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减少木糖残渣大量堆积对环境及土壤的危害,减缓环境污染,笔者进行了木糖残渣、玉米芯(木屑)栽培的滑子菇的营养成分的研究。试验结果:木糖残渣适宜栽培滑子菇,其营养成分与不加木塘渣栽培出来的滑子菇营养成分一样。  相似文献   

2.
我们在松木屑栽培平菇、凤尾菇、榆黄蘑、金针菇的基础上,又进行了松木屑栽培香菇试验。经过两年的实践、探索,已获成功,现初报如下。材料与方法 (一)菌种制作:供试菌种为香菇7405。母种培养基为30%松木屑浸泡液1000ml、马铃薯200克、  相似文献   

3.
《食用菌》2020,(5)
为了寻求榆黄蘑高产、稳产栽培模式,提高其生物学效率,进行了6个配方及不同培养料处理方式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发酵料短时高温处理的榆黄蘑发菌速度快,但发满前期菌丝较稀疏,后期才逐渐浓白。培养料发酵后短时高温处理接种后均没有污染,而熟料接种污染率较高,尤其是含棉籽壳的培养料,污染率达75%;发酵料短时高温处理后现蕾早,比熟料提前5~10 d;混合料配方的产量总体高于单一配方料,玉米芯+木屑料经发酵及短时高温处理的产量最高。玉米芯40%+木屑40%为主料,经过发酵及短时高温处理栽培榆黄蘑为试验较好配方及培养料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4.
以榆黄蘑为试材,采用棉籽皮、木屑、玉米芯、杏鲍菇菌渣为主料,按照不同添加比例设计栽培配方,研究了7种发酵料栽培配方(分别为CK、F1、F2、F3、F4、F5、F6)及10种熟料栽培配方(分别为CK、S1、S2、S3、S4、S5、S6、S7、S8、S9)对榆黄蘑菌丝体生长、生物学效率及农艺性状的影响,为提高榆黄蘑栽培效益提供技术支持。结果表明:最佳发酵料栽培配方为棉籽皮28%、玉米芯60%、麸皮10%、石灰1%、石膏1%,含水量为60%~65%;最佳熟料栽培配方为棉籽皮43%、木屑40%、麸皮15%、石灰1%、石膏1%,含水量为60%~65%。  相似文献   

5.
榆黄蘑(Pleurotus citrinopileatus)又名金顶侧耳、玉皇菇等,多生于夏季榆树倒木或枯枝上.人工栽培多用木屑或段木,也有用蔗渣、花生壳、玉米芯等材料的。我们在以碎纸屑栽培侧耳、凤尾菇获得成功后,又对榆黄蘑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榆黄蘑同样也可在纸屑上生长。 (一)纸屑处理:凡带有油墨的废旧报刊和杂  相似文献   

6.
<正>金顶侧耳又称黄金菇、榆黄蘑、玉皇蘑等,其色泽金黄、味道鲜、香味独特、营养丰富。金顶侧耳抗逆性强、适应性广、栽培周期短、产量高,可床栽或袋栽,通常以袋栽为主。现将南方地区栽培金顶侧耳技术总结如下。1栽培季节及菌株选择金顶侧耳属广温偏高温型菌类,南方可以周年栽培。菌株选择吉林省蛟河市食用菌研究所金顶一号。2培养料配方选择木屑、玉米芯、甘蔗渣作为主料(成本低)。配方:木屑30%,玉米芯30%,甘蔗渣25%,麸皮10%,  相似文献   

7.
以苹果果渣为试验材料,部分或全部代替木屑对榆黄蘑(Pleurotus citrinipileatus)进行栽培试验。结果表明,配方G4(果渣80%、麦麸18%、石膏1%、石灰3%,料水比1∶1.5)栽培的榆黄蘑生产周期最短,产量与对照相比差异不明显。总体经济效益分析结果显示,配方G4比木屑配方的栽培成本降低25.93%,经济效益提高0.23%,投入产出比为1∶2.92;单袋经济效益分析结果显示,配方G4的生物学效率达72%以上,与对照相比,栽培成本降低38.68%,经济效益提高14.35%。  相似文献   

8.
为春季大面积栽培榆黄蘑提供栽培种,减少用罐头瓶制菌种带来的麻烦,降低制种成本。笔者于1991年2月15日进行了开放式制榆黄蘑栽培种试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一)培养基配方木屑45kg,麦麸2.5kg,玉米面2.5kg,石灰、石膏、多菌灵各50g。  相似文献   

9.
二道白河经济开发区,近几年食用菌发展比较快,尤以榆黄蘑栽培比较多。栽培榆黄蘑的原料很多,笔者经多年的试验与实践表明,以杂木屑栽培最为经济,产量最高,生物转化率可达120%左右,菇的质量也好(见照片)。本文主要介绍冬季木屑袋栽榆黄蘑技术。  相似文献   

10.
我国引进滑子菇栽培时间较短,生产中常以阔叶杂木屑为主栽培料,配方较单一。通过设置滑子菇配方试验,探究不同培养料配方对滑子菇产量及效益的影响,除杂木屑为主料外,得出以棉秆粉、玉米芯为主料的滑子菇配方。该试验对充分利用当地农业废弃物,节约森林资源,开拓食用菌栽培料途径,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榆黄蘑(Pleurotus cilmopiletus),是东北林区的野生食菌之一。我们于1983年4月,在吉林林学院蛟河实验林场菌种厂,用玉米秆、玉米芯、向日葵秆、稻草、木屑等培养料进行了栽培试验,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以棉籽壳、稻草或木屑为原料,驯化栽培鸡枞菌、榆黄蘑,筛选其最适栽培配方及栽培条件。结果表明:鸡枞菌最适栽培配方为棉籽壳39%、稻草40%、麸皮17%、玉米粉2%、石膏2%,榆黄蘑最适栽培配方为棉籽壳22%、木屑60%、麸皮16%、石膏2%;在出菇温度为15~26℃,空气相对湿度为90%~95%时,2种配方的生物学效率分别为43.5%和108.9%。鸡枞菌、榆黄蘑子实体蛋白质含量分别为32.8%、42.9%;糖含量分别为26.7%、21.2%;粗脂肪含量分别为4.4%、1.8%。灰分含量分别为7.0%、6.9%。  相似文献   

13.
《食用菌》2021,(5)
采用大棚地栽方式,以杨木屑、桉木屑、稻壳、玉米芯及金针菇废菌渣为原料,设计4种配方栽培大球盖菇,比较4种配方中大球盖菇的鲜菇产量、生物转化率、优质菇比例、营养成分和活性物质质量分数,筛选最适宜的栽培料配方。结果:配方(4)(桉木屑∶稻壳∶玉米芯为1∶1∶1)的鲜菇产量、生物转化率和优质菇比例均为最高,其次是配方(1)(杨木屑∶稻壳∶玉米芯=1∶1∶1);而干菇中活性物质(总多酚、总黄酮)质量分数最高的为配方(1)、配方(3)。综合结果,配方(4)和配方(1)为适宜栽培大球盖菇的优良配方。  相似文献   

14.
《食用菌》2017,(6)
以玉米秆、玉米芯部分替代木屑,玉米粉部分替代麸皮进行香菇夏季袋栽试验,筛选最佳配方。结果表明,配方(2)(玉米芯30%,木屑49%,麸皮20%,石膏1%)在菌丝生长、转色、生物学效率、产量与常规栽培配方效果相当;配方(5)(玉米秆30%,木屑49%,麸皮20%,石膏1%)的生物学效率与常规栽培配方效果相当;配方(7)(木屑79%,玉米粉10%,麸皮10%,石膏1%)在菌丝生长、转色、子实体品质、生物学效率、产量与常规栽培配方效果相当。  相似文献   

15.
作物秸秆栽培滑子菇配方筛选试验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以玉米芯和豆秸分别替代部分木屑进行滑子菇生产性栽培试验。结果表明,各配方栽培所得生物学转化率和投入产出比均高于纯木屑栽培,其中豆秸替代比例为30%时生物学转化率最高,投入产出比最大;玉米芯配方中以替代比例为40%时生物学转化率最高,投入产出比最大。  相似文献   

16.
云杉木屑培养食用菌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变色圈和降解实验,结果显示供试的8个菌株均有降解云杉木屑中木质素和纤维素的能力,纤维素和木质素被食用菌降解的程度与被降解的次序无关.结果显示,用云杉木屑栽培榆黄蘑、金针菇和平菇菌株,其菌丝生长较快,生物转化率较高;茶树菇和杏鲍菇菌株的菌丝生长速度较慢,生物转化率较低;木耳、裂褶菌和柳蘑菌株,菌丝生长速度很慢,几乎无法正常出菇.上述食用菌菌株的生物转化率与其对木质素、纤维素降解率的总和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7.
采用子实体喷药、培养料拌药的方法对醚菌酯在平菇和榆黄蘑残留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醚菌酯在平菇和榆黄蘑及培养料中的降解过程均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醚菌酯在平菇、榆黄蘑和培养料的半衰期分别为2.6~2.7 d和14.6 d。平菇、榆黄蘑及其培养料在收获时期的醚菌酯残留量均小于0.01 mg/kg。试验建立的方法准确可靠,为在平菇和榆黄蘑上制定的MRL(农药最高残留限量)值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建立了一种采用子实体喷药、培养料拌药,在不同时期采集样品、提取和净化的方法,以分析吡虫啉在榆黄蘑、平菇及其培养料中的残留量。结果表明,在榆黄蘑和平菇及其培养料中的吡虫啉,其降解过程均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在平菇、榆黄蘑和其培养料中,吡虫啉半衰期分别为3.8 d、3.1 d和14.0 d。在收获时期,平菇、榆黄蘑及其培养料中的吡虫啉残留量近似于美国规定的吡虫啉在野生蘑菇农药残留限量(maximum residue limit,MRL)0.02 mg·kg~(-1)。表明试验建立的方法准确可靠,为在平菇和榆黄蘑上制定MRL值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代料栽培榆黄蘑,过去一般是以粮为氮源,近几年改为以禽粪和化肥为氮源,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现将其配方介绍如下: (一)生料 适于早春畦栽的配方。①玉米芯:晒干  相似文献   

20.
玉米芯玉米面袋栽香菇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贾俊芳  刘振钦 《食用菌》1998,20(1):24-24
在食用菌栽培中,用玉米芯、玉米秆及玉米面生产平菇报道较多,但在香菇栽培中少见报道,本文主要报道用玉米芯及其废弃物栽培香菇的试验结果。 1 材料和方法 1.1 供试材料 香菇菌种Cr04。培养料配方共11个:①(对照)木屑78%,玉米芯20%;②玉米芯78%,麦麸20%;③木屑39%,玉米芯39%,麦麸20%;④(对照)木屑78%,麦麸20%;⑤木屑78%,玉米面20%;⑥木屑39%,玉米芯39%,玉米面20%;⑦(对照)木屑78%,麦麸20%;⑧玉米芯78%,玉米面20%;⑨木屑78%,稻糠20%;⑩木屑88%,玉米面10%;(11)木屑44%,玉米芯44%,麦麸10%,玉米面10%。以上配方均加石膏1%,糖1%,多菌灵0.1%。 1.2 试验方法 采用半熟料块栽,每处理19个菌块,每块干料2kg,按配方配成不同处理,含水量60%。采用蒸料法(见气就撒),撒至离蒸桶顶端10cm高时,停止上料,将锅盖严,锅上圆气2小时后出料,趁热用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