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梁英  韩鲁佳 《农业工程学报》2003,19(Z1):218-222
黄芩甙和黄芩素是中药黄芩的主要有效成分,其具有广泛的药理活性.除传统意义上的抗炎、抗病毒及解热和保肝作用外,近年来对其抗氧化、抗HIV-1病毒的研究日趋深入.本文综述了黄芩甙和黄芩素的提取、分离纯化的研究进展,并对各种方法进行了分析和评述,指出了以往工艺的不足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今后的设想及展望.  相似文献   

2.
饲料添加剂用黄芩甙提取工艺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为了优化饲料添加剂用黄芩甙提取工艺,采用L9(34)正交试验设计方法,对浸提和酸沉工艺进行了优化试验研究,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对提取物黄芩甙进行含量测定。结果表明:浸提较优工艺为A3 B3 C2,即浸提时间1.5 h,浸提温度100℃,浸提pH 7.0;酸沉较优工艺为A′2 B′3 C′1 D′3,即保温时间1.0 h,保温温度80℃,保温pH 1.0,静置时间12 h。经两次正交试验设计所得优化提取工艺可行,提取率为91.56%,含量为94.12%。  相似文献   

3.
加热法提取叶蛋白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该文对加热法提取苜蓿叶蛋白的工艺进行了深入研究,以提高其蛋白质含量。分别进行了提取液加盐量和絮凝温度对蛋白质含量影响的单因素试验研究,还进行了不同加水、加盐量和pH值的提取液及不同絮凝温度对蛋白质含量影响的多因素试验研究,得到了提高蛋白质含量的可靠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4.
黄芪多糖及皂甙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42,自引:1,他引:42  
黄芪多糖和皂甙是药用皂芪的两个主要有效成分。该文探讨了黄芪多糖(ASP)和皂甙(AS)的提取工艺,研究了从黄芪中同时得到多糖和皂甙的提取工艺。采用先醇提后水提的方法,确定了合适的醇提次数和浓度。另外,还研究了超滤法与树脂吸附法相结合的工艺,可以同时得到高含量的多糖和皂甙产品  相似文献   

5.
通过单因素及正交试验探讨不同品种蝗虫体内黄酮类化合物的最佳提取工艺,结果表明,在65°C下,以90%甲醇回流提取2 h,蝗虫中黄酮类化合物的得率最高,中华稻蝗中黄酮的含量高达20.15 m g/gDW。  相似文献   

6.
[目的]考察雪莲果中粗多糖的最佳提取分离工艺。[方法]用热水浸提雪莲果中多糖,以提取温度、料液比、提取时间、95%乙醇用量为影响因素,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进行四因素三水平的正交试验。正交试验以粗多糖得率为考察指标,优化粗多糖的提取分离工艺。[结果]四因素中提取温度对实验结果影响最大,其次是95%乙醇用量和料液比,最后是提取时间。[结论]雪果粗多糖最佳提取分离工艺为提取温度90℃,95%乙醇用量为浓缩液体积的4倍,料液比1:20,提取时间2h。在此条件下粗多糖得率为5.11%,多糖含量为29.3%。  相似文献   

7.
牛骨蛋白与多糖的逐级提取及分离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确定牛骨中蛋白质和多糖的提取及分离方法,该文在分析骨胶原蛋白和多糖存在状态的基础上,分别利用不同溶剂探讨了牛骨中蛋白质与多糖的逐级提取方法。首先碱性蛋白、酸性蛋白分别被0.6 mol/L KCl和0.5 mol/L K-P(K2HPO4/KH2PO4)溶液提取出来;0.1 mol/L HCl脱钙时溶解出酸性、中性及碱性蛋白,再经过NaOH中和后,酸性蛋白随羟基磷灰石沉淀、中性及碱性蛋白存留在上清液中;其他在胶原纤维上的有机物被0.5 mol/L NaCl和1% Na2CO3分别提取出来。各级提取有机物用SDS-PAGE电泳以及Stains All染色法、阿里新兰染色和CBB染色进行检测。利用DEAE-葡聚糖凝胶离子交换树脂有效地将碱性蛋白、酸性蛋白和多糖分离精制。  相似文献   

8.
银耳多糖提取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了银耳子实体多糖的多种提取方法并通过正交试验对超声波强化作用下结合碱浸提的提取方法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超声波处理后碱浸提的提取方法能显著提高提取液中多糖的提取率,银耳多糖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先热水浸提20h,然后超声波处理8min、超声功率400W,残渣碱浸提碱浓度为10%,提取得率为31.77%.  相似文献   

9.
黄芪多糖的提取多采用传统水煮醇沉法。该文研究了醇沉浓度、脱脂方式以及提取液处理方法对黄芪多糖提取效果的影响。研究了超滤法对黄芪多糖提取效果,确定了合适的工艺条件,并对比了超滤与传统水煮醇沉法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10.
超临界CO2提取分离银杏叶药用成分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该文从理论与实践两方面着手,研究探讨超临界CO2提取分离银杏叶药用成分的适用性和可操作性,提出溶剂浸提与超临界流体萃取相结合的生产工艺,既可降低生产成本,保证产品质量,又可大幅度削减设备造价,为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的实际应用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1.
葛根黄酮浸取工艺优化研究   总被引:20,自引:4,他引:20  
通过六组单因素试验和四因素正交试验探讨了葛根黄酮的最佳浸取工艺。结果表明:在温度85℃、pH值为8的条件下,用10倍于葛根量的浓度为70%的乙醇,浸取2次,每次3h,葛根黄酮浸取效果最好,得率在9%以上、浸出物黄酮含量大于40%。  相似文献   

12.
银杏黄酮苷提纯工艺研究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黄酮苷的物性选择丙酮,正丁醇,正丙醇,乙酸乙酯为萃取剂。单因素实验优选出正丙醇为萃取黄酮苷的主萃取剂。对其进行改性,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优化出:水∶正丙醇=1∶25为萃取黄酮苷的较佳萃取剂。T=25℃,t=10 min,固液比=15∶1(g/100 mL)为其最佳萃取工艺参数。最后得到纯度>50%,得率>80%的总黄酮苷产品。为后续提纯分离打下较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基流分割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针对基流分割理论和方法所存在的争议,对基流分割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今后基流研究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综述方法较为系统地阐述了基流的定义,对基流分割方法进行了回顾和分析,包括图解法、数值模拟法、水量平衡法以及同位素和水化学法等。[结果]重点研究和评述了基流分割方法的理论基础、优缺点以及适用范围,提出当前基流分割方法研究所存在的问题及其未来研究的趋势。[结论]迄今为止,尚未找到一种得到普遍认同的基流分割方法,还需进一步加强基流分割理论与方法研究,形成统一、完善的理论体系,科学、合理地确定基流,并探讨基流变化特征及其驱动因子,这将是未来基流研究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4.
香椿老叶中活性物质提取及其抗氧化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该文对香椿老叶抗氧化活性物质的提取工艺进行了研究,筛选出纯化用大孔吸附树脂,并对该树脂纯化出的活性物质进行了抗氧化活性研究。结果表明,最佳提取工艺为60%乙醇、60℃、料液比1∶30、提取4 h;筛选出最优纯化树脂AB-8,经该树脂纯化后物质具有很强的抗氧化活性,总还原力为(863.59±13.90)mg/g,1,1-二苯基苦基苯阱(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和三价铁还原抗氧化能力测试(FRAP)均呈现明显的剂量依赖性关系,显著高于相同浓度的2,4二叔丁基甲基苯酚(BHT)(P<0.01),与同浓度的维生素C相当。  相似文献   

15.
土壤含水量的Kriging和Cokriging估值研究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分析了田间同深度土壤含水量的半方差和不同深度土壤含水量的交互半方差特征 ,探讨了土壤含水量的Kriging和Cokriging估值方法。研究表明 ,同深度土壤含水量与不同深度的土壤含水量之间均具有显著的空间相关性 ,用Kriging方法进行土壤含水量的估值精度较传统方法高。加入浅层土壤含水量用Cokriging方法来估测深层土壤含水量 ,可进一步提高估值精度  相似文献   

16.
水电、水库、矿产开发对于生态与环境造成的问题已成为水土保持工作的难题和热点.在广泛收集和分析国内水电、水库、矿产开发中水土保持状况的基础上,对于开发项目执行较好的浙江、陕西、山西、内蒙等地的一些企业进行了专题调研.结合项目实际对于个别典型企业进行了调查,分析了存在的问题.调研结果认为,从水电、水库、矿产开发收益中提取资金用于水土保持具有可行性和必要性.提出了将提取资金政策提升为法律条文,提取合理比例的资金,且将这部分资金列入税前列支等建议.  相似文献   

17.
沟槽是径流与输沙通道和侵蚀主体,沟槽侵蚀监测对揭示水土流失规律和进行流域产沙模拟有重要意义。在对黄土高原相关研究结果分析的基础上,对沟槽侵蚀进行了初步确定。同时对与沟槽侵蚀关系密切的泥沙输移比进行了分析,并总结出沟槽侵蚀与泥沙输移比监测和估算的沟道特征监测法、坡面产沙—出口站泥沙比较法、稀土元素示踪法、坝库泥沙还原法和经验公式拟合法等方法。  相似文献   

18.
水土保持作为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内容,亟须响应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进一步发挥水土保持科技创新驱动能力,推动中国水土流失防治进程。系统总结了近年水土保持科技在中国水土流失防治工作不同领域中发挥的重要支撑作用,全面分析了目前水土保持科研工作所处的环境和自身科研能力。从科技助推政府职能转变,重点支持科研方向,加大科技投入,科研基础设施管理,学科与人才建设,科技协作等方面提出了今后一个时期水土保持科技工作发展的重点方向。  相似文献   

19.
耕作方式对农田土壤水分变化特征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探讨耕作方式对土壤含水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对于高效利用自然降水,提高自然降水利用效率,增加作物产量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因此,采用铝盒称重法测定不同年份、季节、土壤剖面及冻融前后土壤含水量,研究不同耕作方式对土壤含水量及作物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特定时期内土壤含水量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少,特别是土层40cm以下尤为明显,而且随季节呈波动性变化且受降雨影响较大;季节冻融作用明显降低土壤含水量,但深松较其他处理土壤含水量增幅为0.93%~2.23%;土壤贮水量随季节呈先增后降的趋势变化,且生育前期明显高于生育后期;不同耕作方式对田间耗水量和耗水系数无显著影响,但深松耕作显著提高作物水分利用效率,并且水分利用效率与产量的相关性达到极显著水平(r=0.76**)。综合分析认为,保护性耕作结合深松是有效改善耕层结构,增加土壤含水量,提高自然降水利用效率的有效耕作方法。因此,该研究可为东北雨养农业区留茬深松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推广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