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半干旱黄土丘陵区坡耕地径流损失对土地生产力影响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采用表土人工堆积小区试验方法 ,研究了半干旱黄土丘陵区西吉县的坡耕地径流损失对土地生产力的影响。结果表明 ,干旱、半干旱黄土丘陵区由径流损失造成的坡耕地土地生产力下降不可忽视 ,坡耕地平均每年每损失 1mm径流会导致供试作物春小麦减产 9.7% ,马铃薯减产 5 .0 % ,春小麦产量受径流损失的影响是马铃薯的 2倍 ;不同坡度坡耕地春小麦每年因径流损失减产 41.7%~ 6 4.0 % ,马铃薯减产2 1.5 %~ 33.0 % ,每年由此所造成的粮食减产分别是坡耕地和农业用地粮食总产量的 73 .3%和 16 .3 %。  相似文献   

2.
《农业工程学报》1984,(1):43-43
鼠类给工农业生产、人民的健康和生活带来的危害是巨大的。据估计,世界每年因鼠害损失的粮食有5000万吨之多,够1. 5亿人一年的口粮。1982年安微省因鼠害损失的粮食达20亿斤。鼠类还盗食树籽,毁坏幼苗咬断树根,常造成4~8%的树木枯死.上海某工厂因鼠窜入高压开关造成短路,停电停产,损失一  相似文献   

3.
采用环境经济学方法对北京市郊区农田污水灌溉的正负效应价值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2002年北京市农田污水灌溉的正效应价值约为4.62亿元,占当年农业增加值的9.3%,其中减少污水处理成本和节约清洁水资源的价值所占份额较大,分别为49.7%和27.6%,其次为节约化肥和粮食增产价值,分别为18.1%、3.1%;负效应价值约为1.39亿元,占当年农业增加值的2.8%,其中粮食减产造成的损失占总损失的46.5%,品质下降占2.2%,土壤污染占30.3%,人体健康损失占15.7%,而地下水污染占5.2%。污水灌溉的正负效应价值比为3.3∶1,其中污水灌溉的直接经济价值为负效应价值的1.7倍,说明污水灌溉的经济收益几乎完全是靠牺牲环境所维持的。因此必须高度重视污水灌溉造成的污染损失。  相似文献   

4.
农业灌溉用水约占我国总用水量的70%,而农业用水的90%是灌溉用水。而全国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仅为0.3~0.4左右,与发达国家的0.7~0.8相比,相差甚远。资料显示,按正常需要和不超采地下水,我国年缺水总量约为300亿~400亿m^3.每年农田受旱面积700万~2000万hm^2,因缺水少生产粮食350亿~400亿kg。  相似文献   

5.
农药,主要是化学农药,在防治农作物病、虫、草害,保证农作物正常生长,提高单位面积产量上具有重要的作用。农业生产上若不使用农药,全世界因病、虫、草害造成的经济损失,估计每年达800亿美元;我国由于防治农作物病、虫、草害,每年可挽回粮食损失150~200亿kg,挽回皮棉损失2.5~3.0万kg,水果、烟草、茶等经济作物,因使用农药而获得的经济效益则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6.
我国是自然灾害频繁的国家,严重的干旱和洪涝灾害,给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很大损失.统计资料显示:一般年份,全国有0.4亿多hm~2农田受灾,2亿人口遭受各种自然灾害的袭击,因水旱灾害的发生少收粮食200亿kg以上,倒塌房屋300万间,死亡人口5000~10000人,直接经济损失200~400亿元.山西省水土流失严重,水旱灾害频繁,据统计旱灾平均1.3年出现一次,洪灾平均1.6年出现一次,平均每年农田成灾面积94.67万hm~2,因灾害减产粮食6亿kg左右.水土保持工作的开展,不仅减少了入黄泥沙,增加了粮食产量及群众经济收益,而且改善了当地生态环境条件,增强了抵御水旱灾害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基于概率统计方法的承德市农业旱灾风险评估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根据旱灾风险的统计特征,提出2种基于概率统计方法的旱灾风险评价方法:1)旱灾损失的概率分布曲线,2)旱灾损失与干旱概率的关系曲线。以滦河上游承德市辖区的农业旱灾风险为例进行应用研究。根据1990-2007年历年农业旱灾损失数据计算粮食因旱减产率,拟合其概率分布。利用分布式水文模型模拟得到该区域1956-2005年0~50 cm的月平均土壤含水率,识别农业干旱事件,计算农业干旱烈度概率,选用对数函数拟合因旱粮食减产率和农业干旱烈度概率关系曲线。采用因旱粮食减产率期望值表征区域旱灾风险,2种方法结果一致性较好,研究区域农业旱灾风险上游大于下游,各个县的多年平均因旱粮食减产率为7%~15%。  相似文献   

8.
<正> 美国学者Roger Sedjo认为,北美、欧洲和苏联不断扩大的森林面积抵销了被毁坏的热带森林面积的损失,并声称,这一结论解释了长期以来悬而未决的因每年燃烧化石燃料放入大气中的碳的1/3以上消失之谜。因燃烧化石燃料每年向大气中排放50亿吨碳(以CO_2形式),热带森林毁坏又排放20亿吨碳,然而大气中碳每年只以30亿吨的  相似文献   

9.
据统计 ,“九五”期间 ,全省建设当家地 8 33万hm2 ,新增产粮食 9375万kg ;发展经济林 4 5万hm2 ,新增经济收入6 75亿元 ,治理区的农民每人每年平均增加收入 5 0~ 80元 ;修建小型水利水保工程 4 5万处 ,减少泥沙下泄 4987万t ;营造水保林 30 1万hm2 ,种草 9 93万h  相似文献   

10.
红壤稻田土壤有机质的积累过程特征分析   总被引:38,自引:6,他引:38  
通过田间采样分析 ,研究了不同利用年限红壤稻田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变化及其过程和机理 ,确定达到平衡状态时红壤稻田土壤的有机碳含量水平。结果表明 ,在水耕条件下 ,土壤有机碳和全氮的积累过程可大致分为快速增长和趋于稳定阶段 ,水耕利用 30年 ,0~ 2 0cm土壤有机碳含量达到 2 0gkg- 1,全氮含量 1 6gkg- 1,随后 ,即使利用年限长达 80年 ,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含量变化趋于稳定 ,没有显著提高。 2 0天的培养期内 ,不同利用年限红壤稻田 0~ 1 0cm土层有机碳和有机氮的矿化率分别为 2 2 %~3 3%和 2 8%~ 6 7% ;总体来说 ,有机碳、氮的矿化率随红壤水稻土的熟化过程而升高。随着利用年限的增加 ,微生物生物量碳一直保持增加的趋势 ,而微生物生物量氮在利用 30年后其增加趋势明显趋缓 ;利用30年的红壤稻田 ,0~ 1 0cm土壤微生物生物量C、N为 332 8mgkg- 1和 2 3 85mgkg- 1,比利用 3年分别高1 1 1 %和 4 7%。与利用 3年的红壤稻田相比 ,利用 30年后细菌数量增加了 1 1倍 ( 0~ 1 0cm)和 3 8倍 ( 1 0~2 0cm) ,利用 80年后更显著地增加了 1 9倍 ( 0~ 1 0cm)和 1 2倍 ( 1 0~ 2 0cm) ;真菌的数量也呈上升的趋势 ,但在 30年利用后基本趋于稳定 ;此外 ,细菌的群落从荒草地的 4个种到 30~ 80年水田  相似文献   

11.
水稻不同移栽密度的氮肥效应及氮素去向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利用15N示踪技术,研究不同移栽密度对水稻产量、氮肥吸收利用及其氮素去向的差异。结果表明,随移栽密度变大,水稻产量显著增加,穗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降低,子粒与秸秆氮肥吸收量、肥料利用率及其残留量增加,而氮素损失降低。水稻所吸收的氮素约2/3来源于土壤氮,1/3来源于当季肥料施的氮。不同处理间,肥料利用率为16.69%~26.69%,氮肥残留率为17.12%~21.08%,有52.23%~66.19%的肥料损失。无论哪种密度下,肥料主要残留在0~20 cm土层中。密度为40 cm×40 cm时,0~20 cm土层氮素残留量高于50 cm×50 cm和30 cm×30 cm处理,为28.54 kg/hm2,占施肥量的12.97%;而在40~60 cm的土层的氮素残留量为7.34 kg/hm2,比50 cm×50 cm和30 cm×30 cm处理同层残留量降低了57.90~59.29%。  相似文献   

12.
基于陕北地区2007—2009年的统计数据,分析了该区能源开发带来的环境问题,从大气污染、水环境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和土地、植被破坏损失4个方面对该区能源开发的生态环境损失进行了估算,综合评价了该区能源开发的生态环境损失。结果显示,2007—2009年该区各年能源开发生态环境损失分别为174.84亿、176.10亿、180.48亿元,占各年GDP的比例分别为12.11%、12.58%和8.89%,平均开发1 t煤炭、石油就带来约65元的生态环境损失,其中各年土地、植被破坏损失所占比例分别为87.11%、87.21%和85.74%,是其他环境损失的6倍多。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生产运营期因油田道路占压和硬化损失的水土保持功能价值进行定量评价,为生产运营期石油天然气项目水土保持补偿费的计征标准提供测算依据。[方法]采用国内外较为常用的生态服务价值测算方法,选取陕西省志丹县境内油田为研究对象,测算生产运营期内油田道路造成水土保持功能价值的损失量。水土保持功能服务价值等于固持土壤、水源涵养、固碳供氧、防风固沙等价值之和。[结果]初步估算,生产运营期油田道路造成的水土保持功能价值的损失量,每口井每年约为1 827元。按照油田道路占油田总面积30%~50%的比例进行折算,则石油、天然气项目在生产运营期造成的年度水土保持功能损失值为3 654~6 090元/井。[结论]现行的水土保持补偿费按年度计征的方式和征收标准(每口井不超过2 800元)是合理可行的。  相似文献   

14.
中国的水土保持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1 中国的自然地理概况中国人口近 13亿 ,国土面积 96 0万km2 ,地势西高东低 ,山地、丘陵和高原约占全国面积的 2 / 3。在总土地面积中 ,耕地约 1 35亿hm2 ,占 14 % ;林地约1 6 7亿hm2 ,占 16 5 % ;天然草地约 2 8亿hm2 ,占2 9 % ;淡水面积约 0 18亿hm2 ,占 2 % ;建设用地约0 2 7亿hm2 ,占 3% ;其他约 35 %的土地是难以被农业利用的沙漠、戈壁、冰川、石山和高寒荒漠等。中国大部分地区属东亚季风气候 ,南北温差大 ,冬季因西伯利亚寒流南下而寒冷干燥 ;夏季受东南太平洋暖湿季风影响炎热多雨 ,7~ 8月为明显降雨季节。各地…  相似文献   

15.
中国核农学的现状及发展建议   总被引:29,自引:11,他引:18  
温贤芳  汪勋清 《核农学报》2004,18(3):164-169
本文介绍了中国核农学的成就和发展建议。中国核农学的研究与应用开始于 1 95 6年 ,现已广泛应用于农业的各个领域并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在某些领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据2 0 0 1年底不完全统计统计 ,中国辐射诱变育成新品种 62 5个 ,占全世界辐射育成新品种总和的2 7 2 % ,年推广种植面积达 9× 1 0hm2 ,育成的新品种每年为国家增产粮食 30~ 40亿kg、棉花1 5~ 1 8亿kg、油料 0 75亿kg,创经济效益 33~ 40亿元。在育成的新品种中有 1 8个获得国家发明奖。中国已批准 6大类辐照食品的国家卫生标准和 1 7种辐照食品的国家工艺标准 ,年辐照食品和农产品达 8~ 1 0万t。在辐射育种、航天育种、同位素示踪技术在农业上的应用、辐照农产品贮藏保鲜加工、辐射害虫防治、低剂量辐射刺激增产等方面都取得显著的成绩 ,创造了巨大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培养和造就了一批核农学人才和科技队伍。中国核农学的卓越成就得到了国际原子能机构和专家的高度赞誉 ,1 999年中国被国际原子能机构确认为亚太地区核农学的牵头国。中国核农学今后的发展应从我国核农学重大技术应用基础研究和关键技术研究着眼 ,力争在辐射诱变育种和空间诱变育种的分子机理、辐照检疫技术及产业化、核素示踪与环境生态保护、动物生产与健康  相似文献   

16.
垃圾处理技术及其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垃圾分为工业固体废物、生活垃圾、危险废物等三方面。美国、日本、德国、荷兰及奥地利等国家每年投入资源有 5 0 %~ 75 %将在 1a内以废物的形式重新返回到大自然。据内贸部统计 ,我国年垃圾造成的资源损失达 2 5 0~30 0万元。分析垃圾的产生过程、垃圾露天堆放、卫生填埋、焚烧、堆肥、回收等基本技术的优缺点 ,提出源头减量 ,分类回收 ,综合处理是最好的垃圾处理方式  相似文献   

17.
《中国水土保持》1997,(10):45-46
<正>拜泉县从1986年开始实施水土保持型生态农业发展战略,经过十多年艰苦奋斗与不懈努力,初步实现了人与自然、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再生资源的增值与开发利用相协调,全县土地利用率和土地生产能力均大幅度提高.1996年粮豆薯总产、农业总产值、地方财政收入和人均收入分别达到7.9亿kg、11.2亿元、8792万元和2160元,比1985年分别增长2倍、1.5倍、7.2倍和6.4倍.全县56%的水土流失面积得到了治理,生态环境的抗灾能力明显增强.治理后的坡耕地径流减少37%,泥沙流失量减少50%,全县森林覆被率由12.7%提高到20.2%.拜泉县1991年重新跻身于全国粮食生产百强县行列,先后被授予全国水上保持和全国造林先进县等荣誉称号,并被列为全国生态农业试点县,还被联合国工发组织确定为绿色食品原料生产基地县.“拜泉县水土保持型生态农业建设研究”成果1995年7月经技术鉴定,在国内同类研究中处于领,  相似文献   

18.
众所周知,杂草和农作物病虫害夺走了约30%的潜在产量。据苏联的资料,由于杂草使作物产量的损失是:谷类作物—10.8%、豆实类作物—10.6%、亚麻—15%、向日葵—11%、蔬菜作物—10%等。美国,由于杂草而造成的产量损失达80亿美  相似文献   

19.
微机控制乌龙茶做青环境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微机控制乌龙茶做青环境系统温度控制范围为20—28℃±1℃,湿度控制范围为相对湿度55—75%±3—5%,能有效地控制乌龙茶做青环境,保证茶叶品质稳定,四季均可制高档茶。做青时间缩短50%,大大减轻了人工劳动强度。乌龙茶品质可比传统人工方法做青提高1~2级,每公斤干毛茶可增值2—3元,提高了乌龙茶出口创汇能力。该系统还可应用于其他农副产品加工与贮藏保鲜所需的环境控制上。  相似文献   

20.
在半干旱偏旱地区旱作农田进行合理轮作,可以提高有限降水的利用率和粮食产量水平。本试验结果是:麦豆谷轮作比连作小麦三年总增产45.8~46.8kg/亩,增产幅度36.4%~37.2%;三年增值33.81元/亩,增值幅度37.37%,水分利用效率提高0.054kg/mm,洋(芋)—糜(子)—豆轮作比连作小麦三年总增产138.1kg/亩,增产幅度1倍;三年轮作产值增加153.55元/亩,增值幅度近2倍,水分利用效率比连作小麦增加0.161kg/mm。合理轮作是本类型地区调控水分和提高生产力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