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92年5月19—21日,全县网捕麦田30块,平均百复网有棉铃虫幼虫24—70头,最高达125头,重发田百茎小麦有虫18头,史无前例,使小麦减产5%-10%。 二代棉铃虫百株产卵量历史罕见。地膜棉百株累计1805粒,直播棉1860粒,麦棉套2012粒,是历史平均值的8—10倍。以往主要为害棉花,1992年还严重为害花生、玉米、果树、豆子、芝麻、西瓜及多种蔬菜,以至后期多种杂草也被取食。二代盛期百穴花生有虫800—1000头,百株西瓜1000多头。  相似文献   

2.
1992年棉铃虫猖獗,麦田一代幼虫平均百复网775头;二代百株累计卵量4280~5950粒,对照未防田百株幼虫达417头。虫盛发期内每日产卵量都超过防治指标,常年二代卵量100—200粒,用药次数1—2次,而1992年相当于常年发生量的30—40倍。  相似文献   

3.
转 Bt基因抗虫棉对棉大卷叶螟抗性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转Bt基因抗虫棉对棉铃虫有很好的抗性,对棉大卷叶螟(SyleptaderogataFabricius)的抗性未见报道。作者研究表明,棉大卷叶螟在棉田为聚集分布型,低龄幼虫有集中为害习性;抗虫棉对其有很好的抗性,平均虫株率为2.2%,较常规棉中棉所12降低96.6%;百株虫量为133.8头,较常规棉降低88.4%。  相似文献   

4.
棉蓟马(Thrips tabaci Lindemen)是棉花苗期的重要害虫之一。赣中地区一般5月上、中旬发生较多,6月下旬以后,密度逐渐下降。但近两年来,在市测报点(丰城市荣塘棉种场)发现到7月下旬至8月下旬,虫口密度突增,虫株率达到100%。早发棉田为害最重,百株虫数达到3—4万头;中发棉田百株虫口达1.5—2万头;迟发棉田百株虫数达0.3—0.5万头。在此期间,棉蓟马严重为害棉花叶、蕾和花,造成叶片  相似文献   

5.
棉大卷叶螟的年生活史与种群动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过3年田间调查及室内饲养观察,绘制了江淮棉区棉大卷叶螟年生活史图。调查结果显示,该棉区棉大卷叶螟年发生5~6代,主要以第5代老熟幼虫越冬,越冬幼虫于次年4月中下旬化蛹,棉田幼虫始见于6月中下旬,但发生量少,进入7月中下旬后虫量开始上升,8~9月上旬达到高峰。近3年的调查数据表明,该棉区棉大卷叶螟种群数量发生大,其中常规棉田3年百株平均虫量达1 656~2 324头,并对棉花造成了较大损失。转基因棉田棉大卷叶螟种群数量受到明显抑制,3年百株虫量为619~1 358头。  相似文献   

6.
王展 《植物保护》1992,18(3):54-54
多年来,棉铃虫在我县以二代危害为主,三代发生偏轻,四代常不必防治。但1991年二代棉铃虫发生偏轻,而三、四代危害严重,四代大发生为历年所未见。其特点:卵量大、孵化率高、夏播重于春播,晚发旺长田重于早发田块,1991年8月25-26日调查,县站定点田块百株当日卵量50粒,伯士乡定点田块当日百株卵量40粒,幼虫18头,同期大田普查,夏播棉百株卵量为140粒,最高达160粒。百株平均有幼虫28头,最高达50头。9月  相似文献   

7.
杨芳  徐建 《植物保护》2014,40(6):82-86
研究了B隐种烟粉虱为害的棉株对甜菜夜蛾生长发育的影响以及甜菜夜蛾为害的棉株对B隐种烟粉虱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被40头/株初孵的烟粉虱1龄若虫取食6 d后的棉株对甜菜夜蛾3龄幼虫相对生长率产生显著负面影响(P<0. 05), 而分别被50头/株和200头/株烟粉虱初孵若虫取食至3龄时的棉株对后继取食的甜菜夜蛾幼虫存活率没有显著影响; 始终被2头/株甜菜夜蛾3龄幼虫为害的棉株上的烟粉虱3龄龄期、4龄龄期及1龄至成虫总历期显著延长(P<0.05), 且被害棉株对烟粉虱产卵量有极显著的影响, 而对棉株上烟粉虱的存活率无显著影响, 但各龄期存活率都稍降低。  相似文献   

8.
棉尖象在阳谷县棉田大发生棉尖象又名棉象鼻虫、棉小灰象。过去在我县一直属次要害虫,一般棉田百株有虫5~20头左右。1994年此虫在我县棉田大发生。7月份调查,一般棉田百株有虫500~800头,高的达1300多头。由于防治不力,使棉花减产约3%,高的达5...  相似文献   

9.
1992年北方棉铃虫特大发生原因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992年棉铃虫在山东、河北、河南一带特大发生,广泛为害棉花、玉米、大豆、花生、辣椒等作物,发生程度历史罕见。例如:一代为害小麦亩均有虫6千头(历史平均28头);二代百株累积卵量达1.2万粒(历史最高868粒1986年,2400粒1991年聊城),个别棉田4.1万粒(德州),百株幼虫401头(历史最高154头1982年聊城),6月下旬就出现无头无蕾棉;  相似文献   

10.
根据辛硫磷的特点,在粮、棉害虫防治上应掌握以下几点: 1.对盛发期长的害虫,前期可用其它农药防治,后期用辛硫磷扫残。如防治棉铃虫,在幼虫盛孵期喷用0.1%辛硫磷,其百株残留虫口为27.3头,防治效果为18%,而用杀虫脒或滴滴涕加乐果防治的,其效果分别为80%和74.1%。但在后期,当棉铃虫龄期为4—5龄时,以0.1%辛硫磷扫残,百株虫口由防治前39和73头分别下降为7和16头,虫口下降82%和78%;而乐果加滴滴涕防治的,虫口  相似文献   

11.
襄南地区大量发展春玉米生产,种植面积千余公顷,玉米长势青绿,成为成片相连的绿色基地,为第二代粘虫发生提供了丰富的食料。6月上中旬春玉米抽雄授粉期,正处第2代粘虫盛蛾期和盛卵期,6月下旬至7月上旬幼虫暴发性的食害花丝、影响授粉,植株中部玉米叶片食成疙瘩残破、甚至部分叶片枯死,影响光合作用和养分的供应。危害株率100%,百株幼虫200~600头,多的达1000头以上,单株虫量最高达15~20头。晚上幼虫出动食害果穗花丝,嫩蕊、籽粒、叶片,白天多数幼虫躲藏在果穗花丝、嫩蕊、苞叶、叶鞘等里面,甚至白天部…  相似文献   

12.
1972—1973年在关中棉区调查分析表明:棉铃虫第二、三代卵在棉田里呈核心分布型,也符合负二项分布型,是成虫产卵对棉株有一定选择性和外界因子影响棉株状态不一致的综合表现。幼虫在棉田内也呈核心分布型,但随着幼虫长大转移,及天敌等自然因素和喷药防治的影响,虫口密度减少,可转变成波松分布型。幼虫为害的棉花蕾铃在田间也呈核心分布型,随着幼虫为害的发展,为害蕾铃与植株增多,转变成嵌纹分布型。着卵株在田间呈波松分布型,也符合嵌纹分布型。着卵株率(p)和百株卵量(m)呈p=3(?) 0.265m-3.6763的抛物线关系。根据反函数关系m=(?)可从着卵株率计算百株卵量。作者按此公式制定了从着卵株率(p)求百株卵量(m)的检索表。田间调查,采用检查着卵株率,查表即知百株卵量,可以节约工作时间。  相似文献   

13.
马蜂Polistes sp.是农作物害虫天敌之一。据室内饲养及田间观察,幼虫期内每头可食二龄棉铃虫幼虫20—30头,成虫每天可食5—7头或6龄幼虫1头。我县常见种为约马蜂(P.joka(?)amae) 生活史及习性 此蜂1年发生3代,以授精后的雌蜂在屋檐、草堆、树洞及墙缝中越冬,来年3月底4月初开始活动,采食花蜜,寻找甜物以  相似文献   

14.
1992年棉铃虫特大暴发,发生早,来势猛,属历史罕见,5月30日见卵,6月12日进入蛾、卵初盛期,比常年早8—11天。麦田调查,平均亩有幼虫4749头,约为常年发生量的10-20倍,二代定点百株累计卵卵量12453粒,为前10年百株累计卵量总和的1.76倍。并查到在一棉株中部叶片正面集中产卵达64粒的情况。  相似文献   

15.
地处晋南的临汾地区的平川县市粮棉产区,1992年和1993年棉铃虫大发生,全区50万亩棉田全部发生,其发生范围和为害程度是建国以来最为严重的。除棉花外,玉米、豆类、瓜类等作物也同时发生严重。1 发生情况据临汾柴村病虫区域测报站调查,1992年一代麦田平均千复网次有棉铃虫幼虫13头,二代棉田百株累计卵量1800粒,幼虫347头;1993年一代麦田千复网次有棉铃虫幼虫20头,二代棉田百株累计卵量1580粒。1992年襄汾、临汾春玉米,二代期平均百株有虫57头,三代期平均51头;1993年二  相似文献   

16.
据枝江县植保站棉虫系统测报调查资料分析,今年小造桥虫有所回升。其百株累计卵327粒,百株累计虫量140.0头,分别比去年多315粒,133头;分别比近1年平均多229粒,35.4头。据30年测报资料分析,1968至1970年是第一个为害严重年份,其百株卵高达5528粒,百株累计虫2783头。1976至1978年是第二个为害严重周期,其百株累计卵量676粒,百株累计  相似文献   

17.
河北省邯郸市 ,1 997年引进、示范种植美国岱子棉公司与孟山都公司合育成的转Bt基因抗虫棉“新棉33B”近 1 30 0hm2 。调查研究结果表明 ,转Bt基因抗虫棉对棉铃虫蛾、卵无抗性表现 ,田间落卵量与常规棉田无明显差异 ,相反 ,二代棉铃虫百株累计卵量比常规棉处理增加了 2 1 6~ 2 74粒 ,增幅为 30 %~ 38%。转Bt基因抗虫棉对二代棉铃虫幼虫的抗性及控制作用较强 ,基本不用药剂防治 ,但对三代棉铃虫幼虫的抗性控制效果明显下降 ,田间 3龄以上幼虫平均达 2 0~ 4 0头 /百株 ,多者达 60头以上 ,仍需进行药剂防治。棉铃虫在转Bt基因抗…  相似文献   

18.
斜纹夜蛾为害姜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斜纹夜蛾是食性很杂的害虫,笔者1984年以来进行生姜病虫害调查,发现斜纹夜蛾是生姜的主要食叶害虫之一。一般在6月上旬始见幼虫为害姜苗,7月中旬至8月底幼虫为害较烈。在姜叶背面产卵,每块80—150粒,外覆灰黄色绒毛。幼虫孵化后先群集在叶背,通常几十头,多的百多头,啃食叶肉呈小白麻叶。二至三龄后逐渐分散为害。受害较重的姜田,1株姜苗常有三、四  相似文献   

19.
棉尖象在河北邯郸每年发生一代 ,以老熟幼虫在寄主作物田的土中越冬 ,翌年 6月始见成虫 ,7月中旬为羽化高峰期。成虫多在棉株顶尖叶丛内隐藏危害。嫩头被害棉叶长大后类似盲蝽危害状 ,呈破叶 ;幼虫在土里以嫩根为食造成棉株矮小、发育不良。沙壤地、耕作粗放 ,或靠近果园、苗圃的田块 ,虫量多 ;前茬豆类、玉米或与其临近的棉田发生重 ;一般粘土地发生较轻。成虫出现迟早和群体激增时间与降雨有着密切关系 ,如发生盛期内连续降雨总量在 15mm以上 ,则雨后 5d内即出现成虫激增。大田防治效果较好的药剂有 90%敌百虫、50%辛硫磷、50%1605、25%甲胺磷和10%氯氰菊酯等  相似文献   

20.
“青华矮6号”对稻白叶枯病的抵抗性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1983、1984两年在河南新乡七里营从不同虫量、不同世代、棉花不同肥力水平三个方面,采用同步人工模拟的方法研究了棉铃虫对棉花的危害,明确了下面几点:1.据田间定期调查统计,每头二代幼虫约危害10~13个蕾,0.5~0.6个顶尖,每头三代幼虫约危害8~9个蕾,0.3朵花,2.5~2.9个铃。被害蕾全部脱落,被害顶尖不能继续生长,被害部以下长出疯条,蕾铃数大减。部分被害铃霉烂甚至脱落,另一部分仅蛀食部位受损。2.二代棉铃虫危害期棉株受害后有足够的时间补足失去的棉蕾。在一定受害程度内不引起减产,轻度受害甚至增产。受害超过限度,因补偿棉蕾数不足,秋桃比例增加而减产。三代棉铃虫危害期棉株的补偿能力已大为下降,减产比二代棉铃虫引起的严重。3.二代棉铃虫为害期,不同肥力水平的棉花对幼虫危害的忍受力有显著差异。肥力水平高的补偿能力强,减产少或不减产。反之,肥力水平差的棉田受害后减产重。4.由虫量(自然对数)损失率回归线间的协方差分析表明:两年重复试验之间无显著差异;二代三个肥力水平之间 a 值差异显著、b 值差异不显著;二代低产及三代三个肥力水平之间无显著差异。得到下面三个回归方程:(?)=-14.59565+4.21216lnx±2.5(?)=-9.82564+4.21216lnx±2.5(?)=-13.56878+7.04571lnx±3.7y_1、y_2、y_3分别代表高产二代、中产二代、三代(包括低产二代)的损失率,x 为百株虫量。由此得出高产地二代防治指标是36头/百株;中产地二代防治指标是12头/百株;三代及低产二代下方治指标是8头/百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