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65 毫秒
1.
茶毛虫是我省茶树的主要害虫,全省茶区都有发生。高山茶园全年发生三代,低山茶园发生四代。幼虫咬食茶树叶片,严重发生时连芽叶、嫩枝、花和幼果都会被吃光。由于虫体毛丝均有毒,人的皮肤接触后,会红肿痛痒,为害严重时,不但损伤茶树树势,而且妨碍采茶,损失产量二、三成以上。  相似文献   

2.
茶毛虫是我县茶区主要害虫之一。幼虫咬食茶树叶片,毒毛触及人体皮肤会红肿发痒,影响采摘和产量。近年来由于常用敌敌畏防治茶毛虫产生抗性效果不佳。为此,我站今年采用新农药敌杀死和50%辛硫磷,协助国营叠石茶场防治茶毛虫430.5亩,防治效果达到94.44~100%。现简报如下:  相似文献   

3.
茶毛虫病毒制剂大面积防治示范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茶毛虫是我国茶区的主要害虫,一般山地茶园发生严重.近年来,该虫发生的上升趋势较快,局部地区出现大暴发现象,每亩虫量达到数十万头甚至上百万头,茶树被食成秃枝,严重影响了茶叶产量和茶树树势.同时,发生茶毛虫的茶园中,幼虫的脱皮和毒毛触及人体皮肤,会使人产生过敏反应,奇痒难忍,使茶园管理和茶叶加工受到严重影响.  相似文献   

4.
黔东武陵山茶区,茶树害虫主要是茶毛虫、茶尺蠖、茶小绿叶蝉等,尤以茶毛虫为害最大,从80年代以来在一些地方已多次猖獗发生,为害成灾,造成重大经济损失。据调查,茶毛虫为害成灾的茶园,不但当年减产达60%左右,而且还影响下一年春茶尤其早期名优茶的产量。对茶毛虫的防治,采用化学方法也非良策,既影响茶叶品质卫生,又带来污染环境和杀伤害虫天敌等问题,不符合现代茶叶走“绿色食品”发展道路的要求。笔者自该地区在70年代发现茶毛虫核型多角体病毒之后,就开始了大量调查研究,并用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提供的该病毒液进行了  相似文献   

5.
茶毛虫(Euproctis Pseudoconspersa Strand)是茶树的一种主要害虫。长期以来,防治茶毛虫一直使用化学农药,由于害虫的抗药性增强,防效降低,采取加大用药量来提高防效,不仅会增加茶叶生产成本,而且会提高茶叶中化学农药残留量。1982年,四川万源县参加由四川大学,成都市农科所主持的应用茶毛虫核型多角体病毒(EPNPV)防治茶毛虫的试验。结果证明,防治茶毛虫具有安全、有效、经济、简便的特点。1983年,全县用该病毒防治第一、二代茶毛虫达91096亩次,防治效果很好,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6.
茶毛虫是茶叶生产上的首要害虫,给茶叶生产带来莫大的损失。在农业发展纲要40条中提出:“要在5—7年内消减农作物最严重的虫害……。”为彻底经济、收效大地消减茶毛虫,有利于茶树生长,必须进一步的研究和商榷。特别在各茶区现行的各种不同防治法,很有必要加以总结和提高。福建安溪县泽州茶业社有茶园851亩多,其中采扎面积有701亩。这几年来,采用了几种不同的防治方法,在茶毛虫严重发生的1957年,该社仍未见怎样发生,现把技术经验介绍一下,供各地参考:  相似文献   

7.
茶毛虫核型多角体病毒推广应用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茶毛虫(Euproctis Pseudocons persaStrand)是我省山区茶树的一种主要害虫。一般以周期性猖獗发生,但有的茶区常年均有出现不同程度的为害。省茶科所1978年采集、分离获得的茶毛虫核型多角体病毒福建一号毒株,经多年来在各地的试验情况表明:对茶毛虫有良好的防除效果。为使该病毒在生产上作为杀虫剂推广应用并产生经济效益,1985年我们将去年10月在凤阳乡复制的病毒致死虫制作成毒液后,于4月30日~5月7日陆续散发给全乡的茶农和专业户使用。至5月22日茶农普遍反映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几年来在溫州茶区茶毛虫为害比較严重。幼虫食叶片成年透明之斑,以后随着幼虫長大,蚕食叶片甚至叶脉和叶柄,茶树形成光秃的枝梗。茶毛虫的发生为害恰是茶芽伸長阶段,也是采叶时期,因此幼虫为害后严重的妨碍了新枝叶的生長及养分的制造,使茶叶树生机很难恢复,也影响了茶叶質量。人們若碰着幼虫或幼虫結成絲網皮肤会紅腫痒痛,妨碍采茶和茶园管理工作的进行。55年永加县茶山乡一帶約1500亩茶园,由于茶毛虫为害,造成严重減产,約损失产量50%。因此防治茶毛虫成为我区在茶叶生产上重大問題,也是我区茶农迫切要求解决的問題之一。  相似文献   

9.
茶毛虫作为一种茶树重要的鳞翅目食叶类害虫,在我国大多产茶省均有分布。它以幼虫取食茶树成叶为主,影响茶树的生长和茶叶产量。本文介绍茶毛虫的发生特点、形态特征以及防治方法,以期对茶农识别和防治茶毛虫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0.
茶毛虫是我国茶区主要常发性害虫。本文通过在茶园开展茶毛虫性信息素试验示范,检测茶毛虫性信息素组合诱捕器对茶毛虫的防治成效,并比较不同厂家性信息素对茶毛虫的诱杀防控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安装性信息素诱捕器的区域茶毛虫幼虫虫口数对比空白对照有显著差异,中茶所茶毛虫性信息素比A厂家诱捕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1.
《茶叶》1960,(3)
茶尺蠖,生活周期短,繁殖率高,蔓延迅速,对茶树的危害较为严重,它是浙江等省茶区主要的害虫,杭州地区一年要发生六代,因此历年都遭受一定的損失。仅据1939年資料,紹兴由于此虫为害,全县茶叶产量损失达4000担,1954年杭州尤井茶区,茶尺蠖发生猖獗时,茶树吃得光枝,严重影响茶叶产量。  相似文献   

12.
湘西茶树害虫及天敌资源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沉晓  王沅江 《茶叶》1994,20(1):22-25
1987、1990年在湘西的古丈、永顺、凤凰、保靖、花垣、龙山、吉首等6县(市)的重点茶区进行调查,查得茶树害虫115种,害虫天敌179种。假眼小绿叶蝉、茶毛虫是普遍发生的常发性害虫。天敌以茶园蜘蛛最多,占总量的55.93~84.62%。文内还报道了不同生境、不同海拔高度害虫及天敌种群数量变化。  相似文献   

13.
茶毛虫(Euproctis pseudoconspersa Strand)是茶园中的代表性害虫。本文主要综述了茶毛虫的生活习性及发生规律,并从利用天敌昆虫、性信息素、核型多角体病毒三个方面介绍了茶毛虫生物防治的研究进展和防治效果,对茶毛虫及其他茶树病虫害的生物防治作出展望,一方面帮助茶农全面了解茶毛虫的发生规律并针对性地进行有效防治,另一方面也为应用生物防治方法进行茶树病虫害防治提供策略方针和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14.
茶毛虫是茶树上一种为害严重的食叶害虫。在江西省一年发生3代。大发生年份。幼虫常把茶树吃成光杆,茶树连续被害会出现整株死亡。以往采取化学防治虽然取得了一定效果,但存在着较多弊端,如生产中常因气候和栽培条件影响施药,选药不当降低防治效果,使用农药污染环境,多次用药会杀伤有益生物和害虫天敌等等。随着科技的发展,在茶树害虫防治  相似文献   

15.
茶树短穗扦插自50代初期以来,已成了我国各茶区茶树良种繁殖的主要途径。国内外茶叶工作者都十分重视这项技术,在不同的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近年来,我国各茶区引进无性良种、建立良种茶园的热潮方兴未艾,许多生产单位迫切需要掌握此项技术。本文拟对茶树扦插繁殖的理论与实践作一简要介绍,供作参考。1 茶树扦插繁殖的理论基础1.1 茶树扦插繁殖的生理基础  相似文献   

16.
朱俊庆  商建农 《茶叶通讯》1991,(3):37-38,25
茶黑毒蛾Dasychira Baibarana Ma-tsumura是我国茶区茶树主要害虫,一年发生4次,以第一代(夏茶期间)危害最严重,目前一般采用化学农药喷雾或敌敌畏毒砂(土)撒施防治,但防治时间与浙江茶区的其他害虫不能吻合,需单独喷施。本试验  相似文献   

17.
茶毛虫的生活习性及其防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茶毛虫是一种食害茶叶有群居性的毒毛虫,又名茶毒蛾,俗称“毛辣虫”,“摆头虫”。是导致茶叶大规模减产的主要害虫之一。人体肌肤触及幼虫毒毛时会红肿痒疼,常妨碍采茶和茶园管理。近年来各茶区都有发生。1茶毛虫的生活习性茶毛虫在我省一年发生代数,因各地气候而异,在渤海,澜沧地区一年均发生两代。第二代成虫在头年10月中旬产卵越冬,至次年2月下旬开始孵化成幼虫,危害茶叶,长达两个多月。至5月中旬下树化蛹,6月上中旬开始羽化产卵。第二代幼虫子七月上中旬孵化,在7月下旬至9月上旬危害茶叶。9月上中旬下树化蛹,至10月中旬羽…  相似文献   

18.
北方茶园的主要病虫害及其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北方茶区种茶历史不足50年,由于种茶历史较短,茶树病虫害种类及其为害程度低于南方老茶区。但近年来,随着北方茶区茶树种植面积的扩大,病虫发生呈现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9.
在摸清福建茶区当前病虫防治现状的基础上,着重提出21世纪前期螨类等10多种茶树病虫的发生、为害预测;综合防治的主要措施是完善茶树病虫的测报,适度密植和嫩采等农业防治措施,优先使用茶毛虫NPV等病原微生物制剂,必要时按要求科学使用化学农药;提供农药残留量速测箱;对茶农、县乡农技员进行培训等。到中后期,随着国家对农业环境的进一步监控与实施,定能提供符合国际标准的大批无公害茶叶。21世纪福建茶树病虫的综合防治@孙椒德$福建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福安355015  相似文献   

20.
华南茶区是我国极具特色的茶区,处于季风气候区,茶区高温多雨,易发病害,研究华南茶区常发茶树病害的特征及其与当地气候的相关性,对于更好地防治茶树病害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