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科学技术随着时代的变更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也在一定程度上给自然环境施加了一定的压力,人们对森林资源的利用逐渐的增多,生态环境的问题也日益严重,特别是林木的减少更是在很大程度上使问题更加严重。因此为了实现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就要在各个影响方面进行综合的考量,不只要注重对森林的合理利用,还要在病虫害防治问题上进行有效的管理。本文主要针对目前营林技术对治理病虫害问题进行论述,进而简述病虫害的危害以及解决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随着林业的发展,人们对林业的重视程度也在不断提升,相关种植者需要采取合理措施,科学进行林业种植,引进先进的林业种植技术,提高林业种植质量.随着经济的发展,森林资源利用总量逐渐增加,导致中国天然林区的森林数量正在迅速减少.虽然近年来中国各地区积极种植人造林,但大部分林木造林生长期较短,无法形成完整的林木造林生态系统,森林抗病虫害能力较差.本文简要分析了森林种植及养护技术要点,以期提高林业发展质量.  相似文献   

3.
森林是地球之肺,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源泉,也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们对森林资源的需求量还会继续增加,但是对森林资源的需求结构却会有所转变。因此,未来的森林资源开发一定要摆脱过去粗放式、掠夺式开发模式,转而向精细式、分享式的发展思想转变。森林资源的需求特点也会变得更加多样化和生态化,木材的砍伐将不再是森林经济的主要增长点,森林里边的水、空气、土壤、植物等都有可能成为可开发对象;在森林资源开发的同时,人们对森林资源的生态需求会持续加强,对森林资源进行更好的养护管理。本文将对未来森林资源的需求特点进行分析,并对未来清水县的林业发展策略做出展望。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现阶段社会经济的稳步发展,对石油、煤炭等这些资源的需求和消耗量也在逐渐增加,其中对我国森林资源的需求也越来越多,导致林木砍伐现象严重,森林面积极具减少,林木增长缓慢,达不到使用条件,从而跟不上需求进度。因此本文就以这些问题为前提,进一步探讨和总结了一些关于林木养护和管理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从而对林木制品的需求也不断增加。因此,在林木采伐管理与木材流通管理上也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本文主要阐述了林业采伐及木材流动管理,并根据我国目前面临的实际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6.
陈雍 《农业考古》2013,(1):209-215
林木资源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富源,也是维持生态平衡,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关键,对林木资源开发利用的程度和方式,反映出一个国家的发展潜力和程度.我国历史上曾经是一个森林资源非常丰富的国家,大部分的国土面积覆盖着一层茂密的森林,但是到了我国封建社会发展的两个马鞍形高峰之一的宋代,林木资源遭到严重破坏,分布区域日益萎缩,蓄积逐渐枯竭,林业出现危机.宋代林木资源的锐减与公元12世纪的气候异常有关,但更重要的原因是战乱和人类过度的开发,比如开垦山林、工程营造、家庭生活及治铁业所导致的柴薪需求等.  相似文献   

7.
森林中蕴含着丰富的资源,包括林木资源、矿物资源等自然资源。这些资源不仅影响着生态环境的平衡,也影响着经济发展的进程。重视对森林资源的合理开发,就要在开发森林资源时,对森林进行抚育采伐,提高森林资源的利用率。文章将从对森林进行抚育养伐的意义出发展开讨论,为提高森林资源利用率提出有效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林木的建设反映了我国生态经济发展的现状,也代表了一个城市园林绿化的管理水平。由于过去人们的乱砍滥伐,我国的森林资源急剧下降,导致沙尘暴、泥石流频发。近年来,随着人们对生态资源保护意识的提高,植物造林越来越受重视,林木种苗工作也成为国家重点管理的对象。当前,在林木种苗管理中还存在生产设备老旧、专业人才匮乏、市场信息滞后等问题,本文对此进行深入探讨,并给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9.
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公众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公众对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关注越来越高,如何正确地处理好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的有机统一,是当前摆在政府面前的处理难题。森林资源是林业领域发展的重要支撑,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随着森林资源不断开发,掌握好森林资源保护和森林采伐的力度,对于促进森林资源可持续循环利用意义重大。本文对森林采访与森林保护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提出了具体的完善对策,希望为进一步提升森林采伐科学化水平提供一些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10.
对耕地利用变化的研究有利于更好地认识与解决人地矛盾、经济发展与资源匮乏之间的矛盾等问题.该研究以佛山市耕地利用变化为研究对象,根据1998~2013年佛山市土地调查和统计年鉴等数据,运用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方法,分析了佛山市耕地利用变化现状及其主要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998~2013年,佛山市耕地总量不断减少,同时,耕地也有结构性变化,水田减少速度比旱地快,旱地所占比重不断增大,耕地利用效益不断提高;影响耕地变化的主要因素是佛山人口增长、经济和科技水平发展、产业结构调整等.佛山市人地矛盾问题突出,耕地保护任务重大.  相似文献   

11.
以西宁市主城区为研究对象,以西宁市1987、2001年和2014年3期Landsat-5和Landsat-8卫星遥感数据为主要信息源,在遥感图像处理系统和GIS支持下,选择土地利用变化幅度、动态度定量指标,分析了研究区1987-2014年的土地利用变化。通过建立马尔可夫模型,分析预测西宁市未来26 a的土地利用变化。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地利用格局变化明显,其中,建设用地变化最显著,从1987年占各地类比重的10.98%到2014年的23.42%;林地和耕地的变化十分明显,特别是在2000年以后,退耕还林政策的实施使林地和耕地的变化更显著;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各类土地比重也不断变化,根据马尔可夫预测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地利用格局在未来的30 a内仍将不断变化。  相似文献   

12.
随着国际旅游岛发展战略被提升为国家战略,海南土地资源管理既面临着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用地需求显著增加和国土资源供应和政策审批逐渐趋紧之间存在突出的矛盾等严峻的挑战,也面临着国家对海南国土资源管理提出的明确要求和规定,并赋予一系列优惠政策等崭新的机遇。因此,需要进一步严格土地计划管理,严格土地批租管理,加大土地督察力度,实施耕地保护激励机制,充分发挥土地资源的综合效益,努力使得土地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和合理使用,支持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  相似文献   

13.
加拿大森林资源丰富,长期以来以森林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思想指导森林经营.该国的森林经营由过去以木材生产为主已转变为以森林的经济、环境和社会等多目标为主.综述了加拿大森林资源的现状和特点,分析了加拿大森林经营理论的研究、形成过程和发展趋势,对目前该国的森林资源可持续经营进展及经营技术、经营制度和经营措施等进行了介绍,并提出了加强我国森林经营工作的启示.表1参8  相似文献   

14.
以滹沱河流域山区段为研究区域,基于2000、2005、2010年Landsat ETM影像和2015年Landsat OLI影像数据,获取土地利用类型空间分布数据,应用Logistic方法改进的CA-Markov模型对2020、2025年研究区的土地利用格局进行预测和模拟。结果表明:1)2000-2015年,整个研究区以草地为主,而且面积占比呈现不断下降趋势,由41.31%下降至41.07%;建设用地面积增加最快且增速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土地利用动态度由1.33%增至1.84%后又降至1.64%;耕地和林地面积减少;而未利用地和水域基本保持稳定的趋势;2)2020、2025年耕地面积较2010-2015年有持续增加趋势,土地利用动态度由0.01%上升到0.05%,建设用地面积持续增加但速率下降,林地、草地面积继续减少,林地存在一定程度的退化现象,水域和未利用地面积会出现小幅上升趋势。林业部门应加强对林地资源的管理和保护,政府应加大对废弃工矿用地及村庄的整理复垦力度,补充耕地和林、草地数量,统筹推进山水田林湖草的综合治理,实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随着我国林业产业化的快速发展,极大的促使了我国森林总面积的直线上升。目前我国林木产量早已满足了人们对木材的需求。森林资源也经渐渐迈出发展"低谷",成为我国支柱型产业之一,带动了我国国民经济的正向增长。笔者就植树造林方法进行粗浅的探讨,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探究黄土丘陵区景观格局的时空演变规律和驱动力,对该区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生态环境的优化建设提供指导意义。以陕西省永寿县1998、2008、2018年遥感影像数据为基础,借助ArcGIS和FRAGSTATS等软件,运用景观转移矩阵、景观格局指数对其进行了分析,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讨论景观变化驱动力。结果表明:1)从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变化状况来看,研究区的主导景观由耕地变为林地,主要变化为林地、园地面积的增加。林地面积增加了177.88 km2,园地面积增加了128.66 km2,主要是由耕地转换而来。2)从斑块水平来看,林地在各景观类型中占据主导地位;建设用地、林地、未利用地受到人为干预,斑块形状趋于简单;林地、园地、草地的景观异质性在逐渐增强。3)从景观水平来看,整体景观连通性变差,各斑块类型面积比重趋向平衡,景观的破碎化程度逐渐增大,各景观类型逐步分化为更小的斑块。4)从景观格局变化的驱动因素来看,气温和降水等自然因素对景观格局的演变具有一定的影响,而社会经济因素及政策导向是永寿县景观格局变化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本文论证了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增大等额年金收入、节约采运成本为目标的规划方法。通过确定各地区、各立地条件、各经营强度下生产某材种并运输到销区的综合经济评价系数来优化投资规模,合理布局用材林基地。提出了最佳经济轮伐期的计算方法。以动态规划联接投资,逐步实现长远规划目标。提出了资金来源定量分析方法,把资金来源同生产结构、所有制、区域、工程项目评价联系起来,从而为制定制度化、法律化的硬化投资来源方法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8.
天目山林区景观格局时空变化及驱动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研究南方集体林区的景观格局变化特征及驱动因素,可为森林可持续经营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采用景观类型面积转移矩阵和景观格局指数分析方法,对比研究了浙江天目山自然保护区国有林和周边社区集体林2000、2010和2017年的景观格局变化特征。  结果  生态林是保护区和社区的优势景观。保护区整体呈生态林面积增加,经济林面积减少趋势,而社区生态林面积逐年减少,经济林面积不断增加;保护区的竹林和山核桃Carya cathayensis林向生态林转化,社区呈现生态林向经济林、建筑、道路转化,经济林之间相互转化,经济林和耕地相互转化的特征。保护区的景观格局变化不大,社区景观的破碎度、异质性和均匀性逐年上升,生态林的优势地位逐年下降。政策因素、市场需求变化和道路是导致保护区和社区森林景观格局变化差异的主要驱动因素。  结论  社区景观格局的变化会影响森林的生态和文化功能,可以从政策、旅游业发展和道路建设等方面制定相关措施。图1表8参17  相似文献   

19.
为在耕地资源短缺与食物消费结构改变的大背景下合理分析用地需求,保障食物安全,以河南省居民的食物消费情况为研究对象,采用构建时间序列预测模型的方法,基于经济发展和食物结构对河南省未来15~30年的食物需求进行分析,并结合推算结果对不同食物类型所需土地分别计算,得出基于食物安全的耕地需求量。结果表明:1)2000—2019年河南省居民食物消费结构变化显著,植物类食物始终占据较大比重,动物类消费的所占比例呈增长趋势;2)河南省城乡居民耕地需求变化存在一定差异,农村居民的人均耕地需求由城镇居民的1.2倍下降至占城镇居民人均耕地需求的82%。耕地总需求变化趋势为缓慢减少后逐步上升且保持上升趋势,最高约508万hm2;3)河南省人口规模、作物单产水平和食物消费结构均对河南省耕地需求产生着重大影响。其中,主要影响因素是食物消费结构的改变,单产水平提高对缓解人口增长带来的耕地需求压力有重要作用;4)预测发现河南省现有耕地虽能够满足2035—2050年该省人民食物需求,但是河南省作为食物输出大省,无法在满足本省人民食物需求的同时,保持现有的食物供应比例。最后,根据预测结果与河南省耕地保护现状,基于食物安全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0.
该文强调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应对用材林再认识 ;在分析用材林的经济特征的基础上 ,提出我国用材林布局应树立满足社会多种需要、适应林产工业发展、重视经济效益的指导思想 ,应遵循树种选择上因地制宜、空间布局上集散结合、正确处理农林牧结构和各林种结构、重视布局中的经济区位的原则 .该文按照我国东北、南方、西南、华北与西北四大区域 ,对我国用材林基地建设布局进行了区位分析 ,并提出了具体的政策建议 ,设计了用材林考核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