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油松沙棘混交林土壤酶活性状况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油松沙棘混交林土壤酶活性状况的研究,初步探索了混交林与纯林在土壤物质转化上的不同,对揭示混交林的增效机理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2.
油松落针病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油松(Pinus labulaeformis Carr.)是辽宁省的乡土树种,也是该省的主要造林树种之一。近几年来,在辽东地区发现大部分油松人工纯林及部分天然幼林发生针叶病害。发病的油松针叶连年脱落,高生长与径生长极为缓慢,树势逐年衰弱,个别植株濒于死亡,给林业生产造成很大  相似文献   

3.
油松落针病是危害油松的一类重要的真菌性病害.引起油松落针病有9种病原菌,其中散斑壳属6种、环绵盘属2种、拟盘多毛孢属1种.本文概述了这9种油松落针病病原菌的分类、特性及防治现状,以期推进油松落针病系统研究.  相似文献   

4.
试验以油松、樟子松混交林和油松纯林林地土壤为研究对象,探讨不同林分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油松、樟子松混交林每层土壤脲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都高于油松纯林,混交林每层土壤的过氧化氢酶活性都极显著高于纯林。两种酶活性的最高值都出现在0~20cm表层土壤中。  相似文献   

5.
通过盆栽控水试验研究了不同水分胁迫条件下毛白杨(Populus tomentosa)8个1(2)-O型无性系苗木叶片中膜脂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动态变化过程.结果表明,随干旱胁迫强度的增大,毛白杨无性系叶片的MDA含量、CAT活性呈递增...  相似文献   

6.
油松落针病和油松赤枯病,在承德近几年新栽植的松树发生危害普遍,个别路段、公园、社区的油松感病非常严重,经查松树感病率高达65%,平均病株枯死率为16.22%。根据发病症状、发生规律,分析了两种病害诱发因素,并为今后新栽的松树提出预防和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7.
研究外源褪黑素对NaCl胁迫下油松叶绿素含量和抗氧化酶活性变化,为缓解油松育苗中遇到的NaCl胁迫问题提供理论依据.试验在盆栽条件下,设置空白对照、NaCl浓度200mmol/L、NaCl浓度200mmol/L分别配合50μmol/L、100μmol/L、150μmol/L的褪黑素共计5个处理,3次重复.结果表明:不同...  相似文献   

8.
松落针病与油松正常落叶常被混淆,可通过病害症状、发生时间、发病进度、脱落针叶年龄4项指标进行直观鉴别,也可根据指示剂色变情况进行定性判断.  相似文献   

9.
采用野外定点观察、抽样调查和室内实验测定等方法,对辽东地区油松落针病害的发生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油松落针病各个发生阶段症状特点明显,每年5~7月针叶枯黄脱落,8~10月针叶上出现明显的无性和有性子实体,该病原菌的侵染循环周期为1年;油松落针病的发生与坡向关系不明显,与坡位有明显关系,坡下腹发病较重;人工纯林病害的发生程度最重,人工混交林和天然混交林的发病程度较轻;林分密度越大发病越重,郁闭度越大发生越重;土壤中有机质、速效氮、速效磷含量随着病情加重而减少,其中速效氮表现最明显;全氮、全磷、速效钾的含量与病害发生关系不紧密.  相似文献   

10.
采用样方法,研究了宁城县油松落针病与立地条件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坡向病情指数差异显著,阴坡发病最重,病情指数为40.34,阳坡发病最轻,病情指数为19.85。坡位对病情指数没有明显影响。不同坡度之间病情指数差异显著,其中陡坡病情指数最高为39.09,平坡发病最轻,病情指数为26.18。  相似文献   

11.
文章根据朝阳地区油松造林成活率低的实际情况,详细介绍了油松育苗的主要方法和步骤,总结了利用油松容器大苗荒山造林技术,得出了可提高造林成活率及保存率的结论,对各项造林技术措施进行了详细说明,是育苗生产与造林实践相结合的范例,为北方半干旱地区困难立地造林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2.
飞播油松林地土壤酶活性对间伐强度的响应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郭蓓  刘勇  李国雷  甘敬  徐扬 《林业科学》2007,43(7):128-133
森林土壤酶系统是森林土壤中生物活动的产物,其活性受森林土壤理化性质、植被种类和生物多样性等生态因子的综合影响(关松荫,1986;杨承栋等,1999;杨万勤等,2004).  相似文献   

13.
油松中龄林的小气候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揭示油松中龄林的气候效应,笔者运用自动气象站对晋东南油松中龄林林内外的气温、相对湿度、风速和风向、气压进行了为期1年的同步、连续观测,分析不同因子在林内外变化特征的差异性。结果表明,太行山油松中龄林林内外气温、相对湿度、风速、气压、太阳辐射的变化趋势相近,林内的年平均气温、年平均相对湿度、年平均气压、年平均风速、年平均太阳辐射强度分别为6.43℃,69.06%,0.09 m/s,87.94 KPa和39.67 W/m^2;林外分别为8.92℃,62.27%,0.82 m/s,87.81 KPa和137.14 W/m^2.油松林具有降温、防风、增湿、改变风向和减少太阳辐射的作用。此外,油松中龄林不仅具有明显的小气候效应,且改变了上述气象因子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油松种子萌发初始阶段的呼吸代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呼吸代谢是一切生物所共有的生理功能,其重要作用是释放能量供各种代谢的需要。种子萌发过程中糖氧化降解是通过呼吸代谢途径进行的,胚乳中的糖需经氧化分解才能为胚的生长提供可利用的能量,并为新器官、新组织的形成提供重要原料(傅道昭,1980)。种子萌发过程不同的呼吸代谢途径为胚的生长提供不同的能荷和还原力,呼吸代谢途径及强度的转变影响种子萌发的正常进行,因此研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以辽宁省绥中县沙质海岸油松造林地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海防林油松造林地样地调查及测量样地内油松幼树生长状况,分析对比了3种不同覆膜类型对幼树生长的影响,筛选出适宜沙质海岸油松幼树生长的覆膜类型,旨在为沙质海岸海防林的科学营造及经营管理提供必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16.
为了选出适宜沙质海岸油松幼树营造的覆膜类型,文章以辽宁省绥中县沙质海岸油松造林地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覆盖韩国雨膜、黑色薄膜、白色薄膜3种不同覆膜调查油松的根长密度和根重密度进行比较,分析不同覆膜处理对油松根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覆盖韩国雨膜幼树的总根重密度和根体积密度最大,并明显高于其他处理方式;覆盖韩国雨膜根长密度较小,根系粗壮发达,可以更好地发挥根系的强度和固土能力,防止地表冲刷,对于海防林的建设有很高的实用效益。因此,最适于沙质海岸防护林的覆膜方式为韩国雨膜。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陕西陇县八渡97个优树自由授粉子代进行遗传测定,结果表明:油松家系间树高、胸径和材积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家系内个体间方差分量也较大,个体变异明显;生长性状间的遗传相关系数较大,为材积间接选择提供理论依据,而环境相关系数反映了油松生长家系对环境反应比较敏感;采用独立淘汰法选择出优良家系17个,树高、胸径和材积遗传增益达到5.6%、11.5%和28.2%。  相似文献   

18.
油松微型温室育苗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测定了微型温湿室内外温湿度及出苗率、死亡率、鼠灰危害情况,结果表明,微型温室具有明显的增温保湿作用,能够明显提高出苗率,减少死亡率,防止鼠类危害,改善幼苗生长状况。  相似文献   

19.
为解决红王子锦带生长季节养分不足问题,采取根外追肥的方式为其提供营养,并研究了根外追肥对保护酶活性和MDA含量的影响规律。试验在田间条件下,设置根外追施氮肥浓度分别为0%(T1,CK)、0.50%(T2)、1.00%(T3)、1.50%(T4)、2.00%(T5)5个处理,3次重复。结果表明:4~9月,T4处理SOD活性分别比对照提高了39.70%、30.07%、35.46%、50.04%、61.28%,差异显著,T5与T4之间无显著差异;POD活性分别比对照提高了43.06%、51.97%、72.71%、92.15%、104.44%,5~9月T3显著低于T4;CAT活性表现为随着根外追施氮肥浓度的增加而升高,其中T4与T5之间无显著差异,T4显著高于T3;4~6月T4处理MDA含量分别比对照降低了46.19%、62.80%、44.01%,差异显著,4月T5显著高于T4。建议红王子锦带生长季节根外追肥氮的浓度为1.50%。  相似文献   

20.
北京八达岭林场油松林地土壤抗冲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径流和土壤是引起水土流失的两个基本因子,采用原状土冲刷法和实地放水冲刷法对北京市八达岭林场油松林地进行土壤抗冲性研究。结果表明:原状土冲刷试验产沙量和时间之间的关系符合三次方方程,产沙量随坡度和流量的增大而增大;总产沙量与根系干重的拟合方程为二次方方程;实地放水试验当坡度相同时,产沙量和时间之间的关系式符合指数方程,产沙量和流量存在正相关关系;不论在原状土冲刷和实地冲刷试验中,其产流过程均为一单峰或多峰曲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