭粗度增加了0.40 cm。试验证明,5月开始采挖鞭笋不影响冬笋、春笋产量,以及竹林丰产林分的结构以及地下竹鞭生长,反而会显著提高鞭笋产量,建议在鞭笋高产培育经营中推广应用该项技术。  相似文献   

5.
冬笋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历来深受人们喜爱,加之冬笋上市时期正值元旦、春节,因此销畅价好,是竹农增加收入的门路之一。但近年来,不少地方乱挖滥取严重,有些竹农为了一时之利,有笋就挖;也有人认为冬笋到了春天会自然烂掉,挖取无妨,便放肆沿鞭跟踪将其挖尽。这种掠夺式的采挖无异于“杀鸡取卵”,得不偿失。  相似文献   

6.
毛竹笋期的营养动态*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不同时期毛竹笋的营养物质含量分析表明,蛋白质、氨基酸、脂肪、糖类等的含量是未出土生长的冬笋高于出土生长的春笋;水分、纤维素含量是冬笋期较为稳定,春笋期逐渐增长,矿质营养元素含量昃笋高于冬笋。从毛竹笋营养含量及产量考虑,宜在2月中旬到3月中旬采收冬笋;在3月下旬到4月上旬采收春笋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7.
《中国林业》2014,(2):61-61
时下,正是“竹乡”地下“黄金”冬笋出土的季节。近日,当笔者走进竹乡湖南省桂东县流源乡桃坪村时,正在挖冬笋的林农朱国邦见笔者来访,捧起一个刚挖出的冬笋说:“瞧,这笋像‘黄金’一样招人喜爱。”一谈起冬笋,朱国邦笑口就像开闸,再也关不上:“政府把我们村南竹低改作为重要的‘民生100’工程来抓,每年投入技改资金和技术帮助我们。通过低改的竹林,冬笋又多、又大、又肥,每年可多产20%~30%,  相似文献   

8.
我的家乡在大围山下的一个偏远小山村 ,盛产楠竹。楠竹每隔一年为生笋大年 ,生产期较长 ,头年的秋末开始排芽 ,立冬后即可采挖上市 ,这时的竹笋叫“冬笋” ,冬笋在冬至后进入生长旺季。立春后的竹笋就叫“春笋”了 ,春分后春笋进入生长旺季 ,特别是清明以后 ,生长特快 ,故有“雨后春笋”之说。为保护竹林 ,春笋只能在政府有计划的管理下采挖。在那特别的年代 ,村里人从不榨笋干。不是因为怕割尾巴 ,这里太偏僻 ,很少有办队干部来 ,偶尔派来一个 ,在支书家住上一两天就走了。而是因为在那个年代 ,没有山外人进山来收购。人们也就只能在春笋出…  相似文献   

9.
竹的抚育     
长江流域各省竹林分布极广,特别是农村“四旁”更是修竹蔽日.这些竹林,对美化自然和增加收入,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现将成竹林抚育技术介绍如下.一、散生竹的抚育.散生竹有楠竹、水竹、斑竹、金竹等.应采取以下的抚育措施.(1)护笋养竹:不挖鞭笋(即竹鞭的幼嫩稍头)、冬笋,保护春笋,及时挖退笋(即竹笋出土末期竹林中长出的笋).3月上、中旬竹笋开始露头,“清明”前后大量出土,经过一个月左  相似文献   

10.
本文根据毛竹(Phyllostachys Pubescens)出、退笋的规律,提出在竹林冬笋形成后的不同时期,适时、适量选挖少量浅鞭冬笋,对出土春笋成竹数量及质量均无明显影响;出土后的春笋,可按退笋表现特征,于春分后10天、清明后5天及谷雨后分期选挖退笋及少数直径小、病虫危害的竹笋,不会影响成竹数量和质量,而退笋利用率可达93%。  相似文献   

11.
福建省龙岩市新罗区位于福建省西南部,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是散生竹和丛生竹的生长适宜区之一。竹类品种多,且一年四季有鲜笋,大量上市的鲜笋品种有:1.毛竹笋、新罗有毛竹林41万亩,每年产出大量的冬笋、春笋供居民食用及加工成保鲜笋出口,冬笋一般在冬至前一星期开挖,至春笋出土。春笋的笋期则一直到四月底。2.桂竹笋:桂竹笋的笋味鲜美,笋期为4-5月份。3.苦竹笋:笋味苦甘,需用水漂后食用,苦竹笋具清凉解毒之功效,笋期3-5月份。4.绿竹笋:绿竹笋细嫩清脆,味甘美,俗称"马蹄笋"。笋期6一10月。此外,新罗还出产石竹笋、早…  相似文献   

12.
毛竹林笋期管护及合理挖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阐述毛竹鞭笋、冬笋、春笋及大年笋、小年笋在生长过程中的相互关系,针对毛竹林笋期各不同阶段特点,提出科学经营管护及合理挖笋的技术措施,供生产上应用参考。  相似文献   

13.
安吉冬笋体态美观、营养丰富、品质上乘,深受消费者青睐,“安吉冬笋”被获准注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冬笋产业已成为浙江省安吉县特色农业的支柱产业。文章在分析安吉冬笋产业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壮大冬笋产业的路径。分析认为,安吉冬笋产业发展面临着鲜加工能力不足、毛竹林管理粗放等问题,培育壮大安吉冬笋产业应走加强竹林高效经营、加大技术和资金投入、推动竹笋产业转型升级、推进竹林碳汇改革增效、强化安吉冬笋品牌化运作、培育竹林旅游产业等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为研发毛竹林高产高效生态经营技术提供一定参考。【方法】调查浙西南地区采挖毛竹林竹笋后的笋-幼竹生长过程,通过存活曲线分析毛竹林挖笋后的发笋成竹规律,探讨挖笋对竹笋中单宁、粗脂肪、粗蛋白等品质指标的影响。【结果】竹笋采挖提高了毛竹林地的发笋能力,挖笋样地的发笋数比未挖笋样地增加了12.8%(P <0.05),而挖笋后选留竹笋的存活率也显著高于未挖笋样地;与未挖笋样地相比,挖笋样地内毛竹新分株的平均胸径并未发生显著改变(P> 0.05),挖笋不会降低新分株胸径而使林分衰退;竹笋间的非对称性竞争有利于竹笋地径的径级为Ⅰ-Ⅲ级竹笋的生长与存活,随着地径的提高竹笋死亡率显著降低,而径级Ⅳ级以上竹笋则有着较高的死亡率。盛笋早期以后,径级相对较小(Ⅳ级以上)的竹笋开始大量萌发,这类竹笋若不及时采挖,大部分会出现退笋,造成资源浪费;挖笋和未挖笋样地竹笋的含水率、蛋白质和粗脂肪含量在各笋期均未见显著差异(P> 0.05),尽管挖笋样地竹笋的单宁含量在末笋期显著高于未挖笋样地,但两种样地其他笋期单宁含量均未见显著差异。【结论】毛竹林竹笋的采挖,可缓解竹笋间的非对称性的资源竞争,有...  相似文献   

15.
毛竹笋用林梅前开山施肥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市毛竹笋用林习惯于伏天开山、施肥,且以挖春笋为主,近年开始挖掘少量的鞭笋和冬笋,通过2a的梅前开山、施肥和大量挖掘鞭笋、增挖冬笋的试验,笋产量产值比原来显著提高,产量增长49.62%,竹笋产值增长57.95%,纯收入增加75.82%,每工工值增加43.53元,投入产出比为1:3.37。  相似文献   

16.
为开展鞭笋高产技术研究,提高竹林总产值,对毛竹鞭笋与冬笋、春笋的笋芽萌发数量、竹笋个体质量和竹笋生长方向等因子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与冬笋和春笋相比,鞭笋笋芽萌发数量少、笋个体质量小,竹鞭平均直径比立竹平均胸径小4倍,且被挖出利用的鞭笋只占鞭笋总量的40.3%。分析表明,单位面积鞭笋产量低于冬笋和春笋的原因是由毛竹自身的内在特性所致。为提高鞭笋产量,应及时采挖鞭笋,促使岔鞭多发,并适时施肥,促进支鞭萌发生长。  相似文献   

17.
毛竹林覆盖技术对笋产量及产值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对毛竹笋用林不同覆盖模式下春笋和冬笋产量及产值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砻糠+稻草的传统覆盖模式,可显著提高冬笋产量,且连续2次覆盖后,冬笋产量增幅更为明显,全面采挖冬笋会影响春笋产量;地膜+稻草的覆盖模式在产量方面虽然不及传统覆盖模式,但由于地膜成本相对较低,其产出效益反而高于传统模式,也值得推广应用;竹林经济产出既受笋产量的影响,也受覆盖材料及笋市场价格波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选择大小年明显、实施春笋冬出覆盖技术的毛竹(Phyllostachys heterocycla cv.pubescens)林,在冬笋采挖后及时将覆盖物掀开和采挖鞭笋,分析竹笋产量和地下竹鞭的鞭径、长度变化变化情况。结果表明:覆盖林地冬笋、鞭笋产量比不覆盖的产量明显增加,均达到极显著差异(p值0.01);春笋的产量基本相同,无显著差异(p值0.01);地下竹鞭覆盖比不覆盖的总鞭长增加了18.5%,达到极显著差异(p值0.01);平均鞭径粗度变化很小,覆盖比不覆盖的增加4.2%。  相似文献   

19.
“退笋”,即在毛竹林中不能成竹的笋。不少人认为春笋是育竹的笋,是不能挖的。有的地方甚至采取封山措施,禁止人们进山挖笋。其实这是不合适的,因为在毛竹林中每年都有相当数量不能成竹的“退笋”。这些笋从出土到死亡都在消耗竹林中的养分,这是不利于整个竹子的生长发育的。  相似文献   

20.
冬笋由于肉厚质脆、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常被人们用来佐餐。群众历来有挖冬笋的习惯,除因其可作食物外,主要是认为冬笋不能成竹,不挖掉也会烂掉;甚至认为挖冬笋对竹林还有松土的好处,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