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纤维素酶及其基因结构特征与功能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纤维素是一种具有重要发展潜力的生物型能源.研究纤维素酶及其基因的结构和功能,阐明基因表达和降解机制是利用这一巨大资源的基础之一.本文综述了纤维素酶及其基因结构和功能研究的最新进展,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黄胸散白蚁纤维素酶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黄胸散白蚁体内纤维素酶所做的研究结果表明,37℃时,C1酶与pNPC底物反应的最佳时间为1h,Cx酶与CMC-Na和β-葡糖苷酶与Salicin反应的最佳时间均为0.25h。黄胸散白蚁工蚁头部纤维素酶主要是Cx酶和β-葡糖苷酶。肠道组织中,3种纤维素酶主要分布于前肠和后肠组织。Cx酶在前肠的酶量占肠道组织该酶总量的52.9%;C1和β-葡糖苷酶绝大部分在后肠,在该部位所含酶量分别占整个肠道组织酶总量的83.3%和80.2%。说明3种纤维素酶的活性在不同组织中有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3.
天牛体内纤维素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综述近年来国内外有关天牛体内纤维素酶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天牛体内纤维素酶的来源、不同天牛种类纤维素酶的性质、纤维素酶抑制剂、纤维素酶同工酶、纤维素酶基因以及天牛体内纤维素酶活性变化与寄主的关系,并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马缨丹氯仿提取物、乙酸乙酯和石油醚萃取物对黄胸散白蚁体内纤维素酶系及解毒酶系活性的影响,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滤纸片带毒饲喂,测定处理不同时间点其对黄胸散白蚁体内3种纤维素酶[内切-β-1,4-葡萄糖酶(EG)、外切-β-1,4-葡萄糖酶(CBH)、β-葡萄糖苷酶(BG)]和3种解毒酶[羧酸酯酶(Car E)、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多功能氧化酶(MFO)]酶活性的影响。【结果】马缨丹氯仿提取物、乙酸乙酯和石油醚萃取物在6~72 h对黄胸散白蚁体内6种酶活性的影响存在差异,主要表现为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对3种纤维素酶活性的影响而言,氯仿提取物对EG酶活性无显著影响,但对CBH和BG酶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尤其对CBH酶抑制作用较强,在72 h时抑制率最大,达17.61%;乙酸乙酯萃取物对3种酶均有抑制作用,对EG和BG酶活性抑制作用较强,在48 h时对EG的抑制率最大,为27.18%,在24 h时对BG酶活性抑制作用最大,为29.28%;石油醚萃取物对CBH酶活性无显著影响,但对其他2种酶抑制作用显著,对EG酶的抑制作用较强,在72 h时对此酶的抑制作用最大,为39.89%。对3种解毒酶活性影响而言,3种提取物对Car E酶的活性影响不大;对GSTs酶的影响主要在12~48 h,其中乙酸乙酯萃取物的抑制作用最强,36 h时抑制率最大,为39.54%;对FMO酶的抑制作用呈波动式变化,其中以12 h、36 h抑制作用较强。【结论】马缨丹氯仿提取物、乙酸乙酯和石油醚萃取物能抑制黄胸散白蚁体内的纤维素酶和解毒酶,扰乱其正常的生理代谢功能。  相似文献   

5.
根据散白蚁和家白蚁的存在与否,将中国陆地分成无白蚁区、仅有散白蚁区、既有散白蚁又有家白蚁区3个白蚁区域.整合中国腐朽分布图(根据Scheffer气象指数绘制)和白蚁分布区域图,将中国分成四大生物危害区域:区域Ⅰ,低危害区;区域Ⅱ,中等危害区,无白蚁;区域Ⅲ,中等危害区,有散白蚁;区域Ⅳ,严重危害区,既有散白蚁又有家白蚁.木材生物危害区域的划分和相应地图的绘制,既可为建筑设计和施工在提高建筑耐久性、减少不必要浪费的方案设计上提供指南,又可为不同区域采取不同防治白蚁和腐朽危害措施的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
<正> 闽西林地白蚁的天敌种类很多,它对于林地白蚁的发生和消长有明显的影响,甚至有较大的抑制作用,正确识别和估量白蚁天敌的数量及其作用,对搞好白蚁的予测予报,开展生物防治。  相似文献   

7.
<正> 对白蚁追踪信息素及其类似物这种白蚁的“通讯”物质的应用,国外除在腐烂木材(内含白蚁追踪信息素类似物)内压入灭蚁灵作毒饵抑制散白蚁的报道外,未见其它透露。国内亦未见有报道。因此,此种“通讯”物质能否用于灭治白蚁是人们十分关注的问题。1978年我们合成的维州散白蚁(Reticulitermes virginicus)追踪信息素类似物4-苯基-顺式-3-丁烯醇-1(以下简称合成物),经生测  相似文献   

8.
综述近年来国内外白蚁兵蚁防卫化合物(额腺分泌物)的研究进展,重点介绍鼻白蚁科种(长鼻白蚁属、棒鼻白蚁属、家白蚁属、散白蚁属)兵蚁防卫化合物的成分及其作用。它们多属碳氢化合物组成的萜类及其醇、酮等,如散白蚁属主要组分是牛牻儿沉香醇,家白蚁属是22-27碳烷烃溶于水样粘多糖中,长鼻白蚁属及棒鼻白蚁属为乙烯酮类,它们多数为接触毒性化合物,具触杀或粘住外敌的作用。最后讨论研究兵蚁防卫化合物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9.
4种植食性甲虫肠道内纤维素酶活性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比较和客观评价昆虫体内纤维素酶的活性,在不同温度及pH值下测定杨叶甲、二纹柱萤叶甲、紫榆叶甲成、幼虫及双条杉天牛幼虫消化道内3类纤维素酶的活性.结果表明:4种甲虫体内均有消化纤维素的完整酶系,3种叶甲成、幼虫体内各纤维素酶的最适温区为40 ~ 60℃、最适pH值范围为4~6,在高温和强碱条件下均未能检测出酶活性;双条杉天牛幼虫C1酶活性在强碱pH =9和70℃条件下活性最高,Cx酶和β-葡萄糖苷酶活性低于3种叶甲的成虫和幼虫,C1酶活性显著高于3种叶甲的成虫和幼虫.温度和pH值对昆虫体内纤维素酶活性有显著的影响,甲虫取食习性的不同可能导致体内纤维素酶活性的差异,酶活性的差异是否受到昆虫亲缘关系的影响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
纤维素酶是天牛体内重要的消化酶类,本文以松墨天牛为对象,研究了该虫肠道纤维素酶随禁食时间、取食时间不同的变化规律.结果显示,随着禁食时间的延长,纤维素酶3种组分酶活性均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而随着取食时间的延长,松墨天牛体内的纤维素3种组分酶活性变化规律相一致,由开始的低活性逐渐升高,并最终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11.
蜡质基因是编码直链淀粉合成的关键基因.从蜡质基因和直链淀粉合成的关系、糯性的研究进展、蜡质基因的序列结构、蜡质基因中核蛋白结合位点、转录后水平的调控以及Wx座上的微卫星序列等几个方面综述了蜡质基因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2.
竹子是重要的森林植物类型。随着分子生物技术的发展,可以从基因水平对竹类作物进行研究,从2009年GeneID为8223103的NCBI第1个竹子基因登录,截止2015年底,已有6462个竹子基因成功登录,分布于竹亚科3个族的33个属的50个种。相比2014年,新增2519个基因,分布于14个属的20个种,文章调查分析了这些基因的描述、类型以及基因参考序列的情况,年度更新了2014年版“竹子基因调查分析报告”。  相似文献   

13.
竹类植物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及展望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概述了目前分子生物学方法在竹类植物上的应用,包括其核酸提取的方法、分子标记(RFLP、RAPD、SCAR s、AFLP及微卫星)等在分类上的应用,竹类开花基因等有用基因的分离、鉴定及其转化研究。针对竹类植物的分子生物学研究现状存在的问题包括生物技术育种和系统演化研究,提出了今后竹类植物研究的重点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
几种植物抗虫基因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概述了目前应用于植物抗虫基因工程的苏云金杆菌毒蛋白基因、蛋白酶抑制剂基因和植物凝集素等三类主要基因的分类、杀虫机理及应用现状;探讨了植物抗虫基因工程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5.
表达序列标签(EST)分析及其在林木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简要叙述了表达序列标签EST技术的原理和流程,综述了EST在研究林木木材形成和其它生物学过程时新基因的发现、基因表达分析和基因芯片方面的应用进展以及在开发林木单核苷酸多态性和简单序列重复等分子标记和构建遗传图谱方面的应用进展,并对其在林木基因组研究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国家林业新时期的森林生物灾害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分析了国家林业新时期的重要特征,认为国家林业新时期是以六大林业重点工程启动为标志,以五大历史性转变为特征的新的发展阶段。阐明了国家林业新时期我国森林生物灾害的特征,包括:以国土生态环境整体恶化为诱导因素的森林生物灾害频繁发生;在西部为主的生态脆弱区,森林的寄主主导性生物灾害发生普遍;已入侵我国的森林有害生物逐步形成稳定生态格局的同时,伴随着国际、国内物流通径的增多和物流通量的增大,境外有害生物入侵的风险不断增强;全球气候变化导致天然林生态系统的生物灾害流行;森林的历史性生物灾害间歇发生的同时,次要性的生物灾害逐步演化成主要威胁;伴随都市化的高速进程,城市森林的生物灾害发生普遍且机理更加复杂。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国家林业新时期六大工程的森林有害生物防治目标需求和实现对策。进一步提出了森林生物灾害管理的三大技术体系建设及其研究任务。具体内容为:森林生物灾害的信息管理,森林生物灾害的基因管理,森林生物灾害的生态管理。  相似文献   

17.
种质资源是选育新品种的基础材料,本文分析了湖南省林木种质资源收集与利用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保护与利用种质资源的相关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观赏植物基因工程研究进展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下载免费PDF全文
评述了近10a来有关植物花青素、花器官发育基因克隆、花衰老机理的研究进展及其应用前景。植物花青素代谢途径及其主要酶类的作用之研究已较为成熟,一大批调控植物花色的结构基础民调节基因已被克隆。利用反义基因及共抑制原理导入外源基因已培育出了新的观赏植物品种,控制植物的花器官发生的基因也被克隆,通过对花器官基因的改变,可以改变植物花化衰老有些是受乙烯的控制,有些则与ABA有关。利用基因工程手段为创造新花色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理论角度探讨了林木改良中的遗传基因资源保护的必要性,系统地提出了林木遗传基因资源的保护策略及其保持收集材料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Dvorak  W.S.  Jordon  A.P.  Hodge  G.P.  Romero  J.L. 《New Forests》2000,20(2):163-192
RAPD marker technology was used to assessevolutionary relationships among species classified inthe Oocarpae and Australes subsections. A total of 127 RAPD markers was assessed across 10taxa in Oocarpae and 8 taxa in Australes. A phylogenetic tree was constructed byneighbor-joining analysis of a p-distance matrixgenerated from the marker data. Results indicate thattaxa in the California Oocarpae are distinctfrom Mesoamerican Oocarpae and Australes.The Mesoamerican Oocarpae and Australesare closely aligned and apparently are derivatives ofa common progenitor, most likely ancestral Pinusoocarpa. The Mesoamerican Oocarpae subsectionis polyphyletic, sharing ancestry with taxa from theTeocote subsection. We propose anevolutionary scenario that suggests that an ancestorof Oocarpae migrated south through Mexico andCentral America, as well as east across the southernUS, with the two paths converging in Florida or theCaribbean. Pinus caribaea var. hondurensisis intermediate between the Mesoamerican Oocarpae and Australes, and its ancestorsformed the species line that migrated to the US fromCentral America. Pinus palustris is the oldestof the Australes species studied, havingdiverged from ancestral Oocarpae as thissubsection moved east. Subsequent divergences withinAustrales produced P. echinata and P. taed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