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春天万物复苏,随着气温升高,水温也随之回升,鱼类渐渐活跃起来,开始摄食、生长,一年一度的水产养殖春季大生产由此拉开帷幕。抓好鱼塘春季饲养管理,对取得养殖生产的全面丰收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春季到来时,气温和水温都在不断升高,正是开始进行鱼类养殖的大好季节。春季常见鱼病有水霉病、小瓜虫病、竖鳞病等。抓好鱼病防治,对确保全年养殖生产的顺利进行和提高养殖综合效益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病及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3.
进入春季,随着气温的升高,养殖池塘细菌大量繁殖,水体中细菌代谢物,如土臭味素、2-甲基异茨醇等异味物质也增多,达到一定的浓度后异味物质由于渗透作用通过鳃或皮肤进入鱼体从而导致养殖鱼类带有异味。要去除该种异味根本上是要杀灭水体中的细菌,从源头防止异味物质的产生。  相似文献   

4.
<正>近年来,随着水产养殖业的不断发展和集约化程度的提高,水产养殖环境不断恶化,水产养殖病害逐渐增多,已成为影响养殖成功的重要因素。水产动物病害种类繁多,包括细菌性疾病、病毒性疾病、寄生虫疾病以及真菌引起的疾病等。在鱼类养殖过程中,不同季节发病原因也有所不同,如越冬过后鱼类体内营养物质消耗较大、抗病能力差;春季水温回升时鱼病主要以细菌性疾病为主,如草鱼老三病,其次是寄生虫病、水霉病等;夏秋季节鱼类大量摄食,生长旺盛,养殖水体鱼类密度大,池底开始恶化,水体分层  相似文献   

5.
北方冬季漫长而寒冷,水面还要结很厚的冰,鱼类需要在较深的池塘中囤养越冬。春季随着气温的升高,越冬鱼类代谢速率升高,呼吸加快,活动频繁,原越冬池塘已经不适合生长和生活了,必须分池饲养。在分池过程中,由于操作不当,鱼体很容易受伤。尽管春季水温较低,水体中却存在着耐低温环境的致病细菌和寄生虫。鱼体受伤后体表黏液层这道保护屏障被破坏,致使致病细菌和寄生虫寄生,使鱼类产生应激反应,活力减弱,免疫力下降,继续恶化会造成大批死亡。为了尽量减少鱼病的发生,在春季养殖过程中应做到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6.
孙长江 《内陆水产》2005,30(3):18-18
冬去春来,气温回升,处于半休眠状态的鱼类开始游动,觅食。为夺取塘鱼高产,成鱼春季养殖要抓好七件事。  相似文献   

7.
<正>春季是淡水养殖鱼类鱼病多发季节,其病因主要有两类:一是由于冻伤或分塘、放养等操作造成的机械损伤,使致病菌侵入造成的细菌、真菌性鱼病。春季常发的细菌、真菌性鱼病主要有水霉病、竖鳞病、赤皮病、细菌性烂鳃病和疖疮病等。二是鱼类越冬后,抵抗力下降,而此时多种病原  相似文献   

8.
春季鱼病发病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越冬后的鱼池,鱼类体质普遍下降,抗病能力也随之降低,进入春季水温逐渐上升,鱼类开始慢慢恢复活力,并逐渐开始摄食,同时各种能使鱼体致病的细菌、寄生虫也开始大量繁衍,各类养殖池塘容易暴发鱼病,引起池鱼大量死亡,给养殖者造成较大经济损失。为此,笔者认为加强春季养殖管理,切实做好鱼病防治工作是春季生产管理的关键。通过多年的生产实践,总结出春季常发鱼病主要有:烂鳍病、细菌性烂鳃病、水霉病、疖疮病、竖鳞病、锚头鳋病、车轮虫病以及三代虫病等。  相似文献   

9.
<正>开春随着气温水温逐渐升高,摄食量增加,鱼类代谢排泄物不断增多,鱼塘各种水生生物繁殖加快,危害鱼类的病菌寄生虫开始呈蔓延传播之势,因此,做好春季鱼病防治工作尤显重要,为了有效预防鱼病,减少因病害造成经济损失。现将春季鱼类多发疾病的症状、治疗及春季池塘常规管理方法介绍如下,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春季是鱼病的多发季节,进入春季,气温逐渐升高,池塘内各种微生物、寄生虫开始大量繁殖,而鱼类在经过越冬后体力消耗大,体质较弱,特别是出鱼上市时多次拉网造成鱼体受伤和鱼体冻伤,很容易被病原体感染,引起鱼类发病,给养鱼场造成很大威胁。现将几种春季常见鱼病及防治  相似文献   

11.
明晶 《科学养鱼》2006,(5):76-76
随着春季的到来,气温、水温逐渐回升,水产养殖动物进入了正常的生长时期,与此同时,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随温度的升高也会大量繁殖,容易引发各种疾病并流行。因此,在春季对养殖池塘的管理工作不可忽视。越冬水产动物经过长时间的低温生存与适应,其体力消耗、抗环境变异能力降到  相似文献   

12.
<正>"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季池塘冰化后,气温回升、天气持续晴朗、水温升高,鱼类摄食开始增加,抓好春季养殖生产等渔事活动,对确保全年养殖生产的顺利进行和提高全年水产养殖综合经济效益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此时,不论是鱼种放养,还是亲鱼培育,都应从以下方面做好充分的管理工作。一、勤灌新水,施足基肥初春水温能较快地升高,水位也应由浅到深逐渐加高,每半个月加水一次。对保水力差的池塘,加注新水时一次加水不要太多,以防水温骤降,鱼池的水深应控制在0.7米左右。当池塘水温稳定在8~10℃时,即开始追施肥料,以培养水中天然饵料。施肥数量应根据水体肥瘦及肥料质量来决定,人粪尿或畜粪  相似文献   

13.
<正>夏季气温升高,是养殖鱼类大量摄食、快速生长的最佳时期,同时又是鱼病暴发的流行季节,在夏季鱼类养殖过程中,应重点做好科学投饵、合理施肥、水质调控和鱼病防治等工作。其技术要点简要介绍如下:一、科学投饵  相似文献   

14.
正近日,本文作者收到两个送检样本,经过检测分析,认为这两例发病鱼有一定的共性,暴露出春季池塘养殖鱼类发病的一些问题,加之受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疫情影响,很多水产品都滞销压塘,池塘负荷大,病害更易发生。第一,春季气温回升,养殖动物开始进入繁殖季节,免疫力下降。第二,池塘水温逐渐升高,池塘水体分层,积累的氧债容易造成底部缺氧。第三,病原的活力逐渐恢复,特别是病毒和斜管虫等寄生虫在中  相似文献   

15.
从3月份起,我国南方,鱼类就要开始摄食了,并且随着气温的升高,摄食量不断增加。北方因为气温低于南方,鱼类开食要晚些。池塘养殖,由于鱼类放养密度大,光靠水中的天然饵料是远不能满足鱼类生长需要的。要使鱼类快速生长,并获得池塘养鱼高产,必须供应鱼类足量的适口饵料。所以施肥、投饵就成了养鱼高产的根本技术措施了。  相似文献   

16.
春季往往是鱼病的多发季节,如果不引起重视和采取防范措施,就会给生产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进入春季,气温逐渐升高,池塘内各种微生物、寄生虫开始大量繁殖,而鱼类在经过越冬后体力消耗大,体质较弱,特别是出鱼上市多次拉网造成鱼体受伤和鱼体冻伤,很容易被病原体感染,引起鱼类发  相似文献   

17.
王文彬 《科学养鱼》2003,(12):59-59
饲料投喂是水产养殖中的一大关键环节。一些养殖户由于不会正确掌握投喂饲料的数量,不懂得识别鱼类的饥饱,导致单产低,病害多,经济效益差。只有正确把握饲养鱼类的投喂数量,科学投喂,才能提高饲料利用率,保证养殖增产增收增效益。现将八点体会简述如下,以供参考。一、掌握常规标准鱼类的食量及其代谢强度,随气候和水温的变化而变化。因此,要根据不同季节确定投喂数量的一般标准。春季,水温低,鱼小,摄食量小,在晴天气温升高时,可投放少量精饲料。当气温升至15℃以上时,投饲量可逐渐增加,每天投喂量占鱼类总体重的1%左右;夏初,水温升至20℃左…  相似文献   

18.
步入3月,随着气温、水温逐渐回升,池塘中各种微生物日益活跃,对鱼类有致病性的细菌、寄生虫等病原体也开始孳生和繁殖,适宜的条件下会感染鱼体;同时,经过严寒冬天的自然越冬鱼类,由于摄食偏少,体内积存的营养消耗较大,鱼体消瘦,体质变差,对疾病的抵制能力较弱,易感染各种病原体。因此,需要做好鱼类寄生虫及细菌病、鳖越冬后死亡症、罗氏沼虾白浊病、对虾的白斑病、红体病等病害的预防。同时随着水温的上升,感染了水霉病的养殖品种,容易继发感染细菌病,要做好消毒及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9.
<正>6月份,随着各地气温不断升高,全国水产养殖进入生产旺季,降水天气增多对水产养殖生产的影响加大,根据近几年同期全国水产养殖病情监测情况,6月份各地需重点关注以下水生动物疾病。病情预测(一)烂鳃病鱼类主要危害草鱼和青鱼,鲢、鳙、鲤、鲫等淡水养殖鱼类,从鱼种至  相似文献   

20.
李凯 《内陆水产》2001,26(3):38-38
春季随着水温逐渐升高,鱼类开始摄食和生长。但是危害鱼类的一些病菌也开始复苏,并大量繁殖,往往在短时间内导致鱼类发病或死亡,影响了全年的鱼产量。因此,春季鱼病预防决不可掉以轻心。了解春季鱼发病的原因,做好防病工作,提高鱼产量关键措施之一。 1发病原因 1.1池塘淤泥较厚,清整消毒不彻底,积存在鱼塘泥中的病菌和寄生虫,常在春季适应条件下繁殖生长。 1.2饵肥料和下塘的鱼种消毒不严,会把一些病原体带入鱼塘,寄生或传播给鱼类引起发病。 1.3鱼种在放养时,由于拉网、计数、运输等操作不当,加之气温低使鱼体碰伤或冻伤,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