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美土壤学家之间有着长期的友好合作。对现代中国土壤地理学、乃至整个土壤学的建立和发展起过重要作用的美国土壤学家,按年代大致可以分成两组:第一组是20世纪早期(主要是30年代)的J.L.Buck,C.F.Shaw,R.L.Pendleton和J.A.Thorp;第二组是改革开放(1978年)以后的R.W.Arnold,H.Eswaran,L.P.Wilding和S.W.Buol。  相似文献   

2.
20世纪90年代山西省旱情分析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概述了20世纪90年代山西省的旱情成灾情况,并对其成因进行分析,提出了开展水库汛限水位研究、加大生态环境建设力度、加强干旱规律及预测预报研究、节约用水、控制水体污染、强化水资源统一管理等干旱应对方略。  相似文献   

3.
20世纪上半叶西方学者对中国水土保持事业的促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世纪早期,西方植物采集者梅耶、植物学考察者史密斯、林学家罗德民和肖记述了华北毁林垦荒的严重后果。森林破坏不仅导致土壤侵蚀加速和土壤肥力下降,而且导致连年的洪涝灾害。他们的文章引起国内外的普遍关注,尤其是罗德民在山西、陕西和河南的研究工作对我国水土保持事业的形成有直接的促进作用。受上述学者工作的巨大影响,我国学者开始进行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水土保持实验、水源林保护和“三北”防护林带的建设规划工作,1945年成立了中国水土保持协会。  相似文献   

4.
文章着重论述了20世纪50~60年代中苏土壤科学交流的过程及其影响。首先,介绍了中苏土壤科学交流的启始;然后,评述了俄罗斯-苏联与中国交流中比较重要的几位土壤学家,论述了交流的一些成果;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几点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5.
利用花卉植物修复土壤的研究现状及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植物修复受污染的土壤是解决土壤污染的有效途径之一,但目前研究的超积累植物的种类非常少。如果能够在种类繁多的花卉植物中选出需要的植物,不但能够解决土壤修复的植物选择问题,还能提高花卉植物的经济价值和观赏价值。从花卉植物中筛选出超积累植物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中国耕地集约利用研究现状及趋势分析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耕地集约利用关系到粮食安全、生态安全、农产品供给保障乃至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深入了解耕地集约利用状况及其变化过程、格局、机理、效应与调控等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该文采用文献分析法和系统归纳法,对近30 a来中国耕地集约利用研究的概况进行了总结,认为现有研究表现出了研究视角与分析尺度的多元化、研究内容的广泛化以及研究方法的实证化等主要特点,并结合现有研究的不足提出了新形势下耕地集约利用研究的重点领域和方向,旨在为进一步深化耕地集约利用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我国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具有的形式持续性、生产持续性、经济持续性和生态持续性4个特征,并针对我国耕地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我国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分析了耕作资源可持续利用具有的形式持续性、生产持续性、经济持续性和生态持续性4个特征,并针对我国耕地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应用文献计量法,以CNKI为数据来源,选取符合要求的文献为样本,通过Citespace软件进行可视化的知识图谱分析,梳理和展现我国生态农业领域的研究热点和研究趋势。研究发现:生态农业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模式选择、绩效评价和农业循环经济等方面,发展历程主要经历了基础研究阶段、以模式选择为主的快速发展阶段及结合国家战略政策的平稳发展阶段;预测后续研究将重视机构之间的合作、强化研究内容的创新性和实用性、倡导产业融合,以生态农业促致富创收,实现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0.
灌溉方法对温室番茄栽培尿素氮利用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15N示踪技术研究了沟灌和滴灌对温室番茄栽培尿素氮的利用及其在土壤中残留的影响。结果表明,滴灌处理番茄对15N肥料利用率是11.5%(地上部分),沟灌处理15N肥料利用率是7.4%。滴灌处理番茄所吸收的15N肥料量比沟灌处理提高了56.3%,灌溉方式对肥料15N在果实、茎、叶中的分配比例没有明显影响。0~100cm土层中15N肥料残留量滴灌处理为143.1kg/hm2,占氮肥投入量的63.6%,沟灌处理残留量为133.0kg/hm2,占氮肥投入量的59.1%;其中在0~20cm表土层中残留的肥料氮最多,沟灌和滴灌分别达到了79.9kg/hm2和97.3kg/hm2,占0~100cm土层肥料氮残留总量60.1%和68.0%。沟灌处理肥料氮的损失量为75.5kg/hm2,占氮肥投入量的33.5%;滴灌处理肥料氮的损失量为56.0kg/hm2,占氮肥投入量的24.9%。  相似文献   

11.
21世纪是我国生态经济学更大发展的世纪   总被引:4,自引:5,他引:4  
回顾了我国生态经济学发展的历史,阐述了生态经济学在我国生态经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为进一步推动我国生态经济更大发展,提出了今后我国生态经济学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2.
我国复混肥的发展及其趋势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周立达  倪锡林 《土壤》1993,25(3):129-132
复混肥料的生产和使用,是现代化肥工业及农业科技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它的发展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重视。  相似文献   

13.
在计算机的Excel中建立计算模板,测报人员只需将按规范调查的原始数据、各类型田代表率、各虫态历期、各类型田残虫量、各虫源田所占比例、虫源田总面积、下代防治对象田总面积等资料输入相应的计算模板中,就能迅速计算出预测三化螟发生趋势所需数据。再根据发生期和发生程度的计算公式,引用技术参数,推算出发生期和发生程度。  相似文献   

14.
刘北桦 《农业工程学报》1997,12(A00):170-173
论述了作为农业利用外资主要渠道的外投资在我国农业及农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农业利用外商投资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针对农业利用外商投资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农业吸引外商投资的战略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我国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激励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激励机制缺失的情况下,我国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进展并不顺利。本文在考察梳理国外经验和我国废弃物利用现状和方向的基础上,借鉴管理激励理论,深入分析了当前我国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激励机制所面临的困境,从经济、技术、文化3个维度探讨了构建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激励机制的策略,并提出了促进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具体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16.
我国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综述了近年来来我国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研究状况,从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内涵、必要性、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和评价方法等方面论述了我国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的研究进展。最后对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的研究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18.
20世纪末期黄河源区土地覆盖变化与气候变迁过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NOAA-AVHRR数据,应用BP神经网络图像分类方法,研究了1990~2000年黄河源地区土地覆盖变化的过程,并分析了这11年间黄河源地区的气候变化趋势。在此基础上,通过偏相关模型对土地覆盖变化与气候变化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1990~2000年间,黄河源区域荒漠化土地面积急剧增加,平均植被覆盖度呈持续下降趋势;而区域平均年平均气温、年最高气温都明显升高,年最低气温也有上升趋势,区域平均年降水量则呈波动下降趋势。对两者相关性分析表明,不同土地覆盖类型土地面积与各气象因子之间具有不同的相关关系,气候变化是影响黄河源区土地覆盖变化的一个重要驱动因素。  相似文献   

19.
为客观全面地分析我国生物炭领域的发展脉络及研究动态,利用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的出版年份、论文数量、研究机构、资助资金等指标,结合Citespace关键词可视化分析方法,系统阐述我国生物炭研究领域的概况,综合分析我国生物炭研究的主要热点及趋势。结果表明:我国生物炭领域的研究处在快速发展阶段,总发文量呈指数增长;发文量最多的研究机构是南京农业大学,被引频次最多的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我国生物炭领域的研究主要受国家层面的基金引导;南京农业大学的潘根兴发表生物炭文章最多,被引频次最多的作者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耿增超;发文量和总被引频次最多的期刊均是《农业环境科学学报》,篇均被引用次数最多的期刊是《应用生态学报》;我国生物炭研究的热点主要集中在肥料、土壤有机碳、土壤养分、吸附、解吸、改良剂等方向。总体而言,我国生物炭研究热点从农业领域向环境领域转变,土壤环境污染修复、土壤质量改善和土壤可持续发展、碳库储量提升是我国未来生物炭研究的主要趋势。  相似文献   

20.
网络的出现与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改变,网络文化也随之形成。在论述网络文化的产生、特点及与民族传统文化关系的基础上,探讨了21世纪我国网络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