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四种新烟碱类杀虫剂对蜜蜂的急性毒性及初级风险评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采用饲喂管法和点滴法,分别测定了吡虫啉、噻虫嗪、噻虫胺、啶虫脒4种原药及其制剂对意大利蜜蜂成年工蜂的急性毒性,并采用危害商值(HQ)法进行了初级风险评价。结果表明:饲喂管法测得97.3%吡虫啉原药、25%吡虫啉可湿性粉剂、96%噻虫嗪原药、30%噻虫嗪悬浮剂、97%噻虫胺原药、5%噻虫胺可湿性粉剂、96%啶虫脒原药及40%啶虫脒可溶性粉剂的经口毒性48 hLD50值分别为有效成分8.04×10-3、9.46×10-3、7.04×10-3、4.64×10-3、11.8×10-3、5.25×10-3、5.22和6.31μg/蜂;点滴法测得各药剂的接触毒性48 h-LD50值分别为有效成分2.46×10-2、1.33×10-2、3.63×10-2、9.27×10-3、1.52×10-2、2.21×10-2、5.82和5.07μg/蜂。按《化学农药环境安全评价试验准则》的毒性等级划分标准,啶虫脒原药及其可溶性粉剂对蜜蜂的急性毒性均为中等毒,其他6种药剂对蜜蜂的急性毒性均为高毒;根据危害商值(HQ),啶虫脒对蜜蜂为低风险,吡虫啉、噻虫嗪和噻虫胺对蜜蜂均存在高风险。  相似文献   

2.
新烟碱类杀虫剂登记与管理现状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新烟碱类杀虫剂已成为全球使用最广泛和增长最快的杀虫剂类型。本文介绍了对新烟碱类杀虫剂在我国、美国、欧盟、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登记和管理现状,提出了新烟碱类杀虫剂的风险-效益分析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新烟碱类杀虫剂毒理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以吡虫啉和啶虫脒为代表的新烟碱类杀虫剂具有卓越的内肖活性及很高的残留活性。放射配基结合实验表明,新烟碱类杀虫剂对多种昆虫乙酰胆碱受体具有高亲和力,乙酰胆碱是其竞争性结合抑制剂,电生理学研究表明,该类杀虫剂与乙酰胆碱类似,可诱导瞬时内向电流,并可作用于药理学性质不同的昆虫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nAChR)亚型,分子生物学研究进一步表明,该类杀虫剂主要作用于昆虫nAChRα亚基。  相似文献   

4.
新烟碱类杀虫剂抗药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新烟碱类杀虫剂是一类新开发的杀虫剂。研究表明,害虫野外种群对其敏感性差弄较大,现已有多种害虫对吡虫啉和啶虫脒产生了抗性。初步研究显示,马铃薯叶甲对吡虫啉抗性以不完全隐性的常染色体遗传;抗性似不稳定,交互抗性谱随虫种而变化,抗性形成可能与多功能氧化酶和酯酶有关。合理轮用和高剂量杀死策略是治理其抗性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5.
新疆北疆马铃薯甲虫成虫对新烟碱类杀虫剂的敏感性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点滴法于2009和2010年监测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北疆马铃薯甲虫Leptinotarsa decemlineata 9个田间种群成虫对新烟碱类杀虫剂吡虫啉、啶虫脒、噻虫嗪和噻虫啉的敏感性变化,发现其对吡虫啉和噻虫嗪的敏感性逐年降低。2009年监测的6个种群中有3个对啶虫脒和噻虫嗪低抗(抗性倍数5.0~10.0);2010年监测的6个种群全部对噻虫嗪产生了抗性,其中中抗(抗性倍数10.1~40.0)和低抗种群各3个。噻虫嗪与高效氯氟氰菊酯可能存在交互抗性。  相似文献   

6.
棉蚜Aphis gossypii Glover是棉花生产中最严重的害虫之一。长期以来防治棉蚜主要依赖于化学杀虫剂,其中新烟碱类杀虫剂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但由于其长期、大量的使用,棉蚜已对该类杀虫剂产生了较高水平的抗性,严重影响了对棉蚜的防治效果。抗性机制研究表明,棉蚜对新烟碱类杀虫剂产生抗性的机制主要涉及解毒代谢能力增强和靶标敏感性下降。细胞色素P450、羧酸酯酶、谷胱甘肽S-转移酶、UDP-葡糖基转移酶等解毒酶基因过量表达介导的解毒代谢增强和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β1亚基突变引起的靶标敏感性下降是棉蚜对新烟碱类杀虫剂产生抗性的关键。针对我国棉蚜对新烟碱类杀虫剂抗性问题突出的现状,为更好地利用该类药剂防治棉蚜,亟需根据棉蚜抗性机制制定合理的抗性治理策略。本文将从棉蚜对新烟碱类杀虫剂的抗性现状、抗性机制以及抗性治理策略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抗性棉蚜的科学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蜜蜂是一种经济型昆虫,其授粉作用在农业生产、濒临植物保护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新烟碱类杀虫剂的广谱性、高效性、对哺乳动作的低毒性使得这类药剂备受人们关注,被广泛使用在农业生产生活中。近年来,新烟碱类杀虫剂对蜜蜂的潜在威胁也成为研究的热点,特别是对蜜蜂亚致死效应的研究。本文简要介绍了新烟碱类杀虫剂的应用概况及其作用机理,重点阐述了亚致死剂量的新烟碱类杀虫剂对蜜蜂生长发育及行为等的影响,并提出了几个有待进一步研究解决的问题,以期为我国新烟碱类杀虫剂对蜜蜂的安全性评价工作提供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8.
新烟碱类杀虫剂的作用机制、应用及结构改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烟碱类杀虫剂具有高效、低毒、广谱、选择毒性强和对环境安全等现代提倡的有机农药特点,是目前常用的最佳杀虫剂品种之一。本文结合最新进展,介绍了新烟碱类杀虫剂及其受体的结构特点、作用机制、应用及新烟碱类杀虫剂化合物分子结构改造等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多旋翼植保无人机喷施新烟碱类杀虫剂对蜜蜂的飘移风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明确植保无人机喷施新烟碱类杀虫剂对非靶标生物蜜蜂的飘移风险,在田间试验场景下,比较分析多旋翼植保无人机和背负式电动喷雾器喷施新烟碱类杀虫剂时的雾滴飘移量及对蜜蜂的影响。结果表明:应用背负式电动喷雾器和多旋翼植保无人机进行施药作业时,距离施药区下风向5 m处的雾滴飘移率分别为0.50%和23.98%;而多旋翼植保无人机施药时,即使距离施药区下风向17 m处的雾滴飘移率仍高达2.79%,且多旋翼植保无人机施药时的飘移总量显著高于背负式电动喷雾器。喷施新烟碱类杀虫剂时,应用背负式电动喷雾器作业时距离下风向5 m处的蜜蜂在施药后1 d内的死亡数量为75头,分别是距离下风向17 m处和对照组的2.4倍和1.8倍,施药后2~8 d内蜜蜂的死亡数量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应用多旋翼植保无人机作业时距离下风向5 m处的蜜蜂在施药后1 d内的死亡数量为4 721头,分别是距离下风向17 m、29 m处和对照组的3.0倍、6.1倍和112.4倍,施药后2~8 d内蜜蜂的死亡数量明显降低,但距离施药区较近的蜜蜂其死亡数量明显高于对照组,表明多旋翼植保无人机喷施新烟碱类杀虫剂对蜜蜂存在较高的飘移风险。  相似文献   

10.
害虫对新烟碱类杀虫剂的抗药性及其治理策略   总被引:14,自引:4,他引:14  
烟碱和新烟碱类杀虫剂都是作为后突触烟碱乙酰胆碱受体(nAChRs)的激动剂作用于昆虫中枢神经系统,但这两类杀虫剂存在明显不同的选择毒性:烟碱类对哺乳动物毒性较高,而杀虫活性低;新烟碱类具有高杀虫活性,而对哺乳动物低毒。由于新烟碱类杀虫剂的作用方式独特,对以前使用的如拟除虫菊酯类、氯化烃类、有机磷类和氨基甲酸酯类等杀虫剂很少或无交互抗性,该类杀虫剂为防治一些世界性重大害虫(包括对以前使用的杀虫剂具有长期抗性的害虫)作出了重要贡献。但现已发现不少害虫对新烟碱类杀虫剂产生了抗性。文章就害虫对新烟碱类杀虫剂的抗性概况、抗性机理和抗性治理策略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1.
七星瓢虫Coccinella septempunctata Linnaeus和松毛虫赤眼蜂Trichogramma dendrolimi Matsumura作为多种害虫的天敌昆虫,广泛应用于生物防治中。本研究按标准采用药膜法分别测定了37%联苯·噻虫胺悬浮剂、24%溴虫腈·甲维盐悬浮剂、45%吡虫·虫螨腈悬浮剂和20%甲维盐·茚虫威悬浮剂四种杀虫剂对七星瓢虫2龄幼虫和松毛虫赤眼蜂成蜂的急性接触毒性,并进行了安全性评价。结果表明:37%联苯·噻虫胺悬浮剂、24%溴虫腈·甲维盐悬浮剂、45%吡虫·虫螨腈悬浮剂和20%甲维盐·茚虫威悬浮剂对七星瓢虫的LR50分别为0.0327、6.90、5.00和1.25 g a.i./hm2,其中24%溴虫腈·甲维盐悬浮剂对七星瓢虫为高风险性,其余药剂为极高风险;对赤眼蜂的LR50分别为2.35×10-3、0.0129、6.46×10-3和0.127 g a.i./hm2,均属极高风险。本研究为杀虫剂对七星瓢虫和松毛虫赤眼蜂的负效应影响研究提供一定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2.
苦豆子7种生物碱对不同类型4种杀虫剂增效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以苦豆子7种生物碱单体和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幼虫为试材,对分属于有机磷酸酯、氨基甲酸酯和生物源杀虫剂(阿维菌素)的4种杀虫剂进行了增效作用测定。结果表明:7种生物碱对辛硫磷的增效比值为0.82~1.96倍;对丙溴磷的增效比值为1.10~2.15倍;对灭多威的增效比值为1.23~1.84倍;对阿维菌素的增效比值为1.63~5.42倍(72 h)及0.96~2.96倍(96 h)。对增效机理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
本文研究了13种农药常见助剂及6种实验室原药检测中常用的助剂对水生物大型溞的急性活动抑制毒性,试验结果表明GY-W04和K12对大型溞的毒性较大,48h的EC50分别4.03mg/L和4.19mg/L,甲醇、乙醇、丙酮、二甲基甲酰胺、二甲基亚砜、吐温80的毒性很小,GY-800和GY-900的毒性较小,其EC50分别为2 530.04 mg/L和2 976.27mg/L,从而为今后有关助溶剂的研究与管理工作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4.
分别于1990年、1992年、2001年和2005年从山东泰安、山东夏津和湖北天门采集3个棉铃虫H elicoverpa arm igera种群,采用点滴法测定了4种杀虫剂对其的毒力,以监测各种群的抗药性变化趋势。结果表明:19901992年3个种群棉铃虫对氰戊菊酯的抗性增长迅速(13.256.1倍);19922001年抗性增长速度有所减缓(3.111.0倍);20012005年抗性水平降低。3个种群棉铃虫对灭多威和辛硫磷的抗性变化趋势与氰戊菊酯的基本相似,但抗性水平较低;对硫丹则均一直处于敏感水平。引起抗药性变化的原因主要与各类药剂的使用频率和转B t基因抗虫棉的大面积推广有关。  相似文献   

15.
在实验室条件下,以草地贪夜蛾优势卵寄生蜂夜蛾黑卵蜂为研究对象,通过管测药膜法测定了农业农村部推荐草地贪夜蛾应急防控用药中的氯虫苯甲酰胺、氟苯虫酰胺、茚虫威、虱螨脲、四氯虫酰胺、虫螨腈、乙基多杀菌素和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等8种杀虫剂对夜蛾黑卵蜂的急性毒性,并评价了其安全性风险等级.结果表明,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乙基...  相似文献   

16.
几种常用杀虫剂对异色瓢虫的敏感性测定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实验室及田间罩笼条件下,进行了异色瓢虫对8种杀虫剂的敏感性测定。结果显示:8种供试药剂对异色瓢虫幼虫的毒性(LC50值)差异很大,矿物油类药剂敢死虫对异色瓢虫最安全,其LC5。值高于其田间常用有效剂量;苦参素植物保护剂、吡虫啉、阿维菌素对异色瓢虫成虫的LC50值也高于各自的田间使用剂量,但对幼虫的LC50值却介于推荐的田间有效剂量与高限剂量之间,对瓢虫幼虫安全有一定威胁。  相似文献   

17.
针对真菌杀虫剂杀虫较慢、致死率较低的缺点,在IPM中常将其与亚致死量的化学农药混用,为此需不断测定其与各种新上市农药的相容性。本研究测定了当前农药市场上销售的7种杀虫剂和3种除草剂对10株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孢子萌发率、生长速度和产孢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所有供试杀虫剂和除草剂在常规使用浓度下对球孢白僵菌分生孢子萌发都有显著抑制作用,抑制作用随农药浓度的降低而减弱;8%氯氰菊酯(绿色威雷微胶囊剂CM)、30%草除灵(草除灵悬浮剂BN)和6.9%精噁唑禾草灵(精噁唑禾草灵水乳剂FE)在稀释10倍后对孢子萌发无显著抑制作用。所有杀虫剂和除草剂在常规浓度下对菌丝生长均有显著抑制作用,1%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威克达乳油EB)、40%毒死蜱(毒死蜱乳油CP)、4.5%氯氰菊酯(高效氯氰菊酯乳油BC)和8%氯氰菊酯稀释10倍后的抑制作用较小,8%氯氰菊酯甚至对RCEF0894菌丝生长有促进作用。所有杀虫剂和除草剂对产孢量均有极显著的抑制作用。综合比较,在与供试农药混用时,菌株RCEF0013和RCEF0383的产孢较好,而菌株RCEF0895、RCEF0896和RCEF0897菌丝生长较快。8%氯氰菊酯、30%草除灵和6.9%精噁唑禾草灵与球孢白僵菌的相容性相对较好,是菌药混用可能选择的对象。  相似文献   

18.
氯化苦对环境生物的急性毒性与风险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明确土壤熏蒸剂氯化苦对环境生物的影响,按照国家环境保护局制订的"化学农药环境安全评价试验准则"研究了氯化苦对5种环境生物的急性毒性,并参照欧盟指令91/414/EEC标准评价了其环境风险。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氯化苦对斜生栅列藻Scenedesmus obliquus的毒性为中毒(0.497 mg/L,96 h-EC50),对泽蛙Rana limnocharis亦为中毒(2.18 mg/L,48 h-LC50),对斑马鱼Brachydanio rerio为高毒(0.222 mg/L,96 h-LC50),对蜜蜂Apis mellifera L.( >65.7 μ g/蜂,48 h-LD50)和蚯蚓Eisenia foetida(76.1 mg/kg,14 d-LC50)为低毒。环境风险评价结果表明,氯化苦注射使用后对蜜蜂的急性风险为可接受水平,而根据氯化苦在水和土壤中的环境预测浓度(PEC)值,其对斜生栅列藻、泽蛙、斑马鱼及蚯蚓存在急性毒性风险。因此,在田间使用氯化苦时,应采取措施降低其对斜生栅列藻、泽蛙、斑马鱼和蚯蚓的急性毒性风险,以免造成危害。  相似文献   

19.
两种蜜蜂头部乙酰胆碱酯酶对杀虫药剂敏感度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莹  黄建  高希武 《农药学学报》2005,7(3):221-226
通过对抑制动力学常数和抑制时间进程曲线的测定,比较了中华蜜蜂Apis cerana cerana Fabricius和意大利蜜蜂Apis mellifera ligustica Spinola头部乙酰胆碱酯酶(acetylcholinesterase,AChE)对几种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杀虫药剂的敏感度。抑制时间进程曲线显示,意大利蜜蜂头部AChE对毒扁豆碱、灭多威、敌敌畏的敏感度高于中华蜜蜂,而两种蜜蜂对残杀威、硫双灭多威、甲胺磷及久效磷的敏感度没有明显差异。意大利蜜蜂头部AChE对毒扁豆碱、残杀威、硫双灭多威、克百威以及丁硫克百威的双分子速率常数(Ki)值分别为4.003×106、5.744×104、5.249×104、1.986×106和5.492×104 (mol/L)-1 ·min-1,均高于中华蜜蜂对这几种杀虫药剂的Ki值,后者分别为3.403×106、4.633×104、4.233×104、1.262×106和5.072×104 (mol/L)-1 · min-1。但中华蜜蜂头部AChE对灭多威的Ki值却高于意大利蜜蜂,前者为10.408×104,后者为4.872×104(mol/L)-1 ·min-1。对AChE被抑制后恢复速率(K3)的测定结果表明,中华蜜蜂头部AChE被残杀威和硫双灭多威抑制后恢复的速率显著低于意大利蜜蜂,但两种蜜蜂被毒扁豆碱、灭多威、克百威和丁硫克百威抑制后恢复的速率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