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临近春节,正是吉林农民出售玉米高峰期,然而,吉林蛟河、桦甸地区的农民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他们的玉米不仅卖不上价钱,而且很难找到收购的商贩。然而我们在各种报道中也发现这样一个现象,并不是所有地方的农民都在为"卖难"发愁。就在蛟河等地玉米价格在每公斤八毛左右等待收购的时候.一些地方的价格达到了1.18元/公斤.而且农民销售比例也高。玉米销售大环  相似文献   

2.
东北天气以晴为主。收购价格小幅波动近期,吉林省大部分地区仍以晴好天气为主,气温仍然较低,而新玉米收购价格仍有小幅波动,部分地区收购价格小幅上扬。当前,吉林蛟河地区收购水分在32%的新玉米收购价上涨20元/t至现在的800元/t,由于水分和价格偏高,所以粮商收购积极性较差。桦甸地区收购水分在28%~30%的新玉米,收购价集中在780~800元/t,  相似文献   

3.
虽然,目前东北大部分地区农民惜售心理相对前期明显减弱,玉米销售较为积极,吉林、长春等地农民排队卖粮,但目前深加工企业却不再稳定玉米价格敞开大量收购,大多通过降价,压水控制玉米  相似文献   

4.
国家粮食局日前会同有关部门印发通知,部署今年的临储玉米和大豆收购工作.继续在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等省(自治区)实行玉米和大豆临时收储政策,切实保护种粮农民利益和生产积极性。  相似文献   

5.
<正>随着玉米国储的敞开收购和贸易商的积极入市采购,"农民惜售"成为近期国内玉米购销市场的一大现象。但是,随着春节的临近,东北地区玉米上市数量显著增加,农民卖粮心态发生了微妙变化,送粮车队也开始悄悄地在产区收购粮库门口排起了长龙,玉米现货  相似文献   

6.
东北天气以晴为主,收购价格小幅波动近期,吉林省大部分地区仍以晴好天气为主,气温仍然较低,而新玉米收购价格仍有小幅波动,部分地区收购价格小幅上扬。当前,吉林蛟河地区收购水分在32%的新玉米收购价上涨20元/t至现在的800元/t,由于水分和价格偏高,所以粮商收购积极性较差。桦甸地区收购水分在28%~30%的新玉米,收购价集中在780~800元/t,其中收购水分在30%的新玉米收购价报在780元/t,而当地粮库收购价普遍高于个体粮商。另有松源地区收购水分在26%~28%的新玉米,收购价集中在790~840元/t,其中收购水分在28%的新玉米收购价上涨10元/t至790…  相似文献   

7.
《农村养殖技术》2006,(14):37-38
玉米东北产区:进入7月份,东北农民手中玉米基本售空,粮食市场收购冷清,个体收购逐渐退出市场,大中型粮食企业少有收购。吉林扶余、农安等地站台挂牌收购价格为每吨(下同)1240元,但是,收购数量不大。目前,吉林省深加工企业只有长春大成和公主岭黄龙在收购玉米,收购价格分别为126  相似文献   

8.
《吉林畜牧兽医》2006,27(6):68-68
内蒙古玉米价格整体平稳:内蒙古呼和浩特地区玉米交易平淡,仓储企业、粮食经销商从农民手中直接收购玉米的交易活动很稀少。赤峰2级玉米汽车板价为1160元/吨,上扬60元/吨;通辽地区水分在14.0%以下的玉米出库价格在1220元/吨左右,持平。吉林:吉林粮食中心批发市场新玉米最高报价  相似文献   

9.
丁丁 《饲料广角》2008,(21):11-13
我国玉米已经连续第5年实现增产。国家粮油信息中心最新的数据显示.今年我国玉米获得全面丰收.总产水平达到了1.56亿t。秋粮即将上市的阶段.国际粮食价格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出现了大幅回落。如何保证亿万粮农的收益问题.成了国家当前最大的难题.笔者结合当前主要产销区的生产、消费状况以及国家托市收购等政策的分析.对当前的国家最低价保护策略提出一些建议,同时也为农民的卖粮提供一些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10.
<正>自2009年秋粮上市以来,东北玉米收购价格一路走高,吉林9家深加工企业玉米平均收购价格从1520元/吨攀升至目前的1620元/吨,上涨了100元/吨,但受玉米产量下降、农户惜售心理严重以及入冬恶劣天气减弱农民售粮进度等因素影响,玉米收购数量相比2008年同期却大幅减少,然而国家政策仍为玉米价格高涨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11.
《中国禽业导刊》2001,18(1):12-12
加入WTO会对我国农业产生深远影响。因此,在未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前,调整好生产经营方向,才能使玉米主产区的农民立于不败之地。  一.立足地区优势,抓住玉米生产不放松  辽宁、吉林、黑龙江、内蒙古等省区的温光条件适合于玉米生长,国家也把玉米商品粮基地建于这四个省区。  1999年,辽宁、吉林、黑龙江、内蒙古等省区的玉米播种面积为12379.5万亩。按玉米平均单位面积产量329公斤算,辽宁、吉林、黑龙江、内蒙古等省区共产玉米达4070万吨,约占全国玉米产量的40%。因此,辽宁、吉林、黑龙江、内蒙古等省区的玉米生产在全国玉…  相似文献   

12.
《饲料广角》2001,(8):13-13
一、市场动态 自今年3月中旬以来,国内持续涨升半年之久的玉米市场价格终于呈现回落态势。此次价格回调首先从销区,如广东、福建省开始,随后产区玉米价格也同步回落。目前,广东、福建玉米价格大约维持在1280~1300元/吨,吉林玉米车板平均交货价格在1050元/吨。出现价格回落的一个原因在于农民为了为春播准备资金,入市销售积极,加上3月份以后,华北和黄淮等地气温迅速回升,造成上年度的高水分玉米储存起来难度加大,处理不当的玉米容易出现霉变,也促成农民加大销售力度。 目前国内玉米收购的最新价格如下:吉林玉  相似文献   

13.
2011年12月下旬,国家粮食局正式对外公布2011/2012年度国家临储玉米收储政策。将继续在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等地实行玉米临时收储政策。国家粮食局在通知中明确了2012年玉米收储价格、质量标准及收购期限。国家临时存储玉米挂牌收购价格(国标三等质量标准)为:内蒙古、辽宁为每500克1.00元,吉林为每500克0.99元,黑龙江为每500克0.98元,相邻等级之间差价按每500克0.02元上下浮动。  相似文献   

14.
近一段时间以来,国家加强宏观调控措施不断出台,根本目的就是提高粮价,保证农民增产增收,确保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并且最大限度的托动内需,稳定国内市场经济,一是在东北启动大豆、玉米、水稻临时储备收购,具体是在黑龙江、吉林、辽宁和内蒙古分别临时收储玉米500万吨、水稻400万吨、大豆150万吨;二是较大幅度提高了2009年小麦的最低收购价,  相似文献   

15.
王倩 《饲料广角》2013,(24):28-30
1双重收购政策出台.政府有意保护玉米价格1.12013年国储玉米最低收购价政策提前公布为有效保护农民利益,稳定国家粮食生产.保证粮食安全.国家从2004年开始在粮食主产区实行小麦、稻谷最低收购价格政策。2008年以来.针对部分农产品价格下跌及卖难现象.国家适时出台了玉米、大豆、油菜籽等临时收储政策,支持企业积极参与收储.健全国家收储农产品拍卖机制.解决了部分农产品销售问题.增加了农民收入.促进了农产品生产和市场的稳定。  相似文献   

16.
今年部分粮食品种退出保护价收购范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饲料与畜牧》2000,(2):2-2
国务院办公厅发出通知说,为了有利于促进农业和粮食生产结构的调整,引导农民根据市场要求,合理安排粮食生产,从2000年新粮上市起,黑龙江、吉林、辽宁省以及内蒙古自治区东部、河北省北部、山西省北部的春小麦和南方早籼稻、江南小麦退出保护价收购范围,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的玉米也退出保护价收购范围。  相似文献   

17.
郭清保 《饲料广角》2009,(14):24-26
随着全球经济危机的暴发.以及中国玉米连续5年丰产.国内玉米供求关系由供需紧平衡转为供大于求,价格大幅下跌,农民卖粮出现困难。为稳定玉米市场、保护农民利益。国家连续出台调控政策.从而使国内玉米价格走势呈现政策与市场“双轨并存”局面。由此对玉米市场及上下游产业都带来长远的连锁反应。特别是随着国家在生物能源产业方面的非主粮政策.使得国内玉米市场能源光环渐失。  相似文献   

18.
《农村养殖技术》2004,(4):43-44
近期,国内玉米市场出现波动,南方销区市场受产区玉米到货数量增多,市场价格出现大幅跌落行情,跌幅空间达到130元/吨;在南方港口价格下跌的拉动下,北方价格也出现下调;虽港口玉米价格出现下调,然而产区市场陈玉米销售价格、新玉米收购价格却依然保持坚挺,新玉米收购形势堪忧。具体情况如下:  (一)东北新产玉米收购价格基本稳定 近期,东北地区新产玉米收购价格基本稳定。农户节前售粮变现意愿增强,用粮单位预期后市玉米价格上涨,收购积极性也在不断提高。近期,吉林西部(松原)地区新产玉米平均农户收购价格为0.80元/千克,农户交售积极性较高…  相似文献   

19.
《吉林畜牧兽医》2008,29(12):65-65
吉林省大部分深加工企业玉米收购量出现大幅减少现象,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①省内大部分地区出现降雨雪天气道路不畅;②气温下降玉米好储存农民及托市收购逐渐展开农民出现惜售心理,放慢了售粮脚步;③降水天气使得玉米水分增大,也影响了出售进度。各企业11月中旬收购情况如下。  相似文献   

20.
自2007年新粮上市以来,深加工企业一直充当着东北玉米收购市场的主力军,其收购价格变化、库存水平对东北市场走势起到了重要的“风向标”作用。但受2007年10~11月份农户惜售的影响,截止到春节前,东北多数深加工企业玉米收购进度同比偏慢。这意味着节后至春耕前是东北多数深加工企业完成本年度大部分原料建仓的关键期。近日东北大部分深加工企业已基本恢复玉米收购,日收购量渐增,除了受农民卖粮心理及其他收购主体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