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亚麻油粉末油脂制备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以明胶、阿拉伯胶为主要壁材,采用复合凝聚法原理(G-A法),对亚麻油进行微胶囊化,从而制得一种微胶囊化效率高的粉末亚麻油产品。这种粉末油脂流动性好、外观好,是一种理想的保健品。  相似文献   

2.
微胶囊化大豆粉末油脂乳化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研究选用四组壁材,利用喷雾干燥法微胶囊化技术生产大豆粉末油脂。以壁材乳化温度,乳化时间,壁材比和壁材含量为四个因素,经正交实验,确定各组壁材的最佳乳化工艺条件;并对乳化剂的选择和用量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3.
乳化条件对大豆粉末油脂乳化稳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欣 《大豆科学》2005,24(3):236-239
对大豆色拉油采用微胶囊化的方法制取大豆粉末油脂.为了使微胶囊的芯材含量及包埋率高,首先对乳化剂的含量及配比进行研究,以HLB值对乳化稳定性的影响确定乳化剂含量为0.5%,单甘酯、蔗糖酯之比为1:4.然后对乳化条件进行讨论,通过正交实验确定制取大豆粉末油脂的最佳乳化条件:乳化温度为40℃、乳化时间为5min、壁材量为20%、壁材比为1:20,为食品工业中微胶囊方法在油脂中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以明胶和阿拉伯胶为壁材,茶多酚为固化剂,采用复合凝聚法制备山茶油微胶囊。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考察壁材比、pH、壁材浓度、凝聚时间、芯壁比等复合凝聚条件对山茶油微胶囊包埋率和微观形态的影响,确定山茶油微胶囊复合凝聚的最佳制备工艺,并对微胶囊化前后的山茶油氧化稳定性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山茶油微胶囊的最佳复合凝聚制备工艺参数为壁材比1∶1 (W/W)、pH 4.2、壁材浓度1.0%、凝聚时间30 min、芯壁比3∶2 (W/W),在此最佳条件下制备的山茶油微胶囊产品呈浅棕色粉末状,平均包埋率达82.36%,休止角39.2°,含水率3.67%。热稳定温度280 ℃,具有良好的流动性和热稳定性。同时,加速氧化贮藏试验表明微胶囊化显著提高了山茶油的氧化稳定性。  相似文献   

5.
花生油脂O/L比率及主要经济性状的配合力分析万善勇(山东农业大学农学系),谭忠山东农业科学。-1995,(1)-8~11以8个亲本双列杂交F1为试材,对花生油脂O/L(油酸/亚油酸)比率等品质性状与农艺性状进行研究的结果表明,各性状的一般配合力和特殊...  相似文献   

6.
通过应用不同的包埋壁材对大豆卵磷脂进行的包埋实验,对比其包埋率和包埋效率,从而找到最佳包埋效价比的微胶囊造粒方法研究.  相似文献   

7.
茶多酚微胶囊化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孟祥  李保国 《茶叶科学》2006,26(4):275-279
采用喷雾干燥法,以生物可降解高分子材料羟丙基甲基纤维素邻苯二甲酸酯(HPMCP)为骨架材料,对茶多酚进行微胶囊化研究。以微球的包封率作为实验指标,用L9 (34)正交实验设计优化制备茶多酚微球的工艺,得到以下结果:加入少量乳化剂可较大程度提高产品的包封率,十二烷基硫酸钠(SDS)作为乳化剂效果比聚乙烯醇(PVA)好,最佳添加量是芯壁材总重的4%;制备茶多酚缓释微球的最佳条件为:进风温度100℃,进料速度6.25βml/min,芯壁材比为2:1,总固形物含量为3%。采用HPMCP作为壁材,以喷雾干燥法对茶多酚进行微胶囊化是可行的,茶多酚微球有一定的缓释效果。  相似文献   

8.
以油茶优良无性系‘闽43’和‘闽60’所产果实为试材,研究油茶果实生长发育过程中油脂积累规律。结果表明,‘闽43’和‘闽60’种子中乙酰辅酶A羧化酶(ACCase)和磷脂酸磷酸酯酶(PPase)活性均在9月至果实成熟期间快速上升,基本上与种子内油脂合成的高峰期相吻合,ACCase和PPase活性与种子中粗脂肪含量均呈显著正相关,表明油茶种子内ACCase和PPase活性促进了油脂合成。两无性系种子的粗脂肪含量与可溶性蛋白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与还原糖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与可溶性淀粉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可见油脂的积累伴随着蛋白质与糖类的代谢、分解与转化,推测一部分的蛋白质和糖类可被代谢转化形成油脂。  相似文献   

9.
分别以阿拉伯胶(gum arabic, GA)与大豆分离蛋白(soybean protein isolate, SPI)、乳清分离蛋白(whey protein isolate, WPI)和酪蛋白酸钠(sodium caseinate, SC)作为壁材,通过复合凝聚法制备3种绿咖啡油(green coffee oil, GCO)微胶囊。结合不同表征技术手段,对壁材的浊度、红外光谱特征、表观形貌以及荧光共定位进行分析;比较3种绿咖啡油微胶囊的包封效率、形貌、粒径、结构表征及热稳定性。结果表明,阿拉伯胶与不同蛋白之间通过静电相互作用形成复聚物,可作为包埋绿咖啡油的新型壁材;红外光谱分析表明,3种壁材均能较好地包埋绿咖啡油,包埋率从大到小依次为SPIGA-GCO(69.26%)>SCGA-GCO(58.69%)>WPIGA-GCO(52.57%);绿咖啡油微胶囊的微观结构表面平坦,无明显裂纹,其中SPIGA-GCO中油滴分布较为均匀;差示扫描热量法分析表明,微胶囊热变性温度较高(103.93~108.33℃),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SPIGA-GCO微胶囊性能明显优于...  相似文献   

10.
过氧化值是评价油脂酸败及酸败程度的重要指标,在油脂的质量、储存、卫生等指标中均须准确测定。本研究以食用油为试材,研究玻璃仪器、碘化钾饱和溶液、Na2S3O3标准溶液、淀粉指示剂、振摇情况等诸多因素在碘量法测定过氧化值的影响。结果表明,碘量瓶干净程度、碘化钾溶液的配制时间、淀粉指示剂用量等均对过氧化值的测定存在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