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郑芳芳  贺伟  尹淑霞 《植物保护》2008,34(6):99-101
以20个苜蓿(Medicago sativa L.)品种为材料,研究其对苜蓿炭疽病(Colletotrichum truncatum)的抗性。通过对不同苜蓿品种抗苜蓿炭疽病的室内鉴定,以苜蓿的病叶量作为测定指标并对数据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品种抗苜蓿炭疽病能力的强弱不同,通过聚类分析将供试品种划分为4个类群,以ProINTA Patricia和Victoria SPI对苜蓿炭疽病的抗性最好,Defi德福、Lobo路宝、Salado萨兰多、新疆大叶苜蓿和Travois的抗病性最差,其他品种呈中等抗性。  相似文献   

2.
芦荟又名油葱,为百合科芦荟属多年生肉质草本植物。由于芦荟及芦荟产品在化妆品、医药和食品上的广泛应用,近年来芦荟种植业在珠海发展较快,种植面积已达33.3hm2,其中生产基地20hm2。1999年6月分别从美国引进库拉索品种30万株,从云南引进沅江品种50万株,小苗株高5~10cm,当年芦荟炭疽病已有发生。2000年春开始,炭疽病发生越来越严重,6月调查,新叶病叶率30%以上,老叶病叶率80%以上,两个品种的病情指数分别为25.0和48.5,严重的,整片叶布满病斑,造成叶片畸形、干枯,甚至整株死亡,严重影响产量和质量,制约了芦荟种植业的发展。笔者通过对珠海市…  相似文献   

3.
落叶型棉花黄萎病菌的致病力分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明确我国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主要植棉省落叶型菌系的致病力差异,选用4个抗性不同的陆地棉品种银瑞361、豫棉21、冀棉228和冀棉11作为鉴别品种,在温室可控条件下,采用苗期移苗蘸根接种法,对不同植棉省32个落叶型黄萎病菌的致病性进行了测定,并根据供试菌系在鉴别品种上病情指数进行聚类分析。苗期接种14 d后,抗、感品种间的病情指数差异较大,是落叶型菌系病情指数调查的合适时间。32个落叶型菌系致病力差异显著,可分为3个类型。第Ⅰ类型只有1个菌系,致病力弱;第Ⅱ类型菌系占供试菌系的62.5%,平均病情指数为36.8,致病力中等;第Ⅲ类型菌系占供试菌系34.4%,平均病情指数52.7,致病力较强,4个鉴别品种均表现感病。研究表明来源于不同植棉省菌系的平均致病力有一定差异,且来源于同一植棉省的落叶型菌系可归属于不同的致病类型。  相似文献   

4.
广西南宁市木薯褐斑病的发生调查及其病原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2009年7~11月对南宁市武鸣县太平镇、宁武镇等地的木薯褐斑病进行调查,发现木薯褐斑病在南宁市各木薯种植区普遍发生,9、10、11月病害发生较重,最高病叶率达50.7%,病情指数为14.1;通过柯赫氏法则验证、病原菌的形态特征观察及其rDNA-ITS序列测定,鉴定出引起木薯褐斑病的病原菌为木薯钉孢[Passalora henningsii (Allesch.) R.F.Castaneda U. Braun]。  相似文献   

5.
番茄溃疡病是由密执安棒形杆菌密执安亚种引起的番茄最具毁灭性病害之一,选育和种植抗耐病品种是防治该病最经济有效的防治手段。本研究收集上海种植的21个番茄品种进行温室育苗,在苗期和成株期分别采用打顶法接种进行抗病性测定。分级调查病情,根据病情指数划分反应型,确定供试品种的抗感类型。在供试的21个番茄品种中,只有欧宝318、粉丽、浙粉202和世纪粉冠王表现为中度感病,其余全为高感品种,没有免疫、抗病或耐病品种。  相似文献   

6.
为明确玉米品种抗病性及施肥覆膜措施对玉米北方炭疽病发生的影响,于2016—2018年利用五点取样法系统调查东北部分玉米种植区北方炭疽病的发生危害,利用线性回归分析确定气象因子与炭疽病发生的相关性,通过田间小区试验鉴定101个玉米品种对北方炭疽病的抗性,并观察肥料施用方式、种类以及地膜使用对病害发生的影响。结果表明,2016—2018年玉米北方炭疽病在东北玉米种植区普遍发生,其中吉林省和黑龙江省部分地区为重发区,病害发生程度与7—8月份平均气温和降雨量密切相关。供试玉米品种中辽单752、禾农九、中元999和山与城1号4个品种对玉米北方炭疽病表现为高抗,占总数的3.96%,无免疫品种。基肥和追肥量分别为675 kg/hm2和150 kg/hm2时病害发生较轻,病情指数为18.61,减肥30%对病害发生无明显影响;缓释肥和地膜均可有效减轻病害发生。表明种植抗病品种、合理使用肥料及地膜是东北地区防治玉米北方炭疽病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7.
11个草莓品种对炭疽病的田间抗性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田间自然发病条件下,对种植在北京市昌平区的11个草莓品种的炭疽病发生情况进行了调查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草莓同一品种的三个部位(叶片、叶柄和匍匐茎)对炭疽病的抗性表现不一致,除‘莫哈维’和‘叙利亚’叶柄的病情指数高于叶片和匍匐茎外,其他品种都是匍匐茎的病情指数最高,‘波特拉’匍匐茎的病情指数高达73。根据叶柄对炭疽病的表现,在所调查的草莓品种中,品种‘森格纳’表现免疫,‘甜查理’、‘阿尔比’和‘圣安德瑞斯’为高抗,‘本尼西亚’和‘波特拉’表现为抗病,‘叙利亚’为高感,其他品种为感病。  相似文献   

8.
2007-2009年,对甘肃省中部麦区小麦条锈病越夏情况进行调查,结果发现:条锈病菌在定西、临夏等中部麦区海拔1 718~2 350 m地带自生麦苗上可顺利越夏,病田率和病叶率分别为63.0%~80.0%和1.05%~5.80%,其越夏菌源量比陇南更大,是当地秋苗发病的初侵染源;秋苗病情调查结果表明,中部麦区秋苗病田率和病叶率均高于同期陇南麦区;品种抗性监测结果发现,34个供试品种(系)在中部麦区和陇南麦区的抗条锈性表现基本一致,部分品种发病程度重于陇南麦区。表明甘肃省定西、临夏等中部麦区已成为陇南小麦条锈病越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文中还对中部麦区越夏菌源的影响、作用及品种抗性变异因素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
葡萄品种对霜霉病抗性鉴定的生化指标研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通过盆栽接种和田间自然发病鉴定,从22个供试葡萄品种中鉴定筛选到1个高抗霜霉病的品种超藤和8个中抗品种饭刚黑、信浓乐、弗雷无核、黑蜜、优选皮奥萘、高妻、京秀、峰后。相关性分析表明,22个供试葡萄品种接种前和接种后2d,PPO、PAL活性和CAT比活性与霜霉病病情指数呈极显著负相关,SOD活性与霜霉病病情指数相关不显著。PPO、PAL活性和CAT比活性与葡萄品种对霜霉病的抗性呈极显著正相关,可利用这3种酶的活性作为葡萄品种霜霉病抗性鉴定的辅助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10.
小麦品种慢条锈性因素的相关分析和聚类划分   总被引:27,自引:2,他引:25  
对82份小麦品种(系)进行大田成株慢锈性鉴定,并通过潜育期、病情指数和千粒重损失率等3个抗性组分的相关分析和品种聚类分析,将供试品种划分为5大类,即高度慢锈性品种、中度慢锈性品种、耐锈性品种、中度快锈笥品种和高度快锈性品种。划分结果与前人的经验划分结果符合率达92.68%,分别建立了5个判别函数。对3个抗性发的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潜育期与病情指数、千粒重损失率呈极显著负相关,且病情指数对千粒重损失率  相似文献   

11.
2004年,招远市苹果褐斑病大发生,发病面积1.5万hm2,占果园种植面积的90%以上.发病果园病株率100%,平均病叶率76.6%,平均病情指数49.4,严重的平均病叶率达95%以上,病情指数达81.7.有1.33万hm2因病提早落叶,9月下旬平均落叶率达55%,严重的8月中旬前即开始大量落叶,9月下旬落叶率达87%~100%.约有150 hm2果园因过早落叶而引起秋后再次开花.褐斑病的大发生,不仅严重影响了当年的果品产量和质量,削弱了树势,而且对下年果树的生长发育也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2.
辽宁花生品种对疮痂病抗性及流行时间动态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明确辽宁花生产区栽培品种对疮痂病抗性差异及病害发生流行规律,通过田间小区试验,采用五点调查法对不同花生品种疮痂病田间发生情况和时间流行动态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供试18个品种花生疮痂病病情指数存在显著差异,其中主栽品种白沙1016病情指数最高,可达34.5,新花2号病情指数最低,仅为15.7.根据花生疮痂病相对抗性评价标准,供试品种整体分为3类,高感品种4份,感病品种6份,中抗品种8份,未发现免疫和高抗品种.病害发生规律表现为:7月初为始发期,7月下旬至8月下旬为病害盛发期,8月末至9月上旬为病害衰退期.Logistic模型能够较好地描述花生疮痂病病情指数随时间的流行动态,依据模型公式也推导出主栽品种白沙1016的病情指数最大,日增长量为0.89.  相似文献   

13.
 油橄榄孔雀斑病危害叶片,也侵害枝条和果实,为一种严重的叶部病害。经考察,全国植株感病率为73.34%,卡林品种居于首位,病株率高达98.58%,病叶率61.11%,病情指数39.08,引起植株大量落叶、枝枯、树体衰败。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黄瓜炭疽病和枯萎病日趋严重,一般减产10~20%。1989年我们在运城市北街应用农抗120进行了药效试验。 防治炭疽病:防前调查,病叶率6.2~8.0%,病情指数1.9~2.5%。5月21日喷农抗120(100ppm),7天后防效63.5%,5月28日再喷一次,第二次喷后防效达76.2%,第三次调查防效达80%,而双效灵Ⅱ防效为55.1%。  相似文献   

15.
柑橘生产上叶面肥的使用很普遍?为了评估喷施叶面肥对柑橘新梢期的主要害虫柑橘木虱Diaphorina citri和柑橘潜叶蛾Phyllocnistis citrella发生?为害的影响, 本文分别在养虫笼和网室条件下调查了以上2种害虫对喷不同叶面肥(尿素?复合氨基酸和葡萄糖)砂糖橘苗木的选择和为害, 以及柑橘炭疽病发生情况?试验结果表明:从木虱成虫选择性和产卵两个方面来看, 不同喷施处理的砂糖橘对木虱的吸引作用表现为尿素>复合氨基酸>葡萄糖>清水对照, 其中尿素和复合氨基酸处理吸引作用显著高于对照?喷施3种叶面肥后潜叶蛾为害程度均显著高于对照, 以葡萄糖处理的为害率和受害指数最高?另外, 尿素和复合氨基酸处理苗木的柑橘炭疽病病叶率和病情指数显著高于对照, 复合氨基酸处理病叶率显著高于葡萄糖?说明喷尿素?复合氨基酸叶面肥对柑橘木虱有较强的吸引作用, 同时加重柑橘炭疽病?另外, 与对照相比, 喷施3种叶面肥均能加重潜叶蛾的为害, 尤其是葡萄糖?  相似文献   

16.
为明确引起马铃薯黄萎病的大丽轮枝菌Verticillium dahliae的遗传变异和致病力的差异,对从内蒙古及其周边地区马铃薯发病株上分离得到的29株大丽轮枝菌的营养亲和群、生理小种和交配型进行了测定,利用伤根接种法进行致病力分化研究。结果表明,供试的29株马铃薯大丽轮枝菌菌株被划分为VCG2B、VCG4B和VCG4A三个营养亲和群,其菌株数分别为11、2和16株;供试的29株菌株均鉴定为单一的2号生理小种和MAT1-2-1交配型。供试的29株大丽轮枝菌菌株间致病力存在一定的差异,其中NCP-1菌株的致病力最强,病情指数为83.33;而NWS-5菌株的致病力最弱,病情指数仅为10.85;不同营养亲和群菌株的平均致病力也存在显著差异,VCG4B型菌株的平均致病力最高,平均病情指数为67.18;其次为VCB2B型菌株,平均病情指数为42.50,而VCG4A型菌株致病力最弱,平均病情指数仅为20.54。  相似文献   

17.
为了研究芒果叶片对炭疽病的阶段抗性,在室内人工接种和田间自然发病条件下,对3个芒果品种的不同成熟度叶片的抗病性进行了鉴定,并测定了病原菌分生孢子在不同成熟度叶片表面的萌发率和附着胞形成率.结果表明,在室内人工接种条件下,随着芒果叶片逐渐成熟,对炭疽病的抗性逐渐增强,处于幼嫩期的古铜色叶片最为感病,病情指数在97.0以上,淡绿色叶片表现抗病,病情指数在2.0~2.5之间,成熟的老叶表现高抗或近免疫,病情指数为0.田间自然发病调查结果与室内试验结果基本一致,说明幼嫩的古铜色阶段是芒果叶片对炭疽病的易感期.随着芒果叶片成熟度的提高,病原菌分生孢子萌发率和附着胞形成率有下降的趋势,在古铜色叶片、淡绿色叶片和老叶表面分生孢子萌发率分别为98.1%~99.2%、95.0%~97.0%和86.0%~92.0%,附着胞形成率分别为74.4%~81.0%、70.0%~77.8%和63.4%~69.9%.  相似文献   

18.
通过32个品种对比试验,数据显示:禾盛油555、中油杂19、华油杂72、华早291、中油589、中双9号、华双5号等7个品种对油菜菌核病抗性较好,病株率在10%以内,病情指数≤5,占供试品种的21.9%,其中华早291、中油589、中双9号、华双5号为常规品种,禾盛油555、中油杂19、华油杂72为杂交品种。  相似文献   

19.
不同小麦品种(系)对全蚀病的抗性鉴定与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采用试管苗菌饼接种法对108个小麦品种(系)进行抗全蚀病鉴定和评价,评价指标以病情指数为主,株高、根干重和茎叶干重为辅.结果表明,供试108个小麦品种(系)中达到中抗水平的只有‘新农19’一个品种,占供试品种(系)的0.9%;感病品种有‘郑麦3596’、‘曌氏2010-06’和‘郑麦9023-9'等82个,占供试品种(系)的75.9%;高感品种有‘豫农211’、‘众麦2号’和‘豫麦49’等25个,占供试品种(系)的23.2%.在3个辅助评价指标中,株高、根干重、茎叶干重都与抗性程度成显著正相关,其中以茎叶干重为最佳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20.
为明确云南省燕麦白粉病病原菌种类及其致病力,结合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对其进行鉴定分析,并测定了该病原菌对21个燕麦品种的致病力。结果表明,燕麦白粉病病原菌孢子梗不分支、无色、基部呈球形膨大,顶端生有成串的分生孢子,分生孢子无色,呈长卵圆形、单胞,大小为18.84~29.12μm×6.53~10.71μm,初步鉴定为禾本科布氏白粉菌Blumeria graminis(DC.)Speer;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表明病原菌rDNA-ITS区序列与禾本科布氏白粉菌燕麦专化型Blumeria graminis f.sp.avenae的同源性为100%,结合形态特征与分子鉴定最终将云南燕麦白粉病菌鉴定为禾本科布氏白粉菌燕麦白粉病菌专化型。致病力测定结果显示,21个供试燕麦品种发病株率为100.00%,病情指数为91.73~100.00,发病初期平均发病株率和病情指数分别为14.56%和1.75,35 d后发病株率和病情指数分别增长了85.44%和95.74%,表明云南省燕麦白粉病菌的致病力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