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9 毫秒
1.
通过对3年生沙地柏移植苗在不同时期做不同施肥处理,测定苗木体内保护性酶活性,得出不同时期施用苗木专用肥对苗木体内保护性酶活性有促进作用,从而可提高苗木抗逆性,为林业生产提供基础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华北落叶松是塞罕坝机械林场的主要造林树种。为了弥补因一代林快速生长造成土壤肥力下降,引发二代落叶松人工林土壤养分缺失的问题,对华北落叶松幼林施用尿素二铵和复合肥。结果表明:施用肥料的苗木树高、基径和冠幅均高于未施肥的林木;施用尿素二铵的苗木,比施用复合肥苗木在增加树高、基径和冠幅方面的效果好。  相似文献   

3.
以尾巨桉DH3229组培苗木为试验材料,基施不同肥料:常规复合肥(Ⅰ)、桉树专用肥(Ⅱ)、桉树专用肥+泥炭腐殖酸(Ⅲ)、桉树专用肥+风化褐煤腐殖酸(Ⅳ),以不施肥为对照(CK),研究不同施肥处理对桉树苗木生长、养分利用和积累及土壤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施肥对巨尾桉苗木生长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对根系的促生作用较为明显,施用腐殖酸施肥处理苗高、地径生长量比常规复合肥相高出8.43%~14.41%,根系生物量增加38.76%和53.00%;腐殖酸对提高尾巨桉苗木养分积累量未呈现显著优势,但泥炭腐殖酸对P元素积累量增加有明显的影响,比常规和专用肥高5.56%和9.08%;腐殖酸的施用能不同程度地提高培养基质中养分含量,泥炭腐殖酸对土壤速效养分及Mg的提高作用尤为显著,其中有效磷含量提高59.70%以上,风化褐煤腐殖酸处理下N、Ca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4.
复合微生物肥不同配方施用量对圣女果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大田试验,探讨施用复合微生物肥不同配方量对圣女果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单一施用无机复合肥,随着施用量的增加圣女果生长逐渐旺盛;单一施用复合微生物肥,圣女果的生长农艺性状介于对照处理和单一无机复合肥处理之间;复合微生物肥与无机复合肥的混合施用,随着施用量的增加圣女果生长优势明显,混合施用处理既保障了圣女果生长所需的无机元素,又促进圣女果的生长发育。综合节约生产成本和植株生长农艺性状考虑,混合施肥处理11(无机复合肥25 g/株+复合微生物肥40 g/株)为广西百色右江河谷地区圣女果生长的最佳肥料组合。  相似文献   

5.
以稀土、尿素、过磷酸钙氯化钾为原料,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对不同锥栗品种苗木进行施肥试验,以探讨苗期施肥管理对不同品种苗木生长的影响。方差分析表明,苗期施用不同水平稀土、尿素、过磷酸钙及氯化钾对苗木生长影响未达显水平,但施肥后苗木生长与对照间存在明显差异。大毛榛苗高生长比对照平均增加35%、小毛榛苗高生长比对照平均增加40%、异小毛榛苗高生长比对照平均增加50%,说明苗期施用稀土、尿素、过磷酸钙及氯化钾等肥料对锥栗苗木生长存在一定的影响,根据正交试验设计直观分析得到3种锥栗品种苗期适宜的施肥水平,供锥栗苗木培育参考。  相似文献   

6.
以麻风树栽培品种FD-8号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方式,研究复合肥3种施用方式(100%作基肥、50%作基肥+50%作追肥、25%作基肥+50%作第1次追肥+25%作第2次追肥)对秋播麻风树幼苗生长及肥料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复合肥能加快麻风树幼苗出土,促进幼苗生长,提高苗木氮、磷、钾含量和积累量;随施肥次数的增加,麻风树苗木根系生长量明显增加,苗木地径、茎高、干物质积累量、苗木质量指数及植株氮、磷、钾积累量、肥料氮、磷、钾养分利用率均先增加后降低。其中复合肥(N∶P2O5∶K2O=28∶6∶6)以50%作基肥+50%作追肥的综合效应较好,复合肥全部作基肥施用则有利于简化施肥作业。  相似文献   

7.
不同的肥料处理对金叶女贞的生长影响不同。与不施肥空白相比,多元素复合肥对金叶女贞的生长影响最大。除纤维素含量没有显著差异外,其他几个检测指标都在不同生长期与空白表现出极显著差异,有的指标比氮磷钾肥及氮肥也有极显著差异,通过检测分析可以推断,多元素复合肥能更有效地提高金叶女贞的生长量。  相似文献   

8.
为了指导葡萄生产基地科学施肥,研究不同施肥方式对夏黑葡萄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湖北嘉施利硫酸钾型高效复合肥、四川吉邦硫酸钾型螯合腐植酸有机肥、常规腐熟农家肥对葡萄生长和产量均有良好的促进作用。生产中为节约成本,最好采用腐熟农家肥配合有机复合肥施用。  相似文献   

9.
通过施用复合肥,不但能够促进苗木的生长速度,而且还能使苗木冠幅的生长速度有所加快,因此,建议在木荷造林抚育中施用适量的复合肥。  相似文献   

10.
营养钵育苗及施肥种类对富士苹果苗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研究施肥种类和不同育苗方式对富士苹果苗生长发育的影响,找出有效的栽培管理措施,为其推广应用提供理论依据。以2a生乔化砧木富士(红富士/新疆野苹果)为材料,研究营养钵育苗及施肥种类对富士苹果苗生长发育中光合指标、主要矿质元素以及内源激素的影响。结果表明,营养钵苗光合能力普遍高于大田苗,其中有机复合肥对大田苗光合能力的影响最大,水溶肥对营养钵苗的光合能力影响最大;施用有机复合肥和水溶肥对营养钵苗和大田苗叶片矿质元素积累的影响较大;激素方面,营养钵苗整体上比大田苗的内源激素积累更适宜于花芽分化,施用羊粪对营养钵苗的花芽分化具有促进作用,施用控释肥对大田苗的花芽分化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植物喷施灵对北京桧柏不同器官SOD酶活性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不同植物喷施灵肥液处理下,对北京桧柏苗木不同器官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1) 北京桧柏苗木各器官内的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在整个年生长周期内呈规律性变化.(2)植物喷施灵处理可显著增大其茎、根部SOD活性.(3)SOD活性与北京桧柏的生理代谢以及抗逆性有关,因此可作为北京桧柏的抗逆性生化指标.研究旨在为北京桧柏苗木抗逆性机理提供基础理论依据,进而为植物喷施灵的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施肥对移植苗移植成活率及生长的影响,得出最适合苗木移植后生长的矿物肥料组合,提高移植苗的成活率以及促进移植后期苗木个体的良好生长和发育.[方法]研究不同施肥处理对花楸、紫叶稠李、卫矛、红宝石海棠4个品种的移植苗成活率、叶绿素含量、生长指标等特性的影响.[结论]用有机矿质元素喷洒移植苗叶面可以提高植物叶片叶绿素含量和生长,同时移植过程中用生根剂喷洒树木根系,对成活率有促进影响,保持了树木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3.
土壤水分动态对胡杨幼苗生长分配策略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土壤水分对幼苗地上及地下部分生长及其分配策略是阐明自然生境中胡杨种子更新困难以及人工培育成活率低的重要途径。本文以2年生胡杨幼苗为研究材料,采用不同土壤水分处理试验,监测幼苗地上部分生长指标(地径、冠幅、株高、叶片数)以及地下部分生长指标(总根长、总根表面积、单位平方米土壤总根长、总根体积),分析不同水分处理及水分梯度对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胡杨幼苗地上部分的生长,在连续给水处理时,25%含水量更有利于地上部分的生长;而断续给水处理时,最适土壤含水量为30%;胡杨幼苗地下部分生长在不同给水处理下存在显著差别,而25%的含水量要显著区别于其他水分梯度,更有利于根系的生长。一定程度的干旱胁迫后,断续给水比连续给水更有利于根系的生长,且水分梯度在20%~25%之间最有利于根系生物量的积累,地下生物量的积累大于地上生物量,这种地上与地下生长权衡作用有利于幼苗纵向生长的养分、水分获取。在根系构型方面,在土壤水分条件好的情况下则有利于幼苗根系的横向扩展。   相似文献   

14.
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比较氮肥不同追肥时期对黄檗一年生播种苗生物量积累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在施肥总量相等条件下,黄檗播种苗氮肥进行四次追肥后(幼苗期一次、速生期两次,生长后期一次),根、茎、叶以及整株苗木生物量的积累明显高于其他处理和对照。  相似文献   

15.
针对目前寒地水稻高产栽培中存在的热量资源差、生育期短、基本苗过多、消费生长量过大、后期生育衰败等生长障碍因素,通过超早育苗培育多蘖壮秧、终霜后适期移栽、宽行超高产栽培、全程深施肥、浅湿干控水循环灌溉等试验,进行了“延扩营养时空,释放生产潜力,强化双冠(植株冠层、根系冠层)性能等增产原理研究,结果表明,水稻三超栽培技术比普通旱育稀植可延长水稻营养生长期15d,扩大秧苗营养空间2.1~4.2倍,通过均质多蘖壮秧宽行单双本适期移栽超稀植,置秧苗于适宜宽松营养空间,减少返青期3~8d,扩大植株生长空间3~5倍;全程深施肥提高氮肥利用率30%,浅湿干循化控水灌溉减少灌水量17.1%~39.8%,单产超过10000kg/hm^2,是寒地水稻旱育稀植技术之后,大幅度提高水稻产量的突破性技术。  相似文献   

16.
水稻免耕栽培关键技术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对免耕水稻的松土、除草、施肥、移抛栽等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施用免深耕土壤调理剂能降低土壤容重、增加土壤阳离子交换量;不同种类的除草剂对不同类型的杂草的除草效果不同,应根据杂草的类型选择合适的除草剂或几种除草剂综合施用;应采用小量多餐、化肥后移、根外补肥的施肥技术;应采用小苗带土移栽或抛栽的移栽技术。  相似文献   

17.
长期不同施肥类型对稻田甲烷和氧化亚氮排放速率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以湖南双季稻田长期不同施肥类型为研究对象,利用静态箱法测定了晚稻期间4种不同施肥方式下(无肥区、化肥区、秸秆区和习惯性施肥区)CH4和N2O的排放速率,并计算了其综合温室效应。结果表明,晚稻生育期内CH4的排放速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习惯性施肥区和无肥区插秧15d达到最高峰,化肥区和秸秆还田区则推迟5 d到来;晒田期间稻田表现为甲烷的汇。无肥区和秸秆还田区N2O在整个测定期只有一个排放高峰,化肥区和习惯性施肥区N2O排放有两个峰值,分别在插秧后15和35d。秸秆区和习惯性施肥区CH4温室效应较大,化肥区和习惯性施肥区N2O温室效应较大,其中综合温室效应以秸秆区最大,习惯性施肥区和化肥区次之,无肥区最低。  相似文献   

18.
烤烟漂浮育苗中硫酸铜对烟苗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烤烟漂浮育苗过程中,硫酸铜不同施用时间和不同施用量对烟苗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烤烟播种后20 d,每3个漂浮格盘,施用2.75 g硫酸铜肥,可提高烟株出苗率和出苗整齐度,促进烟株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9.
在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以春季栽植的2年生油松为对照,开展了雨季栽植2年生和1年生油松试验. 通过测定春季、雨季栽植油松后45 d的气候、土壤水分,调查栽后4年内啮齿类动物的危害状况和油松的存活率、生长状况后得知:雨季的降水量比春季大,空气相对湿度高,风速低,气温与地温高,土壤含水量高,蒸发量在栽植后26 d内较低,利于油松缓苗和生长;雨季栽植躲过了栽植当年啮齿类动物的春季危害高峰,苗木存活率高. 从栽植当年到栽植后第4年,雨季栽植的油松存活率一直比春季栽植的高,雨季栽植的2年生苗木树体生长量比春季栽植的2年生苗木生长量大,雨季栽植的1年生苗木树体生长量与春季栽植的2年生苗木基本相同. 雨季栽植油松能够显著提高苗木的存活率,促进苗木生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