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国产阴离子树脂法测定大豆粉中植酸含量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国产季铵型聚苯乙烯阴离子树脂法分离大豆及发酵大豆粉中植酸,用钼酸铵法测定植酸中磷含量,测得两种样品植酸含量分别为1.545%和1.092%(n=7)。标准植酸、标准植酸加入大豆植酸提取液,大豆植酸提取液加入标准植酸中时,植酸或植酸提取液回收率分别为85.39%±2.06%(n=7),82.84%±3.49%(n=7),87.31%±6.12%(n=3)。树脂磨细和梯度洗脱可综合提高分离效果25%~30%。  相似文献   

2.
对能有效降解作物秸秆的间型脉孢菌MB、侧孢霉SCB和放线菌FZ等6种微生物的产植酸酶特性及添加植酸钙对产植酸酶的促进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这3种微生物在降解秸秆过程中均表现出不同的植酸酶活性,固体发酵时脉孢菌MB和侧孢霉SCB的植酸酶活性分别高达5390 U/g料曲和3080 U/g料曲。在基础液体培养基中培养时,侧孢霉MB的植酸酶活性为390 U/ml;在蔗糖液体培养基中活性提高到550 U/ml。加入适量的植酸钙有利于诱导菌株产酶活性的提高,使侧孢霉SCB与芽孢杆菌PD的植酸酶活性分别提高1.5倍和1倍。  相似文献   

3.
发酵对珍珠稗中抗营养因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珍珠稗中含有较多的抗营养因子如植酸和多酚类植物质,它们的存在影响了人体对珍珠稗营养成分的消化和吸收,利用酵母和乳酸菌单一菌株和混合菌株,以珍珠稗粉为原料配制的增减基,经72小时在30℃下培养发酵,测定其植酸和多酚的含量,含量显著降低,植酸含量降低更多。  相似文献   

4.
利用产植酸酶枯草芽孢杆菌为菌种,在由棉粕90g、玉米粉10g组成的发酵底物中接种菌液7.0mL·100g-1;在温度为37℃,时间为72h,底物初水分为30%,初始pH为7.0的条件下进行发酵,评定枯草芽孢杆菌发酵产物中有效磷及常规营养成分的变化。试验发现,通过枯草芽孢杆菌发酵,棉粕源发酵饲料中有效磷含量提高45.5%,差异极显著(P<0.01),植酸磷/总磷降低13.2%,差异显著(P<0.05),植酸酶活性提高103.72U·g-1,淀粉酶提高24.43U·g-1,蛋白酶活性提高23.21U·g-1,棉粕源生物蛋白饲料的营养价值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5.
工艺流程新鲜蔬菜→整理清洗→漂烫→打浆→灭菌→发酵→浓缩(加入大米)→干燥→膨化→粉碎→筛分→配料混合→检查过筛→包装(检验)→成品.原辅料的处理及营养素对产品质量的影响:蔬菜品种以小白菜、菠菜等为主,要求生产周期短,不易生虫,生长过程中不施用农药.并采用发酵工艺除去蔬菜中的草酸的植酸,以消除影响消化吸收的营养障碍因子.发酵工艺脱除了75%以上的草酸和植酸,效果是比较理想的,大米以晚籼米的效果好.  相似文献   

6.
采用固态发酵工艺与酶活性测定法研究发酵菌种、原料组成及原料灭菌处理对马铃薯渣发酵饲料中与动物饲料消化率密切相关的4种重要水解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向马铃薯渣中接入酵母菌(Yeast)、黑曲霉A8(Aspergillus niger A8)及米曲霉(Aspergillus oryzae)发酵剂能大幅度提高发酵产物蛋白酶、纤维素酶、果胶酶及植酸酶活性。加入尿素及油渣,进行原料灭菌处理也有类似效果:①发酵产物蛋白酶活性为184.20~564.90 U,发酵增率为191.7%~794.5%,接菌增率为68.9%~206.7%,灭菌增率为9.4%~45.2%;②纤维素酶活性为3 455.56~5 978.15 U,发酵增率为4.7%~81.1%,接菌增率为36.7%~73.0%,灭菌增率为1.7%~61.0%;③果胶酶活性为248.76~613.74U,发酵增率为19.5%~194.8%,接菌增率为10.2%~146.7%,灭菌增率为7.5%~71.1%;④植酸酶活性为23.63~107.08 U,发酵增率为67.7%~949.6%,接菌增率为109.4%~526.0%。除酵母菌接种的植酸酶外,其余4种水解酶接菌与不接菌的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单接米曲霉处理发酵产物的蛋白酶活性明显高于其他处理;单接黑曲霉及黑曲霉与酵母菌混接处理发酵产物的植酸酶活性均高于其他处理。  相似文献   

7.
在混菌发酵条件下,研究枯草芽孢杆菌和啤酒酵母不同添加比例对豆粕营养价值的影响,观察发酵前后豆粕蛋白和水溶性总肽含量、氨基酸和蛋白质结构组成以及植酸含量的变化。试验按照菌种配比不同设为4组,分别是:V(枯草芽孢杆菌)∶V(啤酒酵母)=1∶1(Ⅰ组),2∶1(Ⅱ组),1∶2(Ⅲ组)和未发酵试验组,每组3个重复。结果表明:(1)与未发酵试验组相比,3个发酵试验组的蛋白含量出现显著增加(P0.05),以试验组Ⅰ增加率最高,为14.09%,而3个发酵试验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2)发酵后豆粕蛋白质分子量变小,水溶性总肽含量随枯草芽孢杆菌添加比例的增加而显著上升,而植酸含量则显著下降(P0.05),以试验组Ⅱ变化最大,水溶性总肽增加了678.47%,植酸降低了38.81%;(3)与未发酵试验组相比,游离氨基酸总量增加,试验组Ⅱ增加率最高,为256.0%,其中以Ile、Leu和Phe含量增加最多。总之,当以枯草芽孢杆菌为优势菌种进行固态发酵时,豆粕的营养价值得到较高改善。  相似文献   

8.
豆粕中含有多种抗营养因子,如大豆抗原蛋白、胰蛋白酶抑制因子、大豆凝集素、植酸等,降低了畜禽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和利用率,甚至造成机体代谢紊乱和器官损伤。微生物发酵能有效降低豆粕中抗营养因子含量,将大豆蛋白降解为小分子蛋白、小肽、氨基酸,同时微生物含有益生菌及代谢产物,能提高大豆营养价值。文中就发酵豆粕的发酵菌种及发酵工艺、发酵对豆粕品质的影响和发酵豆粕在畜禽养殖中的应用等方面进行概述,同时对发酵豆粕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9.
豆粕是一种营养丰富、用途广泛的优质饲用蛋白源,但是豆粕中含有的抗原蛋白、寡糖、植酸、脲酶、胰蛋白酶抑制因子等抗营养因子限制了其在饲料中的高效应用,采用益生菌发酵降低豆粕中的抗营养因子含量,可提升其应用价值。本文旨在对益生菌发酵降解豆粕中抗营养因子的研究进展及其发酵机理进行综述,并展望了未来对菌种和工艺参数的研究前景。  相似文献   

10.
从富含有机质的环境中采集土样,通过植酸钙平板透明圈法初筛得到产植酸酶菌株,进而用钒-钼酸铵法和丙酮-磷钼酸铵法2种方法测定植酸酶酶活力,并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钒-钼酸铵法为准确、可用的方法,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最适产酶发酵条件为pH 5,可溶性淀粉用量1.25 g/100 mL,酵母粉用量1.80 g/100 mL,植酸钙用量1.0 g/100 mL。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枯草芽孢杆菌和雅致放射毛霉混菌静态发酵对双低菜籽粕营养价值和感官特性的影响,并通过体内试验初步评估菜籽粕食用的安全性,为菜籽粕在食品领域广泛利用和深度开发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以双低菜籽粕为研究对象,采用静态发酵代替传统的搅拌式发酵。通过测定发酵后菜籽粕的营养成分(粗蛋白、水溶性蛋白、小肽、氨基酸和川芎嗪)、抗营养成分(硫代葡萄糖苷、植酸和粗纤维)及基于电子鼻和电子舌气、味差异,结合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评价混菌静态发酵对双低菜籽粕品质的影响;并以大鼠为试验对象,初步研究发酵菜籽粕对大鼠生长性能的影响,为发酵菜籽粕产品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结果】 结果表明,发酵后可溶性蛋白、多肽和总氨基酸分别增加了96.7%、281.48%和19.58%。大部分菜籽蛋白被降解为分子量在500—108 Da的小分寡肽和氨基酸。发酵后检测到川芎嗪这一新的营养物质,浓度在发酵第5天高达590 mg?kg-1,硫代葡萄糖苷、植酸和粗纤维含量在发酵后分别降低了45.26%、41.37%和31.16%。电子鼻和电子舌的分析结果表明,发酵前后菜籽粕的气味和滋味发生显著变化,发酵后菜籽粕中酸味明显增加。动物试验表明,发酵菜籽粕等氮代替25%的豆粕添加到大鼠饲粮中可以明显提高大鼠的平均日采食量和平均日增重,并且大鼠的肾脏、胸腺和肝脏未出现损伤现象。【结论】 本研究所采用的菌种和发酵工艺能够提高菜籽粕的营养价值,改善菜籽粕风味,提高大鼠的生长性能。  相似文献   

12.
陈君  覃东君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6):22584+22666-22584,22666
[目的]选择对菜籽饼脱毒效果最佳的菌株。[方法]以酵母菌、枯草芽孢杆菌、黑曲霉和乳酸菌为供试菌株,分别对菜籽饼进行单菌株和混菌株发酵脱毒试验,测定脱毒效果。[结果]混菌株发酵的脱毒效果明显优于单菌株发酵,混菌株发酵中3菌株脱毒效果又优于双菌株发酵。乳酸菌、黑曲霉和酵母菌3种菌株的组合,对菜籽饼硫甙的脱除率达75.2%,对植酸、单宁的去除率分别达58.9%和66.7%。[结论]该研究为菜籽饼的综合利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植酸酶催化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会灿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8):3889-3890,3893
[目的]控制影响酶促反应的因素,确定酶促反应的最佳条件,提高收率。[方法]在温度、pH值、底物浓度、反应时间等不同条件下利用植酸酶催化植酸水解,判断不同因素对水解结果影响的大小,筛选出植酸酶催化植酸水解生成肌醇的较好工艺条件。[结果]水解植酸的最佳工艺条件是:温度为37℃、pH值为5.0、底物浓度为10%、反应时间为16h。[结论]在最佳工艺条件下可以较好地生产肌醇。  相似文献   

14.
腐熟粕的化学成分及对烟苗的生物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试验利用自主研制的菜籽粕腐熟剂腐熟菜饼,比较了腐熟前后的化学成分,并研究了它们对烟苗的生理效应.结果表明,未腐熟的菜籽粕的主要成分为残油、蛋白质、植酸、单宁、硫甙.由于单宁和硫甙具有抑制植物生长的作用,蛋白质和植酸中的氮磷养分不能直接被植物吸收利用,这可能是菜籽粕肥效迟缓的重要原因之一.但菜籽粕腐熟之后,上述物质基本分解,消除了植物生长的抑制作用,提高了养分的生物有效性.在培养液中,添加腐熟菜籽粕提取物显著促进根系生长,提高根/冠比,以及烟苗氮、磷、钾养含量和吸收量,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平均增加了21.78%,烟苗生物量提高了51.2%~84.6%,  相似文献   

15.
植酸酶基因研究及应用前景展望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随着发酵工业和生物技术的迅速发展以及人们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采用DNA重组技术构建植酸酶的基因工程菌,对植酸酶基因进行重组表达,使微生物产生植酸酶活性大幅度提高,大大降低了植酸酶生产成本,从而使之得到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筛选获得低植酸玉米自交系,研究低植酸性状的遗传规律,为低植酸玉米杂交种的选育提供依据。【方法】通过钼酸铵显色法对100份玉米自交系进行测定,将筛选得到的低植酸自交系鲁原92与已知低植酸突变体Lpa/lpa241、Lpa/Lpa241和齐319进行杂交,分析低植酸性状的遗传;并用钼酸铵显色法和植酸含量国标测定法对6个不同来源的齐319、鲁原92及其杂交种进行植酸含量比较分析,同时通过发芽试验对齐319、齐319×Lpa241/lpa241、鲁原92×Lpa241/lpa241、鲁原92×齐319苗期表现进行鉴定分析。【结果】钼酸铵显色法显示,鲁原92的无机磷含量达到0.93 μg?mg-1水平,初步确定属于低植酸自交系;其低植酸性状受隐性单基因控制,可能与lpa241等位;齐319在植酸性状上表现杂合性,存在苗期纯合致死现象;齐319×Lpa241/lpa241、鲁原92×Lpa241/lpa241、鲁原92×齐319 F2苗期纯合致死比例相近;不同来源的同一自交系间植酸含量存在显著差异。【结论】筛选得到低植酸自交系1个,分析其低植酸性状为隐性单基因控制,且与lpa241等位。  相似文献   

17.
陆国权  唐忠厚 《安徽农业科学》2005,33(12):2225-2226,2236
为探明甘薯植酸基因型与环境效应,精选21个甘薯品种(系),分别在5个不同生育环境条件下进行多品种多试点的植酸含量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甘薯植酸量的基因型效应(G)和环境效应(L)达到极显著差异,而基因型与环境互作效应表现为显著差异。这表明需针对甘薯不同基因型特点,筛选和确定不同地区所适宜种植的品种,以实现优质品种优质生产目的。  相似文献   

18.
该文系统地论述了不同作物中植酸的含量及其分布、植酸的生物合成和在种子发育中的作用等生物学特性;阐述了研发低植酸作物品种在饲养业饲料利用率、人类食品营养、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并指出了低植酸作物的3个育种途径:种质筛选、诱变育种和基因工程.同时,对低植酸作物育种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9.
麦芽是啤酒生产的主要原料,麦汁中的锌主要来源于麦芽.测定了5种大小麦麦芽及不同大小麦麦芽配比的麦汁中的锌离子含量.本试验在80kg大麦麦芽中加入10 kg小麦麦芽即可使麦汁中锌离子含量达到0.200mg·L~(-1)的正常范围.表明小麦麦芽中的锌离子含量比大麦麦芽高.因此在糖化时加入-定比例的小麦麦芽可提高麦汁中的锌离子含量.  相似文献   

20.
植酸对大肠杆菌抑菌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植酸对大肠杆菌的抑菌机理,测定了植酸对大肠杆菌的抑菌效果、最小抑菌浓度、细菌生长曲线、菌液碱性磷酸酶(AKP)含量及电导率,并观察了细菌超微结构。结果表明,植酸对大肠杆菌有较强的抑菌效果,且随着浓度的增大而增强,植酸对大肠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体积分数)为0.4%;与不添加植酸的对照相比,植酸改变了大肠杆菌的生长规律,使细胞破损严重,细胞壁和细胞膜通透性增加,细胞质外渗,菌液中AKP含量和电导率增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