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广州市土地利用生态服务价值测算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定量研究经济发达地区土地利用与生态服务价值的变化情况,可为生态资源的合理定价与有效补偿,促进自然生态系统与社会经济系统的协调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利用单一土地利用动态度模型、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和土地利用程度变化率分析了广州市土地利用的变化情况;参考Costanza及谢高地等人的生态服务价值系数,对广州市生态服务价值及其影响机制进行了定量研究;并应用相关性分析和敏感性分析方法探讨了生态服务价值与主要社会经济因子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广州市土地利用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总体呈逐年下降趋势,其中林地、水域和园地等地类的生态服务价值所占比例较大,土地利用结构和各类土地面积的变化直接影响到生态服务价值量的变化,广州市生态服务价值与总人口、GDP及城市化水平间均存在负相关关系,说明该市社会经济的发展是以生态服务价值的损失为代价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变化对人口、GDP和城市化水平总体上缺乏弹性.相对而言,对于人口的变动较为敏感,其次是城市化水平,对GDP变动的影响敏感性最弱.  相似文献   

2.
河北省黄骅市土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测算及动态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利用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对区域生态建设及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河北省黄骅市为研究区域,基于ENVI和ArcGIS软件平台,通过解译黄骅市1990年、2000年、2010年三期遥感影像图,分析了研究区土地类型及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情况。结果表明:研究期间地类呈现"二增五减"的变化规律,园地、建设用地分别增加1 268.95,4 873.54hm2,耕地、草地、水域、盐碱地和未利用地均减少;土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构成中,耕地、水域和盐碱地3种土地生态类型贡献较大,土地生态系统总服务价值20a间减少了7 257.40万元。黄骅市土地生态类型变化对生态系统产生负面影响,生态环境质量降低。  相似文献   

3.
基于遥感与GIS技术的苏州市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研究   总被引:6,自引:6,他引:6  
王辉  董元华  李德成  郭宗祥 《土壤》2004,36(4):420-423
利用1984年和1994年秋季1:10万TM假彩色影像,分析了苏州市10年间土地利用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该期间苏州市土地利用状况变化巨大,主要表现在耕地的减少以及建设用地和水产养殖用地的增加。提高耕地质量,有计划的退耕还湖,加强土地整理,合理控制建设用地规模是切实可行的土地利用对策。  相似文献   

4.
常熟市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服务价值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计算机自动分类和人工目视解译相结合的方法,对常熟地区1991年、2001年、2006年的三期Landsat TM影像进行了土地利用分类,获取了主要土地利用类型信息,并计算了生态服务价值。结果表明,1991-2001年,常熟市的城镇用地显著扩张,湿地和林地面积有所增加,而耕地面积大大减少,生态服务价值有所下降;2001-2006年,城镇用地进一步扩张,耕地和林地面积锐减,湿地面积显著增加,生态服务价值显著增加。分析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服务价值的影响可以为科学、合理地进行土地利用,保持生态系统的平衡,以及人口、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支持。敏感性分析表明,生态服务价值对生态服务价值系数的变化是缺乏弹性的,因此结果是可信的。  相似文献   

5.
基于土地利用变化的安徽省生态服务价值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揭示安徽省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规律,为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方法]以安徽省3期的土地利用数据为基础,根据研究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单位面积生态服务价值和各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分别分析了研究区内2000—2010年不同时段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生态服务价值变化的贡献率以及不同年份各单项功能生态服务价值。[结果]研究区林地和耕地是主要的土地利用类型,其次是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土地;2000,2005,2010年生态服务总价值量分别为:532.31,537.59和531.35亿元;土地利用类型的贡献度从大到小依次为:林地耕地水域草地未利用地建设用地;林地和建设用地是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贡献率最大的土地利用类型;9个单项生态服务价值从大到小依次为:维持生物多样性保持土壤气候调节气体调节原材料生产提供美学景观食物生产废物处理水文调节。[结论]研究区内的生态服务价值呈现相对稳定态势,其中林地对生态服务总价值的贡献最大,建设用地是生态服务总价值增长的主要牵制力。  相似文献   

6.
基于土地利用变化的区域生态服务价值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以Costanza的生态服务价值理论为基础.结合重庆市区30 a土地利用变化特征,重点分析了其对生态价值的影响.通过对1975,1987,1995,2000和2005年遥感影像的解译获得研究区5期土地利用图,引入单一土地利用动态度和土地利用程度指数来分析土地利用变化的规律.在此基础上,计算了不同研究期不同地类生态的服务价值,重点分析了生态价值的总体变化规律;针对山地型城市分析了生态价值结构的变化规律;进而从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价值影响力的角度,引入土地利用变化生态效应指数和生态效应度,从定量分析的角度明确了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价值的影响程度及绝对影响力.研究结果表明,在研究区要有效控制城市建设用地的扩张速度,提高山地型城市建设用地的集约度;在经济增长的可控范围内,减慢土地利用程度增加的速度;加强生态水域与生态林的规划,可以有效地提高山地型城市的生态服务价值.  相似文献   

7.
基于土地利用变化的怀柔水库流域生态服务价值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研究土地利用变化对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具有重要的意义。该文以怀柔水库流域5期土地利用数据为基础,探讨了流域内1990-2008年间土地利用变化及其所引起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变化。结果表明:该流域林地是主要的土地利用类型,林地和水域面积呈逐期增加趋势,农田面积基本保持不变,而未利用地面积逐渐减少;研究期内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总体呈上升趋势,与1990年相比,1995、2000、2005、和2008年生态服务总价值分别增加0.57%、1.58%、2.46%和2.88%。林地和水域是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构成中贡献最大的土地类型,占到总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80%以上;各单项生态服务价值大小依次为:维持生物多样性>水文调节>气体调节>气候调节>土壤形成与保持>提供美学景观>原材料生产>废物处理和食物生产。  相似文献   

8.
基于生态服务价值评价的局地土地利用格局厘定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量化土地利用生态效益有利于土地利用效益间的直接比较,更重要的是基于此厘定土地利用格局为局地土地可持续利用创造了条件。该研究以重庆市沙坪坝区为研究区,采用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运用生态服务价值系数,分析其生态服务价值的时空变化及其分布,厘定土地利用格局。结果表明,在1996~2006年间生态服务价值从$1.50×107降 低到$1.40×107,净损失$1.00×106,平均每公顷土地净损失生态服务价值$25.54;采用Costanza等人赋予耕地、林地和园地的生物量生态服务价值系数总和接近于区域真实值,但水域相差甚远,调整30%达5667$/hm2·a更接近于真实值;研究区基于生态效益变化的土地利用表现为4种类型:稳定区,主要集中于井口镇与回龙坝镇两镇;先降后升区,主要集中于覃家岗镇和虎溪镇;敏感区,主要集中于陈家桥镇、曾家镇和土主镇;持续增长区,主要集中于歌乐山镇和中梁镇。  相似文献   

9.
以巴彦县1991年矢量格式的土地详查数据库和2006年SPOT5卫星数据为信息源,运用MAPGIS作为数据处理工具,对巴彦县1991-2006年的土地利用变化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991-2006年巴彦县土地利用总体上呈现耕地、水域和建设用地增加,林地、草地和未利用地减少,并且土地利用结构呈单一化发展趋势;从土地利用程度分析,其土地利用整体处于发展期.  相似文献   

10.
吴起县土地利用变化及其生态服务价值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退耕还林工程实施以来,吴起县土地利用、生态环境都发生了明显的改善,生态服务价值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运用Costanza提出的生态服务价值计算方法估算生态服务价值,结果表明:1990-2007年,土地利用结构不断优化,耕地、草地面积逐步减少,园地、林地面积逐步增加。1990年吴起县生态服务价值为16.41亿元,2001年为24.97亿元,2007年为28.19亿元。在生态服务功能价值构成中除了食物生产和废物处理功能外,其它生态服务功能都在增加。  相似文献   

11.
杨云松   《水土保持研究》2015,22(5):163-168
以张掖市甘州区为研究对象,采用1987年、2000年、2009年3期土地利用数据,分析了甘州区1987—2009年在土地利用/覆盖变化驱动下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研究表明:(1)甘州区农田和居民工矿用地一直处于增加趋势,林地和草地先减少后增加,水域处于减少状态;(2)甘州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呈现先降后升的“V”字形变化,1987年、2000年和2009年3个年份分别是25.2,19.53,20.21亿元;在不同生态系统类型中,农田、草地、水域提供的生态功能服务价值达到总价值的80%以上,在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构成中占有重要地位;(3)生态系统单项服务功能价值中,水源涵养和废物处理的生态功能服务价值较高,二者之和占总价值的近40%;(4)各土地利用类型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敏感性指数都小于1,表明甘州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缺乏弹性,研究结果可信;(5)从表面看,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变化直接源于土地利用的变化。实质上,在土地利用变化的背后隐含着不同时期人类活动强度和政府政策导向的间接驱动。  相似文献   

12.
以宁夏盐池县1989年、1995年、1999年、2003年、2006年和2009年6期TM影像为基础,运用GIS方法提取各年土地利用数据,分析盐池县土地利用动态变化;采用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的服务价值测算方法,分析土地利用变化引起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结果表明,1989—2009年间盐池县土地利用变化显著,林地和建设用地面积持续增加,草地面积先减少后增加,耕地和未利用地面积先增加后减少,水域面积小幅波动变化;研究期内盐池县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总体呈增加趋势,林地面积的增加起到主导作用;盐池县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构成中,草地居于主导地位,贡献率为49.8%~60.4%,林地的贡献比例持续增加,致使盐池县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结构格局发生良性转变;各土地利用类型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敏感性指数都小于1,表明盐池县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对生态服务功能价值系数缺乏弹性,研究结果可信。  相似文献   

13.
怀来县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及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时空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揭示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指导区域土地合理利用,以怀来县为研究区,通过对1992年、2002年、2012年的Landsat TM遥感影像数据进行处理,利用土地利用变化强度指数分析怀来县近20年的土地利用类型间的变化强度,构建了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动态测算模型,引入动态度与相对变化率指数,对县域内近20年各地类以及各乡镇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变化进行时空分异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近20年怀来县土地利用整体呈现"三增两减"的趋势,即园地、林地、建设用地面积增长,分别增长了19.98%,5.66%,90.76%;水域、耕地面积减少,分别减少68.90%,23.27%。建设用地、耕地在近20年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最大,即变化最剧烈,林地、园地变化相对较小;北部山地丘陵区与南部低山丘陵区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率较高,中部平原区变化率较小。  相似文献   

14.
基于1990年、2000年和2011年卫星遥感资料,采用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的服务价值测算方法,分析了新疆焉耆盆地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与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1)焉耆盆地在1990—2011年间土地利用变化很明显;(2)焉耆盆地生态服务价值从1990年的821 400.0万元增加到2011年的867 300.0万元,生态服务价值增加了5.59%,达45 900.0万元,每年净增加生态服务价值达30.23元/hm2。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的增加主要来自水域、湿地总面积的增加,草地生态服务价值变动最大,其变化率高达14.94%;(3)研究区各生态服务功能对区域总生态服务价值贡献率由高到低依次为:废物处理、水源涵养、气候调节、娱乐休闲、生物多样性保护、土壤形成、食物生产、气体调节和原材料;(4)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焉耆盆地生态服务价值对生态服务功能指数是缺乏弹性的,研究结果是可信的。  相似文献   

15.
尉犁县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尉犁县1993年、2001年、2009年和2017年的遥感影像数据,采用中国陆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测算方法,结合研究区实际情况,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系数进行了修正,分析了尉犁县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导致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结果表明:1993—2017年,尉犁县不同土地利用类型面积总体呈“六增三减”态势;即耕地、建设用地、水域、湿地、盐渍化地与沙漠面积有所增加,林地、草地与未利用地面积有所减少;尉犁县土地利用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总体呈增加趋势,从1993年的173.61亿元增加到2017年的206.30亿元,增加了32.69亿元。在整个研究时段内,研究区各土地利用类型对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的贡献大小从高到低依次为湿地 > 草地 > 未利用地 > 沙漠 > 水域 > 林地 > 耕地 > 盐渍化地 > 建设用地;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各土地利用类型敏感性指数均<1,表明各土地利用类型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对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的影响较小,缺乏弹性,研究结果可信。  相似文献   

16.
土地整理对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阶段,土地整理成为减缓耕地减少,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有效措施,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采用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价方法,对项目区整理前后的土地利用变化进行分析,研究发现:耕地的生态服务价值得到提升,同时区域生态系统总值下降,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辽河三角洲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变化对于区域的生态保护及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利用遥感数据分析了辽河三角洲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应用Costanza等提出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系数,分析了辽河三角洲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及其引起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变化。结果表明,从1986~2000年,辽河三角洲湿地、水体面积大量减少,农田、城镇用地大量增加。这造成本区域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发生明显变化,从1986年的2.79×109美元减少到2000年的2.48×109美元,减少0.31×109美元。最后根据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从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探讨了辽河三角洲在发展中应该注意解决的问题及措施。  相似文献   

18.
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使区域的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发生了变化。为定量研究该区域退耕前后土地利用与生态服务价值的变化情况,本文应用Costanza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计算公式和谢高地等人的中国陆地生态系统单位面积生态服务价值表,对顺平县2001-2008年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土地利用变化主要体现为耕地、其他农用地、未利用地的减少和园地、林地、建设用地和水域的增加;顺平县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在退耕还林期间呈逐年增加的趋势,其生态服务价值与总人口、GDP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均表现为显著正相关,反映出退耕还林工程对其生态、社会、经济等方面均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9.
2000-2010年井冈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系统功能变化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借助地理信息系统(GIS)和遥感技术(RS)对井冈山自然保护区2000—2010年生态系统功能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进行研究,为能更好地保护自然保护区环境提供参考。结果表明:井冈山自然保护区的土地利用基本无明显变化,主要是林地中稀疏林地向有林地转化;植被覆盖度总体表现为增加的趋势,核心区和缓冲区增加5%,实验区基本保持不变;植被初级生产力核心区增加的幅度高于缓冲区和实验区,缓冲区和实验区也有不同程度的增加;水源涵养能力和土壤保持能力基本保持不变,水源涵养能力南部地区提高,北部地区由于受城镇建设的影响降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也基本保持不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