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解湖南省各市州农业生产效率的概况,探讨影响农业生产效率的主要因素,运用超效率SBM模型对2008—2017年湖南省14个市州的农业生产效率进行了测算,在此基础上运用Tobit模型对农业生产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湖南省农业生产效率的整体水平较高,农业依存度、政府支持力度、城市化水平以及人口密度均对农业生产效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研究结论对于提高湖南省的农业生产效率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
准确测度农业碳排放效率并分析关键影响因素,可为加快实现农业减排增效提供理论参考。已有研究未将碳排放与其他要素的共同作用进行分离,研究实质为碳排放约束下的农业生产效率,而非农业碳排放效率。为完善既有测算思路,本文在农业全要素框架下搭建碳排放效率的理论模型,基于GB-US-SBM模型测算2000—2019年间中国30省(市、自治区)的农业碳排放松弛量,根据碳排放松弛量与实际值计算农业碳排放效率。在此基础上,从产业、要素、环境3个方面出发,采用空间杜宾模型探讨农业碳排放效率的影响因素与溢出效应。结果表明:研究期内中国农业碳排放效率均值为0.778,具有较大减排潜力。省级层面上,仅内蒙古和青海两地的农业碳排放效率达1.000,其余地区均存在不同规模的减排空间;根据总量与效率的双重特征,将30省(市、自治区)分为高排高效区、低排高效区、高排低效区和低排低效区。中国农业碳排放效率全局Moran’s I显著大于0 (P0.01),说明效率整体存在空间自相关性。空间杜宾模型结果显示,农业碳排放效率具有显著的正向溢出效应,表明邻近地区间的效率呈良性互动的演进特征。就直接效应而言,本省的农业产业结构、农业投资强度、财政支农力度和受灾程度对本省农业碳排放效率存在负向影响,有效灌溉率和城镇化率则表现为正向作用。从溢出效应来看,邻近地区的受灾程度将负向影响本省农业碳排放效率,而城镇化率则呈积极影响。研究结果可为我国分区域、分类别推进低碳农业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刘立平 《水土保持研究》2014,21(4):179-183,189
基于农业生产中6个主要的碳源,测算了1998—2011年间河南省农业碳排放量和碳排放强度。发现自1998年以来,河南省农业碳排放呈现出阶段性上升态势,大致可分为增速放缓、快速增长和增长下降三个阶段,并分析了每个阶段形成的原因。测算了河南省各地市的碳排放情况,发现河南省农业碳排放总量较高的地区主要为耕地面积较大、农业在区域经济发展中所占比重较高的区域,碳排放强度较高的区域主要位于经济发展较好,区内地形平坦的区域。并利用Kaya恒等式变形对河南省农业碳排放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发现效率因素、结构因素和劳动力因素对河南省农业碳排放有抑制作用,而农业经济发展是造成河南省农业碳排放量增加的主要因素。最后,给出了促进河南省农业碳减排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以2000-2018年黑龙江省13个地级市(区)为样本,运用DEA-Windows模型评价黑龙江各地市粮食生产综合效率,采用ArcGIS分析空间差异的时空演变,运用面板Tobit模型对影响区域粮食生产综合效率的因素进行分析研判.结果表明:黑龙江粮食生产综合效率呈现波动上升的趋势,各地市之间的差异明显但呈缩小态势;粮食播...  相似文献   

5.
乡村义务教育作为我国乡村振兴的根基教育,关系到未来乡村人才发展、文化振兴及农村富美。然而,乡村义务教育发展不均衡与义务教育服务非有效成为制约其发展的困境。基于此,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法对河南省乡村义务教育服务效率进行测度与分析,并从宏观层面和微观层面提出优化提升义务教育服务效率的策略,为乡村义务教育的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
设施内环境和人们的栽培管理技术措施对作物生产和生长发育规律有较大作用影响。影响无公害设施农业生产的两大因素:一是环境因素,包括农膜、光照、温度、湿度、大气、土壤、有害生物等;二是栽培管理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河南省农业碳排放时空演化特征及驱动机制,预测未来10 a农业碳排放变化趋势,以期制定农业固碳减排方案,促进农业低碳绿色转型。[方法]基于碳排放公平性评价模型、地理探测器及GM(1,1)模型,分析河南省农业碳排放的时空演化特征、驱动因素及发展趋势。[结果](1)研究期内河南省农业净碳排放量呈逐年减少趋势,且表现为西南高、东北低的特征。碳源方面,畜牧业碳排放占据较大比例,且以牛、羊、猪碳排放为主。碳汇方面,小麦、玉米和蔬菜对碳吸收的贡献较大。(2)农业碳排放生态承载系数呈北部、南部高,西部低的格局,经济贡献系数呈东南高,西南低的特征。(3)农业从业人口、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业机械总动力、财政教育支出是农业碳排放空间分异的关键因素,且各因子交互作用较强。(4)2021—2030年河南省农业净碳排放量持续下降,预计全省在2029年可实现农业碳中和目标。[结论]未来应加强科普宣传,积极推广低碳农业生产技术,提高农业资源综合利用效率。同时,各地应注重系统整合,加强区域协作,实现农业碳减排区域一体化。  相似文献   

8.
河南省是典型的农业大省,在粮食高产的背后,农业面源污染十分严重,威胁着地表水环境的安全。通过构建实证分析模型发现,农业经济规模、农户环保支付意愿、种植业结构均对农业面源污染排放量和排放强度有正向影响,农业结构对农业面源污染排放量有负向影响;农业技术进步对农业面源污染排放量有正向影响,对农业面源污染排放强度有负向影响。基于此,提出如下对策建议:构建农业面源污染与工业点源污染的"双控"模式;制定农业经济发展与面源污染治理的"双赢"政策;制定农业经济发展与面源污染治理的"双赢"政策;建立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的"双创"途径;打造政府引导与社会公众广泛参与的多管齐下治污措施。  相似文献   

9.
环境友好型农业顺应了当前农业绿色发展的迫切需要,但现有针对环境友好型农业的研究缺乏从生产效率提升角度展开分析。四川是我国的农业大省,针对四川省环境友好型农业生产效率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定量分析,可为四川省环境友好型农业发展提供科学依据,丰富基于生产效率视角下的环境友好型农业研究。本文基于2006-2016年四川省21个市州面板数据,运用超效率DEA方法对四川省环境友好型农业生产效率进行测算,并基于STIRPAT理论模型,构建环境友好型农业生产效率影响因素分析的理论模型,采用空间杜宾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2006-2016年四川省环境友好型农业生产效率保持先降后升的态势,自2006年的0.708降至2009年的0.667,而后逐渐升高到2016年的0.805;四川省环境友好型农业生产效率11年间的均值为0.705,总体水平较低且各地区存在显著差异,雅安市和阿坝州环境友好型农业生产效率均值最高(0.981),广元市最低(0.458);泸州市、绵阳市、乐山市、宜宾市、广安市、巴中市、南充市、眉山市和广元市的效率均值都低于0.6,导致这些地区生产效率较低的原因是化肥、农药和农膜使用等过量的投入,未来具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农业劳动生产率、粮食播种面积占农作物总播种面积比重对环境友好型农业生产效率具有显著的直接效应,影响系数分别为0.158和0.506,其中粮食所占比重的影响最大。人口密度、粮食播种面积占农作物总播种面积比重对环境友好型农业生产效率具有显著的间接效应,影响系数分别为0.988和1.366。邻近地区人口密度在地区间具有溢出效应,从而对本地区有限的农业资源形成竞争,导致间接效应为负;邻近地区种植结构的变化同向影响着本地区种植结构的调整,导致种植结构的间接效应为负。鉴于四川省各地区环境友好型农业生产效率不仅存在显著差异,而且地区间具有空间溢出效应,因此四川省各地区在进行环境友好型农业发展政策的制定时,既需要关注地区内部因素的直接影响,也需要考虑地区间影响因素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大量的资料分析了匈牙利的农业生产效率及其成功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西安市耕地生态安全测度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耕地生态安全评价对改善耕地生态系统安全状况、促进耕地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以西安市为研究区域,采用压力—状态—响应模型,构建了基于能值理论的耕地生态安全指标评价体系,采用组合赋权法来确定指标权重,测度了2001—2012年西安市耕地生态安全水平值及变动趋势,并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了耕地生态安全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西安市耕地生态安全值总体波动趋势为:2001—2007年耕地资源由较安全区下降至安全临界区,在2004年出现一次波动;2007—2010年耕地资源安全评价值呈上升趋势,且达到最高值,耕地生态状况由安全临界区跨越到较安全区;2010—2011年耕地资源安全状态下降至安全临界区,幅度较大,2012年虽有升高,但仍然处于安全临界区。提高人均能值产出、增加农业财政支出比例和严格管控建设用地占用耕地是改善西安市耕地生态安全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2.
简介河南省农民收入的基本概况,分析影响河南省农民收入的主要因素,提出大力改善农村产业结构,拓展农民收入来源;大力发展乡镇企业,推进农村城镇化建设;努力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增强农民致富本领等增加农民收入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徐梦洁  赵其国 《土壤》2000,32(5):240-243
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当今国家社会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其中又以农业生产的不断增长、农业资源的持续利用、农业生态环境的有效保护作为人口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受到更加广泛的重视。粮食是人类赖以生存、社会得以发展的必不可少的物质基础。本首先分析了江苏省农业(粮食)生产的持续性,再对农业生产的效率进行评估,最后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沈阳市城市土地利用效率评价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沈阳市13个区县的城市土地为研究对象,运用超效率DEA测算了各区县2004—2010年城市土地利用静态效率并利用Malmquist模型进行了动态对比评价,最后以基于面板数据的Tobit模型探讨效率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沈阳市各区县的城市土地整体上均达到高效利用;(2)全要素土地利用效率主要受技术进步指数的影响;(3)城镇化率、非农产业比重及地均固定资产投资对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影响显著,且均为正相关。  相似文献   

15.
基于城镇化协调发展指标体系和改进了的城镇化协调发展理论模型,采用泰尔指数、ESDA,GWR等空间分析方法,在河南省108个县市2000年、2005年、2010年、2014年城镇化各子系统及其综合发展水平的基础上,对河南省县域协调发展的时空分异格局、空间关联性分析以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河南省城镇化的整体水平、各子系统发展水平及其协调发展度都呈现逐年提升的趋势;河南省城镇化协调发展空间分异显著,具有明显的空间群聚效应;各县市间的城镇化协调发展度总体差异呈下降趋势。城镇化协调发展的影响因子系数由大到小依次为人口分布密度、人均教育经费支出、人均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平均海拔、农民人均纯收入、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人均粮食产量、建筑业总产值、地方财政人均农林水利支出,建筑业总产值与地方财政人均农林水利支出整体上表现为负相关,其余指标表现为正相关。  相似文献   

16.
河南省农业生产碳汇的演变趋势及其集聚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农业生产具有碳排放和碳吸收的双重属性,针对当前农业生产碳汇研究系统边界模糊不清、中观尺度研究成果少、核算项目缺失统一性和完整性等问题,本文在全面核算2000—2015年河南省传统农业碳排放和碳吸收的基础上,分析了该省农业生产碳汇的演变趋势,并利用基尼系数和洛伦兹曲线研究其空间集聚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河南省农业生产系统表现碳汇特征,其碳汇量整体呈现逐渐增长趋势,至2015年全省农业生产碳汇量为3 235.11万t,相当于当年能源消费碳排放量的22.53%,因此农业生产对于减缓温室效应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作用。河南省农业生产碳汇量增长的主要原因在于随着农业现代化的不断推进和农业生产能力的不断提高,其农业生产碳吸收能力快于碳排放增长速度。自然因素是河南省农业碳排放的主要方面,至2015年自然因素产生的碳排放占河南省农业生产碳排放总量的70.15%;而人工农资投入碳排放增长率相对较快,是全省碳排放量增长的主要原因,2000—2015年全省人工农资投入碳排放量年均增长率为3.27%,是其自然因素碳排放年均增长率的3.85倍。河南省各地农业生产碳汇在地域空间上表现增长的普遍性、相对稳定性和较显著集聚性特征,呈现显著的南北和东西差异,东部和北部农业地区碳汇数值相对较高,而南部和西部农业碳汇数值对较低。  相似文献   

17.
采用DEA模型测度2016年四川省21个市(州)农业生产资源的综合效率、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测算发现:平均综合效率为0.883,平均技术效率为0.922,平均规模效率为0.959。21个市(州)中达到综合效率最优的有6个,技术效率最优的有12个,规模效率最优的有6个。通过对效率结果进行分析,提出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的对策措施:及时投入生产要素进行农业升级;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对农业生产者进行技术知识更新;扶持农业生产落后的市(州);有效利用农业资源,在农业生产中注意对农业生态环境的保护。  相似文献   

18.
基于农业生产中翻耕、灌溉、化肥、农药、农膜和农用柴油等6个方面碳源,测算了河南省1993—2015年的农业碳排放量及排放强度。结果表明:河南省农业碳排放总量整体呈上升趋势,碳排放总量由1993年的347.09×10~4 t增加到2015年的874.59×10~4 t,年均增长4.32%,总体上呈"高速-中速-低速"三阶段演化特征。农业碳排放强度从1993年的每公顷484.11 kg增加到2015年的每公顷1 073.21 kg,年均增长3.72%。河南省农业碳排放总量与经济发展呈典型的倒"U"型曲线关系,且开始出现拐点,但不明显。灰色预测模型显示,2016—2020年,河南省农业碳排放总量将由1 002.85×10~4 t增加到1 184.01×10~4 t。建议河南省采取有效措施,实现农业碳减排。  相似文献   

19.
我国种植油菜的历史悠久,对人们的日常生活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尤其是在消费升级的时代,人们对生活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在选择食用油时也极为慎重,其中不乏对菜籽油的旺盛需求。虽然我国油菜的生产面积在油料生产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人们的日常油料供给提供了保障基础,但近年来,由于品种、技术、人工等各种各样的不利因素,严重影响了油菜生产发展,从而给菜籽油需求大的某些省份带来了极大的供需挑战。基于此,以重庆市南川区为例,分析了影响油菜生产的相关因素,并针对这些因素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20.
针对我国目前水污染治理投入效率研究相对较少的现状,本文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法对我国水污染治理投入效率及影响因素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提出了相应建议.结果表明,我国水污染治理投资效率有着一定的地域性,经济发展水平与第三产业占比对水污染治理投资效率有着正向影响;人口密集程度、城市化水平和政府环保财政投入水平对水污染治理投资效率呈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