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为分析不同年限沙棘人工林的土壤养分和酶活性的时空变化规律,采用时空互代法,以志丹县金丁镇不同种植年限沙棘人工林(20年生沙棘林、15年生沙棘林、5年生沙棘林)为研究对象,以谷子地作为对照,研究了土壤养分和酶活性季节变化、空间分布及其相关关系。结果表明: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沙棘人工林显著地增加了土壤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有效钾和酶活性。土壤养分和酶活性具有表聚性,随着土层加深含量在下降且土层间差异显著。沙棘人工林和谷子地土壤养分和酶活性均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0—30 cm土层土壤有机质表现为春季和秋季较高,夏季和冬季较低。碱解氮和有效磷均为春季最高,秋季最低,而有效钾为冬季最高,夏季最低。土壤脲酶季节变化规律为春夏较高,秋冬季较低。蔗糖酶活性春冬季较高,夏秋季较低。过氧化氢酶呈现出与脲酶和蔗糖酶不同的响应特征。土壤养分与土壤酶相关性密切,土壤脲酶和蔗糖酶可以作为评价土壤肥力的指标。综上,在陕北黄土丘陵区,营造沙棘林年限越长,提高土壤养分和酶活性效果越明显。  相似文献   

2.
利用成都东部的典型边坡土壤作为研究材料,研究了自然边坡、铁路边坡和农田边坡等三种典型边坡土壤中蔗糖酶和脲酶活性及其季节变化。结果表明:这两种酶在铁路边坡和自然边坡中表现出相似的季节动态,最大活性出现在春秋两季,最小活性出现在冬季;农田边坡中两种酶均在春季呈现出最大活性,在秋季呈现出最小活性。土壤蔗糖酶和脲酶的活性均表现为:自然边坡〉铁路边坡〉农田,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脲酶活性季节变化没有规律。分析结果显示:蔗糖酶和脲酶活性在三种不同的土地利用方式下的变化是显著的(P〈0.05)。  相似文献   

3.
采用野外调查与室内培养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四川境内典型铁路路堑边坡(夹江段、五凤段和白云段)土壤微生物数量以及酶活性.结果表明,铁路边坡土壤微生物数量具有显著的季节变化,以夏季最多,春秋次之,冬季最少;各铁路边坡土壤年均微生物数量均高于对照自然边坡;土壤酶活性也呈现出明显的季节波动,各酶活性最高值普遍出现在夏、秋季节,冬季酶活性最低,土壤年均脲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均高于对照,蔗糖酶活性低于对照.各铁路边坡土壤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的季节动态规律与对照自然边坡相似.夹江段铁路边坡土壤细菌与藻类数量呈极显著相关(r=0.999),真菌数量与过氧化氢酶活性呈显著相关(r=0.969);五凤段铁路边坡脲酶与蔗糖酶活性呈显著相关(r=0.978);白云段铁路边坡细菌数量与藻类数量、脲酶活性之间呈显著相关(r=0.963,r=0.962),各铁路边坡其它因子间相关性均不显著.温度是影响铁路边坡土壤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的主要因子,人为扰动影响了土壤微生物的生长,进而引起了微生物产酶功能的变化.  相似文献   

4.
陕北黄土高原植被恢复区土壤酶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土壤通报》2020,(1):105-114
为了解陕北黄土高原不同植被恢复类型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田间试验的方法,以陕北黄土高原恢复19年的杏树林、沙棘林、刺槐林和草地为研究对象,以农田土壤为对照,研究不同植被恢复类型、土层和季节对土壤蔗糖酶、脲酶以及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并对酶活性与土壤理化性质关系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土壤蔗糖酶、脲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差异在不同人工林草地间均达到显著水平。杏树林蔗糖酶活性最高(71.15 mg g-124 h-1),沙棘林脲酶活性最高(52.29mg g-124 h-1),刺槐林过氧化氢酶活性最高(3.33 ml g-1h-1)。随着土层加深,人工林草地土壤蔗糖酶和脲酶活性均显著降低。过氧化氢酶活性则表现为0~10 cm最低,10~20 cm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最高。蔗糖酶、脲酶以及过氧化氢酶活性表现出显著的季节性差异,蔗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夏季最高,脲酶冬季最高。土壤有机质、碱解氮和速效钾是影响酶活性的主要因素,其他各因子的影响相对较弱;蔗糖酶、脲酶与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等呈正相关关系,过氧化氢酶与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等呈负相关关系。土壤酶活性是表征植被恢复区土壤生物特性的重要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5.
通过构建蚯蚓生态滤池和无蚯蚓对照生态滤池的实验,研究了蚯蚓活动对生态滤池土壤酶活性(蔗糖酶、脲酶、碱性磷酸酶)的影响以及酶活性的季节动态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在0~20 cm的基质层,三种土壤酶活性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减少;蚯蚓活动对生态滤池的基质酶活性有促进作,蔗糖酶和脲酶活性在蚯蚓作用下得到显著的提高,而碱性磷酸酶对蚯蚓活动的响应仅限于5~10 cm基质层;在试验期内,生态滤池内的蚯蚓数量及生物量受温度及土壤湿度的影响表现出较大的季节波动:夏季最高,春季冬季相对较高,秋季最低;三种土壤酶活性表现为相似的季节变化规律:秋季活性最高,而秋季和夏季的酶活性高于春季和冬季。蚯蚓活动对生态滤池基质土壤蔗糖酶活性和脲酶显著的促进作用,并间接影响了其对生活污水污染物去除效果。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科尔沁沙地小叶锦鸡儿固沙群落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和酶活性的季节动态规律,选取6,11,24年生人工群落和天然群落为对象,研究了不同土层深度微生物生物量(C、N、P)和脲酶、蛋白酶、蔗糖酶、磷酸单酯酶、脱氢酶和多酚氧化酶的活性随季节的变化特征。土壤按5层取样:0-10cm,10-20cm,20-30cm,30-40cm,40-50cm。结果表明,6~24年生小叶锦鸡人工固沙群落及天然群落土壤微生物生物量表现出明显的季节性变化,微生物生物量C和N为夏季>秋季>春季;微生物生物量P为夏季>秋季;6种土壤酶的活性也随季节发生显著变化,夏季显著高于春季和秋季。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和6种酶的活性随群落发育年限的增长而升高,但人工群落土壤的生物活性始终低于天然群落。6种土壤酶活性和微生物生物量最高值均出现在土壤表层(0-10cm),随着土层的加深生物活性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7.
四种土壤管理方式对李园土壤微生物和土壤酶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徐雄  张健  廖尔华 《土壤通报》2006,37(5):901-905
通过2003~2004两年的试验发现,刈割覆盖、刈割压埋、畜粪还园三处理纤维分解菌和硅酸盐细菌的数量均明显高于清耕处理(对照),且两种微生物数量均以夏季最多,秋季次之,春季再次,冬季最少。前三处理蔗糖酶、脲酶、过氧化氢酶、纤维分解酶、多酚氧化酶的酶活性都较清耕有显著或极显著提高;各处理酶活性也以夏季最高、秋季次之,春季再次,冬季最低。2004年刈割覆盖、刈割压埋两处理蔗糖酶、脲酶、过氧化氢酶活性较2003年有显著或极显著增加,畜粪还园、清耕两处理三种酶活性两年间差异很小。经相关性分析还发现,纤维分解菌除与脲酶相关性不显著外,它与其余的酶均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硅酸盐细菌与所有的酶均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8.
不同母质类型水稻土酶活性及其与理化性质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选自湖南双季稻区6种典型成土母质发育的水稻土置于长沙市郊同一生态条件下,通过7年定位池栽试验,研究了不同母质类型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以及酶活性与土壤理化性质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母质类型对土壤蔗糖酶活性的影响达到显著水平(P<0.05),对酸性磷酸酶、脲酶及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主成分分析表明不同母质发育的水稻土酸性磷酸酶及脲酶作为综合评价土壤酶活性的指标要优于蔗糖酶及过氧化氢酶。6种不同母质水稻土土壤酶综合得分排序为:板页岩>河流沉积物>花岗岩>第四纪红土>紫色页岩>石灰岩。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蔗糖酶活性与有机质、全氮含量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5)。脲酶活性与硝态氮、铵态氮含量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5),与pH值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P<0.05)。酸性磷酸酶活性与速效磷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与pH值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0.05)。  相似文献   

9.
施用玉米秸秆堆肥对盆栽芥菜土壤酶活性和微生物的影响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研究了施用玉米秸秆堆肥对盆栽芥菜土壤微生物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和单施无机肥相比,施用堆肥能够提高芥菜生物量,增加根际土壤细菌、放线菌和真菌的数量,各处理微生物数量均在收获期达到最大值;同时,施用堆肥能够显著提高芥菜根际土壤脲酶、蔗糖酶、过氧化氢酶和纤维素酶的活性。各土壤酶在芥菜的生长期内变化趋势不同,脲酶活性在收获期达到最高;化肥与堆肥配施蔗糖酶活性在整个生长期内较稳定,其他处理均在收获期最低;过氧化氢酶活性在前期比较稳定,收获期有较大幅度下降;纤维素酶活性在旺长期较高,而苗期和收获期较低。相关性分析表明,部分土壤酶活性之间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酶活性与土壤微生物数量之间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表明土壤酶活性与微生物能够较好地反映土壤肥力水平。  相似文献   

10.
竹醋液对土壤微生物及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土壤微生物及酶活性是描述土壤质量的重要生物学参数。在实验室控制条件下,以平均抑制率为指标研究了0.1%、0.5%、2%、10%、100%竹醋液稀释液对土壤中细菌、真菌、放线菌数量及蔗糖酶、蛋白酶、脲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浓度高于2%的竹醋液处理均使土壤中的微生物生长被抑制,抑制效应顺序为细菌放线菌真菌;0.5%浓度的竹醋处理可促进土壤中微生物的生长,促进效应顺序为真菌放线菌细菌;0.1%浓度的竹醋对土壤中微生物生长影响较小;试验期内浓度高于2%的竹醋液处理对土壤中酶活性存在不同程度的抑制效应,抑制效应顺序为脲酶蔗糖酶蛋白酶。相关性分析表明,施加的竹醋液其浓度与土壤中蔗糖酶、蛋白酶活性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脲酶活性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讨侧柏女贞混交林(CN)和侧柏纯林(CB)对林内小气候影响的差异,以便为分析不同模式林分生态效应提供依据,在春季、夏季、秋季和冬季对两种林分林内空气温湿度、土壤温度和土壤水分含量进行了观测,同时测定空地(CK)小气候指标作为对照。结果表明:夏季中午前后CN,CB和CK间气温差距最大,四季气温值均是CN最小、CK最大,春季和夏季CN与CB气温差异未达到显著水平,秋季和冬季气温值无差异;不同样地空气相对湿度基本为CN > CB > CK,且夏天空气相对湿度最高、春天最低,不同季节CN和CB空气相对湿度差异不显著;各样地地表温度均高于地下5 cm温度,在温度较高的午后CN地表温度与地下5 cm温度的差值比CB,CK小,夏季各样地地表与地下5 cm土温差值最大、冬季最小;土壤含水量变化与空气相对湿度变化规律相似,表现为混交林土壤水分含量高于纯林。在炎热的夏季,混交林改善小气候的能力优于纯林,主要表现在降低并稳定气温和地温,增加空气湿度和土壤含水量。  相似文献   

12.
以内蒙古自治区毛乌素沙地飞播造林地为对象,研究了不同植被恢复年限样地土壤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经过17 a的植被恢复,土壤表层(0—10 cm)脲酶、蔗糖酶和磷酸酶显著增加,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在植被恢复初期上升趋势明显;土壤脲酶、蔗糖酶和磷酸酶活性与土壤养分之间有一定的正相关性,而这种相关性在土壤表层(0—10 cm)中要强于中下层(10—40 cm);土壤表层(0—10 cm)土壤脲酶、蔗糖酶和磷酸酶三种水解酶之间呈极显著相关(p < 0.01)。表明毛乌素沙地飞播造林植被恢复过程中土壤脲酶、蔗糖酶和磷酸酶活性的增强和土壤养分的改善相互促进,土壤酶活性能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沙地植被恢复过程中土壤肥力水平,沙地表层土壤中氮素的转化、多糖的转化和有机磷的转化之间关系密切并且相互影响。  相似文献   

13.
采用野外采样调查与实验室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不同旅游干扰强度(High Disturbance,HD;Middle Disturbance,MD;Lower Disturbance,LD)下的湿地公园土壤酶活性及水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旅游干扰强度的增加,土壤蔗糖酶、脱氢酶、脲酶和磷酸酶活性均明显降低,MD,HD与对照达到显著差异水平(p < 0.05),而LD与对照未达到显著差异水平(p > 0.05),即轻度旅游干扰对土壤酶活性影响并不大;土壤酶活性垂直分布均表现出明显的“表聚性”,而旅游干扰导致土壤酶活性的“表聚性”趋于消失,并且旅游干扰并没有影响深层(40—60 cm)土壤酶活性;从土壤酶活性的变化幅度来看,土壤蔗糖酶活性和脲酶活性可以作为鄱阳湖湿地公园土壤健康状况的指示指标;随旅游干扰强度的增加,TN,TP,NH4+-N,BOD5,CODCr和高锰酸钾指数均明显增加,TP,NH4+-N增加幅度较大,对旅游干扰表现较为敏感,其中MD,HD水质中TN,TP,NH4+-N,BOD5,CODCr和高锰酸钾指数与对照达到显著差异水平(p < 0.05),表明了旅游干扰降低了鄱阳湖国家湿地公园水质状况,导致其水质出现轻微的富营养化,但轻度旅游干扰对鄱阳湖水质影响并不大。相关分析结果显示鄱阳湖国家湿地公园土壤酶活性与水质状况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由此表明旅游干扰条件下,土壤水质状况更大程度上依赖于土壤酶活性。  相似文献   

14.
黄土高原中国松人工林演替过程中的土壤微生物和酶活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Successional and seasonal effects on soil microbial and enzymatic properties were studied in Chinese pine (Pinus tabu- laeformis) plantations in an age sequence of 3-, 7-, 13-, 21- and 28-year-old in northern Ziwuling region in the middle of Loess Plateau, China.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plantation age and season affected soil microbial and enzymatic parameters significantly. Soil organic C, total N, microbial biomass C, microbial quotient, basal respiration, dehydrogenase, N-α-benzoyl-L-argininamide (BAA)-protease, urease and β-glucosidase increased quickly and tended to be highest at PF21 (21-year plantation), thereafter they remained nearly at a constant level, whereas the metabolic quotient (qCO 2 ) showed an initial increase and then decreased gradually. Measures of these soil properties showed significant seasonal fluctuations except for organic C and total N, which were found to be relatively stable throughout the study period, and the seasonal distributions were autumn spring summer winter for microbial biomass C, microbial quotient, dehydrogenase, and β-glucosidase; autumn summer spring winter for BAA-protease and urease; and summer autumn spring winter for basal respiration and qCO 2 . Significant season × age interaction was observed for biomass C, basal respiration, dehydrogenase and BAA-protease.  相似文献   

15.
生物有机肥对蓝莓根区土壤养分及微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蓝莓为试材,研究了生物有机肥对蓝莓根区土壤养分及微生物学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生物有机肥(BOF)显著增加了蓝莓根区土壤含水量(p < 0.01),显著降低了蓝莓根区土壤pH值、容重和总孔隙度(p < 0.01);(2)生物有机肥增加了蓝莓根区土壤养分,BOF处理下蓝莓根区土壤有机碳、全氮、全钾、有效磷和有效钾含量均显著高于CK(p < 0.01),其中,以土壤有效养分的增加幅度最大,而对全磷的影响并不显著(p > 0.05);(3)BOF处理下蓝莓根区土壤酸性磷酸酶活性、脲酶活性、蔗糖酶活性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均显著高于CK(p < 0.01);(4)BOF处理下蓝莓根区土壤微生物量碳(MBC)、微生物量氮(MBN)含量均显著高于CK(p < 0.01),土壤微生物量碳和氮较养分的变化更为敏感,能有效评价生物有机肥的改良效果;(5)BOF处理下蓝莓根区土壤微生物周转速率加快,周期缩短,转移量增加,土壤微生物活性增强,有利于土壤养分的循环和保持。综合比较来看,生物有机肥可有效促进蓝莓根区土壤养分的吸收和营养代谢协调均衡,确保蓝莓的高产优质。  相似文献   

16.
在黄土高原渭北苹果园,分析多年生鸡脚草(Dactylis glomerata L.)、百脉根(Lotus corniculatu L.)、小冠花(Coronilla varia L.)三种牧草对0—200 cm土层含水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冬春季节草地表现出明显的保墒性,而进入春季以后,随着牧草的萌发又表现出强烈的耗水性,4月10日—5月31日鸡脚草、百脉根、小冠花地块土壤总耗水量分别为99.57,104.81,82.13 mm,远高于行间裸地同期在该土层的耗水量(24.19 mm),三种牧草的耗水能力大小依次为:百脉根 > 鸡脚草 > 小冠花。生草地块土壤稳定层对活跃层水分补偿作用明显,活跃层贮水量每减少1 mm,鸡脚草、百脉根、小冠花的相对稳定层贮水量分别减少0.60,0.60,0.73 mm。  相似文献   

17.
针对日光温室随种植年限增加,土壤质量退化的问题,研究了5种不同的农艺处理措施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食用菊花和番茄轮作、番茄嫁接2个处理对提高不同土壤酶活性的效果显著;夏季石灰氮消毒处理对提高脲酶、磷酸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的效果显著;夏季填闲大葱对前季作物土壤酶活性的影响大于后季作物。番茄产量与土壤酶活性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蔗糖酶、脲酶、磷酸酶、多酚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可以作为设施蔬菜敏感的土壤酶学指标。在难以进行轮作的以番茄生产为主的地区,采取嫁接栽培能有效提高土壤酶活性;在有条件轮作地区,采取食用菊花与番茄轮作,对提高土壤酶活性和栽培效益方面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