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姜小萍  王庶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6):14401-14402,14419
研究了西宁北山土壤物理性质及其与植被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互助北山林区土壤贮水能力评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测定了互助北山林区的土壤物理性质之后,根据非毛管孔隙度和最大持水量,计算出北山林区的总贮水量为5994万吨,最大持水量85847.4万吨。  相似文献   

3.
榆中县位于我省巾部干旱地区,是国扶贫困县之一,农业生态气候复杂。农作物种植区分为川塬平地河谷灌溉地区、南山高寒二阴冷凉山区、北山少雨干旱地区。北山干旱地区具有我省旱农耕作区的特点,其大部分与定西、会宁交界。山大沟深,沟壑纵横。土壤贫瘠,农业生产基本以旱作为主。属于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气候干燥.年平均降水在200~360mm之间,海拔2200~2440m。无霜期100~140天左右;年日照时数  相似文献   

4.
三峡库区消落带2种树木林下土壤的物理性质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不同树种对三峡库区消落带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为三峡库区消落带植被恢复与重建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重庆市主城区消落带植被恢复治理示范区石门段2个树种(南川柳纯林和枫杨纯林)林下土壤为研究对象,以相邻荒地土壤为对照,对3月(消落带出露期)至7月(消落带旱季)的土壤体积质量、土壤孔隙度、土壤持水量等物理性质进行比较。【结果】3月,枫杨林下土壤物理性质与荒地土壤差异不大,3个土层平均土壤总孔隙度(23.05%)、田间持水量(69.51g/kg)甚至略逊于荒地土壤(27.88%和86.24g/kg);7月,枫杨林下土壤物理性质明显优于荒地土壤。3月,南川柳林下土壤物理性质优于枫杨林下土壤;7月,枫杨林下土壤物理性质明显优于南川柳林下土壤。与3月相比,7月南川柳土壤物理性质指标均出现小幅下降,但变化不显著;枫杨林下土壤由于毛管孔隙显著增加(3个土层毛管孔隙度平均值由18.86%增加至41.20%),土壤物理性质指标均显著提高;荒地土壤物理性质未出现显著变化。【结论】2种三峡库区消落带适生树种的林下土壤物理性质存在明显差异,但均能对消落带土壤物理性质起到保护和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5.
兰州市城关区城郊型新农村建设刍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分析了兰州市城关区农村发展的优势、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将城关区农村划分为北山、南山和东部3个经济区,区内实行分类指导,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探地雷达(GPR)作为一种新型的无损探测工具,具有探测速度快、探测过程连续、操作简单,探测费用低等优点。探地雷达在工程勘探方面应用广泛,但在探测典型土壤物理性质,尤其是在探测矿区典型土壤物理性质方面的应用研究较少。本文在介绍GPR基本工作原理、发展历程及其图像处理研究进展的基础上,对基于GPR的典型土壤物理性质探测研究进展作详尽文献分析,最后阐述基于GPR的矿区复垦土壤典型物理性质的研究进展,并对探地雷达探测典型土壤物理性质进行了展望,指出基于GPR对典型土壤物理性质的研究应主要集中于GPR图像处理技术、GPR的分辨率及探测效果评价等方面。  相似文献   

7.
重庆南川岩溶山区土壤抗蚀性变化及预测模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土壤物理性质是评价土壤抗蚀性能的重要标准,本文对岩溶山区三种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主要物理性质及其各指标之间相互关系进行分析,确定了土壤物理性质优劣程度和变化趋向;用相关分析,回归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得出了有机质含量对土壤抗蚀性能表现为显著的正相关性,确定了土壤抗蚀性最佳5指标,通过抗蚀性综合指数建立了该研究区土壤抗蚀性预测模型.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鲁中南山地丘陵区土地利用方式与土壤理化性质之间的关系,以祊河流域为研究区,通过野外采样和室内测试分析,并运用统计和相关分析等方法,分析了耕地、林地、草地、园地土壤理化性质在表层土壤(0~20cm)的差异及其在0~40 cm土层的垂直变化。结果表明:(1)耕地的表层土壤含水量最高,孔隙度较小而容重较大,砂粒、粉粒含量较高而黏粒含量较低;草地的表层土壤含水量较高,其他物理性质与耕地的正好相反;林地的表层土壤含水量较低,孔隙度最大而容重最小,砂粒含量最低而粉粒、黏粒含量最高;园地的表层土壤含水量最低,其他物理性质与林地的正好相反;表层土壤团聚体以WSA>0.25 mm为主,林地的WSA>0.25 mm含量、MWD值和GMD值均显著高于耕地和园地;林地和草地的土壤pH值、有机质含量明显高于耕地和园地。(2)各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含水量(除草地外)、容重均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逐渐增大,土壤孔隙度则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减小;土壤机械组成随土壤深度增加变化较小,总体表现为砂粒减少,粉、黏粒增加;土壤WSA>0.25 mm含量、MWD值和GMD值总体均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9.
不同治理模式的红壤物理性质与渗透性能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针对长汀县河田严重侵蚀地状况,采取4种不同模式进行治理试验,10年后对土壤物理性质和渗透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治理模式对土壤物理性质和渗透性能影响大小为模式Ⅳ>模式Ⅱ、Ⅲ>模式Ⅰ,严重退化地(对照地Ⅰ、Ⅱ、Ⅲ)土壤物理性质极度恶化,土壤渗透性能相当差,采用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是改善南方严重退化红壤物理性质和木壤渗透性能良好渠道。  相似文献   

10.
<正>秸秆还田是增加土壤有机质最为有效的措施。秸秆还田,有效地遏制了土壤有机质的下降,使土壤供肥能力得到加强。并且,可以改善土壤的物理性质,使土壤耕性变好。由于土壤物理性质  相似文献   

11.
针对浙江省水田地区常用的整地工艺方案。研究了在不同作业条件下,水田犁耕和旋耕对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在排水条件下,犁耕和旋耕对土壤物理性质诸指标的影响无显著差异,但旋耕相对犁耕有较好的耕作质量。在浸水条件下,旋耕相对犁耕而言,对土壤物理性质诸指标有不良影响,且达统计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不同林分配置对土壤水分物理性质的影响,以期为人工林的可持续经营与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西柳沟3种造林树种纯林与混交林土壤水分物理性质为研究对象,采用常规方法对0~3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土壤容重、土壤孔隙度和土壤崩解量进行测定,并构建土壤崩解量与土壤水分物理性质的回归模型.[结果]①不同林分配置的土...  相似文献   

13.
土壤物理性质是土壤持续发展的基本保证,同一土壤样品测定不同土壤物理性质省时、省工、准确,是土壤学研究方法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在土壤物理性质研究的过程中,结合相关成熟方法,提出了一种环刀一次性取样分别测定土壤容重、持水特征、土壤导水率、土壤三相、土壤团粒结构等性质的方法,为土壤学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4.
马尾松低效林改造对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测定马尾松低效林改造20 a后的林地土壤物理性质(土壤容重、孔隙状况和持水性能),评价了不同改造措施对林地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研究表明,马尾松低效林改造20 a后的林地土壤物理性质总体上比改造前有明显好转,但相对于改造后的初期几年变化不明显,有的物理指标甚至出现下降趋势,可能是人为干扰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煤炭开采引起地表沉陷,使地表变形、坡度加大,土壤侵蚀加重,对土地资源造成了严重破坏。土地复垦是恢复耕地的重要措施,而矿区复垦土壤物理性质变化对于土壤质量有着重要影响。以淮南张集矿区复垦土壤为对象,研究其容重、团粒组成和含水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复垦时间的增加,土壤的有机质、全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呈现增加趋势;复垦土壤在垂直层次上表现出随深度的增加,土壤复垦土壤物理性质变化规律不一;同时复垦土壤物理性质随复垦时间增长呈现恢复趋势。  相似文献   

16.
李翔  杨贺菲  吴晓  张家其 《南方农业学报》2016,47(10):1677-1682
【目的】针对红壤坡耕地土壤结构差、水土流失严重等问题,研究不同水土保持措施对土壤容重、孔隙度等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为实现红壤坡耕地的持续、高效利用提供参考。【方法】以等高花生常规耕作为对照(CK),探析表施聚丙烯酰胺(PAM)、香根草篱和PAM+香根草篱等3种水土保持措施对土壤容重、孔隙度、持水量的影响,综合评价不同措施对土壤物理性质的改良效果。【结果】不同水土保持措施处理下0~20 cm土层土壤容重差异显著(P<0.05),3种水土保持措施主要对红壤坡耕地0~20 cm土壤容重改善效果明显;不同处理下0~40 cm土层土壤孔隙度和持水量差异不显著(P>0.05),不同水土保持措施对0~10 cm土层土壤孔隙度和持水量的提升效果较好。土壤容重与其他土壤物理指标呈负相关,且作为主成分评价不同水土保持措施对土壤物理性质的改良效果的贡献率较高(76.517%)。【结论】土壤容重是评价不同水土保持措施对土壤物理性质改良效果的重要因子,影响着土壤孔隙度和持水量等物理性质;不同水土保持措施对0~10 cm土层土壤物理性质的综合改良效果较好,且以表施PAM+香根草篱效果最佳,是值得推广应用的红壤坡耕地水土保持措施。  相似文献   

17.
油松蒙古栎种植对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油松纯林与油松蒙古栎混交林的物理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土壤物理性质随林型和土壤深度变化的差异极显著.在0~30 cm土层中,混交林的土壤容重比纯林低0.006~0.052 g/cm3,总孔隙度提高了-1.668%~1.838%,最大持水量提高了-2.672%~17.555%.表明油松蒙古栎混交林对改良土壤物理性质、提高土壤贮水保水能力均较油松纯林具有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为弄清羊柴灌丛与沙地土壤之间的耦合关系,以浑善达克沙地为对象,选择保育状况良好的羊柴种植沙地,构建了样地位置—羊柴灌丛—沙地土壤物理性质—沙地土壤化学性质的结构方程模型。结果表明:沙地恢复15年后,羊柴灌丛的盖度与密度、土壤物理性质和土壤化学性质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空间异质性;羊柴植被的盖度与密度对0~10 cm、10~20 cm、20~40 cm土层土壤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多有正影响,总路径系数分别为0.01、0.42、0.50和-0.07、0.49、0.79;0~10 cm、10~20 cm和20~40 cm土层土壤的物理性质对土壤的化学性质均具有正影响,总路径系数分别为0.80、0.89和1.00;样地位置通过影响羊柴灌丛的盖度与密度而对0~10 cm、10~20 cm和20~40 cm土层的土壤物理性质产生间接影响,间接影响系数分别为-0.01、-0.26和-0.38;样地位置通过影响羊柴灌丛的盖度与密度及土壤物理性质而对0~10 cm、10~20 cm和20~40 cm土层的土壤化学性质产生间接影响,间接影响系数分别为-0.15、-0.02和-0.30;羊柴灌丛的盖度与密度通过影响土壤物理性质而间接影响0~10 cm、10~20 cm和20~40 cm土层的土壤化学性质,间接影响系数分别为0.01、0.37和0.50。沙地植被的生态恢复除自然恢复外,可种植羊柴等沙生灌丛以改善沙地土壤的肥力指标,加快沙地植被的恢复。   相似文献   

19.
紫花苜蓿根系与土壤物理性质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张建波  白史且  张新全  钟肖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4):3424-3425,3427
紫花苜蓿根系的研究对其生产、引种及种植苜蓿所产生的生态价值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而土壤物理性质对根系的影响是巨大的。同时,根系通过自身的机械穿插、根系代谢、根系分泌物对土壤物理性质有重要的影响。对紫花苜蓿根系与土壤水分、土壤盐分、土壤养分的相互影响进行了总结,阐述了紫花苜蓿根系与土壤物理性质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20.
苏广实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4):8130-8132
以广西都安澄江喀斯特小流域为研究单元,分析了流域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主要物理性质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自然林地向灌丛地、灌草丛地、草地、人工林地、梯化旱地、旱地、坡耕地转变,土壤容重、pH呈增加趋势,而土壤含水量、土壤总孔隙度、电导率逐渐降低。土壤电导率对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响应程度最强烈,土壤容重、含水量和总孔隙度的响应程度居中,pH最小。在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总孔隙度、含水量、电导率及pH的变化均与土壤容重的变化有关。随着土壤容重的增加,总孔隙度和含水量均减少,电导率降低,而pH升高。综合分析土壤物理性质各项主要指标,发现自然林地土壤物理性质最优,灌丛地、灌草丛地、草地、人工林地、退耕地的土壤物理性质次之,梯化旱地、旱地、坡耕地最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