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豆花叶病毒症状反应的遗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对SMV不同株系分别表现抗病(免疫或无症状)、坏死以及花叶的品种,配置花叶×抗病,花叶×花叶、花叶×坏死,坏死×坏死、坏死×抗病5类杂交组合。各组合的F1、F2和部分B1、F3世代在接种大豆花叶病毒Sa, SC8和N3株系的条件下,研究了大豆花叶病毒症状反应的遗传。结果表明,花叶×抗病组合接种SC8株系后,F1表现抗病,F2和B1群体分别发生3抗∶1感以及1抗∶1感的表型和基因型分离,说明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大豆对SC8 的抗病和花叶症状,其中抗病表现显性,花叶表现隐性。花叶×坏死组合接种SC8和Sa后,F1表现坏死,F2群体发生3坏死∶1花叶分离,说明控制坏死和花叶症状的基因是等位的,坏死基因对花叶基因表现为显性。坏死×抗病组合的F1表现抗病,F2出现3抗∶1坏死分离,说明抗病对坏死为显性。坏死×坏死,花叶×花叶两类组合后代接种不同株系后均没有发生症状分离,说明不同品种间控制花叶的基因是等位的;控制坏死的基因也是等位的。根据以上遗传试验推断,大豆对SMV的抗病(无症状)、坏死以及花叶3类症状由1组复等位基因控制,对应的等位基因可分别表示为S R、s N和s m,其中S R对s N和s m均表现显性,s N对s m表现显性。  相似文献   

2.
利用(黑香糯×无色香粳)F2或(黑香粳×无色香糯)F2均呈现粳与糯、黑色与无色两对性状,按独立分配规律分离的现象.表现型为黑香粳、黑香糯、无色香粳和无色香糯等四个类型,然后再按粳与糯、黑色与无色各一对性状的分离规律,通过精确的鉴别,即可获得黑粳、黑糯、白粳、白糯等四个香稻的基因纯合类型.达到了显著缩短育种年限的目的,加速育种的进程,一般经5年左右的时间,即可育成优质、高产的系列特种稻新品种.  相似文献   

3.
<正> 1 鲜食型玉米的类型 1.1 甜玉米类型 根据遗传基因型的不同又可分为普通甜玉米、超甜玉米、加强型甜玉米,目前栽植较多的甜玉米品种有加强型甜8、kt110、甜单8号、中甜6号等。 1.2 糯质玉米类型 糯玉米又称粘玉米,籽粒全部为支链淀粉,籽粒成熟时,胚乳呈蜡质状。主要品种黑糯型陕鲜玉1号,白糯型中糯1号,黄糯型万粘1、2号,鲁  相似文献   

4.
黑(果皮)糯玉米主要标志性状及色泽遗传规律研究初报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用4年时间,就黑(果皮)糯玉米色泽进行了遗传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黑(果皮)糯玉米属于果皮遗传,其标志性特征与色泽均为连锁遗传,色泽具有部分加性效应。黑糯玉米材料作母本时显示母本黑色(或紫红色),作父本时花粉没有直感现象,当代不表现黑色,它与黄糯玉米材料杂交子粒为黄色,与白糯玉米材料杂交子粒为浅黄色,与黑糯玉米材料杂交子粒为黑色,F1穗轴紫红(黑)色,子粒紫红(黑)色。黑(果皮)糯玉米杂交种只能用F1,F2产生分离不能留种用,其标志性主根紫红、叶脉紫红等特征在苗期可用作纯度鉴定和去杂参考。  相似文献   

5.
<正> 地膜鲜食玉米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种农民增收的好模式。一般每亩收4000个鲜玉米穗,每穗0.2~0.3元,亩收入800~1200元,比亩产500公斤小麦效益高1倍左右。其栽培技术如下: 1 选择早熟品种 选择优质早熟、商品性好的特色品种,如黑粘2号、白粘1号、白粘2号、白甜3号、紫甜粘3号、津鲜1号等,生长期都在70天左右。 2 整地施肥 秋季要进行耕地,耕深20厘米,早春要顶凌耙地,结合做垄面,先开沟15厘米,集中施足底肥,每亩施碳铵40  相似文献   

6.
一、选择市场竞争力强的高产高效品种根据市场需要筛选出优质、高产、市场竞争力强的糯玉米品种,是关系到发展糯玉米事关成败的关键。生产实践证明,京白糯1号和京甜紫花糯两个品种适合洛阳市推广应用,市场销路好。京白糯1号:子粒洁白如玉,食用口味香甜,生育期春播110d左右,夏播95d左右;京甜紫花糯:穗上的子粒有白、紫、红、黑、黄,食用口感好,春播100d左右,夏播80d左右。  相似文献   

7.
应用两组 5× 5完全双列杂交设计研究了中国高粱千粒重的遗传。结果表明 :中国高粱千粒重的遗传符合加性 -显性模型 ,加性效应和显性效应均存在 ,加性效应更加重要 ;有 3个主效基因控制着千粒重的遗传 ,大粒对小粒为显性 ,且为超显性 ;亲本的显性基因频率 (p)和隐性基因频率 (q)无差异 ;不育系 2 731(γ 2 731)、二黑高 (二黑早 )显性基因多 ,易配出大粒杂交种 ,矬 1(矬 2、白矬 3)隐性基因多 ,需与大粒恢复系杂交才能获得大粒杂交种。  相似文献   

8.
选用了5个产量、品质性状差异较大的彩色棉品种以及1个白絮棉品种,采用不完全双列杂交交配设计(6×5/2)产生杂交一代15个组合以及6个自交亲本,考查了籽棉产量、皮棉产量和5个纤维品质性状,采用加性-显性遗传模型和统计分析方法(朱军,1997)分析了以上资料。结果表明:彩色棉纤维长度以基因的加性效应为主,纤维强度、整齐度、伸长率和细度的显性方差与加,性方差相当。彩色棉品质性状的狭义遗传率变幅为9.58%(伸长率)~87.01%(纤维长度)。紫絮棉和彩8在纤维长度、强度以及伸长率上都具有正的GCA效应,以它们作亲本可以明显改善后代的纤维品质,是彩色棉品质育种的有效亲本,对优质白棉的利用则会大大改善杂交彩色棉的产量和品质。组合紫絮棉×彩9-1、红叶棕絮×彩8、红叶棕絮×白棉、彩8×彩9-1、彩8×白棉等5个组合在品质上具有较强的SCA效应。上述亲本和组合在彩色棉育种以及杂交棉选育中可以有目的地加以利用。彩色棉与白色棉杂交后代的纤维强度具强的杂种优势,甚至有的组合超过纤维强度好的白色棉亲本。  相似文献   

9.
<正>糯玉米(又被称为粘玉米或蜡质玉米)起源于18世纪的中国西双版纳一带,是玉米属的9个亚种之一。因玉米的第九条染色体上的第59位点上的基因(WX)隐性突变为(Wx)而形成。根据糯玉米籽粒的颜色可以分为:紫糯、白糯、黄糯、黑糯和彩糯玉米。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糯玉米因为其低脂肪高蛋白易消化型支链淀粉及丰富的微量元素和良好的适口性,越来越受人们的喜爱。糯玉米的淀粉含量直接影响它的适口性,而种植和田间管  相似文献   

10.
将秦岭黑麦遗传物质导入普通小麦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用 39个小麦与秦岭黑麦杂交 ,从杂交成功的 16个组合后代中发现“中国春×秦岭黑麦”与“新中长×秦岭黑麦”的F1能够自然结实产生有生活力的杂种。其中植株 (中国春×黑麦 )F2 - 2和 (新中长×黑麦 )F2 - 2进一步自交、回交结实性较好。并从后者获得了遗传上稳定的染色体数为 42的纯合小麦新材料 99L2。秦岭黑麦的抗条锈特性已被转移到 99L2遗传背景中并得到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