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广西大化岩滩库区网箱养殖容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估算出广西大化岩滩库区的网箱养殖容量,为大化岩滩库区渔业开发规划的编制和实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10年3月~2011年7月,对大化岩滩库区的11个位点进行取样调查,通过分析水体氮、磷含量确定水体营养物的限制性因子,并通过构建库区网箱养殖承载力模型估算大化岩滩库区的网箱养殖容量.[结果]磷为水体营养物的限制因子,广西大化岩滩库区水体磷承载力为528t,网箱养殖罗非鱼和斑点叉尾鮰的最大鱼产力分别为32393和23250t,对应的网箱养殖面积分别为431907和33214 m2,水库网箱养殖承载力分别为6.7‰和5.2‰.[结论]广西大化岩滩库区养殖容量较大,适宜开展水库投饵网箱养殖,但由于库区流速大、面积小,因此要合理安排网箱,防止局部地区富营养化.  相似文献   

2.
磷在不同类型湖泊沉积物上的吸附特征及形态再分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乌梁素海和岱海表层沉积物为吸附剂,开展了磷在沉积物上的吸附动力学和等温吸附实验研究,采用交叉型Langmuir模型描述了磷在2个湖泊沉积物上的吸附行为,并分析测定了等温吸附后沉积物中磷的形态分布。结果表明,不同浓度条件下沉积物对磷的吸附动力学过程基本相似,Elovich方程能较好地描述2个湖泊沉积物对磷酸盐的吸附动力学过程;Langmuir交叉型吸附等温式能较好地描述磷在岱海和乌梁素海沉积物上的等温吸附行为(R2=0.990),模型中的k、Qm、EPC0、NAP等参数较好地反映了2个湖泊沉积物在成因、粒度及矿物组成等方面的差异;吸附磷的形态再分布揭示颗粒物所吸附的水相磷主要分布于Ex-P,且Or-P是沉积物中重要的潜在生物有效性磷源,对湖泊富营养化的作用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3.
模拟在不同深度淡水和海水环境下沉积物中各形态磷分布特征,试验结果表明,淡水、海水环境下pH值在沉积物中出现分层现象,pH值呈现垂直方向逐渐下降趋势,范围在6.02~7.30之间,在相同深度上,淡水比海水环境下的沉积物pH值要大;1 m淡水比2 m淡水环境下沉积物pH值要大,2~10 cm之间1 m海水比2 m海水环境下沉积物pH值要大,沉积物中各形态磷含量排序为HCl-P>BD-P>NaOH-P>Res-P>NH4Cl-P。  相似文献   

4.
定期定点采集水样,监测岩滩水库不同类型水域总磷、总氮及浮游生物的周年变化.通过对氮磷水平、浮游植物群落结构、优势种群及生物量等比较分析,评价不同水域的富营养化状况.研究共鉴定出浮游植物8门65属,其中绿藻门、硅藻门和蓝藻门种类在各类型水域中均占优势.养殖旺季岩滩水库养殖密集区总氮含量、浮游植物密度和生物量均高于非养殖区.综合营养状态指数评价表明,投饲网箱养殖活动增加了水体总氮含量,促进了浮游植物分裂增殖和种群生长,且不同程度地加重养殖水体的富营养化程度.  相似文献   

5.
天津于桥水库沉积物理化特征及磷赋存形态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以天津于桥水库作为我国北方湖泊的代表,应用淡水沉积物磷形态的标准测试程序(SMT)对于桥水库6个表层沉积物样品的理化特征及磷赋存形态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各形态磷之间及各形态磷与沉积物理化特征,如阳离子交换量、有机质总量、颗粒组成、主要金属含量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研究区域内总磷含量为354~581mg·kg-1,其中以无机磷(IP)为主;占总磷含量的57.3%~74.7%;3种主要磷形态含量的大小依次为Ca-P>OP>Al/Fe-P,其中Ca-P是沉积物中磷的主要赋存形态;随着沉积物中有机磷含量的增加,有机质总量与阳离子交换量也逐渐提高,细粉粒(0.01~0.005mm)的含量也有所增加。此外,还对水库调水前后沉积物磷赋存形态的变化进行了研究,发现沉积物在调水期间主要扮演汇的角色,其中Fe/Al-P为调水期内变化最为活跃的磷形态。  相似文献   

6.
[目的]估算出广西合浦水库的网箱养殖容量,为北部湾大水面渔业开发规划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08年10月 ~2010年7月,每季度对广西合浦水库的5个站位进行取样调查,通过分析水体氮、磷含量,确定水体营养物的限制性因子;以Dillon-Rigler模型为基础,建立包含水体的有效库容、营养水平、养殖强度和养殖对象等参数的一系列动态模型,并根据模型计算出合浦水库的网箱养殖容量.[结果]磷为水体营养物的限制因子,广西合浦水库磷承载力为43785 kg;养殖罗非鱼时最大鱼产力为2686t,水库网箱养殖承载力为0.453‰;斑点叉尾鮰的最大鱼产力为1928 t,水库网箱养殖承载力为0.348‰.[结论]广西合浦水库尚有较大养殖容量,但已出现富营养化趋势,不宜继续扩大投饵网箱养殖规模,而应合理开展鲢、鳙鱼生态网箱养殖,利用其滤食性将浮游植物吸收的氮、磷有效地转化为鱼产量.  相似文献   

7.
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评价岩滩水库4个类型监测区水质周年变化。结果表明,各监测区周年水质均为芋类。影响水质的主要因子是TN,TN 超标倍数(WTN)分析表明,在相同水质等级(芋类)内,汉达监测区水质最好,TN 超标倍数(WTN)值处于0.096~0.883 范围;江栋监测区水质最差,TN 超标倍数(WTN)值处于0.557~1.358 范围。水质周年变化与大水面养殖状况关系密切,建议在大水面开展鱼类养殖、促进库区移民增收的同时,充分保护养殖水域环境,提高大水面资源综合、可持续利用水平。  相似文献   

8.
黑河金盆水库表层沉积物中磷的形态和分布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源水库沉积物生源要素形态显著影响上覆水体水质,为给深水型水源水库水质修复提供科学依据,应用淡水沉积物中磷形态的标准测试程序(SMT),对西安市黑河金盆水库库区和上游入库6个代表性沉积物样的理化特征及磷赋存形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金盆水库表层沉积物中总磷(TP)含量范围为987~1326 mg·kg~(-1),从上游入库至库区,总磷含量逐渐增加;无机磷(IP)是沉积物中磷的主要成分,占总磷(TP)的比例为62.5%~78.9%;Ca-P是IP的主要组成成分,占IP的比例为72.0%~90.5%。沉积物-水界面存在明显的磷浓度梯度,当氧化还原条件变化时溶解性磷易从间隙水扩散到上覆水中,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金盆水库整体的营养水平。TP与IP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且TP的变化主要由IP决定,IP的增减因Ca-P和Fe/Al-P而改变。  相似文献   

9.
太湖不同营养水平湖区沉积物中磷形态的分布特征   总被引:27,自引:2,他引:27  
应用淡水沉积物磷形态的标准测试方法(SMT),调查了太湖富营养程度不同的5个湖区沉积物中的磷形态分布及其垂向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太湖各湖区沉积物中总磷(TP)和磷形态空间差异性较大,活性组分(Fe/Al-P)分布的差异性要大于活性较差的组分(Ca-P和OP),这与太湖不同湖区水动力条件,污染状况及沉积环境的有关。TP的平均含量为606.6 ̄1691.8mg·kg-1,高营养程度的北部湖区高于其他湖区。无机磷(IP)是各湖区沉积物中磷的主要成分,占TP的54.7% ̄81.0%。在富营养程度高的藻型湖区梅梁湾,Fe/Al-P是磷的主要存在形态(>58.3%),远高于Ca-P(<25%)和OP(<20%);而在水质较好的草型湖区东太湖,则以有机磷(OP)(43%)为主;在中营养的贡湖,各形态磷比例相当。在垂向分布上,各形态磷都有一定的变化规律,但在不同湖区,不同磷形态的变化趋势不同。  相似文献   

10.
衡水湖沉积物磷形态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淡水湖泊系统中,磷是造成地表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限制性因子.因此,研究沉积物中磷含量及其形态分布对于了解天然水域富营养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对衡水湖6个采样点的表层沉积物及柱状沉积物中的磷含量及其形态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表层沉积物中总磷(TP)平均含量为393.67~838.10 mg/kg;无机磷(IP)是表层沉积物中磷的主要形态,约占总磷的94%以上,有机磷(0P)只占很小的比例;闭蓄态磷(Oc-P)是无机磷的主要组成部分,约占无机磷(IP)含量的30% ~ 65%;柱状沉积物中总磷含量变化复杂;人类活动对水体及沉积物中磷含量及其形态分布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以东北典型湖泊山口湖为研究对象,采用有机指数、有机氮、潜在生态风险指数及地累积指数评价研究区域沉积物氮磷和重金属污染状况,并对沉积物的生态风险进行评估。结果表明:丰水期和枯水期沉积物TN含量均值分别为3968 mg·kg~(-1)和5780mg·kg~(-1),TP含量均值分别为1557 mg·kg~(-1)和1787 mg·kg~(-1),丰水期沉积物中TN、TP含量低于枯水期。丰水期沉积物C/N均值为20.76,说明沉积物中污染物主要来自外源性颗粒态有机物的输入;枯水期沉积物C/N均值为8.91,说明水体中藻类、水生动植物是沉积物中有机物的主要来源。无论是枯水期还是丰水期,山口湖沉积物氮污染处于Ⅳ级水平,受到一定的有机污染,丰水期沉积物TN、TP含量较高的区域位于上游湖叉入湖口,枯水期沉积物TN、TP含量较高的区域位于山口湖主河道及下游。不同水期沉积物中Cd的污染水平相对较高,而Cu、Ni、As、Zn基本未受到污染或污染水平相对较低,枯水期沉积物中重金属具有高生态风险,丰水期沉积物中重金属具有很高生态风险。  相似文献   

12.
[目的]明确广西罗非鱼主产区养殖环境中抗生素的残留分布,为推进罗非鱼养殖产业的健康绿色发展提供参考.[方法]分别于桂中、桂南和桂北地区淡水养殖池塘中各选择3口具有代表性的池塘(依次编号1#~9#)为采样区,重点研究养殖环境(池塘养殖水和底泥)及吉富罗非鱼成鱼组织(肌肉和肝脏)中恩诺沙星(ENR)、呋喃它酮代谢物(AMOZ)、呋喃妥因代谢物(AHD)、呋喃西林代谢物(SEM)、呋喃唑酮代谢物(AOZ)、磺胺嘧啶(SDZ)、磺胺二甲嘧啶(SM2)、氯霉素(CAP)和土霉素(OTC)等9种常见抗生素的残留情况.[结果]所有样品中检测出的残留抗生素只有3种,即ENR、SM2和OTC.其中,底泥及养殖水样品中检出的残留抗生素为ENR、SM2和OTC,鱼体肌肉组织样品中检出的残留抗生素为ENR,肝脏组织样品中检出的残留抗生素为ENR和SM2.采样池塘底泥中ENR和OTC的残留检出范围分别为1.2400~19.3500和1.3800~38.0100μg/kg,SM2含量为4.2100μg/kg;养殖水样品中ENR和OTC的残留量范围分别是0.0147~0.0227和0.0327~3.2420μg/L,SM2含量为0.0443μg/L;肌肉组织中ENR的检出残留量为2.8270μg/kg;肝脏组织中ENR的检出范围是1.0567~6.3230μg/kg,SM2含量为3.3000μg/kg.在抗生素残留程度上,8#和5#池塘受抗生素的污染程度相对其他池塘更严重.其中,8#池塘抽检的底泥样品中ENR含量达19.3500μg/kg,SM2含量达4.2100μg/kg,OTC含量达8.4600μg/kg,肌肉样品中ENR的残留量是2.8270μg/kg,肝脏组织中ENR和SM2的残留量分别高达6.3230和3.3000μg/kg;5#池塘受OTC的污染较其他池塘严重,底泥中检出OTC的残留量高达38.0100μg/kg.食品安全方面,肌肉组织中,仅8#池塘的鱼体肌肉样品中检出ENR一种抗生素残留,且残留含量远低于我国及输韩国的水产品中对可食部分限定的最大残留量,但在输美国、加拿大及日本等国家和地区时,禁止在水产品的可食部分中检出ENR;其余肌肉样品中均未检出残留抗生素.[结论]虽然广西罗非鱼主产区养殖池塘环境中残留抗生素种类较少,残留量较低,鱼体组织中抗生素累积较少,抗生素污染程度较低,肌肉组织可食无害,但仍需密切关注养殖环境中抗生素的残留风险.  相似文献   

13.
[目的]明确地理生境对野外逃逸尼罗罗非鱼形态变异的影响,为今后研究罗非鱼种群入侵及制定防治对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在广西玉林、南宁、钦州、贵港、防城港和北海6个主要养殖区域采集一龄左右的雄性逃逸尼罗罗非鱼自然群体,以形态测量、主成分分析、判别分析和聚类分析等方法进行形态特征和多变量形态度量分析.[结果]在尼罗罗非鱼全长、体长、体高、头长、吻长和体质量方面,均以玉林地区的最高、钦州地区的最低,且两地差异显著(P<0.05).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前3个主成分贡献率分别为74.31%、9.23%和6.21%,累积贡献率达89.75%,能较好地概括不同养殖区域野外逃逸尼罗罗非鱼的生长特征.判别分析结果表明,通过全长、体厚、头长、吻长、眼径、眼间距和体质量等7项体表性状建立的判别函数能有效区分不同养殖区域的尼罗罗非鱼,其综合判别准确率为96.11%.经聚类分析发现,钦州地区的尼罗罗非鱼与其他地区的相似性最低,变异程度最大,单独聚为一支.不同养殖区域尼罗罗非鱼样本体质量与全长、体长、体高、体厚、头长、吻长、眼径、眼间距间的相关性均极显著(P<0.01),其中与全长、体长和体高的相关系数较高,分别为0.9375、0.9359和0.8327,而与眼径的相关性最低(0.5947).[结论]主成分分析和判别分析是辨别逃逸罗非鱼来源的可行手段,而分析逃逸尼罗罗非鱼的全长、体长和体质量有助于了解其生存状态,并为控制其入侵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以山东寿光设施蔬菜土壤为材料,采用干筛分法,研究了不同施肥、不同灌溉及不同种植年限影响下土壤团聚体中有效磷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土壤团聚体中有效磷含量随有机肥施用而显著增加,施用干燥的小麦秸秆和施用农民传统有机肥平均可增加3.2%和14.4%;非根区有效磷含量平均高于根区的8.5%,粒径为0.25~0.50 mm的土壤团聚体中有效磷含量要高于其他粒径;滴灌处理的各土壤团聚体有效磷含量比传统漫灌处理高25.8%;设施种植年限越长,各粒径土壤有效磷积累越多,连作8年以上更加明显;有效磷主要积累于表土层,0~20 cm土层的有效磷平均含量是20~40 cm土层的2倍.研究结果为合理施肥、有效指导设施蔬菜生产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明确广西热区晚稻田发生危害的稗草种类及其地域分布特点,为广西稗草的防控及稗草生物学、生态学研究提供基础数据和参考。【方法】以稻田稗草为对象,于2019年10月和2020年10月采用五点取样法对处于热带季风气候区的南宁、北海、钦州、梧州、贵港、玉林、百色和崇左市晚稻田进行田间调查及采样,共112个调查点672个小区田块;采用七级目测法调查每个样点的稻田稗草发生情况;运用Levins方法中的Shannon-Wiener生态位宽度及Pianka生态位重叠值分析稻田稗草的生态位动态。【结果】广西热区晚稻田主要有孔雀稗、硬稃稗、长芒稗、西来稗、光头稗、稗、无芒稗、短芒稗和细叶旱稗等9种稗草,其中无芒稗的发生频度最大,为98.21%,其次为西来稗,发生频度为93.75%,长芒稗、硬稃稗和光头稗的发生频度较小,均低于40.00%;百色、钦州和梧州以无芒稗为优势种,北海、崇左、贵港、南宁和玉林等以西来稗为优势种;9种稗草中,以无芒稗的生态位宽度最大,为2.847,其次是西来稗,生态位宽度为2.614;稗与孔雀稗为最大生态位重叠值物种对,光头稗与硬稃稗为最小生态位重叠值物种对,光头稗与其他物种的生态位重叠值普遍较低。【结论】广西热区晚稻田稗草种类丰富,且不同区域稻田的优势稗草种类不同。生产中应针对不同种类稗草采取针性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6.
【目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分析广西不同产地石韦药材绿原酸含量的差异,为广西石韦药材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HPLC测定广西不同产地石韦药材绿原酸的含量,具体的色谱条件:色谱柱为C18,流动相为乙腈-0.05%磷酸(11.5∶88.5),检测波长326 nm,流速1.0 mL/min,柱温30℃。【结果】绿原酸在0.0368~0.8096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回归方程为y=2607.6x+57.476(R2=0.9999),平均回收率为100.08%,RSD=0.72%。广西不同产地石韦药材绿原酸含量存在较大差异,其中,以采自金秀县罗香乡的石韦绿原酸含量最高,为3.6967 mg/g;其次是采自资源县宝鼎瀑布景区和资源县龙洞峡景区的石韦,其绿原酸含量分别为3.4678和3.1676 mg/g;绿原酸含量最低的是靖西县柔软石韦(1.1326 mg/g)。【结论】以HPLC测定石韦绿原酸具有操作简便、结果准确、重现性好等优点,是鉴别石韦品种及评价石韦药材质量的重要检测方法。广西不同产地石韦药材绿原酸含量存在较大差异,可能与产地、品种及采收时间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7.
不同初始磷浓度下湖泊沉积物对磷吸附的动力学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选取自然湖泊梅梁湾和人工湖泊华家池2个湖泊的沉积物,研究不同初始磷浓度(C0)对沉积物磷吸附动力学的影响以及2种沉积物磷吸附动力学的类型.结果表明:1)梅梁湾沉积物对磷的吸附量大,吸附过程明显分为快、慢吸附2个阶段,华家池沉积物对磷的吸附过程较慢且吸附量小;2)梅梁湾与华家池沉积物零净吸附磷浓度(EPC0)分别为0.03和0.42mg爛L-1,当C0相似文献   

18.
为揭示高原湖泊流域农村沟渠底泥氮、磷和有机质的分布特征,以云南省4种典型农村(畜禽养殖型、生态休闲型、集镇型和传统型)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全氮(TN)、全磷(TP)和有机质(OM)的含量,并应用有机指数法和单因子评价法评价底泥的污染程度。结果表明,不同类型农村之间w(TN)、w(TP)和w(OM)的空间分布差异显著,w(TN)和w(TP)均表现为畜禽养殖型集镇生态休闲型传统型,w(OM)表现为畜禽养殖型生态休闲型集镇型传统型。TN与TP呈极显著正相关,说明氮磷元素在底泥累积过程中有着较高的同步性;TP与OM呈极显著正相关,说明OM是磷元素的重要载体;TN与OM的相关性不显著,表明农村沟渠底泥氮的主要来源并不是OM的矿化与分解。各村沟渠底泥氮和有机质污染均达到了重度污染状态,磷污染程度相对较低,畜禽养殖型农村属于中度污染,集镇型和生态休闲型农村属于轻度污染,传统型农村属于清洁型。畜禽养殖业是高原湖泊流域典型农村沟渠底泥氮、磷和有机质污染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广东主要水产养殖地区气单胞菌的耐药状况,为评估水产养殖中的细菌耐药性风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4—2016年每年7—9月分别对广东佛山、肇庆、韶关和阳江等4市6区(县)16个养殖户共20个池塘(均为无发病史池塘)进行动物样品及环境样品采集,分离纯化气单胞菌,然后采用微量二倍稀释法测定分离菌株对14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结果]从采集的590份样品中分离纯化获得1143株气单胞菌,鉴定为8个种,分别为维氏气单胞菌(Aeromonas veronii,占60.28%)、简达气单胞菌(A.jandaei,占18.11%)、温和气单胞菌(A.sobria,占7.96%)、嗜水气单胞菌(A.hydrophila,占7.09%)、豚鼠气单胞菌(A.caviae,占5.86%)、达卡气单胞菌(A.dhakensis,占0.35%)、A.simiae(占0.26%)和舒伯特气单胞菌(A.schubertii,占0.09%).1143株分离菌株对14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表现不一,其中,对氨苄西林的耐药率最高(97.81%),对磺胺间甲氧嘧啶和萘啶酸中度耐药(69.55%和46.72%),对其他11种抗菌药物相对敏感,耐药率均在20.00%以下.豚鼠气单胞菌的多重耐药率最高(25.37%),其次是嗜水气单胞菌(11.11%),温和气单胞菌、简达气单胞菌和维氏气单胞菌对各类抗菌药物相对敏感,多重耐药率分别为2.20%、1.93%和1.74%.畜禽粪便分离菌株的多重耐药率较高(10.53%),其次是鱼组织分离菌株(5.88%),而池塘水和底泥分离菌株相对敏感,多重耐药率分别为3.35%和1.95%.畜禽—鱼复合养殖模式和非复合养殖模式气单胞菌分离菌株均对新霉素完全敏感,但前者对其他13种药物的耐药率均高于后者;高密度养殖杂交鳢及复合养殖模式下团头鲂和麦鲮源分离菌株的耐药率较高,而一些经济价值相对较低的品种如罗非鱼和草鱼,其分离菌株多重耐药率较低.[结论]广东主要水产养殖地区气单胞菌耐药率总体水平不高,耐药程度与养殖水平、用药习惯及养殖模式等有关,磺胺类耐药性已成为水产养殖细菌病害防治过程中最突出的问题,因此,非常有必要开展水产养殖病原菌耐药性监测,了解其发展趋势及传播风险,为评估水产品质量安全及指导临床科学用药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