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通过TRIME-TDR监测南泥湾镇典型区土壤温度的动态变化,设定18个监测点,监测土层深度50cm。结果表明:该地区土壤温度较稳定,测点处的土壤温差最大0.7℃,且下层土壤温度较靠近地表处土壤温度高,有助于保持作物根系的活性、促进作物根系的生长;在温度较低区域的植被生长情况较温度较高区生长情况好,且温度较低区有多年生乔木生长;温度较高区主要是1年生草类生长;该区域土壤温度随时间变化较小,在作物主要的生长时期(5—10月)土壤温度变化较小,基本保持稳定,对作物生长的影响较小;10月之后土壤温度为11.5~13.9℃,有助于作物有机物的最终积累。  相似文献   

2.
选择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甘肃省天水市吕二沟流域为研究区,以其林地、果园、耕地、草地和撂荒地5种主要土地利用类型为研究对象,探讨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酶活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除蔗糖酶外,脲酶、蛋白酶、酸性磷酸酶、过氧化氢酶和多酚氧化酶总体变化规律相似,林地土壤酶活性显著高于其它土地利用方式;其次是果园和耕地、草地较低,撂荒地酶活性最低。蔗糖酶、脲酶、蛋白酶、酸性磷酸酶、过氧化氢酶和多酚氧化酶等相互之间关系密切,并与土壤有机碳、全氮、全磷和全钾等主要养分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酶活性与养分均有显著影响,土壤酶活性可作为土壤质量评价的一个参考指标。积极巩固退耕还林恢复工程和减少人为活动的干扰,将有利于土壤质量的提升。  相似文献   

3.
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恶化是制约黄土高原半干旱地区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控制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提高群众收入是黄土高原地区乃至全国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议题。为了改善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2000年,以中国西部为重点,国家  相似文献   

4.
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林木生长状况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典型代表区的安塞县高桥乡3个小流域不同立地条件林木的生长情况进行调查分析,提出了当地适宜在沟谷、阴坡地进行造林,其它立地条件适宜栽植灌草植被,探讨了不同立地条件植被的配置原则。  相似文献   

5.
<正>油松原产中国,自然分布范围广。它适应性强,树姿雄伟,有良好的保持水土和美化环境功能,是我国北方地区主要造林树种之一。油松人工林在黄土高原丘陵区较多见,但由于多方面的原因,目前80%以上的林分处于不健康状态,如果不采取必要的措施,必将严重影响其功能的有效发挥和生态建设的进程。  相似文献   

6.
本文介绍了适宜黄土高原中、南部丘陵沟壑区植被恢复的油松沙棘混交林、沙棘侧柏混交林、油松白榆沙棘混交林、油松侧柏黄松混交林、油松辽东栎混交林、核桃油松沙棘混交林、侧柏刺槐混交林、文冠果沙棘混交林、短梗胡枝子林和火炬树灌木林共10种高效水土保持乔灌木植被类型及其适宜的立地环境,以期为黄土高原中、南部的丘陵沟壑区植被恢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在黄土高原沟壑区庆阳市引进香花槐进行栽培试验,繁殖试验证明:埋根繁殖直径0.8~0.3 cm的香花槐根穗出苗率、双株率最高,种根过粗或者过细,则发芽率低;嫁接繁育成活率达77.9%;定植栽培试验,总结出大苗栽植最适密度;通过物候期、生长节律、开花结实习性、形态特征、生态适应性及抗性观测,香花槐在庆阳各种立地条件,均能正常生长,且树干通直,生长快,说明庆阳市是香花槐的适生区。  相似文献   

8.
通过采用营养袋苗、裸根苗及直播造林试验对照调查,结果显示营养袋苗的造林成活率、保存率、高生长量均高于直播苗和裸根苗,各项指标由高到低的排序是完全一致,在荒山造林实践中应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9.
国家生态区位划分中乐都县包含有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和湟水两岸区,在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中当地又将之分为浅山地区和脑山地区.这两个地区的海拔、年降水量、年平均气温等因子差异较大,因此其林业生态建设与治理模式有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10.
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油松大苗移栽试验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陕西省黄陵县油松大苗移栽造林生产实践总结,提出了其主要技术要点,并对移栽后成活率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坡位和坡度等地形因子对油松大苗移栽成活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坡度影响较为显著(P<0.05),陡坡(坡度大于30.)的成活率低于缓坡(坡度小于30°).坡位对油松大苗移栽成活率影响较小,坡位对成活率的由大到小的顺序为中坡位>下坡位>上坡位.  相似文献   

11.
黄土丘陵沟壑区红枣适宜性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不同立地条件类型区位适宜性,合理配置红枣品种是确保红枣丰产和稳产的关键。为了有效评判黄土丘陵沟壑区红枣的区位适宜性,治理水土流失,促进西部大开发中的生态环境建设,采用多指标"综合评判法"对该区域红枣区位适宜性的评价原则、评价方法进行了论述与分析。通过研究提出了6种立地条件类型,并且对其进行了评价,得出了红枣最为适宜的立地条件是川水地,较适宜为沟底,一般适宜为梁峁坡和沟坡,不适宜是梁峁顶。  相似文献   

12.
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梨园垄沟覆地布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18年生‘酥梨’为试材,探究垄沟地布覆盖对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旱地梨园不同土层土壤含水量、土壤水分相对盈余指数、枝条导水率、光合特性参数、树体营养生长以及果实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垄沟地布覆盖可有效提高土壤含水量,各土层土壤水分相对盈余指数均为正数,同时,显著增加了梨树枝条叶比导水率、叶片相对含水量和叶绿素含量;梨树叶片净光合速率(P_n)、气孔导度(G_s)、蒸腾速率(T_r)和水分利用效率(WUE)均显著上升。与对照相比,垄沟地布覆盖可显著促进梨树新梢生长、叶面积增大和叶干质量增加。经垄沟地布覆盖处理后果实VC含量、横径及单株产量均显著提高,分别较对照提高了35%、3.7%和21.6%,可溶性固形物则明显降低,而可滴定酸、固酸比和果实硬度无显著差异。因此,在旱作区可利用垄沟覆地布良好的蓄水保墒能力,改善树体营养生长,最终达到增加果实产量和提高果实品质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退耕还林工程贮碳潜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榆林南6县(米脂、佳县、绥德、吴堡、子洲和清涧县)为例,收集并调查了研究区森林清查资料及退耕还林的面积,运用森林蓄积量与生物量的关系为基础植物的碳估量方法以及土壤碳含量测定方法,对其贮碳现状进行了评估;在此基础之上,利用研究区退耕还林工程主要造林树种的生长曲线,对其贮碳量潜力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研究区县域退耕还林工程贮碳量在2010和2020年分别为20.64×104 ~ 100.09 × 104 mg C和预计25.97×104~ 126.14×104 mg C; 2010年按其大小排序为:绥德县>佳县>子洲县>米脂县>清涧县>吴堡县;2020年预计排序为绥德县>子洲县>佳县>米脂县>清涧县>吴堡县.县域退耕还林工程具有明显的贮碳潜力.  相似文献   

14.
以湖南省20个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区域为研究对象,采用资料收集、内业判读、外业调查核实等方法,利用限制因子评价法对宜耕土地后备资源潜力图斑进行区划和面积测算,对后备资源潜力的来源、地类和分布特征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后备资源潜力以其他林地、坑塘水面、农村建设用地复垦为主;耕地后备资源来源存在明显的地域特征,平原湖区后备资源主要来源于坑塘和养殖坑塘,其他区域后备资源主要来源于其他林地和园地。最后对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资源潜力调查和开发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15.
黄土高原沟壑区生态经济型防护林体系综合效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依据生态经济型防护林体系综合效益评价内容、评价原则以及评价指标,并以永寿县示范区为典例,结合扶风县、山西的昕水流域示范区以及生态经济型防护林体系在黄土高原其它地区的推广应用,分析评价了黄土高原沟壑区生态经济型防护林体系的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以位于黄土丘陵沟壑区的山西方山县为例,探讨该区土地潜力,建立了黄土丘陵沟壑区土地潜力评价系统和指标体系,并筛选出评价主导因子。依据区域内的土地利用现状,将该区域分为58个地块,在地理信息系统下建立属性数据库,结合有关专家判断,根据权重法对每一地块的土地潜力等级进行了评价。结果为:方山县宜农用地面积130516.43hm^2,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91.05%;其它用地面积12832.27hm^2,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8.95%。  相似文献   

17.
前些时,笔者到准格尔旗西北部的乌兰沟林场调查造林树种问题。这个林场土地面积不大,但沟壑纵横。据统计,20华里以上的大沟7条、5华里以上的支沟9条,至于小沟和细毛沟,更是纵横交错,把土地切割得支离破碎,形成地  相似文献   

18.
黄土丘陵沟壑区樟子松造林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樟子松属欧洲赤松的变种,又名海拉尔松、蒙古赤松等。在我国天然分布于东经118°21′~130°28′,北纬46°36′~53°29′的大兴安岭山地和呼伦贝尔沙地。因其耐寒、耐旱、耐瘠薄、抗盐碱、生长快、树形美、材质好、抗风沙等优良特性及其生态适应性而受到干旱地区的广泛重视。20世纪60—70年代在很多地区引种栽培,取得了较好效果,成为我国“三北”地区防护林建设的优良树种及北方干旱风沙地区的重要固沙造林树种和城市绿化树种。  相似文献   

19.
我场位于河曲县中部,属于黄土丘陵沟壑区。平均海拔1300米,年平均气温8.8℃,年降雨量平均400毫米左右,且分布不匀,主要集中在7、8、9三个月,无霜期130—140天,土壤为干瘠的沙壤土,有机质含量0.5%以下,植被主要有铁杆蒿、沙蓬、白茅等耐旱植物。自1960年建场以来,造林78,000亩,保存面积为56,402亩。经1979年10月森林资源清查,生长较好的林分为9,932亩,平均每亩蓄积量0.76立方米,可见,即使生长最好的林分,产量也很低。更为严重的是早期营造的杨树近2万亩,已形成慢生低产的“小  相似文献   

20.
黄土高原沟壑区退耕还林优化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世东 《林业科学》2004,40(5):71-78
退耕还林工程是我国六大林业重点工程之一 ,由于其作为一项大型工程来建设在我国才刚刚起步 ,技术操作又十分复杂 ,所以急需系统的科技体系指导 ,特别是其优化模式及配套技术等关键科技问题 ,都亟待研究解决。本文以退耕还林工程典型立地黄土高原沟壑区为研究对象 ,引入系统动力学等多种先进理论和技术 ,采取试验站点观测与广泛调研集成等 5个结合的技术路线 ,横跨自然科学、经济科学、社会科学 3大领域 ,共获取原始数据10 0 0 0多个 ,对退耕还林的优化模式进行了系统研究 ,提出了黄土高原沟壑区山西省乡宁县试验点退耕还林生态经济社会效益最优结合、可持续发展的油松×侧柏×花椒×刺槐模式 ,并提出了配套技术及模式机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