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利用长期定位试验 ,比较长期施用SO4=肥料和Cl-肥料对水稻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2 0年研究结果表明 :(1)长期施用Cl-肥料能加速水稻分蘖 ,促进水稻的生长。施用Cl-肥料苗数比SO4=增加 87.5~ 16 4万 /hm2 ,平均株高增加 2 .6~ 12 .9cm。 (2 )长期施用含SO4=肥料减少水稻干物重。据测定 :水稻地上部分干物重SO4=为 1796 .0kg/hm2 ,较Cl-处理减少 10 77.2kg/hm2 。水稻地下部分干物重SO4=为 2 4 8.0kg/hm2 ,较Cl-处理减少 5 4 5 .2mg/hm2 。(3)长期施用含SO4=肥料水稻病虫危害减轻。SO4=处理二化螟危害株率较Cl-处理降低 1.9%~ 2 .5 %。纹枯病发病兜率较Cl-处理降低 10 %~ 30 %。 (4)长期施用含Cl-肥料能增加水稻有效穗和稻草干重 ,降低结实率和千粒重 ,延长生育期。施用含Cl-肥料 ,有效穗比施用SO4=每hm2 增加3.8%~ 5 7.1% ,稻草干重增加 6 2 5~ 4 4 4 0kg/hm2 (较施用SO4=处理增加近 1倍 )。结实率降低 2 .6~ 11.9个百分点。千粒重降低 0 .8~ 1.0 g,全生育期延长 3~ 5d。 (5 )长期施用含Cl-肥料能提高水稻产量。稻谷总产 (2 0年早、晚稻平均 )Cl-处理为 5 2 86 .5kg/hm2 ,比SO4=处理增产 2 78.5kg/hm2 ,增产 5 .6 %。 (6 )由于不同年份所用品种不同 ,气候条件各异 ,不同年份之间的产量有很大的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长期施用含SO4=肥料对水稻水稻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对红壤地区农业持续发展和科学研究提供原创性的理论依据,刘更另院士于1975年开始在湖南祁阳官山坪中国农业科学院红壤实验站布置了肥料定位试验。试验设三个处理,即:处理一:SO4=,采用含SO4=化肥:(NH4)2SO4 + K2SO4 + 过磷酸钙。 处理二: Cl- ,采用含Cl- 化肥:NH4Cl + KCl + KH2PO4;处理三:隔离区(CK)。施用化肥NPK。即:尿素 +过磷酸钙+ 氯化钾。 三个处理NPK用量相同。通过32年的长期研究,结果表明:1.长期施用含SO4=肥料对水稻产量没有多大影响;2.长期施用含SO4=肥料能够提高水稻生物产量。据1982-2007年26年的总产量(生物产量)统计,SO4=处理(488653.5kg/hm2),比CK处理(483862.1 kg/hm2)高4791.4kg/hm2,比Cl-处理(477262.5kg/hm2)高11391.0 kg/hm2。3. 长期施用含SO4=肥料能够增加水稻有效穗,但结实率和千粒重较低。  相似文献   

3.
长期施用含SO_4~(2-)肥料对水稻农艺性状及产量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长期施用含SO42-肥料对水稻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对红壤地区农业持续发展和科学研究提供原创性的理论依据,刘更另院士于1975年开始在湖南祁阳官山坪中国农业科学院红壤实验站布置了肥料定位试验.试验设3个处理,即:处理一:SO42-,采用舍SO42-化肥:(NH4)2SO4+K2SO4+过磷酸钙.处理二:Cl-,采用含Cl-化肥:NH4Cl+KCl+KH2PO4;处理三:隔离区(CK),施用化肥NPK.即:尿素+过磷酸钙+氯化钾.3个处理NPK用量相同.通过32年的长期研究,结果表明:(1)长期施用含SO42-肥料对水稻产量没有多大影响;(2)长期施用含SO42-肥料能够提高水稻生物产量.据1982-2007年26年的总产量(生物产量)统计,SO42-处理(484 952.9kg/hm2),比CK处理(478408.9kg/hm2)高6544.0kg/hm2,比Cl-处理(482 157.3 kg/hm2)高2 795.6kg/hm2.(3)长期施用含SO42-肥料能够增加水稻有效穗,但结实率和千粒重较低.  相似文献   

4.
以长期定位试验为基本材料,研究了19年的连续施用有机肥,有机肥无机肥长期配施对稻产量和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1.有机无机肥料配施能加速水稻分蘖,促进水稻生长。早稻缺磷处理最明显,长势最差,表现在分蘖慢生长慢,叶片窄且直立,叶色深绿,根系发育不良。共长势大致为:NPKM>-K>NPK>-N>M>-P;晚稻缺氮处理最明显(而缺磷处理不明显),长势最差。表现在叶色淡黄,分蘖慢,生长差。其长势大致为:NPKM>-K>-P>NPK>M-N;2.连续施用有机肥能促使水稻提早成熟。生育期较NPM(-K)处理缩短3-4d。3连续施用有机肥能增加水稻干物重。水稻总干物质NPKM为2650.0kg/hm^2,较NPK处理增加175.0kg/hm^2。4.施用有机肥能降低水稻空壳率,增加千粒重。M处理比NPK处理空壳率降低5.2%,千粒重增加3.5g。有机无机肥料配施能增加水稻有效穗。NPKM处理比NPK处理增加19.5kg/hm^2 。5.有机无机肥连续配施,能持续高产。稻谷总产(19年早、晚稻平均),以NPKM为最高(5556.8kg/hm^2),比单施化肥NPK增产704.3kg/hm^2,增产14.5%,有机无机肥配施优于化肥配施及趋势排序为:NPKM>-K>-P>M>-N>NPK。  相似文献   

5.
长期施用化肥对红壤旱地作物和水稻产量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长期定位试验为基本材料,研究了长期施用化肥对红壤旱地作物和水稻产量影响。结果表明:(1)红壤旱地的花岗岩红壤和第四纪红壤二种母质熟化24年后(即2005年)种植豆科作物-黄豆和禾本科作物小麦(2006年),其作物产量均表现为:长期施用化肥NPK处理比长期施用有机物处理的产量低;(2)红壤旱地种植小麦和黄豆,花岗岩、四纪红土NPK处理靠小区水泥梗边缘要好。小区中间95%部分叶片淡黄,植株矮小,长势极差,几乎没有产量。(3)红壤稻田有机无机肥长期配施,能促使水稻持续高产稳产,长期施用化肥,导致水稻减产。施用化肥25年后(即2006年),水稻早稻稻谷产量为:4284.Okg/hm^2,比施用有机肥处理(M)少283.5kg/hm^2;比有机肥无机肥配合处理(NPKM)少1395.0kg/hm^2。水稻晚稻稻谷产量为:3592.5kg/hm^2,比施用有机肥处理(M)少37.5kg/hm^2;比有机肥无机肥配合处理(NPKM)少951.0kg/hm^2。  相似文献   

6.
农田施用水葫芦对水稻产量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粳稻品种运2645为供试材料,设计农田施用水葫芦(将晒干水葫芦按4 500 kg/hm2农田施用)、不施用水葫芦处理和施N量为120 kg/hm2(LN)、240 kg/hm2(NN)处理,研究其对水稻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1)农田施用水葫芦使水稻成熟期株高略有增加;(2)农田施用水葫芦使水稻产量平均比对照增加8.6%,其中:LN处理、NN处理条件下分别比对照增产7.5%、9.5%,处理间的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3)农田施用水葫芦使水稻单位面积穗数、每穗颖花数、结实率和千粒重平均比对照增加5.0%、1.6%、1.2%、和0.5%,其中单位面积穗数和结实率,处理间的差异达到显著水平;(4)农田施用水葫芦使水稻生物量平均比对照增加9.0%,使水稻的经济系数平均比对照下降0.5%,生物量的增加是农田施用水葫芦水稻产量增加的主要原因。(5)农田施用水葫芦能显著提高水稻抽穗期叶片叶绿素含量;水稻抽穗期叶片叶绿素含量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说明农田施用水葫芦能够显著提高水稻产量、生物产量以及水稻抽穗期叶片叶绿素含量。  相似文献   

7.
腐殖酸类肥料对碱性植烟土壤pH及烤烟产量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为探索施用腐殖酸类肥料对碱性植烟土壤pH及烤烟产质量影响,2005年在河南许昌烟区进行了腐植酸复合肥施用量(0、150、300、600kg/hm^2)的4个不同施用量的肥料田间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施用腐殖酸类肥料可降低土壤的pH值,施用量愈大,降低幅度愈大,同时土壤的有机质、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升高,土壤容重下降;施用腐殖酸复合肥不影响烟株前期发育,但会推迟成熟期,施用300~600kg/hm^2腐殖酸复合肥烟株农艺性状较好,烟叶的经济性状较好;施用适量300kg/hm^2腐殖酸复合肥烟叶主要化学成分较协调、评吸质量较好。综合降土壤pH值效果及烟叶生长、农艺性状、产质量情况,在豫中碱性植烟土壤环境,建议腐殖酸复合肥施用量为300kg/hm^2。  相似文献   

8.
长期施用有机肥对水稻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20  
以长期定位试验为基本材料 ,研究了 19年的连续施用有机肥、有机肥无机肥长期配施对水稻产量和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 :1.有机无机肥料配施能加速水稻分蘖 ,促进水稻生长。早稻缺磷处理最明显 ,长势最差。表现在分蘖慢生长慢 ,叶片窄且直立 ,叶色深绿 ,根系发育不良。其长势大致为 :NPKM >-K >NPK >-N >M >-P ;晚稻缺氮处理最明显 (而缺磷处理不明显 ) ,长势最差。表现在叶色淡黄 ,分蘖慢 ,生长差。其长势大致为 :NPKM >-K >-P >NPK >M >-N ;2 .连续施用有机肥能促使水稻提早成熟。生育期较NPM( K)处理缩短 3~ 4d。 3.连续施用有机肥能增加水稻干物重。水稻总干物重NPKM为 2 6 5 0 .0kg/hm2 ,较NPK处理增加 175 .0kg/hm2 。 4 .施用有机肥能降低水稻空壳率 ,增加千粒重。M处理比NPK处理空壳率降低 5 .2 % ,千粒重增加3.5g。有机无机肥料配施能增加水稻有效穗。NPKM处理比NPK处理增加 19.5kg/hm2 。 5 .有机无机肥连续配施 ,能持续高产稳产。稻谷总产 (19年早、晚稻平均 ) ,以NPKM为最高(5 5 5 6 .8kg/hm2 ) ,比单施化肥NPK增产 70 4 .3kg/hm2 ,增产14 .5 %。有机无机肥配施优于化肥配施及趋势排序为 :NPKM >-K >-P >M >-N >NPK  相似文献   

9.
3种典型红壤生土长期施肥对禾本科作物产量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长期定位试验方法,研究了湘南3种典型红壤生土26年长期施肥对禾本科作物产量的影响。试验从1982年开始。供试验土壤分别为第4纪红土母质发育的、花岗岩母质发育的和紫色土发育的3种典型红壤生土。每种土壤分6个处理:(1)、对照(取走地上全部生物体);(2)、对照(ck,归还全部生物体。);(3)、施NPK肥(取走地上全部生物体);(4)、施NPK肥(归还全部生物体);(5)、施用有机物一稻草(取走地上全部生物体);(6)、施用有机物一稻草(归还全部生物体)。结果袁明:1、3种典型红壤生土不同处理26年11季作物累计产量(1982-2007)都以NPK处理为最高,以ck处理为最低。其大致趋势为:NPK最好,其次是OM,最差是ck。第4纪红土NPK处理比OM处理高18732.0kg/hm^2,比ck处理高33176.8kg/hm^2;紫色土NPK处理比OM处理高113918.1kg/hm2,比ck处理高140927.8kg/hm^2;花岗岩红壤NPK处理比OM处理高71833.3kg/hm^2。比ck处理高92787.5kg/hm^2。2、3种典型红壤生土不同处理禾本科作物产量,都是以生物产量归还的处理好于生物产量取走的处理。3、3种典型红壤生土26年11季作物累计产量(1982~2007,禾本科)以紫色土为最高(285491.9kg/hm^2),以第4纪红土为最低(93882.4kg/hm^2)。其大致趋势为:紫色土好于花岗岩好于红壤。  相似文献   

10.
通过选用叶片直立型水稻品种、适当降低基本苗、改革氮肥施用期和施用量,研究出一套水稻节本增效优化群体调控技术。该项技术较常规栽培水稻分蘖成穗率高、抗病抗倒、抗早衰、经济系数高,经济效益显著,增产稻谷1337.7kg/hm^2,增产17、72%,降低水稻生产成本945元/hm^2,增加经济效益3270元/hm^2。  相似文献   

11.
农田施用水葫芦对水稻钾素吸收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粳稻品种‘运2645’为供试材料,设计农田施用水葫芦(将晒干水葫芦按4500 kg/hm2农田施用)、不施用水葫芦处理和施N量为120 kg/hm2(LN)、240 kg/hm2(NN)处理,研究其对水稻不同生育时期K素含量、K素吸收、K素分配和K素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农田施用水葫芦使水稻不同生育时期植株含K率显著提高,增加幅度从够苗期逐渐下降,到抽穗后又逐渐增加;使各生育时期吸K量显著提高;(2)农田施用水葫芦对水稻不同生育时期K素在茎鞘、叶片中分配比例多无显著影响,使成熟期K素在穗中分配比例显著降低;(3)农田施用水葫芦使水稻不同生育时期K素干物质生产效率均显著或极显著降低,使K素籽粒效率和K素收获指数均显著降低;(4)增施N肥,使水稻不同生育时期的植株K素含量和吸K量均得到极显著的增加,使K素干物质生产效率和K素籽粒生产效率均显著或极显著下降;(5)水葫芦 × N对稻株K素吸收利用多无显著互作效应。农田施用水葫芦使水稻植株含K率、K素吸收量显著提高,使K素干物质生产效率和K素籽粒生产效率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久佳复合微生物肥料施用量与水稻产量和性状的关系,以杂交水稻品种宜香优2886为试材,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栽培方式(移栽、直播)和久佳复合微生物肥料不同施用量对产量和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久佳复合微生物肥料比不施的处理增产4.0%~9.64%。移栽方式施用久佳复合微生物肥料3kg/667m2处理的产量最高,为606.97kg/667m2,比移栽方式施用久佳复合微生物肥料的处理增产2.25%~4.6%,比移栽方式不施久佳复合微生物肥料处理增产9.64%。移栽方式施用久佳复合微生物肥料3kg/667m2处理的性状较好,每穗总粒数162.27粒、每穗实粒数143.31粒、结实率88.32%,分别比移栽方式不施久佳复合微生物肥料的处理增加2.56粒、8.49粒和3.9个百分点。久佳复合微生物肥料对株高、穗长和千粒重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3.
长期施用含氯化肥对水稻生长和养分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已持续26年的湖南祁阳红壤站长期肥料试验的水稻植株样品被用来研究长期施用含氯化肥对水稻的养分吸收和水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长期施用含氯化肥已显著减少水稻吸收P、Ca、Mn、Cu、Si,并抑制Cu、Zn、Si和P向籽粒运输,导致水稻结实率降低,倒伏率提高。  相似文献   

14.
为了给水稻栽培肥料施用提供参考,2021年在贵州省安顺市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坝羊镇某田块进行水稻肥料利用率栽培试验,设计5个处理3次重复施用肥料,分别为处理1氮磷钾(NPK)区、处理2无氮(PK)区、处理3无磷(NK)区、处理4无钾(NP)区、处理5无肥区(CK)。试验结果显示,栽秧施肥采用处理1的施肥方法是提高水稻产量和质量的最佳方法,可为以后水稻生产的肥料使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在总施氮量为246kg/hm 2的条件下,研究氮肥不同施用比例[基蘖肥∶穗肥分别为8∶2(N1)、7∶3(N2)、6∶4(N3)、5∶5(N4)]对3个杂交籼稻品种广两优1128、深两优1813和Y两优900强、弱势粒灌浆特性及产量的影响,探明豫南地区氮肥运筹与水稻子粒灌浆及产量形成的关系。结果表明:氮肥施用比例对水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存在显著影响。N3和N4处理的水稻产量比N1处理分别增加15.15%和13.83%,其中有效穗数、每穗粒数和结实率的增多是产量提高的主要原因。N4处理水稻的收获指数最高,可达43.98%。N3和N4处理抽穗期至成熟期的植株总干物质重增加较多,分别达13.62和12.88t/hm 2。N3处理水稻强势粒起始生长势降低,最大灌浆速率增加,达到最大灌浆速率时的时间延长、粒重增加。因此,N3和N4处理的水稻产量高,一方面是提高了水稻花后干物质积累和转运,另一方面改变了水稻强势粒灌浆特性。  相似文献   

16.
通过分析影响水稻产量的关键栽培因素,运用b(3^4)正交试验法对寒地水稻超高产栽培模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肥力对水稻产量影响最大,其次是栽培密度和前后施氮比例,而品种类型对水稻产量影响不大;最佳的组合是施用纯N150kg、P75kg、K150kg、Si250kg/hm^2;栽培密度23穴/m^2;在氮肥施用总量中前期基蘖肥占70%,后期穗肥占驹%。  相似文献   

17.
不同施肥量对水稻产量和营养动态的影响及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贵州超级水稻准两优527为研究材料,在N、P、K配比一致的前提下,设计不同的施肥处理,研究了肥料对水稻营养动态及产量的影响及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在0~315kg/hm^2的施肥范围内,肥料能显著提高水稻植株的养分含量和籽粒产量,同时植株养分含量与籽粒产量及肥料施用量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将施氮量从315kg/hm^2降至270kg/hm^2,处理间籽粒产量有所增加,但植株氮、磷、钾素含量无明显差异。可以通过调控监测与水稻产量相关性比较增强植株氮、磷、钾养分动态变化,适时增施氮、钾肥,合理施用磷肥,达到提高水稻籽粒产量和改善籽粒品质的目的。在本试验条件下,磷肥和钾肥用量为P2O5 135kg/hm^2、K2O2 70kg/hm^2,氮肥为N270kg/hm^2的情况下,且于抽稳期深施稳肥是协调养分总量供应与时段分配,兼顾产量和效益的优化处理。  相似文献   

18.
纳米锌和离子锌对水稻产量形成及籽粒锌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优质食味粳稻南粳9108为材料,于2018和2019年采用盆栽试验方式,设置了纳米锌和离子锌2种锌形态及4个施用量(0、7.5、30和60kg/hm2)处理,研究了不同用量纳米锌和离子锌对水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和籽粒锌积累量的影响,为水稻锌肥合理选择和施用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与不施锌处理(CK)相比,纳米锌和离子锌施用均能显著增加水稻产量,各处理增产幅度在1.3%~11.9%,且水稻籽粒产量随锌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加。相同锌施用量条件下,纳米锌增产效果显著高于离子锌处理,其原因在于纳米锌处理水稻具有更高的有效穗数、穗粒数和结实率。与离子锌处理相比,纳米锌处理显著提高了水稻干物质积累量、叶面积指数、叶片净光合速率、叶片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和蒸腾速率,从而促进了水稻产量的形成。与CK处理相比,纳米锌和离子锌施用均可显著增加籽粒锌含量和锌积累量。纳米锌处理的籽粒锌含量和积累量分别较离子锌处理增加了4.5%~10.3%和6.2%~15.4%。综上所述,对于促进水稻籽粒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纳米锌较离子锌具有明显优势,同时施用纳米锌能够有效提高籽粒锌含量,可作为提高稻米营养品质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9.
【研究目的】探讨5种肥料(人粪尿、猪粪、鸭粪、化肥和常规肥)在3种施肥水平下对鱼腥草的生长的影响;【方法】以福建建阳小湖镇鱼腥草GAP示范基地主栽鱼腥草品种为材料,采用单因子随机区组设计进行施肥实验,测定鱼腥草土壤酶活性和根系活力;【结果】施用有机肥鱼腥草有利于提高土壤脲酶、蛋白酶、纤维素酶的活性,施用化肥有利于提高土壤蔗糖酶、磷酸酶活性的。施用有机肥和常规肥有利于提高鱼腥草根系活力。土壤脲酶活性以施用72000 kg/hm2人粪尿的处理最高(296.8 mgNH3-N/g DW),蛋白酶以施用鸭粪36000 kg/hm2的处理最高(5.15 mg NH2-N/g DW),纤维素酶以猪粪36000 kg/hm2的处理最高(0.869 mg葡萄糖/g DW),蔗糖酶、磷酸酶活性均以施用1320 kg/hm2尿素、2400 kg/hm2 Ca3(PO4) 和870 kg/hm2K2SO4的处理最高,分别达到13.10 mg葡萄糖/g DW和44.46 mg P2O5/100g DW。施用有机肥和常规肥的鱼腥草的根系活力比较高,在147.5~183.2 mgTTF/g FW/h之间;【结论】施用有机肥鱼腥草有利于提高土壤脲酶、蛋白酶、纤维素酶的活性,提高鱼腥草根系活力,促进鱼腥草的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  相似文献   

20.
通过田间试验比较大白菜施用不同用量的液体肥料和等氮磷钾养分的固体肥料对产量和养分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氮磷钾总用量的条件下,液体肥料处理的产量均显著高于固体肥料处理,增产量达318~761kg/667m2,相对增产19.3%~50.0%。在氮磷钾总用量小于24.75kg/667m2时,液体肥料处理氮吸收量比固体肥料处理有明显的增加,相对增加达8.6%~44.5%。液体肥料处理磷吸收量比固体肥料处理均有明显的增加,相对增加达13.9%~75.3%,而钾吸收量液体肥料处理多数情况下高于固体肥料处理,相对增加值达8.6%~53.4%。在等产量(1000~3000kg/667m2)水平下,施用液体肥料可比施用固体肥料节省氮磷钾用量29.8%~36.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