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抗虫棉在引种过程中,棉农误认为这种棉花不生病不生虫,不需要打药防治,可以随便种植.造成有的产量不高甚至减产,有的反遭虫灾.实事上抗虫棉仅对棉铃虫等鳞翅目害虫有抗性,幼虫在三龄前因取食后中毒而死.但抗性是相对的,对大龄幼虫抗性较差,因此田间仍会不同程度残存着大龄棉铃虫.所以在栽培中仍需加强田间管理. 1、注意防治蚜虫、红蜘蛛及盲蝽蟓等害虫由于这些害虫仅取食汁液,起不到杀死作用,因而仍需做好预测预报,加强防治.  相似文献   

2.
<正> 转Bt基因抗虫棉(简称抗虫棉)被棉铃虫食用后,棉铃虫中毒致死或生长发育严重受抑制,高纯度的抗虫棉田中,很难发现3龄以上的大龄幼虫,一般年份,2代棉铃虫不施药防治。转Bt基因控制合成的毒蛋白,只对以棉铃虫为主的鳞翅目害虫有毒杀效果,对棉蚜、棉叶螨、棉蓟马等均无抗性,所以抗虫棉并不是无虫棉。抗虫棉田中棉铃虫已降为次要地位,而棉蚜、棉叶螨、棉蓟马等害虫的发生有所加重,所以防虫措施也应适当调整。  相似文献   

3.
何飞 《农技服务》2001,(5):31-31
<正> 抗虫棉不是无虫棉 更不是万能棉 抗虫棉在抗棉铃虫性能方面明显优于普通棉花。是否就完美无缺呢?为此,笔者采访了棉花界的有关专家。专家们介绍了当前推广抗虫棉的一些缺陷和对策,希望棉农正确看待抗虫棉。 (一) 抗虫性不稳定 转Bt基因抗虫棉对棉铃虫和红铃虫等鳞翅目害虫均有一定的抗性,但随着棉花发育  相似文献   

4.
抗虫棉是利用基因工程,将苏云金杆菌中能够产生有毒蛋白质的基因导入棉花植株内,选育成具有杀死棉铃虫等鳞翅目害虫的品种,使其幼虫在三龄前因取食棉株器官后中毒而死亡.但是,抗虫棉与常规棉花的一些特征特性不完全一样,在生产中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5.
转基因棉花对棉铃虫抗性鉴定及利用研究初报   总被引:49,自引:4,他引:49  
 在北京和海南岛南繁基地对我国首批转基因棉花株系进行了抗棉铃虫性综合鉴定试验。结果表明,1龄幼虫取食转基因棉株嫩叶校正死亡率达80%~85%,幼虫越大死亡率越低。在网室内接虫和田间自然感虫的条件下,蕾铃被害率可控制在2%以下,顶尖被害率控制在10%以下,部分株系几乎不受危害。转基因抗虫棉花株系表现出对棉铃虫具有很高抗性和控制危害的能力,对棉铃虫的种群密度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6.
转基因抗虫棉对新疆棉田主要害虫及天敌群落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转基因抗虫棉品系对棉田主要害虫及天敌群落的影响研究表明:转Bt基因棉和转Bt、CpTI双价基因棉化防田、自控田均对棉铃虫有良好的抗性,棉铃虫幼虫数量与对照相比,差异显著.但棉铃虫落卵量差异不显著;转基因棉对非靶标害虫有间接影响;转基因棉花对天敌数量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7.
农民朋友普遍认为抗虫棉不需治虫,其实不然。抗虫棉虽对虫害有一定抗性,可减少用药次数,但在中期仍应及时治虫,绝不可掉以轻心,错过防治时期。 抗虫棉生长期主要害虫有地老虎、棉蚜、棉叶螨和二代棉铃虫。其防治方法有如下几点。  相似文献   

8.
1认识不到位 抗虫棉不是无虫棉.有的棉农错误的认为,抗虫棉就是无虫棉,可以不打药、不治虫,结果造成棉株受害和减产.转基因抗虫棉,只能杀死鳞翅目害虫,如棉铃虫、玉米螟、造桥虫等,它是初孵幼虫取食棉叶后中毒死亡,对其他害虫如蚜虫、红蜘蛛、棉盲蝽、棉金刚钻等无效.  相似文献   

9.
野生棉种多茸毛是一种形态抗蚜性状,其抗虫机理在于阻碍害虫特别是刺吸式害虫的取食,对幼虫的移动产生机械障碍作用,对棉蚜、棉叶螨、棉叶蝉、红铃虫等棉花害虫具有抗性。通过远缘杂交方式将野生棉种的多茸毛性状转育到栽培种陆地棉上,采用花粉管通道法将Bt基因导入形态抗蚜棉,获得转Bt基因形态抗虫棉纯合系;对纯合系2种害虫的抗性检测表明,通过转基因技术可以将高抗棉铃虫特性导入到形态抗蚜棉,但转化株系仍然保留了受体材料的抗蚜性状。表明通过远缘杂交与转基因技术可以实现多茸毛抗蚜性状与转基因抗棉铃虫性状的融合,并可有效解决棉花生产上的主要虫害。  相似文献   

10.
2000年调查了无为县种植的转Bt基因抗虫棉(品种:中抗29、保铃棉32B、惠抗2号)、常规棉(品种:苏棉12号、皖杂40、泗棉331)上棉铃虫的发生动态,结果表明:转Bt基因棉与常规棉比百株累计卵量无显著差异;百株幼虫量、棉花蕾铃被害率、残虫量显著低;百株幼虫量2、3代之间存在显著差异,4、5代差异不明显;蕾铃被害率各代差异均显著;残虫量2~4代差异显著,5代差异不显著;说明抗虫棉对棉铃虫的抗性前期效果较好,后期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11.
抗虫棉田间主要害虫动态及生态综合防治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海芝  王桂英  禹淑梅  杨首乐 《安徽农业科学》2003,31(6):1072-1072,1082
转Bt抗虫棉基因对棉铃虫幼虫具有较强的抗性 ,棉铃虫种群数量明显减少 ,不再是主要害虫 ;棉蚜、棉叶螨等刺吸式害虫的种群数量上升 ,危害加重。对抗虫棉田害虫采取生态手段进行综合防治 ,棉花产量较对照化学防治增产 13 .6%以上 ,投资少 ,效益高 ,天敌资源恢复增强 ,达到保护农业环境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为防治棉铃虫,近年来抗虫棉已在全国各地悄然兴起。但在大面积生产中常发现抗虫棉整个生育季节生长良好,可在田间却发现有的抗虫棉不抗虫,仍有棉铃虫发生,且有棉株上棉铃虫和其他害虫还十分严重。其原因是由于棉花抗虫性来源不同,目前生产上推广种植的抗虫棉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常规抗虫棉;另一类是转基因抗虫棉。常规抗虫棉抗  相似文献   

13.
1 种植抗虫棉适时酌情防治虫害,科学化控抗虫棉不是无虫免药棉。抗虫棉的抗虫性是对一、二代棉铃虫具有强抗性,对三、四代棉铃虫具有较强抗性。由于棉株各个器官所含抗虫BT基因不同,所以不同器官的抗虫性不同,嫩叶嫩尖抗性最强,叶片次之,棉铃最差。抗虫棉的杀虫特点是主棉的小幼虫咬食一些棉叶后中毒死亡,所以在田间不要一见卵  相似文献   

14.
科技点滴     
新一代抗虫棉品种将于2003年面世第一个抗虫棉品种于1996年问世,其中含有抗虫基因(Bt),该基因可产生对几种害虫有毒的蛋白质,包括烟芽夜蛾和棉铃虫。研究者发现,棉花害虫对抗虫棉的抗性也在发生,几种害虫已对叶上的有毒蛋白质产生了抗性,包括印度谷螟、菜蛾等至少9种害虫。科学家担心烟芽夜蛾和棉铃虫会迅速对有毒蛋白质产生抗性。但就目前的检测结果,尚未发现烟芽夜蛾对抗虫棉的耐力有什么变化。新一代抗虫棉正在试验中,该品种含有两个Bt基因,他们正在检测双Bt基因抗各种鳞翅目幼虫的长效性,预计2003年面世。原载[美]《农…  相似文献   

15.
试验表明,抗虫棉华棉102、R95-07、R95-02对棉铃虫有较强的抗性。用R95-07、R95-02棉叶饲养棉铃虫和田间接虫试验低龄幼虫存活率与泗棉三号比较可降低38.9%~56.1%。  相似文献   

16.
棉铃虫是棉花种植业发展的最大障碍,为了防治棉铃虫,近年来,抗虫棉以其能降低棉花生产成本、省工省时、增产增收、保护生态环境而深受广大棉农的共识。但有些棉农反映,抗虫棉整个生长季节生长良好,可在田间却发现有的抗虫棉不抗虫,仍有棉铃虫发生,而且有的棉株上棉铃虫和其他害虫还十分严重,不知是什么原因?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必须对抗虫棉的特性进行初步了解。根据棉花抗虫性来源不同,  相似文献   

17.
采用分期接虫和分期回收的方法,研究常规棉与转基因棉品种棉铃虫寄生性天敌在不同棉花品种间的寄生作用。结果表明:棉铃虫第2~4代发生期以及卵期和幼虫期,转基因棉品种的棉铃虫卵、幼虫寄生率均显著低于常规棉品种。棉铃虫卵期的寄生蜂主要为拟澳洲赤眼蜂(Tricogramma confisum),幼虫寄生蜂为棉铃虫齿唇姬蜂(Compoletis chlorideae)等。由此可见转基因棉对棉铃虫寄生性天敌存在非亲和效应。通过对转Bt基因棉国抗22及其亲本泗棉3号棉铃虫不同世代间卵、幼虫寄生率的纵向比较,发现同一品种棉花上不同世代间棉铃虫卵寄生率差异不显著,而幼虫寄生率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8.
江苏盐城农区4个Bt棉品种的抗性与生育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室内外对比试验的方法 ,就江苏盐城农区 4个转Bt基因抗虫棉主栽品种对棉铃虫的抗性与生育特性进行了调查和研究。室内饲养结果表明 ,与对照品种苏棉 9号相比 ,4个Bt棉主栽品种对棉铃虫的抗性都达到极显著水平 ;饲喂Bt棉组织 ,能使棉铃虫幼虫发育延缓 ,蛹期缩短 ,蛹重减轻 ;1~ 3龄棉铃虫幼虫对Bt棉的敏感程度高于 4龄以上幼虫。田间调查结果证明 ,Bt棉田棉铃虫的虫量和蕾铃被害量与对照品种差异极显著 ,其趋势与室内试验一致 ;Bt棉的种植比例与棉铃虫的虫卵量分布呈极显著负相关。在棉花品种的生育特性方面 ,4个Bt棉品种的株高和果枝数与苏棉 9号相近 ;蕾铃数量与成铃率高于或接近于常规棉对照 ;各品种间生长发育指标的差异均达不到显著水平。Bt棉品种间亦存有差异 ,供试的 4个Bt棉品种在当地的抗虫及丰产性状的优劣依次表现为鲁棉研 15号 >中棉所 2 9>南抗 3号 >科棉 1号  相似文献   

19.
<正> 目前,生产上种植的抗虫棉,主要是对棉铃虫等鳞翅目害虫具有毒杀作用的转BT基因抗虫棉。转BT基因抗虫棉对棉铃虫、玉米螟等的毒杀效果达95%以上,对甜菜夜蛾等的毒杀效果仅25%~50%,而对刺吸式口器的害虫如棉蚜、棉粉虱、棉盲蝽等则没有毒杀效果。因此,随着转BT基因抗虫棉的广泛种植,棉盲蝽等对棉花的为害日趋严重。2002年,在河北省棉花研究所只防治一次蚜虫的抗虫棉试验地,  相似文献   

20.
转Bt基因抗虫棉是中国农科院棉花研究所把苏芸金芽孢杆菌的毒素基因(简称Bt基因)转移到丰产、优质、抗病的品种上,经推广应用、检验,不仅降低杀虫剂使用次数和施药量,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了棉农的的生产积极性,而且还有效地保护棉田害虫天敌,从而间接地控制和减轻了其他害虫的危害,改善了棉田生态环境,使棉田害虫防治向良性循环发展.但是,抗虫棉必竟不是无虫棉,它的抗虫基因只能对棉铃虫、红蛉虫有较高的控制性,但对棉蚜、棉叶螨、斜纹夜蛾、甜菜夜蛾、棉叶蝉等害虫无特殊作用,加之其抗性随时间推移逐代降低.因此,必须建立以抗虫棉为主的综合防治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