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16 毫秒
1.
分别以热带假丝酵母、产朊假丝酵母、绿色木霉、黑曲霉为出发菌株对菠萝皮渣生产优质高菌体蛋白饲料进行发酵优良菌种的筛选试验,以发酵产物中的粗蛋白含量为考核指标,筛选出1~2株优势菌株;将筛选出的优势菌株按一定比例混合使用,对菠萝皮渣进行固态发酵生产菌体蛋白饲料,研究了接种量、料液比、温度、发酵时间等对发酵产物理化品质及感官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绿色木霉和产朊假丝酵母为试验的较优菌种;将绿色木霉与产朊假丝酵母1∶1体积比混合种子液使用对菠萝皮渣进行固态发酵:混合菌种总接种量10%,料液比1∶3,发酵温度30℃,发酵时间96 h为最优发酵条件。此工艺条件下,菠萝皮渣发酵所得的蛋白饲料产物的粗蛋白质含量最高、气味也比较好。  相似文献   

2.
玉米秸秆混合发酵产酶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显著提高纤维素酶的酶活,采用固态发酵的方法,深入研究了玉米秸秆预处理后的成分变化以及固液比,温度,pH等对发酵产酶的影响。结果表明,选择膨化预处理之后的秸秆混合发酵产酶的较优工艺条件为:固液比为1:(1.5~2)之间;pH 3~5;接种量为20%;秸秆:麸皮为1:1;硫酸铵含量为1.5%。在这些条件发酵之后的玉米秸秆,酶活为300 U/g。为下一步的玉米秸秆混合发酵产酶的中试实验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以好食脉孢菌和红酵母为发酵菌种,通过固态发酵玉米秸秆生产类胡萝卜素。将类胡萝卜素产量作为发酵指标,通过对培养基含水量、培养基初始pH值、氮源添加量、碳源添加量、无机盐添加量、培养基装量的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最优培养基条件:秸秆用量10 g,干豆渣(氮源)用量3 g,麸皮(碳源)用量4 g,MgSO4添加量0.4%(与秸秆量比W/W),pH值约为5.5,培养基含水量为60%,培养基装量为12.5 g/250 mL,最佳发酵条件为接种量20%(好食脉孢菌∶红酵母=1∶1),培养温度28℃,培养时间96 h。通过优化后的类胡萝卜素产量为224.75μg/g。  相似文献   

4.
为降解蓖麻饼粕中的蓖麻碱毒素,采用实验室筛选的1株细菌和1株酵母,经初步鉴定分别为节杆菌属和假丝酵母,混菌固态发酵蓖麻饼粕,以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分析法寻找最佳工艺条件,借助Design Expert 7.0软件进行3因素(培养温度、接种量、发酵时间)3水平试验设计,将蓖麻碱降解率作为响应值得到二次多项式回归模型。优化后的工艺参数为31℃培养,接种量14.35%,发酵131 h,在此条件下处理蓖麻饼粕,蓖麻碱降解率为94.19%,较单菌发酵降解率明显提高,脱毒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5.
对一株高产β-磷酸甘油酯酶的黑曲霉进行最适培养方法和培养条件的研究。分别研究了底物浓度、氮源、培养基的含水量,以及培养基中的米糠和玉米粉的比例对黑曲霉产β-磷酸甘油酯酶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固体培养基中,用纱布覆盖培养基更适合黑曲霉产β-磷酸甘油酯酶的发酵,覆盖单层纱布的效果优于双层纱布。底物浓度在0.15%时,黑曲霉产酶活性最高。培养基中最佳米糠和玉米粉比例为6∶2。8g(干质量)培养基中的加水体积为21.5mL左右时,最利于黑曲霉产β-磷酸甘油酯酶的发酵。培养基中无机氮优于有机氮,且以硫酸氨最优。黑曲霉培养120h后再进行低温(4℃)处理72h的产酶活性最高。接种时搅拌和培养24h后的翻曲对黑曲霉产β-磷酸甘油酯酶都有促进作用,且接种时将菌种与培养基拌匀对产酶效率的提高比较明显。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固态发酵条件的优化,提高黑曲霉固态发酵产β-葡萄糖苷酶的产量。首先,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麸皮与油菜秸秆粉质量比、料液比、(NH_4)_2SO_4添加量、接种量、营养液初始pH值、培养温度、培养时间等因素对β-葡萄糖苷酶的影响,再利用三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得到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麸皮与油菜秸秆粉质量比6∶4,料液比1∶1.8,培养温度25℃,(NH_4)_2SO_4添加量3%,接种量5%,营养液初始pH值4.7,培养时间4 d;经优化后,固态发酵产酶平均酶活达127.4 U/g,比优化前提高了50%。  相似文献   

7.
以糙米为主要原料,经调制后接入酵母菌发酵,研究发酵温度、时间和接种量等工艺对γ-氨基丁酸和谷胱甘肽含量的影响情况,并采用单因素及正交试验方法优化试验。结果表明,在发酵温度为30℃,发酵时间为6 h和酵母接种量为4%最优组合时,γ-氨基丁酸含量可达0.85 mg/mL,而谷胱甘肽含量可达2.97μg/mL。  相似文献   

8.
对蜜奶酒发酵成分配比与发酵条件进行了试验,从而确定了最佳蜜奶酒发酵工艺为米曲汁含量12%,奶含量88%,接入乳酸菌与酵母茵比例1:1,接种酵母茵时间为接入乳酸菌后36 h,发酵温度为30℃,发酵时间为6~9天.在此条件下还可用乙酸乙酯、酸味剂等各种香料物质勾兑出不同口味的蜜奶酒.  相似文献   

9.
假丝酵母ZD-3固体发酵对棉子饼脱毒的效果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热带假丝酵母ZD-3对不同因子处理的棉子饼底物进行生物固体发酵,然后测定发酵底物中游离棉酚(FG)、蛋白质(CP)含量等指标。结果表明:棉子饼底物中加入不同的糖源,可显著提高脱毒效率,其中淀粉效果最好,脱毒率高达91.91%;加热处理可极显著降低FG含量,有利于棉子饼底物的发酵脱毒;但底物中添加尿素,可降低棉子饼发酵脱毒率,不利于热带假丝酵母ZD-3发酵脱毒;底物中添加硫酸亚铁,可显著提高假丝酵母ZD-3对棉子饼的发酵脱毒率,脱毒率达94.70%。  相似文献   

10.
低温脂肪酶产生菌的筛选及发酵条件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使用RodamineB平板筛选法,从新疆具有典型低温环境地区的近200份土样中筛选分离到11株产低温脂肪酶的菌株。其中1株酶活较高的菌株L22,根据形态观察初步断定为假丝酵母,该酶的最适反应温度为30℃,属低温脂肪酶。摇瓶发酵确定该菌株产脂肪酶的最适发酵培养条件为:葡萄糖0.5%,豆饼粉2%,玉米浆2%,KB2BHPOB4B0.5%,NaNOB3B0.5%,橄榄油0.25%,初始pH值为7,发酵温度为20℃,摇床培养48h,酶活最高可达7.17U/mL,添加适量的油脂对产脂肪酶有诱导作用。  相似文献   

11.
茶皂素是一种植物源活性物质,在饲料工业中的应用前景十分可观。笔者全面综述了茶皂素的理化特性,抗菌、免疫、抗氧化、降血压及对心脑血管的保护等生物学功能以及对动物生长性能和产品品质的影响。同时结合已有的研究成果综合阐述其作为饲料添加剂的可行性,对其未来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茶皂素对反刍动物瘤胃发酵的影响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物源活性物质中的皂苷对动物机体具有促生长、抗氧化和提高免疫力等多种作用,同时可以调控反刍动物瘤胃微生物发酵模式。研究表明茶皂素通过影响瘤胃微生物区系结构,改善瘤胃微生物发酵,提高饲料蛋白质利用率,降低甲烷产量,进而改善动物生产性能和提高产品品质,因而可被用作天然饲料添加剂。笔者全面综述了茶皂素对反刍动物瘤胃微生物区系、瘤胃发酵的影响研究进展,并结合自己所在研究团队研究成果,分析了茶皂素作为瘤胃发酵天然调控剂解决现实问题的途径。另外笔者根据研究现状,提出了茶皂素新的研究方向和前景。  相似文献   

13.
茶皂素是天然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兼具良好的生物活性,已被运用于不同的生产领域。本研究主要对茶皂素在生物农药领域中作为杀虫剂、杀菌剂、杀螨剂、杀螺剂、增效剂的应用增效作用机制进行综述和分析。并对茶皂素的杀虫范围、杀菌作用以及基础理论研究方面进行展望,以期为茶皂素的综合利用提供借鉴和依据。  相似文献   

14.
230036 安徽省合肥市长江路130号安徽农业大学茶与食品科技学院  相似文献   

15.
荣华  刘龙  郭庆元 《中国农学通报》2022,38(24):118-123
研究茶叶活性成分对梨火疫病菌的抑菌活性及其稳定性,旨在为田间病害防治提供依据。采用打孔法测定茶叶活性成分对梨火疫病菌的抑菌活性及最小抑菌浓度(MIC),并进一步探讨温度、pH和紫外线照射对绿茶提取物茶多酚抑菌活性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抑菌活性绿茶提取物茶多酚>壳寡糖,茶皂素没有抑菌活性;绿茶提取物茶多酚MIC为40 mg/mL。绿茶提取物茶多酚10~60℃时抑菌活性保持稳定,但经高温80~100℃处理后,抑菌活性略有下降;在p H 2时抑菌活性增强,碱性条件下抑菌活性减弱;经紫外处理10~50 min后,抑菌活性随着照射时间的增加而减弱。茶叶活性物质对梨火疫病菌有一定的抑菌活性,且绿茶提取物茶多酚具有较稳定的抑菌活性,为其作为天然的农药防治梨火疫病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为探明茶树油粕提取物对香蕉采后主要病害炭疽病的防治作用,通过正交试验优化茶树油粕粗提物的水提取方法,并以茶皂素为对照,研究提取物对香蕉炭疽病菌离体生长和香蕉果实活体接种致病斑的作用效果。结果显示,以料液比1∶7(m∶V),在85℃条件下,将干燥的茶树油粕浸提2~2.5 h,或95℃条件下浸提1.5 h,粗提物的提取率较高,可达50%以上。获得的水粗提物可抑制离体培养的香蕉炭疽病菌的生长,且浓度越高,抑制效果越明显,当浓度≥0.2 mg·mL-1时,抑制率可达100%;而其10倍浓度的茶皂素(2 mg·mL-1)才具100%的完全抑制效果。茶树油粕水粗提物处理香蕉果实后,可显著抑制活体接种果实炭疽病病斑的扩展,而同浓度的茶皂素没有明显抑制效果。初步研究表明,茶树油粕水粗提物对香蕉炭疽病菌的离体和活体控制效果显著优于茶皂素,说明粗提物中含有除茶皂素之外的抑菌活性组分,且起主要的抑菌作用。  相似文献   

17.
茶皂素对瘤胃微生物发酵及原虫数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茶皂素对西门塔尔牛瘤胃微生物发酵及原虫数量的影响,采用4×4 拉丁方试验设计,其中茶皂素浓度分为对照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每头每天分别为0、6、12、18 g,共4 期,每期20天,并在试验第20 天进行采样。测定瘤胃液pH、挥发性脂肪酸浓度、氨态氮浓度及原虫计数。结果表明:茶皂素对瘤胃挥发性脂肪酸中乙酸和丙酸的比例影响差异显著(P<0.05),第Ⅳ周期由对照组(3.79±0.13)减小到(3.30±0.17)。高、中、低剂量组原虫数量都显著(P<0.05)低于对照组。综上所述,茶皂素对瘤胃中原虫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影响瘤胃发酵。  相似文献   

18.
茶多酚是茶叶的主要活性成分,具有抗氧化、抗肿瘤、抗衰老、降血糖、防辐射等多种生物学活性。然而,茶多酚的不稳定性极大限制其进一步开发应用。茶多酚易受光线、温度、pH等因素影响而发生氧化、聚合和缩合,从而使其活性改变。因此,茶多酚组分的高通量快速检测在生物学及临床上具有重要意义。高效液相色谱法、毛细管电泳法、近红外光谱法、核磁共振等均是茶多酚组分高通量检测的主要方法,但这些方法各有优劣。对茶多酚高通量快速检测技术及其相关应用进行了归纳和总结,并对其优势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以期为茶多酚组分的高通量检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茶废弃物综合利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中国是茶生产与消费大国,每年产生大量茶废弃物,既污染环境又造成生物资源的巨大浪费。笔者从利用途径的角度出发,简述了茶废弃物作为原料在提取活性成分以及制备茶渣吸附剂、活性炭、生物有机肥、动物饲料、食用菌培养料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茶废弃物综合利用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笔者认为同时采用多种技术对茶废弃物进行综合利用可提升茶废弃物的利用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最后提出了一种简单实用的综合利用方案,可为实际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以两种生物叶面肥在桂香22号新茶园中进行叶面喷施,其茶叶氨基酸成份含量分别提高22.5%~31.6%,品质有明显改善,香气高锐,滋味鲜甜爽口,产量超过对照,制作的7个产品中,其中一个获广西第五届“桂茶杯”金奖,三个获特等奖;3个茶参加广西第一届“桂绿杯”名优茶评比,包揽了所有的3个银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