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通过不同产地无患子果实和果皮质量及果皮皂苷含量等主要经济性状的分析表明:不同产地的无患子不论在果实质量、果皮质量还是果皮中的皂苷含量都存在一定的差异,单粒果实质量最大的为福建三明,外果皮质量最大的为四川攀枝花,果皮占总果质量的百分比最高的为四川成都-2,而皂苷含量最高的为湖北襄阳,同时还表明同一产地的不同植株在果实质量和果皮皂苷含量方面也存在差异,说明无患子果实不仅受光照、土壤条件、温度等生态环境因子的影响,存在一定的地域差异,其自身生物遗传因素也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为筛选高皂苷或高多酚含量的川滇无患子优良单株,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对采自云南省16个种源地共46份不同川滇无患子单株果皮的皂苷和多酚进行了含量测定。结果表明:不仅不同种源川滇无患子单株之间,而且相同种源单株之间的皂苷含量或多酚含量均存在显著差异;对21株皂苷含量在平均水平之上的单株和19株多酚含量在平均水平之上的单株分别进行了聚类分析,筛选出禄劝1号和孟定3号2株皂苷平均含量为平均水平1.38倍的优良单株,以及石林3号和嵩明7号2株多酚平均含量为平均水平5.44倍的优良单株;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分析发现,川滇无患子果皮皂苷含量与各影响因素间的关联序为年均气温经度年均日照纬度海拔年均降水量,果皮多酚含量与各影响因素间的关联序为年均降水量海拔纬度经度年均气温年均日照。  相似文献   

3.
采用超声辅助提取法从无患子果皮中提取无患子皂苷,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了乙醇浓度、提取时间、料液比以及提取次数4个因素对无患子皂苷得率的影响,并采用响应面法确定无患子皂苷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82.2%、提取时间33.75 min、料液比1:28.9、提取次数4次,在此优化条件下无患子皂苷的理论提取率可达到21.52%。依实际试验情况,将其修正为乙醇体积分数82%、提取时间34 min、料液比1:29、提取次数4次,经验证此条件下无患子皂苷提取率为21.48%,与理论值较为接近,表明采用响应面法分析优化无患子皂苷超声辅助提取工艺的方法可行。  相似文献   

4.
对无患子(Sapindus mukorossi)20个地理种源综合经济性状进行比较,结合皂用示范林建设,以果实、果皮重量及皂苷含量为无患子优质丰产指标,筛选出湖南长沙-2、四川攀枝花、福建三明、湖南长沙-3、四川成都-2、湖北襄阳进行优良种源配置,预测优化配置后的示范林平均单粒果重3.60 g、平均单粒果皮重2.18 g、平均皂苷含量79.56 mg。  相似文献   

5.
无患子属种质资源种实性状变异及综合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我国及越南无患子属3种1变种的天然种质资源进行综合评价并定向筛选最优种质,为无患子属良种选育提供理论支撑和选育材料。【方法】基于我国14省(市、自治区)及越南1地区的无患子、川滇无患子、毛瓣无患子及石屏无患子共200份无患子属种质资源,针对20个种实性状,利用相关性、聚类和主成分分析等统计方法,分析种实性状变异,量化评价各种质。【结果】 1)无患子属种实性状变异系数(CV)在5.46%~38.19%,平均变异系数为17.42%,以果皮皂苷质量分数(CV=38.19%)、种仁百粒质量(30.23%)和果皮百粒质量(30.29%)变异较大,果型指数(5.46%)和种型指数(5.70%)变异较小。种实性状多样性指数在1.47~2.04之间,平均多样性指数为1.95。2)果实百粒质量与果皮百粒质量( r^2=0.927)、种子百粒质量(0.768)呈极显著正相关;种子百粒质量与种壳百粒质量(0.863)、种仁百粒质量(0.635)呈极显著正相关,而油脂质量分数与果皮皂苷质量分数(-0.382)呈极显著负相关。3)聚类分析将种质划分为3大类群,类群Ⅰ为小果型,类群Ⅲ为中果型,类群Ⅱ为大果型。无患子主要属于类群Ⅰ,川滇无患子、毛瓣无患子、石屏无患子主要属于类群Ⅱ、Ⅲ。类群Ⅱ集中分布于贵州、云南区域。4)针对无患子产业油用、皂用及综合利用开展主成分分析,筛选出3类无患子属优良种质各10份,主要为无患子、毛瓣无患子种质,综合利用优良种质较平均水平增益36.85%。【结论】无患子属果皮皂苷质量分数、种仁百粒质量和果皮百粒质量为代表的产量指标变异幅度最大,为无患子良种选育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极大的空间;无患子属对皂苷产物积累过程投入的增加要以减少对油脂积累的投入为代价,这体现了无患子属在特定生态环境中的权衡策略;筛选出油用、皂用及综合利用3类各10份无患子属最优种质,普遍分布于云南、贵州区域,推测这些区域拥有更适合发展无患子产业的优良种质和环境条件。  相似文献   

6.
以水为提取溶剂,采用减压提取法从无患子果实中提取总皂苷,通过分光光度法与超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无患子总皂苷含量,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进行正交试验优化提取工艺,无患子总皂苷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提取温度60℃、提取时间1 h和料液比1∶14(g∶mL)。该条件下分光光度法测定无患子总皂苷的得率为15.34%。采用水琼脂培养基法测定无患子提取物的除草活性,结果表明:无患子提取物能有效抑制靶标植物红三叶的根系生长,且对红三叶根系的抑制率与无患子总皂苷含量呈正相关,当无患子总皂苷为15.34%时,其除草半数有效质量浓度(EC50)为0.116 g/L。经薄层色谱化学显色定性分析,初步判断除草活性成分为三萜皂苷类化合物。  相似文献   

7.
无患子林圃两用林培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患子为无患子科无患子属植物。无患子果皮含无患子皂苷等三萜皂苷,可制成无患子洗面皂、无患子沐浴乳,作为清洁身体、器皿去污之用,具有璐S、绿色、无公害之特点。根屎可入药,明朝的李时珍在纠蝴目》中早就把它列为中药材。种子除去硬竞后百耽飧,晒干磨粉可加工制成各种食品。核仁含油量达40%以上,提取油脂可作润滑油,供制皂等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湖南省6个不同产地果用型无患子的种实性状及皂苷含量进行测定,筛选出果实经济性状优质和皂苷含量高的优株,同时对湖南不同产地无患子的资源分布情况进行初步调研。【方法】收集了湖南地区6个产地共计55株无患子的果实,每株随机采果2 kg以上,对果实和种子的各性状进行测量,通过统计分析的方法,研究无患子不同产地间的果实性状变异及产地内单株的果实性状变异情况。【结果】不同产地间的果用型无患子种实性状存在显著差异,方差分析表明石门产地的果用型无患子果实和种子相对最大,其果实大部分性状指标都要显著高于其他产地,单果平均鲜质量可达5.40 g,平均果横径、果纵径达25.11 mm、21.12 mm,其中该产地部分优株无患子单果平均鲜质量超过7 g,果径超过30 mm;同时通过分析测定各产地的果用型无患子皂苷含量表明,石门产地的果用型无患子皂苷含量相对较高,平均值为10.42%,最高可达12.70%。【结论】湖南果用型无患子种实性状及皂苷含量在单株间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变异,并且在多数产地内存在丰富的变异,说明在产地内进行单株选择是可行的。相关分析表明,果用型无患子果实皂苷含量与果实各质量性状均无显著的相关性,所以在对果用型无患子进行单株选择时,应该综合考虑果实质量及果实皂苷含量。  相似文献   

9.
无患子果皮皂苷含量近红外光谱检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建立无患子(Sapindus mukorossi Gaertn.)果皮皂苷含量的快速检测模型,结合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采自浙江省天台县145份无患子果皮的皂苷含量进行检测。并依据近红外吸收光谱与HPLC测定数据的相关性,建立2个果皮皂苷含量估测模型,并对模型的准确性进行预测和评价。结果表明:A组(完整果皮)和B组(粉末状果皮)光谱数据分别基于"SNV+1stderivative"和"MSC+1st derivative"预处理法并利用PLS构建的光谱模型表现最佳,模型可靠性最强,预测精度最高,其中B组光谱数据建立的模型预测效果明显优于A组。基于A组和B组建立的模型与HPLC法的测量结果相关系数分别为0.654和0.993,预测标准偏差分别为0.982和0.294。以B组样品建立的模型基本可以代替HPLC法使用,而以A组样品建立的模型可用于测定精度要求不高、比较珍贵或样品量较少的样品。  相似文献   

10.
探讨了无患子果皮多糖的微波提取工艺和体外抗氧化能力,并对多糖结构进行了初步表征。考察了微波提取温度、时间和液料比对无患子果皮多糖得率的影响,利用响应面分析法优化微波提取工艺,确定了提取的最佳工艺参数为:温度92℃,时间26 min,液料比25∶1(mL∶g),此条件下,多糖得率达3.47%。无患子果皮多糖主要由葡萄糖、木糖、半乳糖、阿拉伯糖和果糖组成,具有典型的多糖红外光谱特征。此外,通过测定无患子果皮多糖对·OH、DPPH·的清除能力评价其抗氧化活性,无患子果皮多糖以浓度依赖性方式表现出较强的抗氧化活性,且粗多糖抗氧化活性明显高于纯化多糖,无患子果皮多糖抗氧化活性与糖蛋白结构有一定的关联性。  相似文献   

11.
核磁共振法测定光皮树优树果实含油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核磁共振仪分析21株光皮树优树样品,平均果皮含油量为54.84%,标准差变幅为0.21% ~0.92%,变异系数变幅为0.40% ~ 1.52%;种子含油量为10.9%,标准差变幅为0.06% ~0.22%,变异系数变幅为0.63% ~ 2.18%,采用核磁共振法测定光皮树果实中的含油量精度较好.与索氏提取法相比,...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华东野核桃果实性状、核仁成分及其相关性,为其资源的开发和综合利用提供依据。[方法]本研究以皖南华东野核桃资源为对象,测定其鲜果单果质量、果皮厚度与坚果单果质量、壳厚度、出仁率等果实性状及坚果核仁成分,分析其相关性。[结果]华东野核桃果实性状具有丰富的变异,大部分变异系数大于10%,其中,坚果壳厚度变异系数最大为43.92%。对坚果核仁成分的测定表明:核仁中脂肪含量最高,蛋白质次之,总糖含量较低;对脂肪组分的进一步分析可知,其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达92.68%。利用相关性分析,发现坚果单果质量与核仁脂肪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利用主成分分析对华东野核桃果实性状及核仁成分的综合分析及评价发现,单株编号10和8的鲜果大小及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在所受试单株中综合表现最好,可作为进一步育种的遗传资源。[结论]本研究首次报道华东野核桃果实核仁成分,发现其核仁脂肪酸含量高于薄壳山核桃、山核桃,且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也高,表明其核仁是值得开发的一种新食品资源。该研究结果为华东野核桃资源的综合开发与利用提供了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3.
为了选育食用、油用及药用价值较高的白木通品种,对8个不同地理种源白木通的果实经济性状、果肉营养成分、藤条药用成分、种子含油率及脂肪酸组成相关指标进行了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结果表明:(1)种源间的果实性状中各指标均存在显著性差异。安徽省宁国县军天湖乡天湖街道种源的可食率较高,超过30%,单果质量和果肉质量均最大,分别为276.64 g和84.82 g,显著高于其它7个地理种源,具有较高的食用价值。(2)种源间种子含油率及脂肪酸组成除不饱和脂肪酸外均存在显著性差异。安徽省宁国县军天湖乡天湖街道种源的含油率最高,为47.09%,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也较高,为72.61%,具有较高的油用价值。(3)种源间果肉营养成分性状存在显著性差异。江西省九江市东林寺东林村种源的总糖和还原糖含量最高,分别为32.35%和16.31%,显著高于其它7个地理种源,总酸及维生素C含量中等,果肉营养价值较高。(4)种源间藤条药用成分存在显著性差异。重庆市武隆县仙女乡白果村种源的齐墩果酸B含量最高,达到0.6%,显著高于其它7个地理种源,且其藤条的总药用成分含量最高,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对光皮树果实大小、鲜干重、含水率、含油率及脂肪酸组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光皮树果实在整个发育过程呈现“S”曲线变化,果实含油率最大可达到34.23%。果实发育初期含水率最高,而在果实发育后期主要是干物质的积累,含水率较低。在光皮树果实油中,硬脂酸含量最低,维持在2%左右,油酸亚油酸含量最高,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在70%以上。整个发育过程,棕榈酸的含量一直降低,导致饱和脂肪酸的含量变化也是递减的。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高州油茶 Camellia gauchowensis 果实生长特性和油脂转化特点,对不同时期油茶果的 主要经济性状和干仁含油率进行差异分析。结果显示:6 月份以后,高州油茶果实呈现缓慢生长期、快 速生长期和平稳生长期 3 个阶段,快速生长期的单果质量和果径生长量分别占总生长量的 63.31% 和 38.06%。鲜出籽率和干出籽率经历停滞期、快速上升期和稳定期,在 11 月中旬达到最高值。油茶果在 整个生长期中,鲜籽含水率逐步降低,至 12 月 2 日降至 44.31%。干仁含油率在 12 月初达到最高值,缓 慢生长期、快速生长期和生长平稳期的增长量对最高值的贡献比率分别为 4.36%、27.21% 和 67.16%。高 州油茶脂肪酸主要由棕榈酸、油酸、亚油酸和硬脂酸 4 种组成,其组分比例在不同采摘时期差异不显著。 油茶相邻两个大年间干仁含油率(产量)相差较大。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探讨海南省不同产区的越南油茶在农艺性状和经济性状上的差异特点,本文对来自8个不同产区的越南油茶成年实生丰产树样本开展农艺性状和经济性状的调查和测定,比较不同产区间的差异。结果表明,不同产区的单株叶片和果实大小、果皮厚度等农艺性状差异显著,但叶片和果实形状无显著差异;种子数、百粒重、单位树冠面积产量等经济性状差异显著;各产区油茶油的过氧化值、皂化值和碘值差异显著,但酸价无显著差异;各产区油茶油的主要脂肪酸组成相似,但花生酸、花生-烯酸、硬脂酸这些小比重脂肪酸差异显著;理化性质和脂肪酸组成均符合《油茶籽油》(GB/T11765—2018)的质量要求,其中XS、HC、MN和HD等产区的油茶油各有表现特殊的品质因素;对全部样品作聚类分析,聚类结果打破了产区分布特征。可见,环境和基因型通过影响农艺性状如果实和种子大小等产量性状;海南不同产区的油茶油均为优质油,同时不同产区又有其特色;海南产区越南油茶的育种目标以丰产性、稳产性和抗性等的遗传改良为主。  相似文献   

17.
中国沙棘果实化学成分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系统预试法,对中国沙棘果皮渣所含化学成分进行了定性检验,并测定了油脂和黄酮含量。结果表明,中国沙棘果实含有鞣质,有机酸,酚类,黄酮类、挥发油及油脂,并且油脂和黄酮含量较高。  相似文献   

18.
油桐种籽油脂合成及其在品种类型上的差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油桐种籽成熟过程中,种籽的含油量和水分含量是负相关。水分的亏缺,严重影响了油脂合成。从 8月 25日至 9月 15日含油量上升23.8%,而含水量下降24.55%,桐酸含量也上升,与此同时棕榈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以及亚麻酸的含量下降。桐酸在总脂肪酸含量中占79.42%。脂肪酸的累积、转化最活跃时期在8月份和9月上旬,这时期油桐栽培水分供应是至关重要的。 油桐不同种和品种(类型)脂肪酸组成有明显差异,以桐酸变化幅度最大,差值达16.06%。在这些样品中,桐酸含量超过76%的有15份,均为三年桐,其中少花单生果品种(类型)占12份,千年桐桐酸含量均不到70%。从油质来说,三年桐优于千年桐。在三年桐中少花单生果品种(类型)具有桐酸含量高,亚油酸、油酸含量较低的优点。  相似文献   

19.
沤置后油茶果实内物质的转化和积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研究了采摘后的油茶果实内物质的转化和积累规律。把形态上已经成熟的油茶鲜果进行沤置处理,测定结果表明沤置后能使油茶果实产生后熟作用。沤置5—7天后油脂积累达最高水平(50.07%),继续沤制时油脂含量下降;沤置后的油茶果其油脂组成也发生了变化,饱和脂肪酸含量下降,不能和脂肪酸含量增加。该研究结果为采摘后的油茶果如何进行后期处理以提高出油率和油的质量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为了了解种源地对白杨皮漆树种仁含油率及漆油中脂肪酸成分的影响情况,从而给以不饱和脂肪酸为目标的漆树新品种的选育提供参考依据,以种源地分别为贵州省的大方县、云南省的富源县和怒江傈僳族自治州、陕西省的岚皋县的白杨皮漆树种籽为试材,应用索氏提取法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其种仁含油率和漆油中的脂肪酸成分分别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4个种源地的白杨皮漆树其种仁含油率分别为17.4%、22.1%、13.3%、13.1%,不同种源的种仁含油率间存在极显著差异;4个种源地的白杨皮漆树其种籽油中的脂肪酸成分间也存在差异,其中,贵州大方的白杨皮漆油中脂肪酸的种类最多(共有23种),云南怒江的白杨皮漆油中脂肪酸的种类最少(共有20种);4个种源地的白杨皮漆油中不饱和脂肪酸的总含量间存在较大差别,其总含量范围在65.76%~81.10%之间,波幅为15.34%;从4个种源地的白杨皮漆油中检测出的脂肪酸的种类均不低于20种,其主要脂肪酸的含量分别占其脂肪酸总含量的96.99%、96.88%、97.31%、98.0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