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关于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甘肃省制约农民增收的因素和农村经济结构演进的一般规律的基础上,提出了当前甘肃省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措施是:依靠科技进步,优化农业生产的品种、品质和布局结构;扶持龙头企业,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实施城镇化发展战略,加快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业转移;改革农村管理体制,为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2.
晋艺波 《安徽农业科学》2022,50(11):207-210
立足乡村振兴战略,基于甘肃省农业经济差异角度,以甘肃省14个市州为研究对象,以人均农林牧渔生产总值为测量指标,选择2011、2015,2019年数据,计算甘肃省农业经济变异系数,运用ESDA空间分析方法,从空间角度剖析甘肃省农业经济区域差异与变化。结果表明:甘肃省农业经济呈现非均衡特征发展,相对差异集中极化程度较高,竞争程度小;甘肃省农业经济呈单核心非均衡特征发展,离散、集聚特征不明显,河西地区成为发达区。基于分析结果认为甘肃省应该实施非均衡发展策略,培育兰州、天水、甘南为农业特色发展核心地区,由单核心发展迈向四核心发展。  相似文献   

3.
1品种来源 马铃薯新品种天薯9号是天水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中梁试验站于1994年以甘肃省农业科学院选育的新品系91—26-116为母本、以陇南市农业科学研究所选育的新品系85—6—14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原代号为95—3—1。2004年通过甘肃省科技厅组织的技术鉴定,2005年通过甘肃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定名,并作为当年甘肃省马铃薯产区的重点品种进行推广。截止2006年底,该品种已在天水市干旱半干旱地区和高寒阴湿地区及陇南等地累计推广5.9万hm^2,获得经济效益9900万元。该品种于2007年获天水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同年获甘肃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相似文献   

4.
《甘肃农业科技发展研究报告(2011-2015)》作为《甘肃农业科技绿皮书》系列丛书的首部作品,由甘肃省级综合性农业科研机构——甘肃省农业科学院组织研创,国家级专业皮书出版机构——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系统梳理和回顾了“十二五”期间甘肃农业科技的整体发展情况,总结了在农业科学研究各领域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了“十三五”时期间通过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和成果应用支撑甘肃省现代农业发展和精准扶贫的措施与对策.  相似文献   

5.
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 服务现代农业生产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文章以甘肃省农垦农业研究院为例,总结了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成功经验,进而得出农业科研单位要充分发挥自有科技成果的优势,通过承担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建立科技特派员制度、发挥科技专家大院优势、建设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等途径,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农业发展方式转变,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和创新,为现代农业服务。  相似文献   

6.
效益农业—现代农业发展的新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当前现代农业发展,提出效益农业发展重点是特色农业、外向农业、精品农业和设施农业。并认为发展效益农业的重要途径和措施是因地制宜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坚持依靠科技进步,在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制度创新,从而达到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进步为动力,以农业产业化经营为载体,以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和农业经济效益为核心,以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为目标,实现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经营、企业化管理、社会化服务的现代企业。  相似文献   

7.
《农业科技与信息》杂志是甘肃省农牧厅主管、甘肃省农业信息中心主办,我省唯一一份综合性农业科普期刊。创刊于1984年,是我省在西北乃至全国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刊物。杂志立足甘肃,面向全国,以“选编科学性、实用性、指导性农业科技精华,突出新技术、新品种、新信息引导农民富裕”为宗旨.向广大农民、农村科技人员、乡村干部介绍先进实用的农业科普知识及信息.为我省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做出了一定贡献.曾被省科委评为“甘肃省优秀科技期刊”。  相似文献   

8.
甘肃省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的测算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Cobb-Douglas生产函数对1998-2005年甘肃省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进行了测算,并运用层次分析法对影响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的因素进行了进一步分析.结果表明:1998-2005年甘肃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为44.95%,物质消耗增长速度仍然过快,农业生产方式仍未完成从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  相似文献   

9.
莱城区以推动农业结构调整和促进农业增产增效及农业增收为目标,立足全区农业资源优势,大力实施“科技强区”战略,加快了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的发展步伐,促进了全区农业科技进步,为新农村和城乡一体化建设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10.
论我国农业科技进步的模式选择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文章首先对农业科技进步的内涵予以论述,然后指出了农业科技进步的两种基本模式,即以美国为代表的机械性科技进步模式和以日本为代表的生物性科技进步模式。在此基础上,对我国农业科技进步的历史教训作了简明扼要的总结,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和农产品国际贸易自由化等因素,提出了我国应选择以生物性科技进步为主、机械性科技进步为辅的农业科技进步模式。  相似文献   

11.
本文阐述了婺源县围绕“以叶兴业”战略,抓住科技进步关键,发挥中介组织作用,大力推进以茶叶为主导的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模式与经验。  相似文献   

12.
近日,甘肃省科技厅批准成立了“甘肃省啤酒花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该中心以甘肃省农垦农业研究院为依托单位,联合甘肃省饮马农场、临泽农场和黄花农场等单位共同组建。  相似文献   

13.
编委风采     
正张保军,男,汉族,1 964年12月生,甘肃张掖人,中共党员,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现任甘肃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校长,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农村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多年来,一直从事农民培训、农村实用人才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及农业新技术、新品种的研究和推广等工作。主持或参与完成的科研项目获中华农业科技奖三等奖1项;甘肃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甘肃省农牧渔丰收一等奖1项;甘肃省科普作品  相似文献   

14.
编委风采     
正张保军,男,汉族,1964年12月生,甘肃张掖人,中共党员,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现任甘肃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校长,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农村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多年来,一直从事农民培训、农村实用人才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及农业新技术、新品种的研究和推广等工作。主持或参与完成的科研项目获中华农业科技奖三等奖1项;甘肃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甘肃省农牧渔丰收一等奖1项;甘肃省科普作品  相似文献   

15.
甘肃农业发展必须依靠农业科技进步,而甘肃定西、天水两个农业科技园是由科技部主持评选的国家级农业科技园。经过10多年的探索与发展,农业科技园区从区域特色到产品研发再到技术推广都取得了良好效果,但也存在不少问题,这些问题阻碍着园区的发展,从而不能为甘肃省农业现代化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  相似文献   

16.
优化农村产业结构的现实选择王蔚然,肖奕支吉安县深入贯彻中央、省、地农村工作会议的精神,牢固地树立以农业为基础的思想,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目标,以农民增收为目的,依靠科技进步,优化产业结构,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逐步形成“一乡一业,一镇一区,...  相似文献   

17.
科技进步与中国农业经济增长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运用C-D生产函数法,对1980-1999年的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进行了测度,结果表明:科技进步为农业经济增长的重要因子,进一步预测“十五”期间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为45%,并提出了实现45%的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浙江省"九五"期间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的测算与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朱希刚提出的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测算方法,对“九五”期间浙江省农业及种植业、林业、畜牧业和渔业的科技进步贡献率作了测算。结果表明,浙江省“九五”期间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为57.12%,较“八五”期间有所提高;与周边省份相比,处于第2位。在此基础上,对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的测算结果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19.
一、农业经济发展思路 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进步为动力,紧紧围绕农民增收和农业增效的目标,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特色经济,提升传统产业,实现农业经济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20.
为深入贯彻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充分发挥我省广大农业工作者的聪明才智,为我省“建设社舍主义新农村”建言献策,同时为广大农业、农村工作者提供发表真知灼见的理论平台,中国农学会、甘肃省农业专家咨询团秘书处、甘肃省农业发展促进中心拟与有关国家级出版社合作出版《中国“三农”工作论文选(甘肃卷)》丛书,有关事宜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