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平衡施肥施入氮肥要适量,增施磷、钾肥,多施有机肥,黏重的土壤还应增加钙肥施用量。2.中耕除草中耕既可消灭杂草,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又可疏松土壤,具有旱能提墒,涝能晾墒,调节土壤含水量的作用。一般每10~15天中耕1次。雨后应及时中耕以利散墒。3.合理灌排葡萄果实生长前期土壤干旱,进入着色期后突降大雨或大水漫灌,土壤含水量大增。而此期果粒中糖的含量已逐渐增高,果肉渗透压增大,水分极易进  相似文献   

2.
葡萄进入浆果软化期后,采用以下4种方法催熟,能使果实提前成熟10天左右,且产量提高、品质更佳、效益增加。 增多中耕 葡萄浆果软化期正值雨季,及园内劳作频繁,易造成园内土壤板结,影响浆果发育,延迟成熟。浆果软化后,能锄则锄,应中耕2~3次,以疏松土壤,增大园地昼夜温差,降低田间湿度,促进葡萄果实早成熟。  相似文献   

3.
巨峰葡萄果实不同发育期维管束水分运输变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通过研究葡萄果实生长规律、果实硬度和膨压的变化、维管束结构和水分运输变化,揭示葡萄果实不同发育期维管束水分运输变化与果实生长间的关系。【方法】以4年生巨峰葡萄为材料,采用质外体染料示踪法研究葡萄果实不同发育期果实维管束水分运输变化。【结果】在第1次快速生长期(Phase I),果实生长迅速,果实硬度和果实膨压最大,果实周缘维管束被染色数量最多,染色范围最广,染料溶液在葡萄果实中的运输速率也最高,为0.97 cm·h-1;进入生长停滞期 (Phase II),葡萄果实中的周缘维管束被染色数目减少,染料溶液在周缘维管束和中央维管束运输速率急剧下降,分别为0.08 cm·h-1和0.72 cm·h-1;在果实的第2次快速生长期(Phase III),果实硬度达到最低,膨压下降,染料溶液在果实中的运输速率比生长停滞期有所增加,但仍低于第1次快速生长期。通过对维管束解剖结构观察可以看出,葡萄进入转色期后,葡萄果实维管束木质部导管壁模糊,甚至瓦解。【结论】葡萄进入第2次快速生长期(Phase III)后,由于葡萄果实维管束中部分木质部结构瓦解、功能丧失,导致水分运输效率迅速下降,而该时期果实糖分积累增加,有利于提高果实渗透调节能力,促使水分通过韧皮部进入果实,从而促进果实第2次膨大生长。  相似文献   

4.
<正>1.供。即均匀供应水分。葡萄果实生长前期土壤干旱,进入着色期后突降大雨或大水漫灌,土壤含水量大增。而此期果粒中糖的含量已逐渐增高,果肉渗透压增大,水分极易进入果实,浆果膨大较快导致裂  相似文献   

5.
为探究冀西北地区露地鲜食葡萄园最佳灌溉保墒措施,试验以5年生春光葡萄为供试材料,以常规灌溉为对照(CK),研究4种灌溉保墒措施(滴灌、滴灌覆膜、调亏滴灌、调亏滴灌覆膜)对春光葡萄园土壤水分动态、耗水量、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葡萄园覆盖园艺地布(滴灌覆膜、调亏滴灌覆膜)可以提高土壤含水量,在整个葡萄生育期滴灌覆膜处理0~10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最高,调亏灌溉处理0~10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最低;5个处理均是在果实转色期到成熟期耗水量最高,坐果期耗水量最低,CK在全生育期耗水量为731.06 mm,与CK相比,滴灌、滴灌覆膜、调亏滴灌、调亏滴灌覆膜处理的耗水量分别降低了4.29%、2.99%、8.82%、12.07%;与CK相比,滴灌覆膜处理提高了果实产量,调亏滴灌和调亏滴灌覆膜处理降低了果实产量;滴灌覆膜处理灌溉水利用效率最高(10.69 kg/m3)。滴灌覆膜处理提高了土壤含水量、降低了耗水量、提高了果实产量和灌溉水利用效率,为最佳灌溉保墒措施。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索杨凌地区最佳的‘阳光玫瑰’葡萄果实生长及品质的水分调控阈值。在‘阳光玫瑰’葡萄的花期、果实膨大期和着色成熟期分别设置轻(田间持水量65%的土壤含水量)、中(田间持水量55%的土壤含水量)两种干旱胁迫,以全生育期充分供水为对照,研究不同生育期调亏灌溉对‘阳光玫瑰’葡萄生理生长状态、果实产量、品质指标及水分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充分供水相比,花期中度干旱胁迫提高果实品质和产量,每667 m2产量增加5.52%,水分利用率提高8.58%;果实膨大期轻度干旱胁迫每667 m2产量减少4.42%;着色成熟期中度干旱胁迫显著提高果实品质,但每667 m2产量减少0.39%,水分利用率提高2.49%。综合生长指标、水分利用率、产量及品质指标四个方面得出花期中度水分胁迫最佳灌溉制度。  相似文献   

7.
以‘西拉’为试验材料,探究石河子地区葡萄园遮荫、生草、交替灌溉、清耕4种土壤管理措施对酿酒葡萄土壤含水量、水势、微气候条件及葡萄品质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含水量均随土层深度呈先增后减的趋势;土壤水分变异系数随土层深度降低。4个处理在3个时期土壤含水量变化为清耕遮荫生草交替灌溉,且浆果膨大期开花结果期采收前期。表层土壤含水量与降水量、空气温度、相对湿度均显著相关。叶片水势与土壤水势呈正相关但有一定的滞后性,且叶片水势受环境因素的影响。在4种土壤管理措施中交替灌溉最能提高土壤水分利用率但降低果实产量。遮荫对酿酒葡萄果实品质影响优于其他措施。表明4种栽培管理措施中遮荫最优,研究结果对解决新疆北部产区生产中葡萄糖高、酸低,酚类物质不足,提高酿酒葡萄品质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1葡萄裂果原因 ①生理裂果.着色期至成熟期发生,原因是在浆果生长期,过度干旱,影响果实增大,进入着色期和成熟期后,遇连降大雨或灌大水,土壤含水量急增,使果实内的膨力加大,发生裂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葡萄果实发育过程中,土壤干旱对黄烷醇类多酚时空积累及其合成关键酶隐色花色素还原酶(leucoanthocyanidin reductase, LAR)活性和组织定位的影响。【方法】以5年生赤霞珠葡萄为试材,采用避雨棚和断根沟措施模拟土壤干旱,跟踪果实发育进程,采用分光光度计法、免疫组织定位等方法,就黄烷醇类多酚的时空积累及其合成关键酶LAR活性和组织定位进行研究。【结果】土壤干旱明显抑制葡萄果实生长,促进果实总酚积累,特别是在幼果期,土壤干旱明显促进葡萄果实总酚积累。土壤干旱未改变黄烷醇类多酚和总黄烷-3-醇的时空积累模式,但对其积累具有一定的诱导作用,且这一诱导作用具有明显的器官和发育阶段依赖性。土壤干旱明显诱导幼果期葡萄果皮和果肉中LAR酶活性增强,对LAR1、LAR2分布无明显作用,但诱导其积累,特别是在果肉维管束中,土壤干旱明显诱导LAR1、LAR2蛋白积累。【结论】土壤干旱诱导果实中LAR1、LAR2蛋白积累,进而导致LAR酶活性增强,最终表现为促进相应发育阶段、部位黄烷醇类多酚积累。  相似文献   

10.
为探究水分胁迫对设施栽培葡萄耗水规律、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于2012—2014年在甘肃省张掖市节水灌溉试验中心开展为期3年的设施栽培葡萄水分胁迫试验,在葡萄萌芽、新梢生长、开花、果实膨大和着色成熟5个生育期各设轻度(土壤含水率下限为55%田间持水率,θ_f)和中度(下限为θ_f65%)2个水分胁迫水平,以下限θ_f75%为对照。研究不同生育期水分胁迫对葡萄日耗水强度、耗水量、耗水模数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3个试验年度果实膨大期的平均日耗水强度为3.14mm/d、耗水量为220.55mm、耗水模系数为45.84%,均高于其余生育期的耗水指标;2)除开花期外,其余生育期施加中度水分胁迫均显著降低胁迫期葡萄耗水强度;且果实膨大期和着色成熟期轻度水分胁迫也会显著降低葡萄耗水强度;3)萌芽期中度胁迫对提高葡萄产量、水分生产效率(WUE)有利,其3个试验年度比CK平均增产16.2%、WUE提高20.5%。水分胁迫对设施葡萄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有重要影响,萌芽期亏水具有明显的节水增产效果;果实膨大期是葡萄需水临界期,该生育期应充分供水。  相似文献   

11.
黄艳琴 《河南农业》2003,(12):19-19
番茄脐腐病是因供应果实营养的相应功能叶中钙不足而引起的生理性病害。土壤干燥、水分不足、地温过高、土壤过湿或大量施用氮肥或钾肥,都会影响根系对钙的吸收;在果实膨大期,特别是刚开花后如供钙不足,使果实抵抗外界不良环境的能力减弱而易患此病。  相似文献   

12.
以欧美杂交种‘先锋’葡萄为试验材料,以泥炭土、堆肥、蛭石混合基质(体积比4∶1∶1)栽培和土壤栽培(对照)2个处理,研究其对‘先锋’葡萄的物候期、植株生长及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基质栽培的葡萄的物候与对照间无显著差异;基质栽培植株的叶面积较小,叶片叶绿素含量和果实生长发育与土壤栽培的相同;基质栽培明显改善了果实着色,轻微降低了果实硬度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这可能与基质水分波动频率高而导致根系吸收养分不稳定有关,生产应用时需适当追肥或实行肥水一体化管理。  相似文献   

13.
土壤干旱对葡萄果实发育过程中酚类物质时空积累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酿酒葡萄品种赤霞珠(Vitis vinifera L.‘Cabernet Sauvignon’)果实为试材,研究了葡萄果实发育过程中土壤干旱对果肉、果皮、种子和果梗中总酚时空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幼果期(花后30d)种子中总酚含量最高,而成熟期(花后110d)则果梗中含量最高,且土壤干旱(土壤相对含水量为田间最大持水量的60%±5%)对总酚的空间积累无明显影响。果实发育过程中,果皮、果肉和种子中总酚含量呈持续下降趋势,但土壤干旱导致幼果期果梗、果皮、果肉和种子中总酚含量分别比CKⅠ(不控制灌溉,土壤相对含水量为田间最大持水量的85%±5%)提高了8.1%、7.1%、8.9%、8.1%,比CKⅡ(采用塑料膜避雨设施,其他同CKⅠ)提高了6.3%、8.0%、19.0%、7.0%;成熟期果梗、果皮、果肉和种子中总酚含量分别比CKⅠ提高了6.8%、14.4%、46.1%、-10.0%,分别比CKⅡ提高了10.5%、33.8%、86.6%、28.7%。土壤干旱并不改变葡萄果实发育过程中总酚的时空积累规律,但能促进果实各部位总酚的积累。  相似文献   

14.
滨海围垦土壤采用高畦深沟栽培葡萄,明显提高了土壤速效养分(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分别提高3.4mg/100g±、5ppmp和10ppm);土壤水溶性钠含量降低60ppm,总盐量减少0.032%;多雨季节地下水位离畦面80~100cm,土壤通气良好,根系生长旺盛。高畦栽培的平均产量比低畦栽培的高5.505t/ha。重施有机基肥促进了葡萄速生快长,枝蔓充实。垃圾土改粘可使根系范围扩大50~70cm。良好的防风林带,使台风对枝蔓和叶片的损伤率降低30%左右。夏季用杂草覆盖畦面,减少水分蒸发,有利于果实膨大。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北冰红葡萄果实营养品质与土壤养分间的关系,为选择北冰红葡萄适宜栽培区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新疆4个不同生境的8个果园样点,测定果实品质和土壤养分因子,采用典型相关分析和冗余分析其相关性。【结果】8个样地的土壤养分与果实品质指标变异系数分别为6.147%~40.476%、3.674%~11.895%,其中pH与总糖的变异系数最小。土壤养分中速效磷、速效钾、阳离子交换量与可溶性固形物、单宁、总糖、总酚、果穗重、单果重和单株产量间呈正相关;土壤中速效氮和阳离子交换量与花色苷、果穗重和单果产量间呈正相关;土壤中有机质与总酚呈负相关;果品中总酸与土壤中全氮呈正相关,与速效钾呈负相关。4对典型变量分别解释了土壤养分和果实品质组内的75.500%和94.900%的信息,组间72.100%和92.100%的信息;焉耆县、温宿县与乌鲁木齐市的葡萄果实品质综合典型变量较高。【结论】不同生境下,北冰红葡萄园中土壤养分各指标间含量存在较大的差异,而果实品质各指标间差异较小,土壤pH与果实总糖差异不显著。新疆酿酒葡萄产区中焉耆县、温宿县与乌鲁木齐市的土壤环境更有利于北冰红营养物质的积累,对提高北...  相似文献   

16.
基于旋转设计的番茄果实可滴定酸含量对土壤水分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究不同生育阶段土壤含水率对番茄果实可滴定酸含量的影响,为番茄生育期精确灌溉及优质生产提供参考。【方法】根据番茄的生长发育规律并结合第1穗果的发育动态,将番茄全生育期划分为苗期、始花结果期、果实生长初期、快速膨大期和品质形成期5个阶段,各阶段均设置5个不同的土壤含水率(12.0%~14.4%,14.4%~16.8%,16.8%~19.2%,19.2%~21.6%,21.6%~24.0%)进行水分控制,采用五元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进行盆栽试验,用NaOH滴定法测定番茄果实可滴定酸含量,建立果实可滴定酸含量与不同阶段土壤含水率的数学模型,并进行因子主效应、单因子效应、耦合效应分析及模型寻优。【结果】在快速膨大期进行土壤水分调控对番茄果实可滴定酸含量影响最大,品质形成期土壤水分调控的影响次之,苗期土壤水分调控的影响最小。其他生长阶段土壤含水率控制在16.8%~19.2%时,番茄果实可滴定酸含量随始花结果期、果实生长初期和快速膨大期土壤含水率增加呈先降低后升高趋势,随品质形成期土壤含水率增加呈开口向下的抛物线型变化,但不受苗期土壤含水率变化的影响。耦合效应分析表明,品质形成期与苗期、始花结果期土壤含水率对番茄可滴定酸的积累有正交互作用;苗期和始花结果期与果实生长初期、快速膨大期土壤含水率之间,以及快速膨大期与品质形成期土壤含水率之间有负交互作用。【结论】番茄苗期、始花结果期、果实生长初期、快速膨大期和品质形成期土壤含水率依次控制在18.6%~19.1%,18.8%~19.3%,18.5%~19.0%,18.7%~19.2%和18.4%~18.9%时,番茄可以获得较高的可滴定酸含量。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塑料大棚内葡萄Vitis vinifera促成栽培中萌芽期根区土壤加温对树体生长发育、果实品质以及土壤温度的影响,试验以5年生红地球葡萄Vitis vinifera‘Red Globe’为试材,在需冷量满足后进行根区土壤加温处理,设置(25±1)℃/(15±1)℃(昼/夜)(简称T25)和(20±1)℃/(15±1)℃(昼/夜)(简称T20)和对照(ck)等3个温度梯度,探讨它们对土壤温度、葡萄物候期、树体生长发育和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萌芽期T25和T20处理下土壤日平均温度分别比ck高13.1℃和8.4℃;萌芽期分别比对照提早26,20 d,始花期提早27,21 d,成熟期提早18,10 d;新梢长度和粗度、单株果穗数显著增加(P<0.05);可溶性固形物、维生素C质量分数增加,酸质量分数降低,果实品质提高;果穗质量和单株产量均显著高于对照(P<0.05)。说明萌芽期适当提高土壤温度可以使葡萄提早解除生态抑制性休眠,提前进入萌芽,果实品质改善,提早上市。图3表5参13  相似文献   

18.
[目的]阐明土壤干旱对葡萄果实发育过程中黄烷醇类多酚时空积累的影响。[方法]以酿酒葡萄赤霞珠(Vitis vinifera L.cv.‘Cabernet Sauvignon’)果实为试材,采用避雨棚和断根沟措施,人工模拟土壤干旱,初步研究了土壤干旱对葡萄果实中黄烷醇类多酚时空积累的作用。[结果]土壤干旱并未改变葡萄果实黄烷醇类多酚的空间积累模式,果梗含量最高,种子、果皮次之,果肉最低。在果实发育过程中,土壤干旱明显促进果肉和种子中黄烷醇类多酚积累,但对果梗和果皮作用不明显。[结论]土壤干旱并不改变葡萄果实发育过程中黄烷醇类多酚的时空积累规律,但能促进果实,特别是果肉和种子中黄烷醇类多酚的积累。  相似文献   

19.
影响葡萄果实品质的因素分析及栽培管理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介绍了影响葡萄果实品质的各种因子:品种特性、生态因子(温度,光照、水分和土壤)、栽培管理(套袋、架式与负载量、土壤耕作,根域限制)等,阐述了以上各种因子对葡萄果实品质的影响及其机制,这对我国的葡萄生产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为了在有机葡萄栽培中实施精量灌溉,提高果实品质,尝试利用土壤墒情监测系统技术。土壤墒情监测系统综合集成了先进的监测设备、网络技术和专家知识经验,能够完成对土壤墒情的实时监测与灌溉决策。将这项技术在上海市奉贤区的1个有机葡萄种植园进行示范,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平均每亩增收26%,葡萄可溶性固形物提高了2~3Brix,水分利用效率提高40%,同时劳动生产率提高40%,经济效益显著。本文介绍了该系统的结构、工作原理、布设和调试方法等内容,并结合葡萄各生长期的需水量,对1个大棚1年内的土壤墒情监测数据进行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