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3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船舶压载水携带大量生物到地理隔绝水域可能引起严重的生态问题,成为引入海洋外来入侵生物的主要途径之一。2004年IMO通过了《控制和管理船舶压载水和沉积物国际公约》,制定了压载水管理的国际规则。尽管该公约尚未达到生效条件,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已经开始通过国内立法单方面实施船舶压载水管理。我国现有涉及船舶压载水管理的立法主要限于防止污染和卫生防疫,尚未有从防止生物入侵的角度的专门或具体的法律规定,未能实施相应的管理。建议:(1)尽快完善船舶压载水管理立法;(2)先行要求入境船舶压载水深海置换;(3)加强港口和近岸水域本地生物本底调查;(4)加强压载水管理技术研究;(5)建立管理部门多方协调机制;(6)及早准备对本国船舶的压载水管理。  相似文献   

2.
基于SRA法的中韩船舶压载水生物入侵风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7年实行的《国际船舶压载水和沉积物控制和管理公约》(以下简称《压载水公约》)要求400总吨及以上国际航线船舶需安装压载水处理系统。为了免除部分短途航线船舶的压载水处理系统的安装责任,《压载水公约》A-4条款针对在指定港口间航行的船舶免除安装压载水处理系统提出了要求。为了满足《压载水公约》的要求、降低黄海水域航行的中韩航线船舶投入,近年来中韩双方通过学术交流和技术评估来分析压载水排放对黄海水域造成的生物入侵风险。本研究采用丹麦和Interferry首先提出的相似风险区评价方法进行生物入侵风险的评估。本研究建立了相似风险区模型:通过建立黄海二维水动力模型和基于介质的模型(Agent Based Modelling),模拟中肋骨条藻在投放港投放的自然生物扩散过程,并在扩散过程中叠加水温和盐度对生物行为的影响。模拟结果显示,中韩港口水域之间具有一定的生物自然扩散连通性;但从中肋骨条藻的扩散结果来看,从时间上和空间上不能确定测试港口之间的连接性。目前的研究成果尚不能支持中韩大黄海水域为一个相似的风险区。  相似文献   

3.
随着中国外向型经济的发展,从20世纪80年代初,加快了沿海港口的建设。港口和航运业的快速发展,导致世界各地大量的船舶压载水到达中国沿海港口,提高了压载水生物入侵的风险。有关中国大陆港口到港船舶压载水的研究,早期从卫生防疫的角度关注病原菌的入侵,从赤潮防控的角度关注有害藻类的入侵,在此基础上逐渐扩展到压载水生物多样性的研究,但主要是在压载水生物种类调查的层面。随着《国际船舶压载水和沉积物控制与管理公约》的生效,必将推动船舶压载水生物的研究逐步深入到压载水生物适应机制和入侵机制方面,并推动船舶压载水检测技术的研发创新,为公约履约和港口国监督检测提供技术支撑和保障。  相似文献   

4.
后记     
正船舶压载水是海洋外来生物入侵的主要途径,有可能会引起严重的生态、经济和人类健康问题,为了防止船舶压载水导致的外来生物入侵,防控船舶压载水和沉积物的无控制排放导致有害水生物和病原体转移,对环境、人体健康、财产和资源造成损伤或损害,2004年国际海事组织通过了《国际船舶压载水和沉积物控制与管理公约》(以下简称船舶  相似文献   

5.
一、制定、完善有关综合治理外来入侵物种的法律、法规:据介绍,全世界现有生物物种3000~5000万种,但由于生态环境的污染和破坏,目前正以每小时1种的速度消失,而外来物种人侵加剧了这一消亡速度。为了保护包括生物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种群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等在内的生物圈多样性,制定、完善与国际社会《生物多样性公约》和110多个国家签署  相似文献   

6.
全球海洋总面积约为3.6亿平方公里,约占地球表面积的71%,其作为地球最大的生态系统,蕴藏着极为丰富的资源,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宝贵财富。进入21世纪以来,伴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和工业化的升级,各类全球性海洋问题日益增多且日趋严重,其中由船舶压载水携带的外来生物和病原菌造成的经济、环境、卫生和安全等问题越来越受到国际组织和各国的关注。就此,2004年2月国际海事组织(IMO)通过了全球第一部拟构建具有约束力的压载水管理制度的国际公约—《国际船舶压载水和沉积物控制与管理公约》(以下称《压载水公约》),为了在全球范围内一致地履行该公约,IMO又陆续通过了一系列导则。本文对IMO压载水公约立法发展进行深入分析,涵盖结构及内容、发展历程和特点等方面,同时结合相关公约及导则预测未来IMO立法发展动态,为中国正式加入该公约后的充分履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2004年国际船舶压载水和沉积物控制与管理公约》的生效是2017年国际航运界的重要事件,被国际海事组织(IMO)称为在海洋环境保护工作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就我国即将加入并实施公约的背景下,本文分析了我国履行《压载水公约》将面临的法律和制度等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一是针对我国在生态入侵立法缺位的情况,建议有关部门通过制定专门立法或修改现行法律的方式,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体系;二是针对履行公约涉及的各项管理制度,建议主管部门整个各部门力量,建立和完善从源头管理、过程管理到应急管理的完整的压载水管理制度;三是针对研发活动与应用实践脱节的情况,建议相关领域的部门、机构和企业加强合作,引导科研活动向应用领域发展;四是针对国内压载水管理系统生产企业大量使用国外核心元件的情况,鼓励自主知识产权的开发和推广。《压载水公约》的实施将带动国际航运业又一轮的产业调整和运力淘汰,船舶和配套产业的技术实力仍然是航运强国必备的条件。  相似文献   

8.
虽然世界上开展外来入侵物种的研究与防治至少已有100多年的历史,但直到20世纪80年代,随着国际社会对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视,越来越多的人才开始关注外来入侵物种对本地生物多样性影响问题。云南省地处祖国西南边陲,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多样性为外来有害生物提供了易于生存和发展的生态环境。入侵生物往往对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产生不良影响,危及本地物种特别是珍稀濒危物种的生存,造成生物多样性丧失,因此,外来入侵生物已成为生物多样性领域的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9.
船舶压载水港口接收处理设施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船舶压载水公约已于2017年9月8日生效实施,规定了船舶压载水排放标准。目前,船舶需要通过安装压载水处理设备的方式满足公约的排放要求。但是,船用压载水处理设备性能的不稳定性及港口国监督检查的严苛,成为现阶段制约船舶有效履行公约的最大障碍。试从航运业的实际操作出发,结合压载水公约应急措施导则的要求,探讨使用压载水港口接收处理设施作为补充,来提升船舶履行公约能力的可行性。通过对压载水港口接收处理设施技术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对该技术与传统压载水处理技术进行了详细比较,并对其优势及应用前景进行了客观地探索和分析。可以预见,压载水港口接收处理设施作为一种新型的船舶压载水处理技术和港口应急技术,有着更为绿色、经济和高效的特点,在为船舶提供新的选择方案的同时,也为进一步保护海洋生态环境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体现了社会、经济及生态效益的高效统一。  相似文献   

10.
上海口岸入出境船舶压载水的致病微生物携带情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国际海事组织统计,每年在全球运输的压载水超过100亿吨,每天约有超过7 000种生物随船舶压载水在全球范围内迁移,这些迁移的生物极易造成生物入侵。为了评估上海及附近海域受外来生物"侵袭"的风险,尤其是上海口岸入境的国际航行船舶压载水中致病微生物携带情况,我们采用自制采样器采集洋山、崇明及外高桥等港口入境船舶压载水样,参照国标GB/T5750.12—2006和生活饮用水规范(2001),对样品进行实验室培养和检测。结果显示在调查的20艘来自国外船舶的压载水中,检测到了肠致病性的气单胞菌和肠球菌,在某些船的压载水中还检测到了铅黄肠球菌。在3艘外来船舶的4个样本中检测到大肠菌群,细菌总数检测在10~3~10~4cfu/m L,霍乱弧菌未检出。研究结果说明当前上海口岸入境船舶压载水中存在风险,也警示我们应该加强压载水的管理。对于新发现的单胞菌,也应加强检测方法及标准的建立。为更好地应对实施的国际压载水海洋公约,我们应该针对入境的船舶压载水,展开更广泛地调查,采集更多的数据,对外来微生物进行更详细的风险评估。  相似文献   

11.
《国际船舶压载水和沉积物控制与管理公约》D-2排放标准对排放压载水中10~50μm生物、大于等于50μm生物、大肠埃希氏菌、肠道球菌和霍乱弧菌的活体数量提出了具体的要求。目前各国已重视并针对压载水处理做了大量研究,但如何对压载水中活体生物开展有效检测,尤其是快速检测尚存在问题。介绍了目前国际上使用的几种主要检测方法,如显微镜观察法、流式细胞技术、微流控芯片技术、分子生物学技术、MPN法、平板法等,以及几种方法的原理、使用特点和在压载水快速检测中的限制性。基于快速、准确、样品消耗量小、自动程度高的特点,流式细胞术法是目前最适合发展用于港口压载水生物快速检测的方法。公约未对排放压载水中孢囊的数量有详细规定,相应的研究也很少,但孢囊对压载水排放地生态系统潜在破坏性更大,因此建议加强对孢囊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随着《船舶压载水和沉积物控制与管理国际公约》在中国生效,有效控制船舶压载水的排放显得尤为重要。然而,现有航运船舶排放的压载水往往难以达到公约中的D-2标准。为确保船舶压载水处理设备(BWMS)处理结果的生物有效性,国际海事组织(IMO)重新修订了《压载水管理系统型式认可导则》,导则明确了BWMS型式认可试验水体水质特征标准。由于天然水域水质特征存在极大差异,而水质条件对BWMS的生物有效性存在极大的影响,故添加剂常被用于BWMS型式认可岸基试验水体调配以满足上述标准。通过研究BWMS型式认可试验中添加剂对3种盐度的试验源水水体特征的影响,对常用的添加剂进行水体特征贡献率评估,为BWMS型式认可试验水体的配制筛选稳定有效的添加剂,继而为提升船舶压载水处理工艺以确保压载水排放满足D-2标准符合性提供依据。结果表明:木质素磺酸钙、玉米淀粉和高岭土可在淡水、半咸水和海水试验中稳定提升试验水体中的相关水质指标,更适用于BWMS型式认可试验水体的配制。  相似文献   

13.
2015年4月至2016年7月采集了停泊于上海洋山港的9艘"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航线船舶压载水水样,压载地隶属于中国南海区、阿拉伯海区、红海区和地中海区。对其浮游植物的种类组成和丰度进行了分析,共检出压载水中浮游植物30种,隶属于4门18属。其中硅藻门12属21种,甲藻门4属7种,蓝藻门和绿藻门各1种。各船舶压载水中浮游植物种类数变化范围为2~7种,优势种为星形明盘藻(Hyalodiscus stelliger)、具槽直链藻(Melosira sulcata)、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和具尾翅甲藻(Dinophysis caudata),其中具尾翅甲藻出现频率最高。春季压载于香港港的样品中浮游植物丰度最高,为(3.983±1.695)×103cells/L;夏季压载于新加坡港的样品中浮游植物丰度最低,为(0.317±0.347)×103cells/L。此外鉴定到赤潮藻13种,包括3种有毒藻类,分布于8艘船舶压载水中。结果显示,来自中国南海区的压载水样品中浮游植物种类数和丰度较其他海区高,4个海区的压载水均具有潜在的生物入侵风险,若部分赤潮藻种随压载水排入洋山港区,赤潮发生潜在风险增大,进而危害当地海域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