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型水土流失监测装置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钎法是一种应用广泛的水土流失监测方法,但是传统测钎法难以适应复杂监测地形,缺乏专门测读装置,还会产生较大监测误差,需要对其加以改进.以颐和园万寿山山体为研究对象,针对其山体特征和文物分布状况,选定18块监测场地,发明单钎多点式测读装置,选用改进的测钎法对水土流失进行监测.结果表明:1)18块监测场地考虑了土壤、坡度、植被等因素的差异,可以全面反映万寿山水土流失状况;2)单钎多点式测读装置有效降低了测钎埋点环境条件、测读方式等客观和主观误差,提高了测钎法水土流失监测结果的准确性;3)监测期间,万寿山平均土壤流失值在-3 mm~ +1 mm范围内.说明新型水土流失监测装置是可行的,所用水土流失监测方法和数据处理方法,可供其他类似工程借鉴与应用.  相似文献   

2.
针对三峡库区水土流失与面源污染面积广、强度大、监测设施落后、数据实时传输困难等问题,研发了集光电探测技术、无障碍数据信息(影像)交互传输系统、水土流失与面源污染评价预报模型为一体的自动监测系统,为三峡库区水土流失与面源污染模型评价和及时预警预报提供技术支撑。对该系统的目标、结构等做了详细介绍。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试验应用于江西省红壤坡地水土流失监测的自动监测系统的组成与特点,以及该系统在江西水土保持生态科技园的试验应用和野外人工模拟降雨条件下的水土流失监测实践。结果表明,温度、湿度、雨量、水位、土壤含水量等的自动监测结果与人工测定结果之间呈良好的线性相关关系,监测数据较为准确、稳定。自动监测系统操作简单、性能可靠、自动化程度高,可适用于江西省红壤地区。  相似文献   

4.
铁路沿线水土流失及其带来的灾害严重威胁铁路运输安全。研究人员开始着手水土流失监测及灾害预警研究工作。但新建铁路沿线人烟稀少地段的水土流失监测及灾害预警仍然比较困难。核心问题就是远程数据传输存在成本高、通讯距离短、通讯效果差等问题,采用其它的信息回收实时性及可靠性差。基于覆盖范围广的GSM网络的短消息信息成熟技术,设计了基于公共GSM短消息信息平台,实现了现场数据降雨量和土壤流失量远程监测及基于监测数据分析实时灾害预警系统,取得了良好的实验效果,推广应用将产生重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5.
滇池流域水土流失监测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通过3S技术与4D技术的结合,完成滇池流域DEM、DLG、DRG、DOM图的制作,为土壤侵蚀解译交互判读,进行流域自然状况及水土流失面积调查,提供客观依据;通过在滇池流域内选取具有典型代表性的小流域进行水土流失治理设计,根据小流域具体情况,分层布设样地、径流场、测流堰等监测设施,实地观测水土流失量及污染总量;通过观测分析、测算全流域的水土流失量、污染物流失量及治理措施的水土保持效益。  相似文献   

6.
城市水土流失监测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的水土资源和环境等问题日益凸显。目前,我国对城市非点源污染的系统监测还处于起步阶段,对城市水土流失的监测还未系统开展。通过分析城市水土流失及污染物的特征,探讨引入城市水土流失监测,对城市地表径流量及TP、TN、COD等污染物流失量进行系统监测,以期能完善水土流失数据库。通过实时监测和调查,利用小区域的水土流失数据,应用"3S"技术、水土流失数据管理系统等先进技术手段,测算当地城市水土流失情况,为城市有效保护水土资源和控制非点源污染提供基础信息,为城市的发展决策提供切实可靠的数据依据。  相似文献   

7.
8.
为摸清全省水土流失状况,基于全省水土流失动态监测数据,本文分析了近几年全省水土流失动态变化趋势,明确了全省水土流失分布的主要区域,分析土地利用和土壤两因子对于水土流失的贡献率,指出安徽省产生水土流失的主要地类和土壤类型,绘制了全省土壤侵蚀等值线图,估算了全省土壤侵蚀量。  相似文献   

9.
以海城市为例,通过收集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基础地理、遥感影像、土壤和降水量等资料,采用遥感监测技术和中国土壤流失方程(CSLE)解译获取植被覆盖、水保措施、土地利用、土壤侵蚀模数等数据信息,并统计评价水土流失面积及土壤侵蚀强度,揭示了海城市2018年的水土流失面积、强度与分布规律,在此基础上对比分析了海城市水土流失的消长...  相似文献   

10.
在水土流失监测的环节上,雨量计作为其监视装置必不可少。地面雨量观测站的设立,其有效管控范围,决定其观测精度。怎样布设较为科学,2008年日本学者村上隆博等人根据雷达观测与地面观测存在差异,提出其技术方案。地面观测和雷达观测的相关性,在水平面图的分布,两者观测数据基本一致。在具有同样误差率的范围,受地形影响外,从降雨成因上有不同的差异。定义地面雨量观测站的有效管控范围的误差率,误差率为10%的情况,平均半径在1 km左右,误差率为20%的情况,半径在2 km左右的范围。地面雨量观测站的有效管控范围,因地形影响山区比平原范围变狭小的趋势。除气象成因外,误差率为20%的管控区最大范围,是大气不稳定气团最狭小,其次是台风,低压锋面、梅雨和秋雨锋面顺序扩大。受到海拔升高所有的管控区的范围变得狭小,随着海拔高度升高,降雨成因管控区的差异没有太多的变化。  相似文献   

11.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监测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土高原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通过建立水土流失监测指标体系,可以为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监测提供统一的标准,从而为控制该地区的水土流失服务。在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按照科学性、主导性、独立性和可操作性原则初步建立了水土流失监测指标体系,水土流失监测指标体系包括三方面的内容:水土流失影响因素,水土流失状况和水土保持效益。  相似文献   

12.
针对西藏自治区水土流失监测地域范围广阔、监测重要性突出以及水土保持工作起步较晚和人员配备缺乏的特点,提出了基于GPRS/GNSS/G IS/RS和Internet网络技术的水土流失监测网络系统。建成后的系统具有投资少、运行可靠、无人值守等优势,能够对自治区水土流失和水土保持状况实施动态监测,提供及时、准确、全面的监测数据,为国家、自治区国民经济发展和实施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四川省水土流失动态监测刍议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探讨省级水土流失动态监测问题,就四川省水土流失动态监测的目的意义、原则、目标、内容与方法进行初步讨论。认为要搞好四川省水土流失动态监测,必须加强水土流失监测的网络体系、技术体系和指标体系“三大理论体系”建设,在此基础上,建立全省水土保持信息管理系统,做到及时、准确地监测、预测和预报水土流失,为有关部门决策服务。  相似文献   

14.
尼那水电站工程水土流失监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取实地调查、定点观测及综合对比分析等方法对尼那水电站项目区水土流失情况进行了监测。结果表明:工程施工扰动原地貌面积共计361 63hm2,新增水土保持方案工程措施实际拦渣量达到74 75万m3,平均拦渣率为90 6%,项目区裸露的宜林宜草地的植被覆盖率达到95%以上,项目区土壤流失控制比为0 98。  相似文献   

15.
灵活运用激光航测DEM,可达到灾后地形或水土流失变化量的监测目的。但灾害的发生,具有突发性,而对其监测要求迅速性、准确性,要在短时间内拿出结果,就必须要研究出简捷的方法。根据山脊和山体等地形整体位置具有一致性原理,通过比较两个不同时期测得的地形等数据,可迅速掌握地形的变化。依据DEM的坐标、海拔等数据的不断变化,计算出崩塌、侵蚀与堆积等水土流失变量。2006年日本学者平川泰之应用两个不同时期测得的DEM,在没有标明基准点的情况下,对两个不同时期整体地形的叠加比较,分析崩塌、侵蚀与堆积等地形的变化量,输入程序,应用计算机自动处理成图像,算出地形的变化量。此种方法比过去人工制作,方法更敏捷,精度更准确。建议有关单位可应用此项技术进行水土流失监测。  相似文献   

16.
以江西省长江干流江岸堤防加固整治工程水土保持监测为例,详细介绍了堤防工程水土保持的监测范围、内容、方法和结果,对该工程建设前、建设中和建设后的水土保持情况进行了监测分析评价。结果表明:堤防工程通过实施水土保持防治工程和措施,可有效减少工程实施造成的水土流失,明显降低水土流失的危害程度,较好地保护和改善工程沿线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7.
三峡工程是治理和开发长江的关键性骨干工程。根据三峡工程建设中存在的水土流失呈现块状、条状分散分布;流失严重,危害程度高;治理难度大等特点,对其进行水土流失监测。并以水土流失监测的相关内容为依据,提出了以宏观监测和微观监测相结合的水土流失综合监测方法。同时,对其中具体的监测方法包括遥感监测、地面观测和调查监测的适用范围、监测对象、使用方法和监测时段进行了分析论述;最后阐述了对三峡工程建设开展水土流失综合监测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开展水土流失监测 提高水土保持科技含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万州区的水土流失类型和水土保持治理模式在三峡库区、渝东地区具有典型的代表性。万州区缺乏及时、准确、全面的水土流失动态监测数据,给水土保持宏观决策、监督执法、编制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规划和实施计划增加了困难。经万州区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批准于1999年成立了万州区水土保持监测站,展开水土流失监测工作,并通过点面结合布设站点、加强技术人员培训、科学分析监测成果等措施,来提高水土保持科技含量。  相似文献   

19.
区域水土流失监测是水土保持公报的主要内容,实时掌握区域水土流失情况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宏观决策至关重要.基于中国土壤流失方程模型,分别从模型参数、数据获取、侵蚀强度判定等方面分析了区域水土流失遥感定量监测方法.以绥德县为例,利用该方法对其进行水土流失监测,并对监测结果进行分析,为县域尺度水土流失遥感定量监测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丘陵地区坡耕地水土流失动态监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林永如 《水土保持研究》1997,4(1):120-123,128
通过小试验区水土流失动态监测及耕作措施推广表明,耕垦指数较高的丘陵地区,坡耕地是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坡耕地每公顷年径流量达1865.1m^3,泥沙流失量达492.9t。改传统顺坡种植为横耕间作套种,地表径流减少48%,泥沙流失减少62%,养分流失减少16.5%,粮食单产增加20%,耕作措施是丘陵区防治水土流失的有效措施,可以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