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1 毫秒
1.
运用线虫比较形态学和rDNA-ITS-RFLP及rDNA-ITS序列分析技术,对采自广东省的伞滑刃线虫进行鉴定.在广东番禺小叶榕(Ficus microcarpa)的栽培介质中和东莞木包装上分别发现了食菌伞滑刃线虫(Bursaphelenchus fungivorus)和豆伞滑刃线虫(B.doui),其中食菌伞滑刃线虫...  相似文献   

2.
中国伞滑刃线虫1新种记述(线虫门:滑刃科)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报道了在马尾松枯死木质部中发现的伞滑刃线虫属1新种-东莞伞滑刃线虫。线虫标本采自广东省东莞市。两性虫体均细长,a值64-134;尾部短,c值48-102;雌虫无阴门罩,阴门体后位,V值达86-92;雌雄虫尾部圆锥形具锐尖的末端,雄虫尾端直,有短的端抱片,交接刺具尖的喙突。  相似文献   

3.
伞滑刃线虫属分类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伞滑刃属线虫是重要的寄生线虫。该属松材线虫是中国林业上一种重要的外来入侵性有害生物。随着松材线虫及其近缘种拟松材线虫对森林资源危害性的加重,该属越来越受到广泛重视。迄今报道已有63个种,其中3个种有待查考(species inquirendae)、1个种有待确认(species indeterminatae)、1个种发现地不详(species incertae sedis)、5个裸名(nomen nuda)。对松材线虫和拟松材线虫的区分至关重要。为了弥补形态鉴定的不足,还辅以PCR技术鉴别。已开发出的PCR鉴别技术有RAPD,PCR直接鉴别法、RFLP和SSCP等。  相似文献   

4.
利用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对植物伞滑刃属线虫的交合刺进行识别.通过计算交合刺图像之间的距离来判断线虫的种类,程序运行快速,识别结果准确度高,基本实现了植物线虫识别的智能化.  相似文献   

5.
6.
    宁波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植检实验室在对本地热处理企业线虫处理效果进行监测时,从一批采自余姚四明山林场的黄山松(Pinus taiwanensi)木包装中截获一种伞滑刃属线虫.对该线虫进行培养、形态学观察、测量以及分子研究,鉴定为程氏伞滑刃线虫(Bursaphelenchus chengi Li, Trinh, Waeyenberge &; Moens, 2008).该线虫属abietinus组,侧区有2条侧线,雄虫交合刺成对,强壮,长约18 ~22 μm,末端约1/3处强烈向腹面弯曲.雌虫尾端略向腹面弯曲,末端钝圆或尖,有时有不规则的尾尖突.该线虫与树皮象伞滑刃线虫(B. hylobianum)、安东尼伞滑刃线虫(B. antoniae)在形态上十分接近,但ITS-RFLP图谱以及序列分析结果有明显差异.目前仅南京口岸曾从来自我国台湾的木质包装中截获该线虫.  相似文献   

7.
孙柯迪  郑炜 《农业科学与技术》2014,15(12):2167-2170
文章主要介绍了伞滑刃属线虫的分类研究现状,以及常见的几种分子生物学检测鉴定方法,并分析了这几种方法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8.
郑炜 《安徽农业科学》2010,(25):13797-13799
运用有害生物风险分析的方法,对北仑口岸2007~2009年3年间截获的14种伞滑刃属线虫进行了潜在的风险性分析评估,并提出了相应的风险管理策略。  相似文献   

9.
对宁波余姚市针叶林中的伞滑刃属线虫种类进行了调查,从采集的218份样本中,根据形态学特征共分离和鉴定出伞滑刃属线虫8种,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莱奴尔夫伞滑刃线虫(B.rainulfi)、拟松材线虫(B.mucronatus)、林伞滑刃线虫(B.1ini)、湖南伞滑刃线虫(B.hunanensis)、泰国伞滑刃线虫(B.thailandae)、中华伞滑刃线虫(B.sinensis)和程氏伞滑刃线虫(B.chengi)。其中,程氏伞滑刃仅在台湾的木质包装中报道:  相似文献   

10.
为实现贝西滑刃线虫的高效、准确鉴定,根据贝西滑刃线虫核糖体28SrRNA-D2/D3片段的保守区域设计了特异性引物,并结合植物寄生线虫通用引物作为内标,构建了贝西滑刃线虫的一步双重PCR检测体系。结果表明:特异性引物GU-F/GU-R对贝西滑刃线虫具有高度的特异性,扩增出245bp的特异性目标片段,有效检测灵敏度可达0.125ng/μL线虫DNA模板量。该方法特异性好、灵敏度高、稳定性强,适用于贝西滑刃线虫的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11.
三裂叶豚草锈菌的寄主范围测定结果表明,该锈菌只侵染三裂叶豚草,对其它农作物及经济和观赏植物不侵染,具备寄主专一、病害流行速度快等特点,可用来控制三裂叶豚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内生细菌Bacillussp.对菠菜枯萎病的防病作用。[方法]就内生菌Bacillussp.对菠菜枯萎病菌平板抑制作用、不同浓度内生菌对菠菜枯萎病的防治效果及内生菌在菠菜根部的定殖位点进行研究。[结果]结果表明,浓度为1×107cfu/ml时,Bacillus sp.对菠菜枯萎病防治效果最好,且内生菌定殖在菠菜根部木质部导管中。[结论]从菠菜根部筛选出的内生细菌Bacillussp.对菠菜枯萎病有的较好防治效果,可以利用此开发具有潜在生防价值的生物制剂。  相似文献   

13.
离体测定了22株木霉菌及其代谢产物对香蕉枯萎病菌4号生理小种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采用平板对峙培养,木霉菌对香蕉枯萎病原菌菌丝生长的抑制率为61.76%~100.00%,20%(V/V)木霉菌发酵液对病原菌菌丝生长抑制率为11.83%~52.69%,而木霉菌产生的非挥发性代谢产物和挥发性代谢产物对病原菌菌丝生长抑制率分别为3.83%~74.62%和11.17%~29.37%。用20%~50%(V/V)木霉菌T05-049发酵液处理香蕉枯萎病菌球型分生孢子9 h和镰刀型分生孢子6 h,其孢子萌发抑制率分别为86.60%~96.40%和56.29%~85.41%。  相似文献   

14.
文章旨在研究尖孢镰刀菌亚麻专化型病原体的生物学特性.探索温度、pH、光照、培养基、碳源及氮源等条件对该病原体菌丝生长、分生孢子产生和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该菌菌丝分别在30℃、pH 7、8条件下生长最快;持续黑暗及PDA培养基上生长状况最好;可有效利用多种碳、氮源,其中以淀粉、氯化铵最适.分生孢子的产量及萌发率分别在2...  相似文献   

15.
 从罹病榕双角蜡蚧(Dicyphococcus ficicola Borchsenius)上分离纯化得到一株对榕双角蜡蚧具有寄生作用的镰刀菌(Fusarium sp.)菌株。该菌株菌丝在查彼克、沙氏培养基上生长较快;菌丝生长温度范围为5~30℃,最适生长温度为25℃;菌丝适宜生长的pH为3~12,最适生长pH为7~8;菌丝生长较适合的碳源为葡萄糖、麦芽糖和山梨醇,最适氮源为尿素和L-胱氨酸;菌丝在连续光照、12L∶12D光暗交替条件下生长较快,连续黑暗条件下生长较慢。  相似文献   

16.
木霉拮抗黄瓜枯萎病菌菌株的筛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峙培养、拮抗作用、耐性的测定,筛选出对黄瓜枯萎菌(Fusarium oxysporumf. sp. cucum erinum)拮抗作用强的木霉菌株(Trichoderma spp.)有13株,其中T55的拮抗作用最强。该菌株对峙培养对黄瓜枯萎菌抑菌率为80.16%,拮抗作用测定其圆盘滤膜法抑菌率大于50%,其它方法的抑菌率低于30%。该菌在5、10、35℃,pH4、9、10的条件下生长良好。  相似文献   

17.
为了确定引起国槐根茎腐烂病的病原菌种类,以国槐(Sophora japonica Linn.)典型根茎腐烂病病株为试材,采用组织分离法获得纯菌株,并对所得菌株进行致病性测定、形态学鉴定及rDNA-ITS序列分析,研究了国槐根茎腐烂病的病原菌种类。根据24个菌株的培养性状和形态特征,鉴定所分离菌株均为镰刀菌。致病性测定表明,24个菌株均能侵染寄主树皮组织使其腐烂变黑褐色。在Gen Bank序列数据库中,24个菌株的DNA序列分别与多隔镰刀菌(Fusarium decemcellulare)、层生镰刀菌(F.proliferatum)、木贼镰刀菌(F.equiseti)、F.keratoplasticum和腐皮镰刀菌(F.solani)的ITS序列同源性为99%~100%。  相似文献   

18.
选用15个采自新疆不同地区的西瓜枯萎病菌株,在含KClO3培养基上诱导出抗氯酸盐的不能利用硝酸盐营养体突变株(nitmutant),在不同氮源培养基上划分出nit1,nit2,nit8,nitM和nitX5种突变类型,其中nit1出现频率最高。将各菌株的nit突变株和测试菌株的nitM或nit8配对,结果15个菌株分为6个不同的营养体亲和群(VCGs),其中1号小种的菌株划为VCG1亲和群,0号小种划为VCG2,2株非致病菌株分别为VCG3和VCG4,2株只出现nitX突变类型的菌株分别为VCG5和VCG6。表明营养体亲和群与生理小种存在一致关系,营养体亲和性可以作为西瓜枯萎病菌生理小种鉴定和病原菌种群遗传结构研究的有效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9.
本文建立了土壤中黄瓜枯萎病病原物的Real-time PCR监测方法,该方法能准确快速反应环境中的病原物数量变化,且检出限为2 ng·g-1.进一步研究黄瓜枯萎病感病品种津研4号和抗病品种中农10号根分泌物对土壤中黄瓜枯萎病病原菌的影响.结果表明,抗病品种和感病品种根际的枯萎病菌数量变化趋势明显不同.抗病品种的根分泌物抑制枯萎病菌在土壤中的存活,第14 d已不能检出.而感病品种的根分泌物却能延长枯萎病菌的存活时间,第21 d,LgQ为2.32±0.07.  相似文献   

20.
内生细菌对温室黄瓜枯萎病的防治作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将从黄瓜体内分离到的内生细菌连续回接到黄瓜体内,提高黄瓜内生细菌的含量,并研究其对黄瓜枯萎病的防治作用。经盆栽和田间试验,6种内生细菌混合液的防治效果与甲基托布津的相当;3种内生细菌混合液的防治效果相对较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