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卷首语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缺林少绿、生态承载力低已成为制约城市科学发展的重要瓶颈。近年来,关注森林活动组委会顺应时代发展需要和人民群众意愿,举办了中国城市森林论坛和国家森林城市创建活动。经过8年的探索实践,中国城市森林建设呈现出蓬勃发展态势,取得了可喜成绩,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赞誉,为改善城市生态、增进人民福址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2.
一、城市绿化建设中需要开展信息化工作绿色是城市生态文明的基础,是改善城市环境的主要载体。城市的绿化水平是衡量人居环境的一个最重要的指标之一,是每一个城市政府作为提高城市品位、增强城市竞争力的任务。城市园林绿化作为城市基础设施,是城市市政公共事业和城市环境建设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园林绿化是以丰富的园林植物,完整的绿地系统,优美的景观和完备的设施发挥改善城市生态、美化城市环境的作用,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休息、游览,开展科学文  相似文献   

3.
正生态安全,是直接关系人类自身的生存质量和发展水平、需要全人类携手并肩共同应对的重大难题之一。2013年5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志在中央政治局"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第六次集体学习会"上指出,"要清醒认识保持生态环境、治理环境污染的紧迫性和艰巨性,清醒认识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对人民群众、对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态度和责任,真正下决心把环境污染治理好、把生态环境建设好,努力走  相似文献   

4.
正2014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第一年,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的关键一年。西城区委、区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市委、市政府各项会议精神,围绕"实践生态文明、建设美丽西城,完善城市功能、服务人民群众"的工作目标,创新管理工作机制,推进绿化美化建设,着力提升城市魅力和宜居宜业水平,着力构建"美丽西城"的规划愿景。区绿化委员会办公室以此为契机,加大建设力度,将全面开展绿化美化活动。  相似文献   

5.
神木作为资源开发大县和生态脆弱地区,加快推进生态建设既是实现人与自然、资源与环境、速度与质量协调统一的重要途径,也是改善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环境、提升公众幸福感的重大民生事业。建设生态神木要以人与自然和谐为主线,以加快发展为主题,以改善和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为根本出发点,进一步强化生态建设的基础地位,着力构建生态产业体系、生态保护体系、生态治理体系、生态人居体系、生态文化体系"五大体系",把神木建设成为生态经济发达、生态环境良好、人居环境优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文明城市。  相似文献   

6.
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城市森林建设迅猛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但相对于广大人民群众的需求,城市森林建设还相对滞后,在规划建设过程中还存在过分追求视觉效果,忽视生态需求;总体规划尺度小,缺乏统筹考虑;树种选择随意性大,缺乏科学论证;养护管理不科学,缺乏可持续发展观念等问题。针对城市森林规划建设理念、范围、树种选择、养护管理以及与文化的结合5个方面,阐述了城市森林规划建设中应注意绿化理念的"人本性"、规划范围的全局性、树种选择的科学性、养护管理的"树本性"、绿化与文化的融合性等问题。  相似文献   

7.
《绿化与生活》2009,(4):32-33
创建首都绿化美化花园式社区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生态文明的必然要求,是提高人居环境质量和市民环境意识的有效途径,是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和愿望出发开展的创建活动,是众望所归、民心所向、意义重大的民心工程。  相似文献   

8.
在当今全球化和城市化、信息化浪潮的推动下,如何让森林走进城市,让广大城市居民享受到森林生态越来越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由关注森林组委会牵头,国家林业局、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浙江省人民政府和经济日报社共同主办了以"让森林走进城市,让城市拥抱森林"为宗旨的中国城市森林论坛.其目的就是要提高城市森林建设水平,让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花更艳,让人民群众喝得上干净的水、呼吸上新鲜的空气、看得到郁郁葱葱的花草树木、享有优越的人居环境.  相似文献   

9.
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场所。保护和改善环境,是关系到四化建设和人民的身体健康及子孙后代兴旺发达的大事,是广大人民群众的意愿,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城市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  相似文献   

10.
要牢固树立生态就是民生福祉的观念,真正把城市森林建成民生工程.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的重要论述,既是对生态产品的准确定位,又是对民生内涵的丰富发展,深刻揭示了生态与民生的关系.发展城市森林,必须把改善生态面貌和人居条件作为首要任务.要千方百计扩大城市森林绿地面积,拓展城市绿色空间,增加人民群众的生态福利.要科学构建城市森林网络,优化森林绿地结构,提升城市整体生态功能.要把森林作为城市重要的基础设施,通过科学规划布局,让森林融入到城市的每一个组成单元,实现人们对天蓝、地绿、水净美好家园的愿景.  相似文献   

11.
城市生态林与城市绿地(包括街道绿化、居住区绿化)构成点、线、面相结合的保护城市的绿色防护工程,是现代化城市建设的主要组成部分.黄山市是一个驰名中外的风景旅游城市,同时又是一个山区城市,根据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把黄山市建设成为"全国最美"、"山区最富"和"生态最佳"的总体奋斗目标,结合当前国家正在实施的退耕还林工程,以及黄山市的自然、经济、社会等特点,笔者认为:黄山市的生态林建设应融生态、观赏、经济为一体,以建设经济型生态林为发展方向,坚持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举,本着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综合开发、综合治理的原则,形成多功能、多层次、多结构的复合型林业生态体系,既达到改善生态的目的,又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和群众生活质量的提高,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科学发展观是指导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崭新的思维理念,其深刻内涵和基本要求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坚持以为为本,就是以人民群众为根本,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坚持全面发展,就是要着眼于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生态等各个方面的发展,坚持协调发展,就是各方面发展要相互衔接、相互促进、良性互动;坚持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既要考虑当前发展的需要,满足当代人的基本需求,又要考虑未来发展的需要,为子孙后代着想。  相似文献   

13.
"公园城市"是新时代背景下适应城市发展和转型提出的新理念与新目标,如何通过城市废弃铁路的生态化有机更新推动"公园城市"的建设成为新形势下风景园林所面临的新机遇与挑战。文章以晋中市139铁路公园为例,在"公园城市"理念下提出城市废弃铁路生态化有机更新需要实现"与自然共融、与市民共享、与历史共存"3大层面的目标,并形成以打通城市生态廊道、满足人民美好需求、塑造地域文化特色为核心的城市废弃铁路生态化有机更新策略,实现城市环境品质的提升。  相似文献   

14.
节能环保问题倍受重视,而造林绿化、恢复生态是关键。不断推进的西部大开发,"森林城市"、"园林城市"、"生态城市"的建设,造成了对绿化苗木的大量需求。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苗木产业,让城乡绿起来、美起来,让人民富起来。  相似文献   

15.
"林荫工程"是在生态功能基础上让群众能够便捷舒适地享受洁净和绿荫、享受生态幸福的民生工程,实现了城市绿化由传统视觉审美功能向生态功能、再向有益人们的身心健康功能的转变。立足地方实际实施"林荫工程"是提高城市居民生态幸福指数、建设美丽幸福城市的着力点。    相似文献   

16.
指出了落实党中央"美丽中国"和"生态文明建设"基本国策应当落在社会最基层的最实处,大量的生态文明建设实际工作最终需要社区或村里的专职干部在基层完成。提出了设置社区或村生态文明建设办公室,就是先从组织上落实生态文明建设,夯实组织基础,然后才能砌筑其他上层建筑,保质保量地全面落实党的生态文明思想建设、文化建设、制度建设、设施建设、财政建设。  相似文献   

17.
《国土绿化》2013,(9):18-19
咸宁市地处湖北省最南部,是闻名遐迩的"桂花之乡"、"楠竹之乡"、"苎麻之乡"、"茶叶之乡"和"温泉之都"。近几年来,300万咸宁人民以创建全国绿化模范单位(城市、区)为目标,奋力实施"生态持续"战略,倾力构建城乡森林网络,每年投入林业建设资金6亿多元,每年新增造林面积30多万亩,在  相似文献   

18.
指出了实施"城市双修"是推进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中国的需要。面对当前城市生态存在的问题,概述了城市生态修复、城市园林绿化的作用和意义,阐述了城市园林绿化规划设计的原则,以期为园林绿化在城市生态修复过程中发挥更好的作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正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生态环境建设越来越被社会各界高度关注,广大人民群众对生态宜居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2012年11月8日,党的十八大报告中第一次提出了"生态产品"的概念。2014年7月11日,李克强总理强调要把良好生态环境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努力建设一个生态文明的现代化中国。  相似文献   

20.
正传播园艺文化建设绿色家园西城区委区政府始终立足群众实际需求,不断探索创新绿化惠民的机制与途径。从2015年起,以"实践生态文明、建设美丽西城、服务人民群众"为工作目标,在全区范围内开展主题为"添一道菜、送一盆花、建一片绿"的"百万鲜花、生态阳台、都市菜园"活动。通过政府主导、街道组织、市民参与的模式,鼓励广大居民朋友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